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水泊梁山的智谋第一高人

——读小说谈谋略之十八

一部小说,要把故事情节中的众多人物形象都写好,不是那么容易的,而要把小说中一百零八人都写得性格鲜明、各有各的本事,而且让读者看不出个人有任何雷同之处,这就非常不容易了。可是,《水浒传》的作者做到了,施耐庵不仅把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写得有血有肉,生动精彩,而且,十分出色地写出了武将们各有各的武功特点和勇猛的表现方式,同时,还写出了梁山好几位很有智谋的高人。这些智谋高人各有自己表现智谋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用智用谋方法。小说中一个个谋略故事,令读者叹为观止,而最让读者感到惊奇的是,《水浒传》十分精彩而又非常真实地描绘刻画难了一位相当杰出的智谋高人,既让读者感到神秘难测,又让读者不得不折服其高超的智谋。

施耐庵画像

当然,刻画一位令读者折服的智谋高人是非常困难的,其前提条件是小说的作者自己必须是一位很有智谋的人。要写好智谋高人,如果自己缺乏智谋,那么,是讲不出引人入胜、令读者佩服的谋略故事的,而《水浒传》的作者成功地做到了,他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水泊梁山的智谋第一高人。

《水浒》剧照

水泊梁山的这位梁山泊智谋第一高人是到底是谁呢?

“呼保义”宋江算水泊梁山的第一智谋高人吗?不是!宋江精心策划和实施了让梁山归顺宋王朝的投降策略,并积极实施,希望能被朝廷“招安”,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这是宋江走的最臭的一步棋。宋江努力祈求被“招安”的策略,连阮小二、李逵等草莽英雄都看出来了,宋江却使出浑身解数去实施,结果当然是惨败。连梁山上最死心跟随宋江的鲁莽的李逵都破口大骂:“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宋江却执迷不悟,“安”是被“招”了,梁山的事业却彻底垮了,梁山众好汉被害得好惨。仅仅从这一次特大的失误看,宋江绝对称不上是水泊梁山的第一智谋高人,而只是一个没有远见、看不清前途凶险,并太不了解对手(蔡京、高球等)的会耍些权谋的山寨头领。

宋江剧照

“智多星”吴用是水泊梁山的第一智谋高人吗?也不是。说起来,吴用并非“无用”,在梁山,他也算是善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有谋略的人物,他对于宋江是大大“有用”的。

吴用多谋善断,梁山在晁盖统领时期,每次大行动,几乎都是由吴用谋划和主导实施的,而且,大都获得成功。“智取生辰纲”,吴用用计让杨志的手下皆被蒙汗药迷倒了;三打祝家庄时,他用计分化李、扈、祝三家联盟,并利用孙立同栾廷玉的师兄弟关系,里应外合,大破祝家庄,等等。不过,吴用用计凶险毒辣,让人触目惊心。为了达到目的,吴用是不折不扣地“不择手段”,迫使秦明落草,他采用冒名顶替的办法,手段之下作,令人鄙视;为了拉朱仝下水,他指使李逵斧劈四岁的小衙内,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为了防止呼延灼反悔,他用计逼迫呼延,使用反间计破了青州城,断了呼延灼的后路;为了骗卢俊义上山,他题反诗,造伪证,利用李固和贾氏通奸关系,害得人家几乎是家破人亡。吴用的计策,用心毒辣,出手狠绝,所用的全是阴毒之计。而且,吴用是一个见风使舵,不讲道义的人,背叛晁盖,转投宋江,辅佐宋江祈求被“招安”。吴用绝对不能算是梁山第一智谋高人。

吴用剧照

“神机军师”朱武算是水泊梁山的第一智谋高人吗?也不是!虽然说朱武的资格不浅,当吴用还在东溪村当他的乡村教师时,朱武已在黑道上当山寨大哥了。朱武精通阵法,颇有谋略,而且,他善于动脑筋,善于抓住别人的弱点,懂得以退求进,用计险中求稳。朱武的智谋有超人之处,有一次,梁山俘虏了高俅,宋江、吴用妄想着利用他当门路,走“招安”之路,所以,他们曲意迎奉高俅,轻易把他放了。而高俅过河拆桥,压根儿就没向朝廷提“招安”的事,此时,吴用也无计可施了了。燕青建议通过李师师,走“红灯区”秘密通道,直接去求宋徽宗。朱武认为不妥,他提出了更合理的建议,主张通过太尉宿元景去争取招安,宿元景是当时宋王朝的“国防部长”,深得宋微宗倚重,又是比较正派的高官,走宿太尉的门路比走高级名妓李师师的路要显得正正派,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朱武用阳谋,不像吴用纯用阴谋。但是,朱武在梁山毕竟地位、阴谋方面远逊于吴用,他挤不上天罡星位置,只占地煞第一,在梁山他只是“同参赞军务头领”。朱武算不是梁山的第一智谋高人。

朱武剧照

真正可以成为是水泊梁山第一智谋高人的,是“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入云龙”这一江湖绰号,意味很深,他是一位道士,常穿短袍,背古铜剑,脚穿麻鞋,飘逸清雅。他曾师从罗真人学道,道号“一清先生”。他学得一身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而“入云龙”这一绰号既表示他精于腾云驾雾之术。而且,也意味着他的神秘莫测。特别是在梁山的政局中,他的表现一直是若隐若现,深不可测,让人捉摸不透。

那么,为什么说公孙胜是水泊梁山的第一智谋高人呢?

首先,公孙胜一出场,便是智夺“生辰纲”的主要策划者。

在《水浒传》中,公孙胜一出场就非同寻常。当时,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给岳父权臣蔡京太师庆寿,大肆搜刮民财,得十万贯金珠宝贝,作为庆生礼物,名曰“生辰纲”。公孙胜通过特殊途径得到了消息,他恨贪官欺民敛财,筹划着夺取这不义之财。他找到当时在江湖黄油名望的“托塔天王”晁盖,与他筹划劫夺“生辰纲”之事。凑巧,好汉刘唐也将“生辰纲”的消息告诉了晁盖,当然,刘唐只是报信,没有抢夺的仔细想法,而公孙胜则详细分析了“生辰纲”的情况,这表明公孙胜事先已有谋划,他仔细说明了官军护送“生辰纲”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情况,后来才有吴用定计智取的事。最重要的是,公孙胜对窃夺财宝后如何在体制外生存和发展早已心中有数,他找晁盖谋事,事先已考虑到智取“生辰纲”之后他们这一伙人的未来发展问题。劫夺“生辰纲”是解决钱财问题;找到晁天王合伙是解决人马问题,晁盖平时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在他身边有一帮人;事后可以往梁山泊撤退,这是解决抢夺“生辰纲”之后的退路问题。公孙胜这是有谋划的。后来,东溪村七星聚会,实施“智取生辰纲”的计划,事发后,宋江通风报信,七星英雄在石碣村迎战捕快何涛带领的官军,公孙胜运用所学道术,巧运长风,火烧官军,立下头功。之后,与晁盖、吴用等上了梁山。对于智取“生辰纲”前后的谋划,表现了公孙胜很有谋略。

公孙胜剧照

其次,公孙胜上梁山之后,倍受林冲等的敬重,赞其智谋非同寻常。

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之后,顺着公孙胜的谋划之策,上了梁山,上山之后,吴用用计激发林冲与王伦火并,林冲杀了梁山的老寨主王伦,顺利地让晁盖登上梁山新寨主之位。吴用紧跟着晁盖,并有为林冲谋划之功,坐第二把交椅,而林冲亲手杀了王伦,坐第三把交椅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林冲认为:公孙胜“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所以,他极力推举公孙胜排在林冲之前,坐第三把交椅,林冲自己坐第四把交椅,第五把交椅给了刘唐。梁山泊进入后王伦时期,新领导班子如此组建,这一方面说明林冲是非常大度的一个人,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表明,公孙胜确实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连林冲都佩服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自此之后,公孙胜一直是梁山核心领导层的重要成员,无论是在晁盖时代,还是在宋江时代,或是在卢俊义加入领导层之后,公孙胜的位置一直是核心领导圈的重要人物。

再次,公孙胜在梁山地位特殊,在梁山领导人更替时,显示其有特别高明的政治智慧。

公孙胜在前期竭力辅助晁盖,而当梁山进入宋江时代之后,公孙胜在梁山的地却显得非常特殊。宋江掌权之后,梁山的元老林冲在领导集团中的地位不断下移,最后成了成了排在关胜之后的马军第二头领。而吴用因为会奉承拍马,善高阴谋诡计,一直保持着紧跟宋江的位置。后来,宋江、吴用为了应对晁盖遗嘱,由吴用设了一毒计,让卢俊义上梁山,坐上第二把交椅,吴用才勉强排位居第三,但实际上,吴用在对权力的掌控上,仍然排第二,他紧跟宋江、辅佐宋江,为宋江出谋划策,以军师的身份紧跟在“宋主子”之后。

而公孙胜的排名仅次于吴用,排在第四位。公孙胜不像吴用,吴用和宋江同穿一条裤子,而公孙胜却与宋寨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其一,公孙胜对宋江是支持的,但这支持保持适度。比如斗高廉时,他出山施法力让梁山取胜;再如,梁山众星们大排座次时,他主持祭天大礼,托天神授意,完成排名次序等。但是,公孙胜心底里是看不惯宋江的为人和行事作风的,宋江谋划着向朝廷投降,对此公孙胜心中早就有数,所以,公孙胜对宋江一直不愿意太靠近宋江。与吴用受到了不少好汉的讨厌有所不同,公孙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了包括林冲、鲁智深、阮小二等梁山众好汉的赞许,在梁山,梁山好汉们,对他很少表示反感的。同时,公孙胜不像宋江权力欲那么强烈,他淡泊名利,不求功名,如闲云野鹤一般,因为,他不愿意当宋江的帮凶,不愿意介入抢夺权力的纷争之中。

其二,公孙胜太睿智太聪敏了太有韬略了,对梁山的几乎有所大事,他都心中有数,宋江筹谋着投降的政治阴谋,没有能逃脱公孙胜的眼睛,公孙胜不想与宋江同流合污,而宋江也对公孙胜不信任。宋江客气尊重公孙胜只是想利用他,对此,公孙胜心里也很明白,所以,两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公孙胜胸有韬略,道术高超,宋江驾驭不了他,无法之将其纳入麾下做亲信,只能客气地对他进行利用。而且,公孙胜是梁山的两朝元老,颇受梁山众好汉的敬重,宋江不不得不对他有所尊重。对此,宋江和吴用心里是一清二楚,因而,他们也只能与公孙胜保持着一种相安无事的平衡状态。公孙胜历经晁盖、宋江两朝,在政治立场上,策略高明,一方面,他对于新的掌权人既不卖身投靠,又不举起反旗;另一方面,对于新领导,他既能适度支持,但有不与之站在同一立场。对于梁山政局,公孙胜看得很透,但他对政治隐情既不认同又不轻易点破,不想介入太深。遇到凶险的大事时,公孙胜既能适当处身于其中,不想让宋江等误解为有反对态度,同时,他又能择机避开危机,找准机会成功开溜。公孙胜是梁山头脑最清醒的人,也是最有深谋远虑的智者。

最后,公孙胜是梁山政坛的常青树,也是一个遇到大风险可以巧妙地全身而退的人。《水浒传》对公孙胜的两次巧用谋略而成功“出走”描写得非常精彩。

例子之一,预见到梁山新旧领导人将产生矛盾,借探望老母之名,抽身而走。

公孙胜的第一次“出走”,是为了避开梁山权力争夺的风波。

当时,宋江上梁山不久,晁盖把宋太公一家接上山,让他与宋江团聚,梁山其他头领效仿,下山接家眷,公孙胜想到老母在家无人奉养,便适时提出要将暂别梁山三五个月,回蓟州老家去探望老母。称为“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的宋江,当然没有办法拒绝公孙胜的这一请求,毕竟人家公孙胜是为了尽孝。

当时很多好汉都把家眷搬上梁山了,宋江也已把宋太公接上山,那么,为何公孙胜却是要回乡去探望老母,而执意不把他的老母搬上梁山?公孙胜说出的理由是他母亲“吃不得惊唬”,这语意上似乎是指路上颠簸很吓人,而实际上却是暗指梁山上的动荡之事,他老母是受不了的。其实,这当然是公孙胜的托词,之前,劫夺“生辰纲”,生死未卜,必定是把他的老母早安置好了。看老母只是说得出的原因,说不出的原因是,宋江上山后,晁盖的领导地位必然受到挑战,水泊梁山,风雨欲来,公孙胜不想介入,还是趁早先离开为好。

公孙胜十分睿智,宋江上山后,公孙胜早已看出梁山政局潜伏着危机。早在宋江尚未上山前,作为宋江的亲信,花荣先领着秦明、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吕方、郭盛等一般人上山,当时花荣箭射飞雁,获得了梁上众英雄的赞叹。这是宋江在梁山的第一拨人马。宋江上山时又带来了第二拨人马,共有二十几员猛将,其中有戴宗、李逵、张顺、张横、李俊、穆弘、穆春等,皆是宋江的嫡系。此时,宋江在梁山的亲信班底已远远超过了晁盖统领的原有班底。

明眼人都能看出,晁盖名义上是梁山之主,而其实,宋江是不会长期甘愿屈居老二之位的。上山不久,宋江已开始尝试着耍权力,他故意“不按牌理出牌”,巧妙试探。比如,他废除原来的排名制,改变了梁山原有组织制度。未经晃盖、吴用、公孙胜允许,便当仁不让地发布命令:“休分功劳高下,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到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外定夺。”这是什么概念,这其实是在大肆改变晁盖的政策,以前的功劳、资历、排名统统都不算了,自此之后,将按功而行奖,重新排列座次。表面上,这是对梁山旧头领的尊重,“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而“新到头领到右边客位上坐”,似乎尊旧为“主”而以新为“客”,而实际上,宋江是在抹去之前好汉们的地位功劳,对梁山人事结构重新洗牌。

显然,宋江巧妙地把晁盖架空,一出手就抓住了梁山的组织大权,在不动声色、和和气气气氛下,完成了一场山寨的夺权政变,把梁山的实际领导权,抓在自己手里。对这一切,包括晁盖在内的很多好汉,可能一时还看不明白,但是,“智多星”吴用看得明白。“入云龙”公孙胜更是看得一清二楚。公孙胜意识到梁山将面临着再一次的政权争斗(上一次是林冲火并王伦),新的二虎相争局面已形成,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宋、晁之争已不可避免,宋江既不是晁盖的同路人,更不是晁盖所能驾驭得住的,争夺免不了,所以,聪明的公孙胜选择“走为上策”。若不走,就非常难办,公孙胜是晁盖的好友,与晁盖很是友好,但是,梁山的势力,晁盖已经不如宋江,而且,宋江的手段比晁盖更强,山寨寨主的位似乎已不可避免。背叛晁盖,公孙胜是做不出来的;而继续支持晁盖,却将站在宋江的对立面,而且于事无补,公孙胜无力支持晁盖与大半个梁山作对,而且,一旦梁山内讧,将两败俱伤,这是公孙胜所不愿意看到的。总之,支持晁盖,前途渺茫,胜算不多,又可能引起梁山内斗;弃晁投宋,等于是叛变,不合理想,何况最终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公孙胜只好以回家探望老母为借口,离开梁山。

之后,公孙胜一去不归,音讯全无。宋江曾派梁山的“情报处长”戴宗去找过,可是连人影也没见。后来,梁山在高唐州大战高廉,败在高廉的妖法之下,梁山要取胜,唯有请公孙胜出山了。这回,宋江是用真力气去请了,他派了他的第一亲信、贴身保镖李逵和戴宗一起去请,礼数做足了,求助的迫切信息也传到了,这给足了公孙先生面子。而公孙胜也心领神会,他心里明白,李逵是代宋江来请的,公孙胜这回不好拒绝了。于是,公孙胜告别了他的师父罗真人,和李逵、戴宗奔高唐州而来,他用高超的道术,大败高廉,得胜回梁山。

例子之二,二上梁山之后,遇上宋江实施其投降计划,公孙胜借口与师父有约,中途及时撤离。

这一次公孙胜出山助梁山战败高濂,事先是有不过与戴宗的约定的,什么约定呢?高唐州军情十万火急,而戴宗、李逵的任务是一定要请公孙胜下山助阵,此时,公孙胜与他的师父罗真人配合默契,故意与戴宗拖延着,戴宗着急着催促公孙胜尽快出山,此时,罗真人却当着戴宗的面严肃地替徒弟回绝再次出山:“吾弟子已脱火炕,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这个“火炕”,显然指的是梁山,以及梁山与官府交战所引来的险局,意即修道之人很想远离尘世。戴宗及时讲了一番梁山“仗义疏财,替天行道”的道理,声明宋江是“保国安民,替天行道”,罗真人终于同意放他的徒弟下山。罗真人何等高明,他对梁山与高唐州的交战心中岂会不知,他不让公孙胜出山,只是为了找好一个台阶,这回可以下台阶了,要求只有一个,即暗示此次可以出山,可以帮着战胜高濂,但往后就不要再强求了。

罗真人的暗示是通过赠送给公孙胜的八字真言来传达的:“逢幽而止,遇汴而还。”什么意思呢?这是提示公孙胜,此次出山,须适可而止。说的是:当遇辽国“幽州二十八宿”(辽国的二十八位上将)时,就当止步了;当梁山被招安即成事实后,梁山好汉要进汴梁(东京)去穿官服时,你就该回来了。

这其实既是罗真人给公孙胜的明智警示,也是罗真人给公孙胜一个将来全身而退的好借口。其隐含的真意在于,让戴宗传达信息给宋江,其义为:此次吾爱徒出山助贵山战高廉,可!但往后征辽之后,得让吾爱徒回我身边,进汴梁时,他便不参与了!

后来,公孙胜果然在攻打大辽后止步不前,征完淮西王庆以后,公孙胜一回梁山队伍之中,便与宋江正式告别,他搬出罗真人的“法旨”,宋江也只好表示“不敢翻悔”,不好违反当时和罗真人的约定。

其实,宋江心里清楚,对公孙胜再挽留是没有用的,他是一定会走的,所以,也只好设宴送别了,临别时,宋江等感到黯然神伤,心里好不是滋味。公孙胜坚决要走,这可是梁山英雄第一个和他宋江说离别的好汉,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智谋的高人,宋江可能由此意识到,梁山好汉们前途很不妙。

此后,公孙胜回到罗真人身边,专心修道,没有参与剿方腊的战争。公孙胜是第一个脱离梁山团队的好汉。梁山好汉在以后的数次战争中,死的死,伤的伤,所剩者无几,留下来的大多被奸臣害死。只有燕青、阮小二等有幸逃脱。结局异常惨烈。而公孙胜能有先见之明,在灾难来临之前,成功地全身而退,这才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谋高人,善于突破局中困境,挣脱枷锁,自由飞翔。

而吴用等,虽然聪明,但因其利益、权力、名义、地位等,不愿或不甘择机脱身,不能急流勇退,最终往往沉溺于险境中而不能自拔。历史上,公孙胜这样的人不多,范蠡算一个,他前期辅佐越王勾践廿余年,助其由弱转强,成功灭吴,而当越国兴盛至顶峰时,范蠡深知勾践“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便弃政从商,在齐国成了积资巨万的“陶朱公”。

真正的智谋高人,贵在能急流勇退。公孙胜有深谋远虑,能清醒地判断时局,不受缚于功利名义,在危机、灾难来临前,能及时抽身而退,而且做得很巧妙,他无愧为水泊梁山的第一智谋高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才是梁山泊一号人物,宋江对他也要言听计从,招安就是他说的
本是晁盖发小,人称“智多星”的他为何要叛变晁盖转投宋江
水浒108将的最终结局,很齐全
自称看透了宋江,拒绝招安并离开梁山,最终谋得好出路
腾讯新闻
水浒传第一聪明人 一早就发现了宋江的企图 得以善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