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最大的死亡原因找到了!做好这一点,就能减少80%的死亡!



2017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发布,报告称,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也就是说,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迅猛上升阶段。



数据显示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2015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图1 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993~2013年期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的第五次调查显示,城市脑血管病患病率略微下降,但农村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住院费用的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


图3 1993~2013年中国城乡脑血管病患病率变化趋势


我国各地区、不同省市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存在差异,南方地区高血压死亡人数多于北方,而北方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病例多于南方。


高血压死亡人数——前四名是湖北、广东、湖南和重庆,死亡人数最少的前四名是青海、天津、宁夏和海南。


冠心病死亡人数——冠心病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山东,其次是河南、湖南和辽宁,而死亡人数最少的是西藏、青海和海南,东北地区明显高于西南地区。


脑血管病死亡人数——河南最多,其次是山东、湖北、湖南;西藏、海南、青海和宁夏是脑血管死亡人数最少的前四名,华中和华东则是脑血管病死亡重灾区。





心血管病10大认识误区



1.年轻人无需忧心心血管病?


解答:当下若不注意,未来一定会出问题。要想远离心血管病,现在就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2.我的父母有心血管病,我一定也会得病,预防无用?


解答:有家族病史仅仅表明,自己未来的危险高于其他人,但若及早预防,如多运动、健康饮食、控制糖摄取,对预防心血管病仍有奇效!



3.人到中年,才会出现血脂高吧?


解答:指南建议,20岁就应该查血脂,之后每5年查1次;若家人肥胖或胆固醇过高,开始查血脂的时间还应更早。



4.有心脏病的人,为减轻心脏负担,一点活动都不能做?


解答:大错特错!心肌梗死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规律的活动;有慢性病的人,每周至少要有2~2.5小时中等程度的活动。



5.只要有胸口痛就,就是心脏病?


解答:不一定。很多时候,心脏病发作时,没有胸口疼痛的感觉,而是气短、想吐、头晕眼花等。为谨慎起见,有不舒服的话,还是到医院检查的好。



6.我的腿有点痛,不太舒服,年纪大了就会这样,不可能与心血管病有关系?


解答:腿部感觉疼痛,尤其是走路时出现的疼痛,很可能是下肢血管除了问题。下肢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如心梗、脑中风等。目前有病在腿上,险在心上的说法。



7.有高血压,就应该有不舒服的表现。身体不痛不痒,就是没事?


解答:别忘了,高血压的绰号是“沉默杀手”,不量血压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高血压。除高血压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都不会有症状。甚至有些严重的心血管病,都没有表现。



8.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停止跳动?


解答:心脏突然不跳了,叫心脏骤停,不叫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没劲儿了,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有呼吸困难和憋气、水肿等症状。心脏不跳了,人就不行了。



9.心跳快就是心脏病的前兆?


解答:心跳快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有心脏病,比如、甲亢、运动、情绪紧张和发热等。有些心律失常也表现为心跳快,需要至医院检查才能确定。



10.有糖尿病的人,只要按时吃药控制血糖,就会预防心脏病?


解答:就算血糖值控制稳定,只能延缓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法完全避免。有糖尿病的人还要控制高血压、服用他汀控制血脂,以及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才会最大程度的预防心脏病。




为什么心血管病人这么多?



1.运动太少,心脏越来越弱!



在我国,还有一个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危险因素,就是运动太少。


2010年中国慢性病检测项目显示,即便是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多于10分钟的要求,也只有11.9%的人达到了。


体育锻炼必要吗?数据胜于一切。上海男性健康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达到或超过每周走路4小时、运动2小时的人,总死亡的危险减少21%,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减少24%。



2.吃得越来越油了!



吃得越来越油了,估计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吃得太油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这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心梗危险因素。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公布,我国八成家庭对油的摄入量超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而目前我国的水平是每人每天42克左右!


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蔬菜水果吃不够!



维生素C(主要来源为新鲜蔬果和水果)摄入不够,会导致血管受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一项研究发现,

我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为1.73岁。


水果没吃够,导致的相关疾病死亡数依次为:



缺血性心脏病47.25万人

出血性中风33.88万人

缺血性中风25.90万人

肺癌20.84万人

食管癌6.07万人

喉癌0.54万人

口腔癌0.36万人


大多数人水果的日常摄取量,远低于每天200-350克的推荐标准,只有40.7克。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


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


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37]


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样重要。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38]



2.减少钠盐摄入量:



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39,40]。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



3.限制酒精摄入量:



全球每年因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导致的死亡高达300万。过量饮酒是200余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偶尔大量饮酒的人群中,长期少量饮酒无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应提醒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良、心房颤动、怀孕或青少年个体不得饮酒。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都会严重影响健康。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有害使用酒精在2025年比2010年相对减少10%。



4.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


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调节紧张情绪


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个体的喜好及运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但运动量要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中低强度的运动在控制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较高强度运动更有效。每日30 min,每周至少做3~5次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长期坚持。对工作忙碌的年轻群体,每周2次较大强度的运动比完全没有运动的个体较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加合理膳食有助于控制体重。每日总热量摄入应量出为入,即摄入的总热量不超过每日活动消耗的总热量,才能维持健康的体重。



5.合理膳食:



除应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限酒外,还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目前我国人均摄入的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较高,粗制米面、水果蔬菜明显不足。应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禽蛋类120~200 g,谷薯类250~400 g。合理的膳食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6.其他和生活方式相关的防控措施:



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等。


医护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患者咨询的机会对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心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个体组织针对性的一级预防和按医嘱服药的教育活动。最大程度发挥干预措施的效果还要依靠公众教育和立法,创造健康的人文环境,使全体居民都能够从中获益。





做到十句话,远离心血管病!



1每天喝够一杯奶

牛奶的营养几乎是全方面的,钙、脂肪、蛋白质等均较为丰富。牛奶与我们的骨骼健康息息相关,是补钙的优选食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300克。就拿普通的200毫升的袋装奶来说,每天喝一至两袋也就足够了。



2每餐一份全谷物

我们吃精白米太多了,而吃全谷物太少了!超过80%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


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也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吃全谷物其实非常简单,比如,不再光吃白米饭,而是在蒸米饭时候加点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



3保持一份好心情

以前我们常说要“管好嘴,迈开腿”,但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还要“安顿好心,调整好情绪”。也许对中年男性来说别乱喝,少应酬,多运动是关键,但是对女性来说安顿好心,情绪稳定一点,多交交友更关键,因为女性跟男性不一样。



4久坐一小时要活动

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也会增高,气血循环受阻,自然各种疾病也容易出现。


每久坐1个小时就起来活动5-10分钟,工作再忙、游戏再有趣,连5分钟时间都不肯给健康让路,真的就说不过去了。



5每天喝水不少于一升

水是生命之源,水约占我们体重的75%。喝够水对于大脑的高效运作、减少结石生成、保证尿路健康等都非常有益。


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 7-8 杯(1500 -1700 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6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饮食方式已经提倡了很多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 300-500 克,深色蔬菜应占 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 -350 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7每天吃一把坚果

帝国理工学院和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每天20克(相当于一把坚果)坚果就能够降低个体将近30%患冠心病的风险,15%的患癌风险以及22%的早死风险。


坚果里有很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优质的植物蛋白和矿物质,有益人体健康。建议每天都吃一点,但不要多吃,别超过50克(也就是一两),吃几颗核桃,吃几粒花生,种类尽量多一点,把坚果当成早餐的一部分最好。



8每天运动一刻钟

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一项对41.6万人,平均8年的健康数据进行追踪和分析发现,每天运动一刻钟,平均能多活三年。一个人如果一天连15分钟都抽不出来的话,那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任。


上班路上骑自行车,晚饭后出去快走、慢跑……太多的运动方法了,只是在于你去不去做。



9晚上十一点前入睡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严重缺少睡眠,就不单单是只会觉得疲劳的问题,更可能会带来疾病。


中医讲,子时是身体休养和修复的开始,应该睡觉。子时前入睡者,第二天脑清晰,气色红润。



10每周吃一斤鱼

吃肉有一种说法叫“四条腿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不如没有腿的”,“没有腿”的就是鱼类。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推荐每周吃鱼 280-525克,也就是约半斤到一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六种方法改善心脏健康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解读
血压高了怎么办?这5个「非药物降压」良方值得收藏!
防心血管病,少吃肉多吃草,护心护脑身体好
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体重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