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哥德巴赫猜想

写在开篇的话

大家好,我是任祎老师,想必大家都听过哥德巴赫猜想,那么请问:哥德巴赫猜想具体内容是什么?估计好多人都不是太清楚,那么,下边我们来介绍一下哥德巴赫猜想,扩展一下大家的数学视野。

人物简介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 1690年3月18日-1764年11月20日),又译歌德巴赫,普鲁士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研究以数论为主,作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者而闻名。哥德巴赫(C. Goldbach)并不是职业数学家,而是一个喜欢研究数学的富家子弟。他1690年生于德国哥尼斯堡,受过很好的教育。哥德巴赫喜欢到处旅游,结交数学家,并长期保持与莱布尼茨、莱昂哈德·欧拉和尼古拉斯·伯努利等人的通信。1742年6月17日,他在给好友欧拉的一封信里陈述了他著名的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1770年,英国数学家爱德华·华林首先将它公之于众,成为关于数学的一场革命。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

猜想提出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即77=53+17+7;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可以表示成461=449+7+5,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例子多了,即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1742年6月30日欧拉给哥德巴赫回信。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

研究途径

研究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四个途径。这四个途径分别是:殆素数,例外集合,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以及几乎哥德巴赫问题。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研究历史

1953年,林尼克发表了一篇长达70页的论文。在文中,他率先研究了哥德巴赫问题,证明了,存在一个固定的非负整数k,使得任何大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与k个2的方幂之和。但论文并没有具体定出k的可容许数值,此后四十多年间,人们还是不知道一个多大的k才能使林尼克定理成立。目前最好的结果k=13是英国数学家希思-布朗(D. R. Heath-Brown)和德国数学家普赫塔(Puchta)合作取得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华罗庚是中国最早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1936~1938年,他赴英留学,师从哈代研究数论,并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验证了对于几乎所有的偶数猜想。

华罗庚

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国,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组织数论研究讨论班,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参加讨论班的学生,例如王元、潘承洞和陈景润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王元(1930—至今)

1956年,王元证明了“3+4”;同年,原苏联数学家阿·维诺格拉朵夫证明了“3+3”;1957年,王元又证明了“2+3”;潘承洞(王元侄子)于1962年证明了“1+5”;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4”;1966年,陈景润在对筛法作了新的重要改进后,证明了“1+2”。

陈景润

难以证明的原因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困难在于,任何能找到的素数,在以下式中都是不成立的。2*3*5*7*......*PN*P=PN+(2*3*5*7*......*P-1)*PN前面的偶数减去任何一个素数PN的差必是合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1(真正的原文!)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数论中最受欢迎、最容易理解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强弱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数学家陈景润是怎么证明1 2=3的?
那个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