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贯中,你欠魏延一个公正的评价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电视剧《三国》中的魏延,王新军(饰)


魏延,姓魏,名延,字文长,义阳人也。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脑后长了反骨”的潜在叛徒,并最终真的叛变了的坏蛋,并且诸葛亮在五丈原布法续命的时候被魏延不小心扑灭了主灯,导致续命失败将星陨落。诸葛亮在长沙第一眼就看出了魏延的天生反骨,更在死后留了一道锦囊妙计干净利索的除掉了这个叛徒,让广大读者对魏延痛恨的同时,也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然而翻阅正史《三国志》之后,蛮荒君却惊讶的发现魏延并非如罗贯中所言那般。


魏延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刘备在世的时候;第二个阶段就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第三个阶段就是诸葛亮死了以后。


首先,我们来看看刘备在世的时候魏延是什么表现。





从魏延的出道上看,对于魏延的出道正史记载的不多,但足以猜测一二。原文是这样说的:“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说的很简单,大概可以理解为魏延带着一帮小弟投靠了刘备,并且追随刘备到四川与刘璋作战,多次建立战功,被刘备升任为牙门将军。如何理解这段话呢,蛮荒君是这样认为的:第一,魏延不仅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什么才气和名望,更没有别人对他的推荐和赞誉。作为正史,在记载一个人物,尤其是这样一个在蜀国阵营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人,按惯例是要扒一扒他的祖上情况的,但魏延的传记非常简略,简略到他没有出身没有祖上没有轶事,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魏延就是一个白丁,没人晓得他祖上是啥情况。第二,魏延虽然带了小弟来投靠刘备了,但依旧没有被重视,直到随刘备入川作战才开始崭露他的才能,因为军功,被刘备升任牙门将军,说明一开始他根本不受待见,只是一个小角色哦。我特地查了一下有关资料,关于“牙门将军”这个职衔是刘备发明创造的,在整个蜀国,担任过这个职务的除了魏延,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常山赵子龙赵云。当阳之战,赵云七进七出救助刘备夫人和刘禅,赢得了“一身是胆”的美誉,正是在这一战之后,赵云被刘备升任为牙门将军。可见,在刘备心目中,魏延入蜀建立的功绩就已经可以比肩当年当阳长坂坡之战的赵云了。


(图)电视剧《三国》中的赵云,聂远(饰)


对于入川作战,只能算得上是崭露头角,真正体现魏延价值的事情是镇守汉中。原文是这样说的:“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这段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刘备当上了汉中王,要把成都当首都,大伙要一起到成都去,但是由于汉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关系到整个蜀国的安危,所以需要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将镇守才行。刘备选将镇守汉中的消息在军中传开了,大家纷纷猜测,这么重要的差事必定是张飞来担任,就连张飞自己也自信十足,想必也是非他莫属了,但结果却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刘备不仅没有选张飞,而且也没有用黄忠、赵云、马超之流,而是提拔了魏延当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注意原文中的措辞,用了“拔”这个字,并且是集汉中军政大权于一人之手,可见真的是非同凡响的超常规任命了。是刘备老糊涂了吗?显然不是,刘备知道大家肯定不服,为了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于是大宴群臣,在会上刘备当着大家的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刘备说我把这么重的担子给你挑,你就表个态呗。魏延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看到了没有,君臣之间一问一答,体现出刘备知人善任,也看得出魏延豪气干云,我敢想象,此时此刻的魏延面对刘备如此知遇之恩,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了。后来刘备当上蜀国皇帝,又提拔魏延为镇北将军,并且一直镇守着汉中,在魏延主政时期,汉中一直都是稳如泰山,可见魏延主政一方的军政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其次,我们再看看魏延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时期的表现。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蜀国,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就开始兴师北伐,魏延作为蜀国知名猛将,理所当然的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和提拔,并把魏延当作尖刀部队使用,正史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这个事情是说建兴八年,诸葛亮派遣魏延进入羌中腹地,与魏国的费瑶、郭淮军团在阳溪这个地方展开激战,最终大破魏军,魏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因此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从战后魏延受到的待遇来看,这个战役在当时来说不仅是一场重要的胜利,更应该是一场对蜀国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否则不会对魏延既升官又假节,还封侯。那么这样一场极其重要的战役是魏延负责的,跟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史书记载的很明确,魏延受到派遣过去的,古代通信不发达,将在外那就是真的军令有所不受了,不可能跟发电报似的汇报作战方针,并且对手是郭淮,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一下郭淮的履历,绝非等闲之辈,姜维后期与郭淮作战基本都是失败告终,魏延能在与郭淮的对阵中取得巨大的胜利,足以体现魏延高超的军事才能。


(图)电视剧《三国》中的诸葛亮,陆毅(饰)


从上面的记载里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军事才能卓著,有勇有谋的魏延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统帅才能的将领,却被诸葛亮有限度的使用着。“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魏延不是张飞不是赵云,他是一个有自己战略思想的人,他向诸葛亮提出自己的北伐建议,让他自己单独领军前进并在潼关会师,史称“子午谷奇谋”,应该来说魏延设想了很久,提过很多次意见,但都被诸葛亮否决了,从古到今,跟多人都对这个军事战略设想做出过评价,褒贬不一,在此我不做评论,但我却发现大家一致认为魏延即便在军政能力上不及诸葛亮,但其忠诚蜀国,欲报效刘备的心一点也不输于诸葛亮。


诸葛亮在五丈原殒命之后,魏延也很快到了生命的尽头。蛮荒君认为魏延的死,不是因为诸葛亮留了锦囊妙计算准了魏延会谋反,而是在于魏延自身的个性,引发了夺权内杠。


对于魏延的为人,正史是这样说的“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蛮荒君是这样理解的:从自身能力上来讲,魏延这个人勇猛过人,就算比不上关张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猛将了;从身为军事统领的角度来说,魏延这个人对待自己的下属和士兵非常的爱护和体恤,有这样一个爱护下属和士兵的好领导,他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了;从个人的脾气上来说,魏延这个人个性有点高傲,看不起同僚,与同事关系处的不太好。然而,就因为这个自身的个性高傲,与同僚们的关系不是很好,有句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而魏延就得罪了杨仪这个人,杨仪是不是小人呢?蛮荒君认为杨仪绝对是小人,因为从后来杨仪自己的命运发展进程就可以看出来了,魏延毕竟是一介武夫,个性刚烈缺乏政治敏感性,跟杨仪的关系水火不容,杨仪又是诸葛亮的身边最贴身的跟班人,颇得诸葛亮的信任,当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杨仪和魏延没办法掐架,但诸葛亮一死,这两个人就必定要你死我活了。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是这样安排的:“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话是说诸葛亮临死之前,将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魏延不在场,魏延不在场的情况下又安排魏延断后,姜维次之,竟然还说如果魏延不服从这个命令,大军就自己走,不要管魏延。蛮荒君反复看这段记载,总觉得有猫腻,毕竟这段记载是源于蜀国的官方记述,蜀国的官方记载不是魏延说的,而是杨仪那帮人在杀掉魏延之后到后主刘禅面前说的,这就很难排除杨仪等人不会串通好编排一些内容和说辞了。首先,当时军中魏延任先锋大将,无论是资历、能力还是官衔等级,都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诸葛亮托付后事居然没有跟魏延说什么话,即便魏延再怎么有个性有想法,如果诸葛亮在诸将面前明确告知魏延在其死后负责断后和撤军,我想魏延绝对不敢违抗。其次,诸葛亮做事一直都是周到缜密,他既然知道魏延与杨仪关系不好,难道会想不到如果由杨仪领军魏延会不服吗?既然能猜到魏延可能会不服撤军断后的命令,怎么会是简单的说“军便自拔”这句话,蜀军倾国而出,司马懿就在对面,军队内部如果分裂的话,直接会危及蜀国的存亡,如此安排未免太儿戏了吧,如果真要这么安排为何不在临死之前撤了魏延的职或者直接杀了魏延,岂不是易如反掌,免得引发后患?所以蛮荒君大胆的猜测,诸葛亮极有可能死的很突然,根本没有来得及安排后事,所以才引发后面的事情。


(图)叶雄三国人物图谱,杨仪(约189年-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


大家肯定要疑问了,难道费祎和姜维也不替魏延说句公道话吗?说不说公道话,我们看后续的发展。诸葛亮死后,杨仪让费祎打探魏延的态度,魏延的想法是:虽然丞相死了,但我还在呢,完全可以安排丞相府的一班亲属官员将丞相的遗体送回安葬就可以了,我魏延依旧可以在前线率诸将杀敌,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就废了北伐的大事,况且我魏延是什么官阶,怎么好受杨仪的统率,听他安排做断后的事情呢?费祎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杨仪,杨仪就直接安排军队开拔,没有通知魏延,魏延知道后大为不满,就率自己的部队抢在杨仪前面截住杨仪的归路,杨仪和魏延分别向后主汇报,说对方谋反,后主就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怎么看,他们两个人都一致认为杨仪值得信任,魏延可疑。


看到了没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后主刘禅身边的人,连情况还没有搞明白呢,就直接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了,可见魏延这个人的人缘是多么的糟糕。魏延拦截杨仪这个事情肯定是有的,但说他谋反肯定是要怀疑的。魏延手下军队都是蜀国人,本来都想回蜀国去,怎么肯随魏延来和杨仪拼命呢,所以即便大家不是向着杨仪的,但那时候的杨仪绝对是顺应了时事的,所以形势对魏延不利,魏延所属部队军心涣散,这仗还没打魏延就失败了,杨仪岂肯放过他?又安排了马岱击杀了魏延,同时在杀掉魏延之后又夷延三族。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对于一个国家高级将领,后主刘禅还没有作出判定,杨仪就直接命令杀掉魏延,而不是抓活的送到成都去审判,杀掉魏延还不够,又灭魏延三族,这手段真够狠的,显然这是出自杨仪斩草除根的心理,后主刘禅还云里雾里呢,杨仪就干净利索的解决了一切,等到杨仪回到成都,一份完美的情况汇报送到刘禅面前,刘禅自然也无话可说,魏延这个人本来就不讨人喜欢,自己的亲人都被杀光了,谁还站出来替他伸冤呢,所以大家都对此事不再深究了,一时悍将就这样落幕了。


其实,对于魏延的死,在当时就已经流传另外一种说法了,那就是《魏略》上记载的:“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看明白了吧,说得是诸葛亮其实把后事托给魏延的,但杨仪害怕被魏延害了,所以就扬言魏延要叛变,引发军事内斗,魏延顾及大局不想内耗,就想躲避,被杨仪追而杀之。我们暂且不论该记载的真假,但足以看出魏延反叛蜀国是有疑点的,当时有点头脑的人都在怀疑这件事,甚至连《三国志》作者陈寿都不相信魏延会反叛,而是十分公允的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陈寿直截了当的认为,魏延如果真想反叛为什么不往北边去,却往南边来,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杀掉杨仪而已,而且包括魏延本人在内的当时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最有资格统领军队的就是魏延,魏延是不可能反叛的。


(图)电视剧《三国》剧照


纵观魏延整个人生历程,我们看到一个杰出军事将领的出道、辉煌与落幕。魏延的飞黄腾达不仅源于自身的能力,更由于刘备的赏识,刘备是君,他是臣,因此,刘备活着,他就能大展手脚施展才华,刘备一死,魏延就陷入被钳制被防备的同僚体系中,诸葛亮是臣,与魏延同为臣子,身上并无不同,魏延与诸葛亮比,只在职位、资历、威望上比不上诸葛亮,在尽忠蜀国上毫不逊色,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为了极力的渲染和塑造诸葛亮这个智慧的化身,把魏延这样一个忠贞不二并含冤而死的蜀国大将当成了烘托诸葛亮智慧的道具,颇有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的味道,魏延死后无人为其喊不平,连罗贯中也不忘踩上几脚,让诸多三国迷们恨了魏延很久,如今,蛮荒君认为,是时候正本清源还魏延一个公正的评价:魏延没有天生反骨,他不是反贼。


*作者:蛮荒君,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话:魏延死于一场蜀国内部权力争夺的阴谋
此人深的刘备信任,被认为“韩信再世”,但诸葛亮一直想除掉他!
魏延被杀的原因真的因为是诸葛亮说的反骨吗?
诸葛亮指定的三军统帅,却被刘禅一降到底,流放蛮荒之地
比黄忠还强的魏延,诸葛亮活着不叛逃,为何诸葛亮一死却叛逃?
千古奇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