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总做不好人生选择? | 你对自我的判断准确么


KY作者 / 罗勒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收到两条有意思的、都是关于“郁闷”的的留言:


“KY小姐姐,我最近特别郁闷。之前主管给了我一个晋升的机会,我当时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应付新职位的压力和挑战,便没有立刻答应。但不多久,我就看到另外一位同事被提拔了,可我觉得她和我能力其实差不多。类似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错过了很多机会。为什么我总是这样?”。

 

“现在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城市里闲逛,心里抑制不住的难过,又不知道还能告诉谁。当初是我自己决定要离开家闯荡,跟女友异地。我本以为自己不仅能够打拼出一番事业,也能远程维护好和她的关系,但现实是两方面我都处理地很糟糕。从高考开始、工作、恋爱,我都常常做不好我明明觉得自己可以做好的事。真的很郁闷。”

 

这两条留言看似毫不相关,但在我们看来,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对自身或者任务的评估不准确,导致做出了不够好的决定。

 

现实评估能力,可以说是人能否做出好决定的基本面因素了。一切决定都基于你对自身和任务的评估结果。如果你的评估接近客观现实,你的决定才有一个基础去开展。当然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现实也会做出不同的决定,这就受到人格特质等因素的影响了。但今天我们主要来讲一讲“能不能客观评估现实”,这个基础问题。



乐观的评估者和悲观的评估者

 

乐观与悲观,最早是在哲学层面被人们广泛讨论的。它体现了人们对于“自身与浩瀚宇宙之间的关系”的看法(Chang, 2001)。

 

人们若相信宇宙于人类而言是友善的,并且认为人类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将外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那么他们就被认为是哲学层面的乐观主义者。相反,悲观主义者则是认为“宇宙是冷漠而敌对”的那些人。在他们看来,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有其严格的必然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而要想从心理学层面判断一个人究竟是悲观还是乐观,则要复杂的多。


1. 气质类型上的乐观/悲观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一个人是乐观或悲观的时候,通常指的就是一个人在气质类型上的乐观/悲观。气质类型上的乐观/悲观,指的是人们对于未来是好是坏的预期和判断。

 

在气质类型上的

  • 乐观主义者,通常认为自己的未来会是美好的;

  • 悲观主义者,则并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是美好的。


2. 解释风格上的乐观/悲观


所谓解释风格,指的是当负面事件发生时,人们去解释、去让事件对于自己而言是说得通的风格和方式。

 

Chang(2001)认为,人们在解释风格上的乐观与悲观,呈现出这样的差异:

  • 乐观主义:1)倾向将坏事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以外的因素,不全是自己的错2)认为坏事只是这一次,或有时发生,不是持之以恒会发生的,3)坏事只会带来一些方面的影响,不会影响方方面面。

 

  • 悲观主义:1)倾向于将坏事归结为是自己的错,2)认为坏事会持续发生,3)认为坏事会给方方面面都带来影响。


3. 动机层面上的乐观/悲观

 

而动机层面上的乐观与悲观,则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命运的未知时,“内心行动的倾向”所呈现出来的差异。研究者Abigail Hazlett等人(2011)指出:

 

在动机上的

  • 乐观者,通常是“前进取向”(advancement)。也就是说,他们在面对未知时更倾向于以直接的行动获得进步,他们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环境中对自己和结果有利的信息上,因此他们更容易抓住机会和可能性;

  • 悲观者,则是“安全取向”(security)。他们更关心如何防患于未然,倾向于保持安全感,他们也更善于观察到环境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因此更容易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悲观或乐观,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和对外在世界的评估和判断风格。

 

心理学家Julie Norem(2001)认为,尽管我们总习惯用一个个标签来定义某个人,将乐观与悲观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但实际上,就如同悲观与乐观本身所包含的丰富语义一样,绝对的乐观者和绝对的悲观者都是极少数。



过度乐观或悲观都不利于决策

 

乐观与悲观是人们的不同特质,并无好坏优劣之分。不过,过度的乐观或过度的悲观还是会给人们的抉择、甚至是人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过度乐观与“乐观偏见”(Optimistic Bias)

 

过度乐观的人,或者说心理学意义上陷入“乐观偏见”的人,指的是那些高估了积极事件发生概率,比如,认为自己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高于平均;和/或低估了消极事件发生概率的人,比如那些吸烟成瘾,但始终认为自己不可能罹患肺癌的人。另外,还有一些人的乐观偏见,表现为“对自身能力的严重高估”

 

然而,过度乐观却可能给人们的决策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不同层面上的乐观来看:

 

  •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气质上过度乐观的人往往对未来有超乎寻常的预期,从而很容易在选择之后陷入失望和后悔。

 

比如,过度乐观的人可能会认为进入某个新的行业就能过上完美的理想生活,但却发现新的行业并不如预期,自己的幻想瞬间被现实“打破”,便容易陷入巨大的失望之中。

 

  • “好了伤疤忘了疼”;在解释风格上过度乐观的人则总是低估一些问题反复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反复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比如,一些人不断跳槽却总是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就可能是因为他们总把对工作的不满归咎于外界,而忽略自己在选择工作时总是冲动欠考虑。

 

  • 对风险缺乏准备;在动机上过度乐观的人,常常会因为忽略事情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让自己措手不及。

 

比如,一些人乐观地认为自己在deadline前总是效率最高,也没有考虑到一些可能的风险,于是,当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手上的任务比预计的困难时,他们便会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往往那些自身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陷入乐观偏见之中(可能是能力本身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客观判断)。这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达克效应”。Dunning与Kruger(1999)在研究中发现,那些在语法、逻辑等测验中得分更低的人,对自己在阅读、开车、下棋等技能的评估更不准确,更可能高估自己的能力。



过度悲观与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

 

过度悲观也会给人带来不同层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过度悲观的人缺乏希望感。我们曾提到,希望感是人们相信未来会更好,且自己有力量去实现更好未来的一种信念。

 

而缺乏希望感的人,或者说在气质上过度悲观的人,通常鲜少觉察到生活中积极的方面,同时更多感受到无能为力,会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我注定一事无成”,甚至还会有被全世界遗弃的孤独感。这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也已有众多研究证明了失去希望(hopelessness)、孤独感等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

 

另一方面,过度悲观也容易让人进入一种“自我设障”的模式之中。当预感会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过度悲观的人就会选择放弃抵抗或不做努力,就像给我们留言的那位对晋升感到犹豫的小伙伴。因为,

 

  • 长久以来,这些人总是倾向于将一切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他们不认为这些是能够被改变的(解释层面上的悲观者)。他们会低估自己改变的能力,而怯于做出改变;

 

  • 比起冒险地去变好,过度悲观的人会不顾一切地选择安全地留在原地(动机层面上的悲观)。他们会为了逃避风险而选择不做出任何改变。

 

可以见得,无论是过度乐观或是过度悲观,都会令人无法对自身和外在世界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就会使人很难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决定。



如何提高现实评估力?

 

现实评估能力不足,会导致决策的失败。

 

过度乐观的评估者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环境中的危险;而过度悲观的评估者则可能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任务的难度。当一个人对现实的评估能力不足时,总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充满诸多假设与幻想时,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反复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比如,当你明明很优秀却在自己的想象中一无是处时,你便很可能不敢为自己争取那些更好的东西,从而一次次错过机会;或者当你明明不够努力却总觉得已经竭尽全力时,你便很可能过多地陷入自我怜惜,从而丧失进取的动力。

 

* 学习“防御性悲观”与“策略性乐观”

 

防御性悲观,指的是人们在事情发生前,想象出可能的最坏情境,并为之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依然作出指向最好结果的努力。在Julie Norem看来,防御性悲观是一种有效的降低焦虑的方式,并能帮助人们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或做好准备。

 

策略性乐观指的是人们对于所预想出来的可能的最坏情境,抱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不认为这些坏情境会必然发生,不为自己的想象过度烦恼。

 

Norem(2001)建议,人们应该将防御性悲观与策略性乐观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既充分考虑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同时不花费过多的时间焦虑那些未必会发生的事情。

 

防御性悲观和策略性乐观的结合使用,并不是直接会带来人们现实评估能力的提升,而是能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职场上的各种任务。由于做好了全方面的准备,同时尽力做出尝试,人们就有机会真正在任务中测试自己的能力。人们是在“全力做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清晰自身的能力水平的。过分警惕、不敢尝试会让你的潜力无法被激发,没有做好准备直接上手,也会无从下手。

 

随着一次次竭尽全力应对任务,你会对自己究竟擅长什么、做不到什么,到底能处理多大的问题,等,都产生越来越清晰、客观的评价。对于自己应对任务的结果,也会有能力越来越准确地预测。此时,你就有了更大的概率,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学者Oettingen(2015)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法——WOOP法,即愿望(wish),结果(outcome),障碍(obstacle),计划(plan)。

 

也就是说,当你面对抉择时,你需要了解自己通过这个选择想要实现的愿望,并想象出实现愿望能给自己带来的最好结果。然后,你需要仔细去想在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可能的关键障碍,想象障碍会如何影响结果。最后,制定出可以应对或克服这些阻碍的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所能实现的愿望与可能面临的挫折,他认为这个过程可以拉长人们做评估的时间,讲一个笼统的未来细分为具体的方面参与评估,能够极大提高人们对现实评估的准确度。

 

如何做出对自身、对任务更准确的评估,是一个需要人们反复练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带领着人们去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要参与现实。你不能因为害怕看清自身,为了让幻想不被打破而拒绝努力投身实践。无论这个幻想是“我很差,我不想面对这么差的自己”,还是“我是很有能力的”。

 

长这么大,你已经经历过很多选择,假使你存在评估倾向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问题,你的环境中一定已经出现过提示你的声音或迹象——关键是,你是否拒绝聆听和接收。假如你发现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屡次失败,问问你身边亲近的人,朋友、家人,你是否存在对自身评估不客观的问题?

 

当然,在为自己做决定的过程中,比起找到“最完美的选择”,“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结果”才是我们逐渐独立和成熟的表现。选择、承担、反思、接受真相。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有能力预测自己在不同选择中的结果。从而变成一个,总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成熟的人。


References: 

Blanchflower, D.G., & Oswald, A.J.(2008).Is well-being U-shaped over the life cycl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66(8), 1733-1749.

Chang, E.C. (2001). Optimism & pessimism:Implications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

Dunning, D. & Kruger, J. (1999).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77(6),1121.

Hazlett, A., Molden, D.C., & Sackett,A.M. (2011). Hoping for the best or preparing for the worst? Regulatory focusand preferences for optimism and pessimism in predicting personal outcomes.Social Cognition, 29(1), 74-96.

Norem, J.K. (2001). Defensive pessimism, optimism,and pessimism. Optimism and Pessimism: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77-100.

Oettingen, G. (2015). Rethinking positivethinking: Inside the new science of motivation. Curren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让悲观情绪影响我们事业发展
你想不到的,悲观的好处|降低焦虑:你需要“防御性悲观”
孩子总是悲观心态?家长别着急,“防御性悲观”帮助孩子成长
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更苦还在以后
极简步骤,解决项目冲突不成问题
防御性驾驶技术是以“预防”为主的驾驶技术,学好利用好,可极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