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好文:想要玩瓷器,这些关键知识你一定要掌握

瓷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温润如玉,色彩缤纷,装饰并温暖了我们的生活。吃饭的碗、喝茶的杯,端在手里,阵阵温热的传递,是先人智慧的输送,也是文明的肇始。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柱,茶瓷丝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由树生,丝由蚕吐,唯独瓷器,它的成型过程,纯是智慧的碰撞。


铭清堂于君窑仿明缠枝宝相花炉式杯


铭清堂于君窑仿明缠枝莲压手杯


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青铜金器之外,陶器的比重是最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由陶而瓷的过程是漫长的,瓷器的出现不晚于汉代,在缺乏有效资料记载的确证下,大多数人都偏重于将宋代作为瓷器高度发展的一个分界点。从出土的器物来看,瓷器在宋代之前就已经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只不过在宋代经济的发达与物质的控制上,人们对瓷器做出了总结性的发展。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凤尾莲水盂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唐宝相元宝盖碗


自宋官、哥、钧、定、汝诸名瓷之后,瓷窑体系备臻完善,元代出现的青花及釉里红则为中国瓷器史上的技术突出成就,明清则在元青花的工艺上再进一步,使其大放异彩。杜甫在《韦处乞大邑瓷盘》这道:大邑瓷烧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这首诗写的是看见的成型瓷盘,轻且坚、胜霜雪是形容瓷器本质与观感,却也简单道出了瓷器的成型过程。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满地西番莲玲琅杯


那么从一块泥土到一件瓷器,这中间需要多少个步骤?我们每天端在手里的瓷器只看到了轻且坚、胜霜雪,而其背后则是要一位匠人付出多少工序才能呈现。


泥料

瓷器以泥土为主,但不是所有的泥土都能做成上好的瓷器,以景德镇为例,瓷器的生产原料为高岭土,这种土原为非金属矿黏土,土质白而细腻,一直是景德镇瓷器生产原料。而今泥胎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师傅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常见的有高白泥抑或仿古泥,所做出来的作品都各有其味。从实际的需求上来说,还有的师傅会在泥胎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矿物原料,以使泥胎的品质更易于掌握。



拉坯

拉坯是从泥土到瓷器的第一道工序。


在过去技术条件有限的年代,拉坯用的还是用脚踩转动的木质轱辘车,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改善,大家一般使用大功率拉坯车。将备用泥块重新湿水搓揉,使其中的气泡完全排尽才能进行拉坯,如果泥料中的气泡没有挤压干净,则会在烧制的过程中炸裂,对整个作品都将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将泥料放置在拉坯车的转盘中心,在高速旋转的转盘上以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所需的坯体的初步形状。但由于泥料含水,在拉制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收缩性,如遇到大件制作,还要分段拉制,这也是考验师傅手艺高低的一个标准。


利坯

利坯也是一项技术活,通常在很多作品中会出现作品烧制后变形,这就是在利坯的过程中由于利活坯形成的。所谓利活坯便是在利坯的时候,坯体的没有放置到利筒的中心点上,这时候用利刀利坯,从而造成坯体走形,在烧制的时候就出现了变形的现象。



所以行内人经常说,一件瓷器的完美取决于在利坯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完美。为了避免变形,那就需要利死坯,死坯就是将泥坯固定在利筒的中心点上,在旋转的过程中泥坯看似不动,实际是跟利坯车一起转动的,这也是考验师傅手法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准。待泥坯固定好之后,再用利刀在坯体上削去多余胎体,使其光滑整洁。在速烧之前还要湿水微修,将一些残留刀痕修补平整,这样就避免了速烧后坯体有刀痕而影响绘制与混水。


速烧

过去在拉坯后一般会将坯体放置于架子上晾晒,但随着技术、窑炉的完善,现在一般都是将泥坯放入窑内速烧成型,当坯体速烧定型后,便在上面打好箍线、写款再在上面绘制所需纹饰。速烧后的坯体呈硬质状态,这样的方式是为了绘画的时候更于画师的施展。



绘制

绘瓷是瓷器变得光彩夺目,使人爱不释手的重要手段。烧窑前在素坯上绘制出预设的纹饰,施釉后烧制,永不退色,如青花、釉里红等。其次是在烧制后的瓷面上再次绘制其他纹饰、填彩,再入红炉烧制成器。


铭清堂于君窑底款


瓷器绘制与传统绘画不同,纸面绘画是即时即视,可以随时调整色彩以弥补画面的协调。而瓷器则不同,釉料颜色只能在接受高温烧制后才能释放出来光彩,因而也给了人无限的想像与意外惊喜。


釉彩

关于瓷器釉,种类繁多,而景德镇的瓷器使用的釉料及表现方式大体有如下几种,釉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釉上彩——是指在已经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的温度烘烤而成,因彩绘在釉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明清景德镇窑釉上彩广泛应用,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


釉下彩是指在泥胎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因彩绘在釉下,故名。釉下彩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色彩绘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更臻完美,明清两代青花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凤尾莲缸杯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唐宝相玲琅杯


青花——釉下彩的一种品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故名。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元代景德镇窑臻于成熟,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花釉里红——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明清时色彩更加绚美,所绘龙、凤、缠枝花卉等,十分绮丽。


五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亦称“硬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五种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故名。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均有烧制,约在明宣德年间出现,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以民窑多见。纹饰画笔生动,色彩缤纷。


斗彩——在瓷胎上以青花钩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经高温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蓝、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低温烘烤而成,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斗媲美,故名。画彩技法不仅有填彩,还有染彩、点彩、加彩等多种。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烧,成化时斗彩鸡缸杯最为著名,胎薄体轻,色彩艳丽,为绝代精品。清代仍有烧制,风格趋于清逸淡雅。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唐宝相缸杯


粉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亦称“软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粉料晕染作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色调淡雅柔和,有粉匀之感,故名。清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创烧,雍正时盛行,产品精致。


目前大多数的作品都选择以吹釉的方式进行施釉,吹釉能出更好的作品,手上能够把握釉的均匀。釉吹得厚则釉彩就会呈朦胧不透的样子,吹得薄又会使釉彩变得寡淡。



在吹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部位是不能有失误的,那就是胎足。如果吹釉的时候,胎足有釉,在进入窑内烧制时,底部便会与硼板连在一起。一般吹完釉之后,要用利坯刀或者其他锐利的刀片将胎足上的釉层刮干净。


烧窑

作品施釉结束,便放置在硼板上入窑烧制,放置如固定钵内,经过1300度的高温洗礼,便绽放出绚烂夺目的瓷器。目前市场上一说窑口,总以柴窑为仰望目标,实际上柴窑由于其技术原因,以及对环境的要求,现在柴窑只是极个别的人在做。如今绝大多数都改成了气窑、电窑来烧制瓷器。


炉火


气窑是目前景德镇大量使用的一种方便而且实用的窑炉,这种窑炉可以烧制任何气氛,而且相对控制较为方便和容易,比如烧制颜色釉和釉里红等的还原气氛,结晶釉的氧化气氛,气窑都可以完成,而且窑炉空间更大,环保性更强。


电窑,也是景德镇主要和更为广泛使用的窑炉,它分为,高温电窑和普通电窑,高温电窑只能烧制氧化环境,温度可以达到1300多度,也基本上是电窑的极限温度了。普通电窑,就是我们常见的烤花炉等,这类烤花炉主要烧制700-800多度的温度,用于釉上彩的烧制。比如,粉彩,古彩,新彩还有高温结晶釉等。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唐宝相盖碗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菊花满地盖碗


开窑

入窑一色,开窑万彩。


开窑是每一个瓷器制作人既惊且喜的心理考验过程,因为窑门未开之时,没有人能够预料它们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不是能让人刮目相看,只能在窑门开启后才能知道。


窑门打开的瞬间,紧张、忐忑、兴奋、狂喜……这些状态想必经历过开窑体验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那种场面的气氛变化。


铭清堂于君窑仿清吉祥花玲琅缸杯


茶生活的大热,推动了瓷器的高速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甚至进入到生产现场,那一只只薄如蝉翼、温润如玉的瓷杯,碰触到嘴唇的瞬间,兴许除了感叹,便很难再有人深入到这温度的背后,去寻觅一件瓷器,它从土到瓷的过程,也就难以体会到一位瓷人背后付出的艰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瓷器名词术语和基本知识(三)
陶瓷注浆成型工艺-【 浆胎瓷器 】 DM
全面的古瓷器知识
景德镇高仿瓷是怎样炼成的?
元青花仿品的特征—让你的收藏不在有家的元青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