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州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由来


  1994年,广州市开始实行新的垃圾收费标准,规定每户15元(含卫生保洁费10元和垃圾处理费5元),并率先在全国实行生活垃圾上门收集模式,成为当时全国城管系统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居民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比如,居民楼走廊通道狭窄,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等),使上门收集的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在此情况下,广州市城管部门尝试撤掉楼层里的垃圾桶,改在楼门口集中设置,但是随之又带来了新问题:居住在低层的居民不愿意将垃圾桶放置在楼门口。最终,城管部门通过走访研究后,决定以200-300户为一个单元,集中设置垃圾投放点,便于居民们投放垃圾。越秀区六榕街是最早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街道,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模式也源于该街道及越秀区的探索实践。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流程

  1.明确定时定点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上午7时-9时、晚上6时-8时30分两个时段),在楼宇空地设置垃圾分类桶(一般200-300户设立一处),供居民们投放分类好的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环卫人员不再上门收垃圾,改为定时定点接收居民们投放的垃圾,现场对厨余垃圾进行二次精细分类,确保垃圾分类质量。

  2.明确投放要求

  为使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有序推进,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落实垃圾分类相关规定措施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推广社区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因地制宜、有条件地逐步推行“定时定点+误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操作、有配套、有监督。2015年,广州市60%的社区人口实现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今年底力争完成80%的社区人口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定时定点模式取得的成效


  1.减少财政投入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初期,每个楼层要放置2个垃圾桶,环卫工人上楼收集,人力物力投入大。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经费投入少(单是购置和配备垃圾桶的经费就大为减少),无需增加环卫工人,也不再向居民们发放分类桶和垃圾袋,实现了“既省钱又节省空间”的双赢。

  2.现场监督,分类准确率高

  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后,各试点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普遍成立了督导员队伍。人员构成有物业招聘的保洁人员和环卫工人,还有居委会推荐的社区骨干和积极分子。督导员每天定时定点上岗,指导居民们正确分类和投放,进行监督管理,做到了“教育在桶边、检查在桶边”,对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发挥积极作用

  3.改善楼层环境

  以往,每个楼层放置垃圾桶后,不仅气味难闻,而且老鼠、苍蝇、蚊子、蟑螂较多,容易滋生病媒,传染疾病,卫生环境较差。推行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后,居民们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投放垃圾,减少了大量分散的垃圾收集点(污染源),楼层的环境卫生大为改善。环卫工人不再上门收取垃圾,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社区公共环境卫生保洁,从整体上改善了社区环境。通过调查走访,定时定点模式在老旧小区推广起来相对容易。因为这些老旧小区原有的垃圾投放就是“定点”,改变的只是多了个“定时”,因此居民们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较高。

  多管齐下,措施得力


  1.宣传教育形成常态

  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后,广州市的各区(街)相继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团,结合每个月周六的“垃圾分类全民活动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主管部门定期举办垃圾分类培训班,对街道机关、环卫站的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目前,全市的每个街道都有2-3名教员。他们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活动站,为居民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为提高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管理部门坚持开展一块牌、四幅图、四张纸宣传活动。“一块牌”指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收集开始时间倒计时牌,在各社区巡回提醒;“四幅图”指垃圾分类倡议书、工作答疑、分类方法、桶点分布图,并广泛张贴在各桶点和街巷醒目处;“四张纸”指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生活垃圾分类温馨提示、生活垃圾分类桶点分布图、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小册子进楼入户指引,加深居民们对垃圾分类收集模式的认识。

  2.现场指导二次分拣

  在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的社区,居民们能够做到分类投放与督导员的作用密不可分。督导员每天坚持“站桶”,集检查、督促、教育和指导于一身,使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不断提高。除了督导员“站桶”,环卫工人的二次分拣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走访,很多社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奖励活动,有奖励环卫工人的也有奖励居民的,如分出1桶240升的厨余垃圾给予环卫工人10-15元的奖励,起到了明显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在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收集投放的同时,各街道普遍加强了保洁管理,及时做好投放站点的垃圾清运和卫生,提升保洁服务质量。居民们是社区环境改善最直接的受益者。通过事实教育,无形中提升了大家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全民齐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居民们的共识,也由此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处理费收取呈下降趋势

  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后,大多数社区的垃圾处理费收取出现了下降趋势,普遍下降了15%-20%。通过调查走访,主要问题是居民群众不理解,认为既然取消了上门收取垃圾,各家到指定地点投放,为什么还要收取垃圾处理费?从中反映出居民们对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认识和理解上尚有偏差。还有的社区因为垃圾处理费收取困难,造成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时续时断,主要原因是担心推行定时定点后,收取垃圾处理费更加困难。

  2.居民参与有待提高

  垃圾分类、投放涉及千家万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原有的投放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导致居民们的参与率不高。

  定时定点要求上午和晚上两个时段进行投放,居委会把垃圾桶放置在投放点内,到时间后再把垃圾桶撤走。但是有些社区到时间后没有及时把垃圾桶撤走,定时投放点变成了误时投放点;有的社区囿于人手不够,监管不到位,造成居民们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投放,影响了环境卫生。再有,物业公司的支持配合也很重要。调查发现,有的物业公司对定时定点投放工作不太支持,主要原因一是虽然收取的物业费包括了保洁费和垃圾处理费,但是物业公司毕竟还有人力和物力投入,导致物业公司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有些物业公司的“管理办法”有“上门收垃圾收取一定费用”的规定,并声称“有法律依据”,反之认为“定时定点投放缺乏法律依据”。

  从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取得的成效来看,基本上以人力投入和奖励为主,虽然各楼层配桶的经费减少了,但是二次分拣和督导员的费用增加了。以单个街道为例,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以来,平均每个月大约投入5万元。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落实垃圾分类相关规定措施的指导意见》规定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工作流程,但在落实上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有的督导员不够尽责,守点、站桶出现空岗,造成前期垃圾分类和二次精细分类率低。此外,通过调查各区的推进情况,发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不够均衡,一是老旧小区的推进情况要明显好于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二是低层住户上下楼方便,更容易接受定时定点;三是相比普通小区,机关大院推进难度较大。机关大院的住户收入相对较高,对积分和奖励不在乎。以某公务员集中居住的小区为例,在3476份征询意见表中,表示自愿参与定时定点的仅有670户,表示不参与的有1151户,干脆弃权的有1655户。

  建议与对策


  1坚定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不动摇

  2012年,广州市打响生活垃圾分类战役后,先后尝试推进了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按袋计量等多种模式。从目前推进的情况来看,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比较符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不需要增加过多的财政投入,而且这种模式也是国内大多数城市普遍选择的模式。有鉴于此,广州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在其基本原则和大方向确定后,核心就是不断创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形式和内容。

  2深入持久开展宣传活动

  倡导和推行垃圾分类既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也是市民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公众接受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并能自觉践行,必须坚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垃圾分类的源头在社区,在每一个家庭,只有抓住了源头才能实现垃圾减量。这就需要管理部门与基层互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引导活动。当然,习惯的养成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引导市民养成与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要求相适应的“绿色文明”生活习惯。

  3调整处理费收取标准

  广州市居民生活垃圾费的收取标准是1994年制定的,20多年来一直没有调整。垃圾处理费是各区环卫站运作的主要经费来源,目前主要靠环卫工人上门收取,显然不适应市容环卫保洁和垃圾分类工作的需要。为此,建议尽快出台《广州市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适当提高垃圾费收取标准,创新收取模式(比如,可以借鉴中山、海口、三亚等城市垃圾收费的经验,尝试将垃圾处理费与水费捆绑),提高收缴率和覆盖率,确保垃圾处理费能够足额收取。

  4拓展循环利用渠道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应将废玻璃、废木材、废塑料、废布料等低值废弃物回收利用,既增加了居民和环卫工人的收入,实现了垃圾减量,管理部门又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的处理量,可以取得一举多赢、多方共赢的效果。政府部门要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回收企业,延伸回收链条,拓展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途径,提高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5固化长效机制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是广州市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垃圾处理的大方向,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予以保障。长效机制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经费制度化;二是人员固定化。要培养一批集垃圾分类指导、巡查、督导于一身的队伍,更好地推进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

  6修订完善物业管理办法

  针对目前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不配合的实际,建议建立定时定点分类投放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特别是要与规划国土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使物业管理公司的相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定时定点的要求相适应。建议根据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要求,修订完善《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取消上门收取垃圾以及每层楼设置垃圾桶的相关条文规定,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7推广考核不搞“一刀切”

  从调研和座谈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管理部门和舆论可能高估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推进的难易程度。据统计,截至2015年7月,政府部门要求推进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达到50%,虽然在扩大层面上能够达到,但是推进效果难以保障。因此建议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推广、考核不搞一刀切,不能急于求成。一是对新型社区可以要求“既定时又定点”,对于老城区,“定时”、定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更为灵活一些;二是对“城中村”要坚持“定点”,对“定时”可暂时不予要求;三是在考核方面,对新型社区、老城区和“城中村”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是现阶段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攻方向,在坚定不移全力推进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探索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不同做法,使这种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完善。一是要灵活设计“定时”和“定点”。社区应根据居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灵活设置“定时”和“定点”,不必强求统一,集中在早晚两个时段肯定会对环卫收运带来压力;二是在户数较少的单体楼没有必要设置垃圾分类站桶员,完全可以采取垃圾下楼或是由环卫工人上门收取的办法。总之,只要有利于推进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就应该鼓励各街道和社区大胆探索,实践创新。作者:郭艳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垃圾分类从“5”做起,推行“2”定,“0”接触宣传4
厦门丨今年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垃圾分类:定时定点与区内循环
哈尔滨生活垃圾分类加快进入实操阶段
金水区破解生活垃圾收运难题 启动定点直运模式
申论热点:打通垃圾分类的“肠梗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