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遇到核战争,普通的平民百姓怎么能够在核攻击下生存?

摘要:自从人类发明了核武器,就进入核武器时代。随着核武器的发展,未来战争很可能会从常规战争演变成核战争。那么,在未来战争中,如果遇到核大战,如何才能在核武器攻击下幸存?

【公告:本号原名“老周的深度军事”,因微信公众号相关规定,更名为“老周的深度君事”,特此公告】

      自从人类发明了核武器,就进入核武器时代。随着核武器的发展,未来战争很可能会从常规战争演变成核战争。那么,在未来战争中,如果遇到核大战,如何才能在核武器攻击下幸存?

     普通人群在没有准备,或者被忽悠着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受核武器攻击,那么能够幸存靠的不是技术,是运气!既然涉及运气这种神秘学唯心主义的东西,想指望有人说清楚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前提就不说了,咱们重点说说如果由准备的情况下,姑且按小编浅薄的知识,说说咱们普通人群,如何在核攻击下幸存。

      应该说如果有核国家之间发生核大战,很难做到毫无预兆,一下子就到了核大战的阶段,让我们完全措手不及,这时大家要做的,就是千万别当那种傻瓜——就像武汉在疫情之初,积极参加万家宴,还拍照上网炫耀自己对病毒无所畏惧的那种。自己要有所准备,首先确认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属于军事重镇,是否是交通枢纽或者是中心城市,抑或是否工农业产品集散中心,实在觉得繁琐,那简单一点,你是否生活在一个超过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是的话,不妨按最坏打算预定自己所在的城市已经是对方第一轮核打击目标。现在你就可以上百度搜索风玫瑰图,百度出你所在地区的风玫瑰图,哦,只需风向玫瑰图即可,学会读图,最好熟记所在地区每个月最大概率的风向,在战争爆发之初,自己就朝城市上风方向疏散,这肯定是个最好选择,那种人口稀少,平时被认为是死角落的偏远农村,山寨都是疏散首选宝地。

      但是没条件,只能在城里挨着,那么如果没在第一时间被核爆炸的冲击波、光热辐射杀死的话,那么接下来最大致死可能就是辐射尘埃污染,所以记熟所在地风玫瑰图,第一时间朝爆点上风跑是当务之急,即使这样,最好还是赶快收集大块塑料布,学中东女性那样,把自己从头到脚都遮盖严实。有防毒面具当然最好,没有的话口罩也戴上,第一时间能找到碘片也赶紧大剂量服用——大剂量服用碘片不是可以防止辐射,而是可以让身体淋巴组织饱和吸收碘,从而无法吸收辐射物质,沿途喝水尽量找封闭环境里的水,例如冰柜里的那些饮料。挨点饿就算了,一天两天的自己克服一下,在可能的核污染区最好不要进食,受到核污染的食物被吃到肚子里,那就和服毒没啥区别了。如果你第一时间,能跑出离爆点五十公里,赶紧找到清洁的水拼命冲洗一番,这时国家救援也该到了,那么活下来的概率就非常高,如果这样做都没逃脱核污染,那就只能怪运气实在太差了。

      第一时间逃出爆点辐射范围这个问题,靠步行费时费力,汽车千万别指望,这种时候堵车是必然的,也是致命的!赶紧找到一辆可以使用的自行车才是上选,如果能找到一辆自行车,那么第一时间逃出去上百公里都不是难事。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说起来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在核武器攻击之前,迅速逃到专业防核地下工事内。这ye 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在核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方法。

      其实,今天看来,核武器造成大量人员死伤的情况,不是爆炸时候的高温高热,也不是强大的冲击波,甚至不是瞬时辐射,而是核尘埃。因为核武i冲击波、高温高热和瞬时辐射破坏的范围,终究是有限的。历史上最强的氢弹,苏联的大伊万,5000万吨TNT当量够厉害吧。起爆点数十公里内的木造房屋均全毁,但砖造或石造房屋却可以残留,只是门窗与屋顶都被强风吹走。所以,即便是核武器中最厉害的氢弹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夸张。

      但是核尘埃就不同了。

      核弹爆炸以后,会出现大量的烟云,其中含有放射性粒子。这些粒子在风和重力作用下,会迅速移动,并且不断降落在地上。一般24小时内,这些有放射性的核尘埃就会随风降落在附近数百公里的地区。而一些较轻的粒子,能在几十小时甚至几天内才逐步降落。还有一些则能够维持十几天,甚至数月。

      而核尘埃最厉害的是,会导致大量的核辐射。而这些核辐射在至少48小时内,接触后会达到瞬间致命的剂量。即便时间较长以后,如果地面没有经过处理,人出去以后长期接触这些核尘埃,因辐射剂量的累积,最后还是会死亡。

      人类第一颗实战中爆炸的原子弹,也就是1945年8月6日投掷在广岛的原子弹,其实当天死亡的人数只有8万人,随后死于辐射病的高达20万人。所以,普通核弹爆炸,即便你在核爆区,只要躲入地下室,大概率就没事了。当年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中心地区,一些日本人因为各种原因当时恰好在地下室,大多没有当场死去。但是,普通的地下室也是没用的,因为还是会被核尘埃污染,最终还是会因为核辐射而死。所以,真正想要活命,就得迅速逃入真正具有防核武器攻击的地下室。也就是说,这种地下室其实是密封的,对外通风系统经过多层核尘埃的过滤系统,饮用水也不会被污染,这样才能保证人的生存。而且,在这种地下室中,知道地面核尘埃被大体清除,你是不能随便出去的,不然还是会死。

      即便活不下去以后,被迫要离开,也必须穿着专业防辐射服装,配备氧气瓶之类,迅速撤退到辐射较小的地区。当然如果没有专业防辐射服装,雨衣或者塑料布也是不错的代用品。

      最初当爱因斯坦、西拉德等科学家在向罗斯福总统及军方将领陈述原子弹“威力”时,因为忙于对纳粹德国的战事,这些大佬们并未将核武器放在眼里。还有人认为它不过就是一威力大点的炸弹而已。直到受科学家们委托的萨克斯博士(总统科学顾问)向罗斯福讲述了拿破仑抛弃了用蒸汽机船代替帆船的策略,遭致惨败之后,才促使罗斯福下定了研制原子弹的决心。

      从广岛、长崎的经验来看,这两次核爆炸或许能给我们些启示。

     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是投向了日本的军火工业基地广岛,爆炸时释放出了高达上亿度的高温和飓风般的冲击波,整个城市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广岛顷刻间变为一片火海与瓦砾场。这“巨弹”是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及放射性沾染杀伤人和建筑物等物品的。连有轨电车的钢轨都被扭成了S形,还有建筑也成了光架并有整座楼都被移了数米远的。在这个“人间地狱”的情况下,还意外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就是头上包有白头巾,戴有白帽的伤亡者,头发竟未被烧掉,穿白色衣裤的也有类似防护作用,遮挡部位均未被灼伤。这是因为白色对光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广岛近300名医生中,就有270人死于核爆炸,由于医疗机构遭到毁灭性破坏,更极大地增加了死亡率。3天后,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又落到了长崎。但破坏及伤亡情况就比广岛轻些,因一则有了广岛的前车之鉴,二则是长崎处于山谷地带,不利于核爆炸冲击波和核辐射的传播扩散。

      长崎靠爆心一面的建筑几乎都被摧毁破坏,但背靠山一面的基本无损失。由此看来,高山峡谷能够有效削弱核武器的威力,离爆心较近的地下设施以及躲在地下设施里的人群也未遭到破坏和严重伤亡。也可见地下是比较安全的,但现已有钻地弹,若被误认为重要设施和人员,也可能成为被殃池鱼。

      由于大部分民众并不了解核武器,而且历史上,核武器一共只使用过两次,所以大家也就只能从夸张的历史资料(地摊儿文学)里面得到一些核武器的相关信息了。

      如果过于说核武器的杀伤力大,或者认为核武器没有什么杀伤力其实都并不客观。在这种不客观中,对核武器威力的无限夸大往往是更不客观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种影视作品中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剧情效果互相攀比着将核弹的威力不断加大。

      再有就是由于缺乏基本的对比常识,也会导致核武器的威力让大家觉得无比巨大。举个例子:有这么一段文献记载说“沙皇”氢弹(5600万吨TNT当量)在爆炸的时候产生的声波绕着地球转了3圈。这是人类历史上爆炸的最大威力的核爆炸装置。

      但爆炸产生的声音围绕地球转几圈的声音其实很多,并不是“沙皇”氢弹独有的。例如在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让仪器记录了在地球上旋转4圈的声音。

      很多火山的爆发声音都会呈冲击波的形式向外发散,造成围绕着地球旋转的效果,核弹并不是独有的。例如在下面的视频里面你就可以看到火山爆发的冲击波(14秒位置爆发,27秒位置听到巨响)。这种冲击波实际上已经很难对距离稍远的人造成伤害,你只能听到巨响,属于空气传递机械波的普遍案例。

      所以有的时候提到核弹的威力往往会有人说距离多远多远、声音传播距离多长,但如果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对比,你会发现核弹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种异常现象。

      了解了这些,咱们来说核弹的问题。核弹之所以还叫“弹”,主要是因为他依旧是属于炸弹的范畴。有着和普通炸弹在使用过程中相同的使用思路,这一点和地雷、火炮不同。只不过它们的能量密度是远高于普通炸弹的。

      军事应用往往都是属于那种“下刀就得掉肉”的思路,并不会注重核武器辐射所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毕竟核辐射虽然致死,但需要等待7-20天的时间才能真正使一个人丧失战斗力。核弹最大的军事应用思路还是利用核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对目标进行摧毁,这一点就和普通炸弹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冲击波是在高速爆轰的过程中高温高压造成空气高速膨胀超过音速所产生的一个流体力学概念。其解释是:冲击波是由于大量能量沉积在非常局部的小体积中而导致的流体压力和流量增加。流场可以近似为先导激波,然后是自相似的亚音速流场。简单来说,冲击波是从爆炸核心向外超音速膨胀的压力区域。它具有先导激波前沿。冲击波之后是负表压的冲击风,可以将物品吸回中心。冲击波是有害的,尤其是当一个人非常靠近中心或在结构性干扰的位置时,人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冲击波伤害的大小其实是和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的,一枚250公斤炸弹在一米之外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到达人体的伤害和一枚沙皇炸弹在540米距离上造成的冲击波伤害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军事领域研究核弹的原因——一次成功的投弹可以替代成千上万次常规武器的投放,核弹的杀伤效率高罢了。

      所以说核弹在一定距离上的爆炸生存守则和普通炸弹是一样的。卧倒,背向爆炸方向,如果过来的冲击波不到致死量的话,你就可以活下来。

      这个冲击波致死量大约是98千帕,达到这个数值,人无论什么姿势什么防护其实都是必死无疑的。在大约48千帕的冲击波压力就可以造成人体内脏的损伤,爬得起来和爬不起来主要看命。最小的致伤数值是19.8千帕,在这个尺度的冲击波轰击下,如果人的姿势不对,会造成胳膊或腿骨折。

      当然了,为啥要卧倒?其实冲击波到了特定数值后,卧倒或不卧倒并没有显著地降低伤害的区别,但是在冲击波没有达到致伤标准的时候,卧倒可以让你尽量的还留在地上,站立的情况下,人体在冲击波截面积就会很大,会造成——类似于下面的现象:

       你说这人是被炸死炸伤的吗?这么说显然不严谨,确切地说是被摔死摔伤的。

      虽然冲击波不到19.8千帕,但是在人体截面上依然可以造成几百公斤的推力,让人飞到半空。这就是自求多福的过程了。很多的爆炸发生后,人都不是被炸死的,而是被摔死的。

      至于核武器的热辐射,这件事从广岛和长崎两次原子弹爆炸的效果就能看出,热辐射杀伤并不太靠谱。广岛的数据是有大约17122人被热辐射所照射,有不到6000人幸存下来,当然了热辐射之外还有核辐射(这个一会讲)。

      由于光线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因此热辐射的伤害往往是一面的,在广岛的案例里面还有从门缝里照过去的,仅仅在脖子上留下了不到2厘米宽度的一小条的烧伤。热辐射基本上就是在一定距离以内你能被照到的地方就会被伤到。

      长崎是山城,真正受到热辐射的人少了很多,仅仅有不到9000人。当然了,核爆炸过程中热辐射这件事情,没啥战术动作可讲,因为热辐射就是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高强度的红外线(热线),以光速传播,照到了,是来不及躲开的,照不到的再想被照也是一瞬间就过去了,你还真赶不及做动作。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最后核武器杀伤还有一个因素叫做核辐射。

      这件事很多人就开始说“原子弹”厉害就厉害在核辐射上了。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是核爆炸的附带伤害并不作为主要伤害存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由于当时的设计落后才导致了巨大的核辐射。到了1961年引爆“沙皇”氢弹的时候,核技术就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大家在听到“沙皇”氢弹的时候感叹于它当量巨大的同时几乎没有人什么人来谈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弹的辐射效果。

      “沙皇”氢弹爆炸的时候也产生核辐射,但其致死半径只有大约2400米,但沙皇炸弹爆炸时候火球半径是3500米。所以核辐射的效果也就不突出了。根据苏联当时的文献记载,沙皇炸弹爆炸后2小时,勘测人员就进入爆心区域进行样本采集。当时爆炸核心区域2-3公里半径内辐射剂量只有不足0.1毫伦/小时。这又是专业剂量单位了,再做个生活中的对比吧。现代核电站核心区域的辐射剂量要求不得超过0.25毫伦/小时,这个区域人是可以不穿防护服或穿简单防护服活动的。这样对比一下是不是发现沙皇炸弹炸过的地方虽然有辐射,但其实比核电站还安全。

      所以说,如果很不幸遇到了核爆炸,抱头、卧倒能扛过冲击波就有很大的概率活下来。至于热线看命,辐射看距离这两点并不是你想防就能防得住的,但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扛过冲击波后,看风向进行撤离,远离辐射尘下降的区域。最好躲到地下,洗消之后基本上就是安全了。当然了,这个阶段还得做好急性辐射病的应对措施,因为你并不知道刚才的爆炸中,你是不是受到了过量的核辐射。

      当然,希望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要遇到核战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世界闻核色变 一颗核弹的破坏力有多大?
核弹来袭怎么做才能逃生?这样做很关键,可以保命
同样是核污染,为何广岛4年后可以住人,切尔诺贝利35年没人住?
如果爆发核战,公民怎样自救?
广岛原子弹的600倍!实拍美军拆除最后的超级核弹【組圖文】
原子弹并不可怕:距离爆心仅300米 居然有人大难不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