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边点滴】比与兴 ——张世彦谈主题人物画《进出兰亭》的创作方法

一直以来,主题人物画都是美术创作领域重要的门类,并形成了历史传统,涌现出众多的优秀作品。从表现内容来看,艺术家将人物主题与历史文化、时代语境相关联,通过人物场景展现叙事情节的同时,挖掘人性精神、回应时代命题,并由此引发出更为深刻的文化思考。从表现形式来看,主题人物画涉及到诸多的语言形态,既包含传统类型的技法范式,又有当代新的形式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的张世彦教授近期创作完成主题人物画《进出兰亭》。这是一件宏大的主题人物画作品,构思立意有很多独到之处。人物的形象处理与众多的语言符号汇聚在画面中,画家经过巧妙处理,通过传统历史人物主题,凸显出当代语境中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自省。本期[案边点滴]栏目专访张世彦教授,就主题人物画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阴澍雨


  阴澍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老师您好!我们[案边点滴]栏目强调对创作方法的讨论,从创作理念到技术细节,都是我们所关注的。今天想就主题人物画创作的一些具体问题向您请教。您是如何界定主题人物画创作的?当代的主题人物画创作有哪些共性特征?
  张世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凡是以人物为素材的绘画作品,写生画、肖像画之外,大多有主题蕴含其中,或大开大合,沸沸扬扬;或敛容隐含,深潜远引。记录重大历史事实、宣示明确信仰立场,一向被视为主题性绘画艺术的主流。
  对全球人类文化的本质、进展、前景之关注、之崇尚、之期待,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多样、沉潜、心力之认知、之体恤、之垂青,通常颇有接地气的亲昵之宜。

  阴澍雨:您早年画过不少壁画,如《唐人马球图》《兰亭书圣》《我是财神,财神是我》等。这次的《进出兰亭》,规模和手法颇见壁画艺术的特质,这里有怎样的关联? 
  张世彦:20世纪末,的确认真画过20幅左右的壁画, 装置于北京、广州、德州、香港以及美国、荷兰的一些城市。创作过程中,从题材敲定到立意布势,到空间组合,都曾认真地探索壁画艺术的特殊属性。虽立足点只在壁画,却应该看作艺术生涯中一次自我完善的素质培养。这种培养,为此后学术研究中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绘画创作中的具象描绘能力,以及二者的同在并存,做了切实的磨练和铺垫。本世纪操练的构图理论体例之系统把握和壁画本体属性之条分缕析,都得益于早年的这种训练。这次与墙壁无关的纸本重彩画《进出兰亭》,其中主题之深究、空间之多元、图形之众多,的确与壁画文化的特殊属性有通达的借鉴机缘。所以,您说的规模和手法的关联,正中肯綮。但既然没有墙壁依托,就一定不是壁画。而且立意过于曲折潜隐,难以一目了然,也有悖于壁画艺术面向公众的审美诉求。
  阴澍雨:您的近作《进出兰亭》是一幅鸿篇巨制,人物组合造型非常复杂,总体创作思路是怎样的?
  张世彦:拙作《进出兰亭》(图1),对于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写的历史实境、原始事件的皮毛本相,不做如实再现。兰亭聚会饮酒、吟诗、写字的活动之外,加进了奏乐、弈棋、品画、问卜、交谈等情节。在渲染古代文人的清雅恬适生涯意趣之时,又以形而下诸多可视图形,明示或暗示形而上不一而足的感动和思考,使历史素材与有所旁骛的情绪、思绪对接。希望能引发对文化特质的寻根究底。

图1 张世彦  进出兰亭  纸本设色(请旋转观看)
  阴澍雨:画面中出现的形象都是您精心构思的,里面有很多引申义,能否具体举例详解一下?
  张世彦:右边上方一排,饮酒的人们作扬臂舞动状,得自庄周《逍遥游》中鲲化鹏后展翅击水扶摇三千里的典故。人们为兴之所至的遐思驱动,双臂随兴曲伸,冀望于此后的强劲翱翔。几位文人袒躯赤足,其解衣盘礴之象,或能联想到对自若自在之笃志,对豁达放浪之憧憬。
  阴澍雨:我看到画中还有现代人与当代图景?
  张世彦:偶有出现的域外黑白人士、现代文明图形等,蕴涵着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开放。借力于异类文化之引进、接纳、包容,催生人类文化之整体共进。
  左边中间一排,吟诗人七只手(图2)的各个手指,七横八竖,来自有智慧、光明、顺利、肯定、驱魔等美好寓意的佛家手印、听障人士手语、东西方民间通行手势。都有求道、祈福之善意。亭子左边上方的交谈一组(图4),两人食指向心,则是自得之中的自省。
图2 张世彦  进出兰亭·局部—七只手
  阴澍雨:画面中观画人在解读的是什么作品,有意安排的吗?
  张世彦:右边中间一排,二男四女在俯首品读一幅横幅手卷。这手卷是一幅画中之画(图3)。画内的白描图形,恰恰就是这幅《进出兰亭》彩色画面的重复出现。
  画中的画,忽此忽彼,乍实乍虚。大幅度的开阖起落,突兀跳跃的组合串接,以潜在的逻辑链向读者人群悄然牵出的是,多种情绪、思绪的涵纳。这正是此画阿堵。
  阴澍雨:画中画是您作品的点睛之处,您如何通过点睛将主题深化?还有哪些立意的考虑?
  张世彦:画中画,首先对画题做了“三番进出”的可视化解读:彼时王羲之等一众文人,进进出出于昔日的实体兰亭;现实读画诸公,进进出出于画面中的文化兰亭;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化,进进出出于博大精深的精神兰亭。
  画中画,还开启了思绪游走的“三重维度”:1700年前的晋代和当代,两个节点的时间维度;古时骚人和今世读者,两个人群的人际维度;创造者的人类和创造出的文化,两个范畴的界差维度。
  画中画,最后落定于全画旨义的“三个主题”:文化的传承而发展;文化的开放而丰饶;文化的自由而逍遥。
  借力于图形组合,由“三番进出”,至“三重维度”,更至“三个主题”。读者沿此三三见九的演进,可探知作者之所感、所思、所言,关连着人类文化的必由之途。
图3 张世彦  进出兰亭·局部—品画
  阴澍雨:有些人物的设计似乎有更多寓意,画中的问卜人是怎样的角色?
  张世彦:右下方问卜人中,男青年抬手远视若有所思,是《进出兰亭》的一个暗扣。(图5)
  对于由古向今、由中向西、由人向天、由物向心的形而上思考,画面中以实实在在的图形做了不袭陈迹的可视化表述,以作者的个性化认知,着力于主题疆域之拓展和立意深度之掘进。或能臻向特定而无限的诗意缠绵和远方眺望,也未可知。
  这样的画面组合,对既有的绘画结构模式作了路径、形态、风貌、门类的探索,不与江湖流行之浮泛小品、低龄娱乐合拍,也不逢迎国际时髦之光怪陆离、空疏虚浮。仅止于对美学秩序边缘的轻微触摸。倒也时有自忖:视野涉履未曾信马无羁;深处挖潜也非钻牛角尖;境界立足不肯低下憨浅。 
  寓意过于隐蔽,不免有些晦涩难解。为能直白陈述,转瞬之间了然于心,倒也给读者一个探察、挖掘新矿的机会。
  阴澍雨:深层情思可视化的这种追究,僭越了以呈现和赏鉴形色美感为主的表现方式,是非常可贵的探索。具体而言,您通过怎样的方式将各个场景统一到画面中的?
  张世彦:全画众多图形的铺排中,曲水取俯视所见,人物和鹅取平视所见。六角亭的图形中,亭内陆面和案几桌面取俯视所见,亭顶和案几足部取平视所见。
  同一画面中,时而俯视、时而平视的多视点串连之侧,还有时而中国古代、时而境外现代的多时空串连。画面中多元时空的呈现,有利于展开解读界面。
  诵诗人豪情奔放地舞动双臂,伸出了七只手。历代中国壁画和顾恺之的《洛神赋》所立下的“家法”,对多视点的游动观照和多瞬间的连续观照所得串连,也与西方未来主义合拍。瞬间分解和排列所营造的心理空间,能够从容地展开宏阔的画境,必然区别于以立足点单一的观照模式复制物理空间的画境之逼仄。
  品画诸人手执的横卷中嵌进《进出兰亭》全图白描的图形。纨扇中嵌进蒙德里安抽象画的图形。折扇中嵌进罗丹雕塑和汽车的图形。肚兜中嵌进自由女神雕像的图形。亭中写字人的身体在透明的几案中圭角可见,全无遮蔽(图6)。或云突兀生硬,却是正好气象一新。嵌接、透接都是把另外时空中未能相邻的物象“远引遥接”过来,与画中图形做机智巧妙的交集。其视觉能量和联想余地自然展开。
图4 张世彦  进出兰亭·局部—食指向心
  阴澍雨:在我看来,这不是简单的“远引遥接”,时间与空间的穿插于呼应,丰富了画面形式的同时,更能将观者的思绪带动起来,随着视线的移动,摄取更多信息,引人入胜,产生更多的思考。
  张世彦:并非常见的“远引遥接”样式中,还有这里未曾启用而有些难度的错接、拼接、器接、数接、音接等诸多技巧。能够游走自如地组合成虚实相依相应、古今并存并融的多元时空,正是中国绘画艺术对于自然时空的整体认识和画中时空的把握。
  在面积有限的画面中坐拥较大信息容量,追根溯源,这与中国传统诗文中的“比兴”手法有类同的血脉因缘。把彼处或近或远、或表或里,有关联或大致类同的实体物象、动态现象的图形引领过来就近比拟或兴替,使隐蔽的灵性心象成为可视图形,从而启动并迁延某种远奥情思。诗文中的“比兴”依靠文字引发读者的想象来完成情思的传达。而绘画中的“比兴”则是以诉诸视觉感官的具象的形状、色彩及其组合来直接刺激读者、打动读者。对于具象之可视图形的超越联想,思之绪、情之绪的次迭涌现,多重主题的生成,要仰赖全画四面八方所有图形的总体组合来调动,尤其是“远引遥接”的手段。
  “远引遥接”之比拟、兴替,与类似“赋”的“写生 写实”之平铺直叙乃至碎片凑合比较,有另样的格式、架势,是不同的创作思维。其感染效能自然也不在同一个量级上。读画人的解读,可做自由选择、自由添加,以多义乃至歧义超越作画人的原来设定,方便产生“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效应。
图5 张世彦  进出兰亭·局部—问卜人半身像
  阴澍雨:“远引遥接”所产生的多元时空,与裸眼复制物理空间三维组合的单一格局取向迥异。接下来的问题是您对人物细节的处理有哪些原则?
  张世彦:画面中所有人物的面庞、手足、衣纹和鹅的身躯、姿态,都并非物理空间中自然物象的如实描写。而是实行了若即若离的改容易貌。以自己的领悟和体会,做随机即兴的变化、调整。在中国传统“似与不似之间”的多途取向中,追寻具有个人特色的几何化、程式化规范。
  阴澍雨:你对于色彩的表现看上去比较自由,打破了勾勒填色的限制,又不完全表现固有色。您出于哪些考虑?
  张世彦:全画设置了六个色区:红、橙、黄、绿、蓝、紫。撷取太阳光谱的高纯度色相、井然色序,以及民间艺术的火爆热烈,来比喻华夏后裔对本民族文化的深挚情怀。人物的面孔手脚、肌肤须发,一律金妆闪烁。以自然华彩的提炼,排除固有色的直取和环境色的分析,寻求象证意味的神完意足。
图6 张世彦  进出兰亭·局部—自由女神雕像
  阴澍雨:宏大的主题与艺术家自我情怀的展现总是存在一种张力,您是基于怎样的绘画理念,将自我的精神世界融入新时期的文化命题之中的?

  张世彦:借助于《进出兰亭》,对殚精锻造而积淀于心的绘画理念,做了一次全面的自我夯实、践行、印证。以“远引遥接”的图形组合表述思之绪,以“两似之间”的形色处理表述情之绪,并引发了多重主题的生成。多环节、多层面的原创探求,是多年心底潜隐的一个进取目标。传统基石的艺术法度——既往的经典传统文化精神和现实语境的自然法度——当今人类生存实态中的精神向往期盼,是自设的原创立足点。
  这样的艺术实践对于卓绝高蹈的绘画达人必是轻而易举。在我,却是使劲浑身解数的奋力一搏,以至于不能返源归本作周到的自我剖析。(本文由笔谈文章整理,经张世彦审阅)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19年第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东山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绘画人物一般从哪里开始?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
弗利尔美术馆藏元代白描佛画精品:提婆王图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中国美术史纲要复习思考题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