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温石涛一段魂 | 2022级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石涛临摹课

至温石涛一段魂

在北京慈源寺作画寄赠且憨斋,其题记云:“吾昔时见我用我法四字,心甚喜之。盖为近世画家专一演袭古人。论之者且曰:'某笔肖某法,某笔不肖,可唾矣。此公能自用法,不已超过寻常辈也?及今翻悟之,却又不然,夫茫茫大盖之中只有一法,得此一法,则无往非法,而不拘之然名之为我法。情生而力举,力举则法而为制度文章,其实不过本来之已悟,遂能变化无穷规模。吾今写此,并不求合古人,亦并不定用我法,皆是动手意生乎情,举手力发乎文章,以成变化规模,噫嘻!后之论者,指而为我法也可,指而为古人之法也可,即指而为天下人之法,亦无不可。”

以上大片题跋,应视为石涛的愤发豪言,是对艺术创造的高度总结,是对艺术规律的独到认识,同时也是对帝王之都,固守传统者四王之流的当头一棒,是看透了四王固疾之流敝,“长恨乾坤又腐儒”的浩叹!

关于石涛50岁至52岁两年左右时间的北游,使石涛在京的际遇,成为他一生几近最重的艺术阅历,由此之豪情勃发,一路奋进,创作了不计胜数的佳作,这些超越时空的艺术之花,永放光芒。

贾又福先生  2021年冬日

摘自贾又福先生《至温石涛一段魂》学习扎记

贾又福先生  临石涛之二  1963年







指导老师


范琛 

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任课老师

北京画院专职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

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获得文学学士、美术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绘画的目的是什么?

石涛有云:自笑清湘老秃依,闲来写石还写松。人间独以画师论,摇手非之荡我胸。于是,从于心,才是石涛画学思想的落脚处。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这里的我,不是石涛,而是self。一画之法,是我心中之法,而不是他法,立一画之处,就是做自己的主人。而这一画之法:“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

范琛老师以石涛的一画之法为宗旨,展开了四周的临摹课。把对石涛美学绘画思想中的士人精神通过笔墨示范表达出来,墨之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在一气呵成的行云流水中,是处于运动之中的造型变化,范老师说,我们的心性、品藻、风度、神智皆在这方寸之间的笔墨变化中自然流露。

此外,在当今国际形势下的绘画语境中,传统与审美的提高以及思想的突破尤为重要,我们在这一学期系统的研究了龚贤、范宽、石涛的深度临摹,该怎么去运用,在当今语境下该如何表现,范老师提出了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框架,以多元的视角展开艺术与生命以及未来的思考。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法众生,无有差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性,都有自己的灵明。我们就是要用石涛的一画之法,把自己内心之处的灵明显露出来。在反复self的咏叹中,回到内心,回到生命的本然,回到鸿蒙。

范琛老师课堂示范




本次课程基于石涛的“一画论,展开了对自身、对生命、对未来的思考。在思想的提升中,深入了技法的概念和研究。以“一画”为出发点,通过对笔墨、造型、线条的训练,尝试了多种的可能,为22级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的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具有传统深度、学科广度与未来视野的当代意义的课堂。提供了一个当代而有深度的实践平台。本期我们特意邀请到项超俊赵毅云两位同学,聊一聊学习期间的感受。





1


项超俊

北京金融美术家协会理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校绘画专业

师从于胡振崑、李铁生、崔晓东、李乃宙

202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

石涛在画中笔墨用线的变化,构图中点的复杂变化,线即是山,线即是水,点即是树,点即是皴,灵活多变细如发丝,粗能扛鼎,线如游龙洒脱漂逸次序自然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画面又互有呼应浑而不乱。

——项超俊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山水画的探索的,是有什么契机吗?

项超俊:我学习山水画由来已久,首先是自幼爱好,其次经过成教专业学习毕业后,源于受中国画的继承传统是否“因袭固守”还是”全盘否定”等问题的困绕,开始重新认识山水画的探索学习。

临摹石涛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  42.8mmx285mm

  《搜尽奇峰打草稿》大概画了多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项超俊:我在临习石涛画作《搜尽奇峰打草稿》深刻感受到石涛在画中笔墨用线的变化,构图中点的复杂变化,线即是山,线即是水,点即是树,点即是皴,灵活多变细如发丝,粗能扛鼎,线如游龙洒脱漂逸次序自然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画面又互有呼应浑而不乱。可惜我在画的时侯在纸张和笔墨用线上把控都不十分理想。但是感受到学习传统的必要性,感受到了临摹绘画的乐趣。

临摹石涛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  局部

  来到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之后,在临摹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感触?

项超俊:2022年有缘来到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是我退休后的愿望,想通过学院派的系统学习使我真正开始研究山水画,认真临习古人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课程,紧张又活泼,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最难得的是,没想到班里还有几位同学是同龄人,我很心慰,不仅学到了理论,又收获朋友师长。

临摹石涛作品《奇峰怪石图》  33mmx243mm

  
这个假期,你有什么安排?

项超俊:这个假期可以缓解一下学习的压力,打算重新疏理一下学习的思路,整理一下学习资料,备齐学习工具,再看一些书和网上资料,迎接下学期繁忙紧凑的课程。

临摹石涛作品《奇峰怪石图》  局部






2


赵毅云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射洪市美协副主席
川江书画院副院长

射洪市政协诗书影画院特聘画家

202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

作品《射洪春意》获四川省教厅、省委宣传部“教师艺术节”二等奖
作品《山水》入选四川省第六届新人新作展
作品《玉太踏水桥之忆》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四川展、生态四川美术展(省美协、四川环境保护厅)
作品《山野人家》获省美协“七市联展”优秀奖、省文化厅“畅想中国梦展示新四川”全省群星璀璨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奖
作品《农家乐》入选省政协守墨鼎新作品展
作品《故园》获省美协举办的七市联展优秀奖
作品《风景这边独好》发表于四川日报(1998.5.8第83期)
多幅作品在《四川美术》等杂志多有发表

这幅画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苍茫,混成、灵变、爽利。对笔墨技巧、造型能力、用笔质量、要求极高。通过这幅画的临摹我感悟出了贾先生的临摹教学进度安排的匠心独具。

——赵毅云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山水画的探索的,是有什么契机吗?

赵毅云:我从小就喜欢涂鸦,直到1989年初中毕业考进射洪师范学校,在美术老师罗时银,乔勋金老师家中的《迎春花》《江苏画刊》等美术刊物中看见美丽的山水国画画作品,引起了我对国画山水的浓厚兴趣(他们都是画大写意花鸟为主),开始自学山水画探索。

临摹石涛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  42.8mmx285.5mm


  《搜尽奇峰打草稿》大概画了多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赵毅云:这幅《搜尽奇峰打草稿》我用了两周左右时间最后完成。临摹《搜尽奇峰打草稿》时,我已经先后在刘学惟教授,贾云娣教授精心指导下学习、了解、临摹了龚贤作品;在孙晓东教授远程指导下临摹了范宽作品;并在范琛老师对石涛作品进行了深入讲解后,大概一周半初步完成。

这幅画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苍茫,混成、灵变、爽利。对笔墨技巧、造型能力、用笔质量、要求极高。通过这幅画的临摹我感悟出了贾先生的临摹教学进度安排的匠心独具,科学合理。如果没有对前面几位先贤作品的临摹,临摹这幅作品会很困难。

临摹石涛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  局部



  来到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之后,在临摹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感触?

赵毅云:我非常庆幸来贾又福先生这里学习!在没来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之前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国画山水经典作品临摹。来先生这里学习后,我感到我以前的临摹简直是皮毛,根本没领会到临摹的精髓。首先是我以前的临摹是无序的,看着哪幅好看就临摹哪幅没有明确的目标,浪费时间收效甚微。

贾又福先生主导的临摹,精心布置、体系连贯、匠心独具。根据龚贤、范宽、石涛、作品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龚贤作品解决了层次。用笔用墨、范宽作品解决了造型严谨与博大。石涛作品丰富了笔墨的灵活性。通过对几位前辈大师作品的细节比对,深入分析,从造型及笔法的求真复原,及深入细致的临摹,我明显感受到我写生创作中的笔墨技巧与造型能力有显著提高。我对作品从笔墨层次,细节收拾、造型正大严谨、气韵灵动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临摹起稿


  
这个假期,你有什么安排?

赵毅云:这个假期虽然短暂,我还是希望尽量抽时间将老师们精彩深入的课件复习一遍。对临摹过的精品再次观摩分析。在理论上进一步系统梳理。对过去的写生创作作品进行审视与反思。并对我的创作方向进行思考。





主编 | 贾云娣

编辑 | 李晶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石涛的高清山水画
石涛 画道从心,搜尽奇峰打草稿
名家论艺|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与迁想妙得
搜尽奇峰打草稿——关于陆俨少与石涛的山水闲话
【武英殿的视觉盛宴】高清版《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搜尽奇峰打草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