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双喜临门》创作札记
userphoto

2023.02.26 江西

关注

《双喜临门》

何家英、王振、祝建华、霍炬、季颁、周涛

工笔重彩   240x560cm   2019

创作札记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总是能够“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国庆佳节一向是结婚的好日子,一场场喜庆的婚礼在这天正一一举行着,这不仅是每个小家庭的喜庆和睦,这更象征着祖国大家庭的民族团结与幸福。与其他各民族一样,塔吉克族也多选择在祖国国庆日这天举办婚礼。居住在海拔4000米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民族是一个高贵的“王冠”民族,他们是中国唯一的白色人种,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守护着高原的生活环境和高贵的血统在喜庆的日子里,他们赛马、叼羊、宰牛烹羊、奏响鹰笛、打起手鼓,用各式各样的习俗迎娶新人,大家纷纷为新人祈福,为祖国讴歌。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们也与他们融为一起载歌载舞,亲如一家。选择在国庆节的日子里举办婚礼,国庆之喜与婚庆之喜交融,犹如是一幅民族团结、幸福祥和的《双喜临门》图。

 

      这幅《双喜临门》作品为工笔重彩画,运用传统矿物色并结合壁画技法创作而成(高2.4米,宽5.6米),历时两年之久,在喜迎祖国七十周年的生日前夕终于大功告成。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值此建国七十周年大庆,谨以此画为国庆献礼,为祖国祝福!

      创作如此大幅的工笔重彩画,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的制作完成,中间的过程谁都不可猜测我们到底经历了多少。2017年10月份,我们创作组成员第一次跟随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双扎根”写生采风团深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乡村、学校体验生活,并集中收集创作素材。

      我们创作组成员初到塔吉克就被当地塔吉克族人家的几场婚礼场景深深地吸引了。塔吉克族人家周边是层层叠绕的山峰,厚厚的云雾遮盖了大半个山头,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得耀眼。距离山脚下很近的地方就是塔吉克族人的村子,来到热闹的婚礼现场,在送迎新人队伍中总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他们和当地的人们不受地域与语言的影响迅速的融为一片,我们瞬间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了,各族的人民在这里喜乐融融亲如一家。此时,我们便不禁想到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选题,因为各民族都喜欢选择祖国国庆节日这天举行婚礼,与祖国同喜同庆。于是我们便决定选取具有民族特色的塔吉克族婚礼场景作为我们的题材并加以构思创作,命名为《双喜临门》,此“双喜”一为塔吉克族婚礼之喜,一为祖国生日之喜。

      由于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项目,所有我们创作组成员都极为重视、积极参与,纷纷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各种构思草图。为了表现一场声势壮观的婚礼场面,起初我们创作稿原定为3米高、10米宽的大幅画面,画中是一百多个人物形象组成的婚礼全景图:新人、送迎队伍、吹笛打鼓、宰羊烹牛、围观祝福的亲朋宾客、追逐跳舞的淘气小孩......我们想把塔吉克婚礼场面那种喜庆幸福祥和以及民族团结的氛围表现出来。但后来在我们集体激烈讨论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如此宏大场面的构思,因为好的艺术创作应该是高度概括的甚至是以少胜多的,在何家英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几经修改,并重新进行了艺术构思,把画面人物构图进行重新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将画面人物减到了七十多人,在构图上更加强调画面的聚散和动势,从而使画面更加具有了整体性,也更加贴切了表现塔吉克民族婚礼的盛大场面。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又重新绘制了创作素描稿,并在有限的时间内也终于顺利通过了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的初次评审。

创作在不间断的进行着,为了加深感受、补充创作资料,2018年的9月至10月,我们跟随何家英老师第二次来到喀什来到塔县。这次行程中我们分组出席了五六场婚礼,喝奶茶、看叼羊、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同喜同乐。期间拍照与速写亦不停的交替,在为期半个多月的考察过程中,我们既结交了不少当地塔吉克与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朋友,又有针对性的收集了大量的创作资料与素材,从而为接下来的创作增添了无比的信心。回到北京后,根据专家组评委的建议,大家再次迅速调整修改了小稿,更是将人物形象从此前的七十多人进行精心筛选减到了最终的49人,于2018年12月初我们终于开始了创作大稿的绘制。绘制大稿的过程是要反复构思修改且极为繁琐的:构图构思的调整、人物造型的把握、人物关系的疏密与取舍、线性素描的提炼与概括……众多的问题在创作过程中不停地接踵而至,又被我们不停地一一克服。


      这幅创作是选用接近壁画方法的工笔重彩来完成的。工笔重彩画主要是选用纯天然的传统矿物色来加以绘制的,当今的工笔重彩画是由传统壁画的绘制方法传承与演变而来,对于材料的运用有着特殊、严谨、且多变的要求,其绘制过程充满着更多的不可预知性。由于工笔重彩的特殊性,无形中为我们的创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与困惑。


      在工笔重彩画中,除墙体壁画外如此大尺幅的纸上绘画是极为少见的,这其中的缘由与其绘制难度不无关系。谈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便是新疆塔县给我们的第一感受:绿植的缺少使得整体的色彩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黄沙,漫天呈现出一种戈壁的土黄色。所以这也就为我们这幅创作的整体基调提供了更多的一种可能,即画面的整体色彩除去塔吉克族所最为喜爱的红色以外,更多的是被安置在一片土黄色基调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便就地取材,在塔县当地采集了大量的澄板土运来北京的画室,并加以研磨制作,最终制成颜料用来作为我们创作的底色,这也就是如今在画面中所看到的大量土色的形成。

      这当然是我们该创作中首先最为愉悦与自信的成分。但是在我们正在为这一举措而庆幸自豪之时,却也因为对此土色材料的不熟悉而带来了诸多的苦恼。属于沙质的黄土让我们对其用胶的配制反反复复实验了多次,由于底色的深沉与对材质的不够熟悉,使得画上去的色彩在晾干之后或者颜色过于暗淡,或者基底干裂脱落,这种种困惑不得不让我们画上去刮掉,再画再刮再刮再画,直至经过多次的反复,数天后才终于使其以一种最佳的状态呈现在画板之上,画面不但有了当地最为基本的色彩关系,也为我们这幅画与塔吉克民族的关系更加拉近了距离,让我们所有的创作人员的创作心态更加从容,更加贴近塔县人民。而另外一个困惑便是在这种黄土上上色的不可控性。这种材料在遇胶后明度极深,而干后却又大为不同,所以在我们上色之初同样亦是反复修改,经过多遍之后方能达到最终想要的效果,这无疑使我们的创作又被消磨了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所有创作人员并不甘心时间一点点被无效的消耗,何老师与我们一起集思广益,最终决定了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一经验的不足,索性我们将很多特性不易掌握的色彩作为我们的底色,在其之上覆以各种红色、黄色、绿色……最终这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由多种色彩叠加而成的多彩丰富的色彩效果。

       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如愿的完成了这幅作品,回首过去这将近两年的时间,心中仍旧有些唏嘘,虽然所有创作成员都有着多年丰富的创作经验,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绘画场面与众多复杂的人物关系,加之对这种材料的相对不够熟悉,在绘制过程中可以说是一个个困难接踵而来。其中亦不乏每一位创作成员为了统一的风格方向而全然放弃自己的个性以求共性,在这过程中,为了创作的完美进程组员们所经历的纷纷争争更是不可思量的。我们都很庆幸能够拥有这样的创作机会,在作品完成之余我们收获了很多,深切的感受到塔吉克民族的热情与好客,了解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民族,一个对祖国有着高度认同感的民族;也更加看到了在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友爱。

      面对着这幅创作我们心中充满感慨,正值祖国七十周年庆之际,借该作品的“双喜”之意,我们全组成员谨以此为祖国献上一份厚礼。

  周涛

      有幸参加《双喜临门》国家主题创作倍感荣幸,感谢工笔画院的老师们组织的这次创作活动。我们也有幸在国庆前后去了两次塔什库尔干县,亲临现场去感受盛大的塔吉克婚礼。塔吉克民族淳朴、善良、勇敢,生活在四千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独特的人物特征和性格特点深深打动着我们,欢快的舞蹈和富有仪式感的婚礼,红色、白色与黑色的交织,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我们回来后的创作过程,印象最深的便是,在确定构图之后,对创作素描稿的深入。何家英老师对人物的造型有严格的要求,我们五人每人做了一幅一米大小的素描初稿,何老师选择一幅较为满意的线描稿,然后放大到五米多的正稿上。而我们面临更多的问题,人物尺寸放大后,人物造型要求更加深入、准确、概括,而且老师要求造型有一定的造型意味性。人物的造型、人物间的关系、人物位置等都需要进一步推敲和完善,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亲自修改示范下,我们对创作素描稿进行严格的修改和调整。同时体会塔吉克人人物的造型味道。塔吉克男人深沉、厚重、勇敢、善良,黝黑的高原红透着血红色,粗壮而精干的体格,散发着坚毅的精神。塔吉克女人淳朴、贤惠、吃苦耐劳,精致高贵的五官散发着高贵而淳朴的气质。红黑色的高原红和粗糙的双手,是他们在田间和家里勤劳的印记,厚重的颜色是塔吉克人远远看到的样子,女人喜欢红色和白色,男人喜欢深黑色,红色与黑色的搭配与交织组成了我们画面的色调,塔吉克的色彩是厚重、浓烈和富有活力的,这也许也是塔吉克精神的体现吧。我们慢慢体会着,试图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黄瑾如

      由于我们整个画面呈现大面积红色,黑色白色连点成线成为画面的气口,若是运用一般壁画绘制的简单平涂法必定会使画面看起来比较“闷”,因此制作整幅画的小色稿制作色彩层次成为我们上色之前的重要步骤,与普通纸卷本不同,市面上各种红色矿物色质地与色泽在黄土泥底上都呈现完全不同的色彩感觉,于是红颜色的层次关系和叠加成色都成为我们团队选色和实验时重点注意的点。购买材料和调色色稿实验大家都做得十分认真,比如实验不同的黄色,蓝色,紫色衬底再设不同质地不同粗细的红色矿物色,为我们后期的着色细节处理上做出更多可能性。

设色时还有一个小小的技术性问题,那就是胶的用量,前期上色时总有脱胶颜色脱落等问题,融胶水分和用胶的比例成为上色时的一大技术问题。我们所用的大颗粒的矿物色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粒粒小沙子,胶中水分偏大根本粘不住,风干后会直接脱落还有可能蹭到其他色域,卡在其他颜色颗粒的缝隙中弄脏其他颜色;胶中水分小时确实可以牢牢粘住矿物色,但随之而来胶液浓附着在矿物色的晶体面上如同一层哑膜导致颜色没有办法折射出它的光彩。于是调胶成为一个重要的活,每天的胶今日用今日毕,不用隔夜胶,调好的颜色也是从不留到第二天(那样的矿物色已经沉淀分离,胶也失去了它的效力。)

       

王振

工笔重彩画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上矿物色的时候必须要把画板平放,由于矿物色的颗粒较粗分量较重,当把画板竖立画的时候,调配了胶与水的矿物色便会不受控制的往下流淌,这无疑也就给我们的绘制过程带来了诸多困难。高2.4米、宽5.6米、描绘有几十人个人物与无数个细节的大幅工笔重彩画,必然要订做一个足够厚且足够结实的大画板,才能够保证画的保存与画纸、颜色的承受力,而但凡了解绘画的人都深知只有在画板竖立起来画画的时候才能够更准确的画出形、比例、色彩。而面对如此大如此重的大画板,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对此我们组创作成员不止一两次的聚到一起商议,直到最后我们终于想到了根据构图巧妙地把整幅画裁分成三段:中间一段为婚礼的主体部分,两边的两段尺幅相等,主要为婚礼的笛手、鼓手、观众部分。最后运用画框等将这三块连接在一起。这样不但让我们该画的构图更加有了空间与节奏,而且还为我们不停的把画板抬来抬去,以及能够更方便的去画人群中间部分提供了更多便利,实为一举两得之举。话虽如此,但其实画起来仍旧是困难重重,每块画板的重量也都早已超过了三四个人集合起来的力量,结果我们即便想到了一分三段的想法,却依然是避免不了要大部分时间将画板平放,待所有人把每天所负责的部分画完后,一起再将画板立起,看效果如何后迅速再将其放倒……数月间竟然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那就是所有成员一起用力地抬画板、放画板,用力地再抬再放……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为了我们画画之余放松解压的一个乐趣,虽然画板极为笨重,还经常因为抬它而使我们手指无力,但是为了画好这幅画我们却一直深爱其中,又一直是这样的乐此不彼。

-END-

声明:文字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一幅画中,可以看到什么?
(3)【南疆万里行26】塔吉克人的婚礼
张芮|新疆行记·塔吉克(2)
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与创作
大美新疆之《塔吉克族婚礼》
马为超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