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山水画课徒画稿·解读(三)
      学中国画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学西画,训练的是为“物”造型,中国画强调“写意”,是表现“人”,人不成熟,很难有成功的画作。有的人仅重在技巧,追求“形准”,却少了文化内涵。文化不够,心中无意念,唯有“抄形”(照片),以符合自然形为准,与“意准”相去甚远。
       形随“意”而变动,变自然形为艺术形,再转为笔墨处理,皆因合乎意。故夸张变形是形与意合的结果,追求形准,不如追求“意准”。形准仅仅是画了一个“物”,没有表现其包涵的文化涵义。这不是艺术所追求的目的。
      下面所要讲的树石,都有一个形准和意准的问题,必须认真思考。

《中国山水画课徒画稿》·节选

树叶、树干

     一、画树叶的规律及其变化。此攒三聚五之法。画叶宜有聚散,看似随意实有规律,三五成聚,相互交叉,重叠相加,排列成势,无论多少,均可看成,三五一组的扩大。

      把无序的自然形,按艺术节律的原则归纳成有序的变化,这便成了规律。把“自然形”组织成有抽象意味儿的“艺术形”,正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

      在一幅山水画中,树是很重要的元素,树不能光有树幹,树叶的编排就很重要。树叶可形成点线面的节奏变化,如大墨点夹小墨点,横点与竖点,墨点与夹叶点……这些课文中都说了。但初学者往往不会从整幅画的观念中去思考,仅把目光停留在单棵树上,逐个逐个去画,很少去想画这些树,以后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这就必须说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学画必先读画,去读许多山水画,头脑必须有山水画的概念,完整的概念!否则永远是支离破碎的形,难以浑成为一体的画面。

     二、以槐科树为例,说说怎样画叶成形(上图放大细看)。

      画树叶并非要强调它的物理属性,恰是要考虑表达的方式与立意相吻合。画雄伟厚重与流暢华丽,不是一亇概念,画飘逸潇洒与稚拙粗壮,也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要表现的并非“这是某某树”,而是心中的审美理想。例如表现厚重,就可以采用浓重的墨点粗壮的线条,若表现高古静穆,则可采用细笔勾点,不一而足,要自己去看别人的画并揣摩表达方法。所以,现在起,就要建立一个观念:“意在笔先”。不管你会不会画,提起笔来哪怕画一根线,一个点,脑子里的反映应该是你的审美理想,何况画一棵树!
      或许你可以做些尝试:把你心中所想的审美,用树或其它形象画出来,请别人来判断,检测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

      三、调配墨色

      调墨需要自己多作练习,积累经验。要说的是,醮了浓墨之后仍要在调盘上轻轻地调一下,不然笔上会截然分成浓墨与清水,没有层次感。尤其是用墨汁。如果用墨磨,效果就很不一样,通过“虹吸效应”,墨色层次要丰富得多。

      四、树干的皴法有密皴和疏皴,前者写实,后者偏于写意。树干也要皴,皴的疏与密,偏于立体或偏于平面均服从于画面风格与整体节奏。皴笔的线宜有藏有露,虚实相间。辅以擦笔使其浑厚。皴擦时,不仅顾到外形,也应顾到内形。即干内着笔处的形与空白的形,处理好内形,略略几笔,便能使干丰满立体起来。

      五、以线为主要手法画树干,结构上要讲究周密;表现体积感时注意形的饱满。尽管都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法。但因立意的不同而效果不同。装饰趣味在中国画,尤其青绿山水中是很显著的特点,用这样的方法,画树,结构上讲究周密,不是以笔墨率意为之。

      六、用皴法和用笔的变化,即可表现出伸展、流动和稳重的感觉。怎样才能使形象美:一要有势,有动势才有姿态而不呆板。二要有节奏变化,形、笔、墨、色都有变化而不乱。三,最重要的是提高审美观,是画外功夫。

      如果抽去树的外形,仅从皴的形看应该具有主观的抽象美。画山水画,不是画地图,画树也非画科学挂图,所以不讲究画的是某某树,而只是借以表现画意。诚如剧中人并非是生活中某某人一样。作画时观念不可黏着。 

      画树干是否要用皴法,该视风格而定,风格详实的,自然会用,风格疏朗写意则未必会用。画面以树为主体的则当用,否则画面空。一般情况下,整幅大山水树幹只是其中小部分,不会用皴法。

      七、画树有实写和略写,实写是略写的基础。写意的方法是文人画发展的新形势,重在表达心绪,讲究笔墨趣味,有实写的基础再来追求放松的趣味,不会“空”而不耐看。

       八、丛树的对比组合,如枯树与有叶树、勾叶树与点叶树。初学山水画的过程中,需要练习画一些严谨的树石结构。既是对形象、笔墨的把握,也在观念上为日后构图时,平衡、穿插、疏密、呼应等因素作铺垫。诚如学书法,要学楷书的通理一样。一上来求”味道”,易“走板”。

      书中提到宋代与元代的不同,这一点常常为后人所忽略。既然我们知道山水画的创作理念是“写意”,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并不相同南北朝时期尚未有正式独立的山水画出现,目前看到最早的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但看上去技巧上仍十分幼稚。

隋·展子虔  《游春图》

      唐以后至五代,才逐渐趋于成熟,宋代的绘画技巧发展到了高峰顶点,就像一挂列车,由慢而快,直驰到了终点,再往下去没什么路可走了。于是元代成了文人画发展的肇始起点。这个变化并非偶然,在唐宋时期,就有文学上的唐宋八大家,提倡“文以载道”。意思是文学要打破汉赋仅用华丽的词藻咏物,而忽略了文艺的“道”。之后苏东坡也写诗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些都给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因此文人画才强调“写心”,“写意”,而不再重视“写物”。

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
     不强调写物,不等于不要物,否则哪来“物我相融”。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业余文人的自诩之词,他们不过是游戏笔墨而已。专业的文人画家,既有文化,又有技术,必定追求形与意合,才称得上所谓“意象”。也即本文开始所说的“意准”。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总之,宋代的列车慢慢靠站,元人的列车开始启动,直至民国,是文人画发展的另一高峰。就像西方印象派的发生也是如此,工业革命后相机诞生了,“写实”的使命已经完成,才有了抛弃写客观,转而写主观的时代。虽然这种改变,比元代晚了几个世纪,但人家发展迅速,在印象派之后,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強调艺术的本体规律,色彩的韵律节奏,不一而足。今天有些人,回过头来学西方丢弃了的古典写实,实不知该如何评价? 

 

《夏山图》112cm×60cm 2015年

       这是一幅青绿山水,但与传统的青绿山水又不尽相同,传统青绿山水以勾勒加填色,而现在多了水墨画成份,少了装饰性,多了些绘画感。画中题曰“深坐画堂风清清,无客来访心绪平,户外一树香蜡梅,芭蕉细竹遍中庭。画中红莲壁上挂,荷风阵阵月放明,喜看山中松满地,青藤竹杖漫坡行。”,一首打油诗。2015年在家养病时所作。

       2008年5月12日,一个难忘记的日子,作者得了较重的血液病,几经“闯关”,延至今日,皆因“精神支柱”在起作用。从上图即可见画者的情绪仍是阳光的,画为心声,画与情的关系可见一斑。 

      这幅画的取势为C形,从底部依树的走势向上至前部山,然后一个“休止符”一一中间断了一下,再画远山。两山之间用云雾间的山头作连接,以贯气。全幅画设计了三个空间,一是左下水池,二是亭子下的空地,三是云气,形状与大小都不同。树丛中和右下的水口都是小空白透气的地方,既是与大空白有呼应,也显得树有空间感。

     用笔方面,以大墨点画树占了画面的主要部位,形成走势,亭后的树用小墨点,加上远山的树点,形成用笔用墨上的节奏对比。通篇山石以勾线为主,略加皴擦。

局部·一排小松

      因为画面是右下部重,所以题款放在左上方,以资平衡。天空和左下方水池染了一点色彩,以便突出中间的白云。有一处细节:在云气下左边松树后,画了一排小松,用的细线,既可与前面的大墨块形成强烈的节奏对比,又不会突在前面,丰富了画面,有了空间距离感。如去掉,效果便不一样了。

      虽然看上去挺复杂,但却要包容在一个整体中,因此作画最重要的造型观是整体观,内部可以变化,外形要整。否则会琐碎而散,没有浑成一体的效果。

      大致如此。

     

【论述】

      心中所想,说了便是话,心中所思,着手化为画,所以“画”就是话。看见某的画,便可听见他说的话。人即画,画即人,正邪髙下美丑雅俗,一目了然。

      从作者来说,借物表达就是“以物写我”;从审美角度而言,人人都不是外行。

       “画者,化也!”。对画家而言,画就是“化”:化自然形为心中的意象形,化生活场景为意境。从技术层面说,要化古法为我法,化他法为我法。不能化就是泥古不化。重要!


《神州风云起》123cm×124cm 2014年
      2014年正值“八项归定”实施并坚决贯彻时,我想起当年商鞅令人把此城门的一根木柱搬到另一城门的典故,又看到有官员顶风违规被免职的报导,意识到新政一定大有作为,神州一定会风云再起,于是画了感想。

      艺术不在乎写实与否,重要在意的联想。故诗曰:赋、比、兴。赋是描绘,比是比喻,兴是联想。赋予山水以意涵,不在“形准”,而在“意准”。

局部

      所以我在构思上,采用了大开大合的方式,把实景集中在画面的上部,留下大面积的空白来作为风云,成为画面主体。这样做的风险是,实景一定要画得精彩,才能带动虚景的部分,否则便空洞无物了。

局部

      其次是云的表现不能用老套的方法:把留白当作云,必须作为重点来塑形,就是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画的表现方法很多,要点是根据立意来想办法,即使过去没有的法,自己创造了,能表达立意的,就是最好的法。诚如石涛所说,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未完待续,下周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画基本画法
山水画技法56-58
清·龚贤作画秘诀(精辟实用)
写意山水画基本技法介绍(配名师课徒稿)
张伟平山水画教学(写意山水的基本技法介绍)
国画基本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