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做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最近几个星期都在出差,不一定能保持每天更新,不更新的时候,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历史文章 目录、菜单、历史信息、Menu

收到读者 @潇湘木儿 投稿,分享了她在阅读上的探索和尝试,跟我一直强调的观点类似,不动笔纸不读书。以前也就这个话题写过一些文章,阅读之后可以把扩展阅读中的文章也都一起阅读一遍,可以文章中的建议去行动。

正文


作者:潇湘木儿


微信公号:多情笔记(soulwrite

 

身边几个朋友最近都感叹,为什么我每次啃完一本书,没多久就忘光光?


唉,谁没在这个老大难问题前死命挣扎过呢?


想想自己那些年读过的书,说起时大多就剩下一句:这书我看过,贼好!


人家好奇地问,哪儿好?讲啥的?


当时一翻两瞪眼,回忆加支吾半天,也没说出个一二三来。

 

要么就是跟人聊天,突然灵光一现:你讲的这个我前两天看到书里也写过一句,特精辟!咦……怎么说来着?额……噢!就是那个,那个那个谁说的?就在嘴边的——哎?

搜刮半晌,你终于扫兴地投降。回家不甘心地把书翻来倒去三五遍,愣是没找着。

艾玛,一想都是泪。

 

最近一年多尝试 N种办法集中攻坚,最后算是基本拿下了这个小山头。整理了一下作战心得和破解路线图,慰劳忘光族屡败屡战的勇士们。

 

一切不做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光读不记,怎么可能记得住?靠潜意识和被动接受能达到的理解和记忆显然是有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地咀嚼和自主加工后,书上的信息才会真正变成属于我们的知识。


很多人不做读书笔记,要么是不知道怎么做,要么是嫌费时费力。


网上现成的读书笔记模板多得是,我综合了几个版本的长处,目前采用的版本如下:


  • 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页数、作者简介、阅读起止日期)

  • 标签(即关键词)——方便以后检索

  • 价值(总体评分,1-10)——是否推荐的参考指标

  • 纲要(按顺序列出全书重要部分)——可复制目录或自己拟出纲要

  • 主题(简要说明本书在谈些什么,主要观点)——自己用一句话概括

  • 评点(赞同或不赞同作者观点的理由+本书对我的启发)——能否记住这本书的关键

  • 记取(精华摘抄)——方便日后引用

  • 相关(其他人的精彩书评、思维导图或PPT)——作为补充资料备用

 

简单说明一下。其中前4项都是基础信息,复制粘贴5分钟即可搞定。

5项主题,就和小学概括中心思想差不多。只要自己用一句话提炼过,下次就能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别人。

 

6项自己的评点,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但凡是过了脑子写下来的,基本都不会忘。一本书好不好,究竟好在哪,作者的哪些观点最触动你,你是否认同,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这些都可以成为书评的内容。


如果是很水的书或一般的小说,写一二百字的简评即可。稍有价值的,我最少会写三点。比如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我花半小时总结了读史的三大价值:戳破历史幻象、打破制度迷信、认清进步规律,每一点分别花二三百字展开。就算别的方面不记得了,以后说起来,至少这三点就可以言之凿凿与人分享。

 

7项摘抄,通常比较费时,大家都懒得做。这里推荐几种亲测的方案:


1)电子书建议用Kindle看。不管我依然多么爱纸质书,自从买了啃豆神器,还是被它的轻便彻底降服。将无限的书放在你的手掌上,那随时随地都可以是博尔赫斯所说的天堂——没有Kindle的人生实在不值得一过!


Kindle边读可以边标注(Highlight),之后用剪贴神器Clippings,就可以把这些标注的句子按书目归类,还可以一秒导出到印象笔记或 Word文档。


真是方便省时到感天动地啊有木有!万字摘抄都是这么做的。具体操作参见此链接:http://kindlefere.com/post/20.html (手机打开有时不能完全显示,建议用电脑访问)

 

2)纸质书,边读可以边划线,加上一些重点或星形符号标注,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评注,但这些摘句之后最好电子化。有以下几种选择。


A、利用网上现成资源。豆瓣读书里有笔记摘抄,直接筛选并Copy,效率非常高。手脚利索的话,一本书摘抄大概半小时即可完成。虽然省时,不过记忆效果较差,需要后期重温复习。另外根据大家的整理和欣赏口味的不同,有些句子会重复整理,有些句子会漏掉。


B、利用讯飞等语音输入软件。依次读一遍摘抄句子,90%的内容即可准确转化为文字,之后标点和识别的错别字再花点时间改一下。时间成本和记忆效果较平衡。


C、自己打字整理一遍。时间成本较高,但记忆效果最好。


D、个人不喜欢用涂书笔记,只能一条条笔记分享,不利于统合,搜索和导出都不方便。

 

8项是其他相关资源可作为补充,特别是一些好的导图和PPT。当然也可以自己做,效果更很好,但相应地花费时间就更长。不过得失总是相匹配的,别人整理的贴来记十遍,效果可能也不如自己亲自加工做一遍。

 

读完一本书还要做笔记,表面看来确实费事。但通过工具的优化,一本书除评点之外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小时以内,加上书评2小时也足够了。而一旦积累起来,就成为自己的资料库。以后不但重温一本书将变得高效易行,而且写文章引用时也可以信手拈来。所以这笔投入还是极为划算的。

 

从书里领悟的道理,也可以主动与人分享。读书本质还是听别人讲,故事永远是人家的。只有自己主动兜售,那才会内化成自己的。去年听完明朝那些事儿,对知行合一的几条原则极爱,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讲给各种人听,念叨过三五遍,想忘都难。


 

一字一句慢捡芝麻,小心丢了西瓜


一遇到好书,不少认真的小伙伴就和我一样,恨不得把每句话掰成八瓣,揉碎吃透,怕错过了一点点精华。结果芝麻最后捡了一筐,但因此导致读得很慢,到后来已经记不得前面讲了什么,很难把握最核心的观点和全书脉络。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习惯“观其大略”,我们也切不可指望一次榨干某本书。


第一,万一是本很水的书,细读就太亏了。


第二,即使是好书,也不会每一部分都是精华。根据二八定律,80%的价值是由20%的内容创造的。


第三,只精榨一遍的收益-时间比还不如高效地多榨几次。


第四,无论第一遍读得多仔细,100%榨干也不可能,没有宏观的理解,对细节的吸收也会打折。

 

因此一定要保持基本的读书节奏和速度,可行办法包括:


1      宏观视角


随时提醒自己所读部分在全书中的角色和分量,当判定它并非那决定性的 20%而是较不重要的80%时,就不必都搞懂,大致能理解即可。这样就不会纠结于某一页或几页的阅读困难和低效。


2      清醒专注


阅读低效往往发生在自己陷入困倦或走神时,可以用规定时间和页数的办法自我提醒。设定番茄钟、起身站立阅读等有助于保持清醒和专注。除非特别艰深的书,我一般尽量保证1分钟1页,每天2个番茄钟(1小时)即可完成60页,平均1周一本书应该没问题。如果是比较轻松的书,1小时应当做到80-100页。一周即可读大约2本。


3      先易后难


一个领域入门书的选择很重要,如果第一本书太枯燥生涩,不仅会读得很慢,还可能完全毁了这方面的探索兴趣。去年对曾国藩很感兴趣,先读梁启超编的《曾文正公嘉言钞》,满篇文言,虽配有译文,但由于对曾公的人生经历不了解,很多良言的背景和人物往来一无所知,所以读起来就很吃力。后来闺蜜推荐了唐浩明的《曾国藩》,虽然三卷本有1000多页,但历史小说的写法很好读,10天就搞清了文正公的人生历程、主要事件和相关人物。这时回头再去翻《嘉言钞》,2天就读完了,方觉其中妙处。

 

想看一遍就记住,当自己是鸠摩智吗?


年初读《耶路撒冷三千年》,历史人物琳琅满目,可惜我一个都没听过。作者讲得再精彩,我也搞不清大卫王、希律家族、萨拉丁都是什么鬼。


就记得耶路撒冷很悲催,原来修个圣殿挺高大上,结果各个宗教打打杀杀都争这一块宝地,把它搞得伤痕累累。结怨最深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俩最能打,犹太人真可怜。

还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在中东和欧洲你来我往,他们之间啥关系,看完还是满脑子浆糊。当时真以为白读了。


结果最近看《西方哲学史》,讲到中世纪经院哲学,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争斗之时的历史人物,顿觉亲切,不时蹦出的一个个名字似乎都很脸熟。再重听罗胖讲犹太复国之路,一些历史就能串起来了。

 

所以,读了记不住,往往是因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知识新领域,过去自己在这方面的积累太少。

既然咱不是神童,无非两条道:


1)好书要重读


2)做主题阅读

 

有人说,没读过的还看不过来,哪有空去读旧书?那么多新领域还没触碰过,还在旧话题上兜圈子,犯得着吗?


去年有一本畅销书《重读》的腰封上写着: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这话我并不完全同意,但我的体会确实是,思想和信息大多不是一下记住的,不仅需要像背课文那样记了忘忘了记,而且需要多角度的认知、熟悉和理解。第一遍只能像撒胡椒面一样留下一点朦胧的印象,之后再次出现时才能形成概念作为知识支点,围绕这个主题多读几本书,反复强化才能形成连出逻辑线索。


至于如何做主题阅读,建议移步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方法论中的绝对精品,比我讲得清楚一百倍。当你围绕某个主题精选并至少读过10本书,就能在这个领域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之后再读获得的信息能很快归类整合到既有体系中,自然就记住了。

 

一些人看上去的过目不忘,真相就是这样。


扩展阅读: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treacle.mi

扇贝打卡163天,随手记669天mo-可爱。

@鱼小葬 ?

地铁上背单词已坚持28天,养成了上地铁就打开app冲关的习惯,虽然路程短但上下班已收获很大,这篇文章中深感给自己留白很重要,感谢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悦读书·悦分享|武汉趁早“每周一本书”线下读书分享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附部分笔记)
去年读了上百本书,我是这样做的……
阅读困难症自救指南
阅读建议:读完书后如何写读书笔记(从碎片到体系)
《如何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和读书笔记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