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貌出众类古代名女016

各个阶层的古代名女128


编者:清南文兵
 
第五部分 才貌出众

四大美人
 

 

上榜人物及理由:这个不用说理由了,公认就是理由。这四大美人有:沉鱼浣纱西施、落雁出塞王昭君、闭月拜月貂蝉、羞花醉酒杨玉环。
 

 

065沉鱼浣纱——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详),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宫廷舞人。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从此西施得来“沉鱼”之称。

对西施最终是生是死的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版本。1、沉海说: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2、隐居说:这种说法也是十分风行,《越绝书》里面记载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认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3、落水说:或许是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4、被杀说:这种说法可以说纯粹来自传说了。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四个版本中,沉海说和隐居说流传最广,而且相关的证据资料也最多。

临浦集镇往东北走2公里,有一座苎萝山。山的西边有一条长约2.5公里的浣沙溪。这条溪的两岸,分布着西施庙、苎萝亭、范蠡庙、起埠庙、浴美施闸等14处西施古迹群。至今,浣沙溪边的粉红建筑西施庙里仍保留一块清代光绪皇帝的御旨石碑。
 

 

066落雁出塞——王昭君
 
 
 

王昭君(前52年~前19年),名嫱,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西汉到了汉宣帝时,又强盛了一个时期。而北方的匈奴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汉元帝即位后,呼韩邪再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宫女们虽想出宫,但却不愿远嫁。只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就是王昭君。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临回匈奴前,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了美丽端庄王昭君,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丑化了王昭君。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有材料说画工叫毛延寿)。昭君出塞后,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出塞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传说昭君出塞时,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067闭月拜月——貂蝉
 
 
 

貂蝉(东汉末年人)姓名不详,传说却很多。关于出生地,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一说出生在山西省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一说生于陕西米脂县。

貂蝉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这不有了“貂蝉拜月”的故事,同时有了“闭月”之代称;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068羞花醉酒——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年),原名杨芙蓉,小字玉环,道号太真,蒲州永乐人,祖籍弘农华阴,十六岁嫁给玄宗之子寿王。玄宗对她一见钟情。并册封为贵妃。“安史之乱”爆发,众臣逼唐玄宗将杨贵妃缢死,葬于马嵬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中,“羞花”就是指杨贵妃,相关故事:“贵妃醉酒”

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杨玉环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璬家。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玄宗子)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儿媳杨玉环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关于杨贵妃的故事还有“贵妃醉酒”。
 

 

四大佳文
 

 

上榜人物及理由:佳文必须是文采出众的。续写汉书班昭、著名诗人谢道韫、品评诗文上官婉儿、词人小说顾太清。
 

 

069续写汉书——班昭
 
 
 

班昭(约49~约120年),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东汉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因丈夫姓曹,历史上又称曹大家(音姑)。丈夫死后,和帝赏识她的才华,让她供职宫中,教皇后和嫔妃们读书,很受和帝及后、妃们的尊重。班固去世之时,《汉书》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并未完成,遗稿散乱,她奉命整修,得以完成。其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其作品还有“赋”、“颂”、“门”、“注”、“哀辞”、“书”、“论”、“遗令”等十六篇以及《女则》、《女范》、《女孝经》等。

她在《女则》、《女范》、《女孝经》中提出了妇女应当遵守的封建伦理道德,为儒家和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敬重,也就被抬到“女圣人”的地位。班昭写的《女戒》七篇。《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其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另一个儿子曹俗,也在陈留为官。死后,皇太后亦素服举哀,派人监护丧事,以示优礼。

班昭是史学家,也是文学家,在邓太后理政时还参与国事,因此还可以算是政治家。
 

 

070著名诗人——谢道韫
 
 
 

谢道韫(约349409年),陈郡阳夏(今太康)人,东晋著名女诗人。她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谢安侄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公元399年丈夫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后一直寡居会稽。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谢道韫的书法也为后世所称道。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法“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唐人李嗣真《书后品》则称其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

 
 
071品评诗文——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

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当场命题着文。上官婉儿能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全唐诗》收上官婉儿诗三十二首。
 

 

072词人小说——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年),清代女词人,名春,字梅仙,号太清,姓西林觉罗氏,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顾姓,故又称西林春,或太清春。满洲镶蓝旗人,嫁为乾隆曾孙奕绘为侧福晋,报宗人府为“顾”姓。婚后夫妇唱和,遂号太清,以顾太清名世。顾太清是清代最重要的女词人,还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

中国的文坛长期由男性统治,女作家可谓凤毛麟角,难以数记的女性被禁在深闺里,无人知晓。明末清初,部分大胆的女子走出闺房,结社吟诗,抒发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顾太清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曾与当时京师的满汉才女结集秋红吟社,联吟诗词,在中国女性文学史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太清工诗词书画,有一代才女之称。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唐诗是讲意境的,宋诗是讲才学的,面对这两座高峰,太清却完全凭才气做诗,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更添了一种风流态度。人总说红颜女子多薄命,但诸如太清之流的才女,除了让后人嗟叹之外,更给天下人展示出了一种精神的超脱,异样的风采。

顾春又是清代最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造诣之高,体现在烹词炼句自然精工,无着意刻划痕迹,又善构意境。词学周邦彦、姜夔,颇多咏物、题画之作。

太清晚年还自署"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
 

 

四大知音
 

 

上榜人物及理由:真正的知音音是两个人的事啊,两人都认帐才是。这里有四人可称得上知音:夜奔相如卓文君、追随东坡王朝云、冒家总管董小宛将军知音小凤仙。
 

 

073夜奔相如——卓文君
 
 
 

卓文君(生卒年不详),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后与司马相如相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在后世被传为千古佳话。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074追随东坡——王朝云
 
 
 

王朝云(10621096年),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后来成为大文豪苏东坡侍妾,1094年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舞在中央的王朝云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倍加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洗净浓装,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仿佛一股清香,沁入苏东坡的心。此时西湖天气突变,山水迷蒙,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朝云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朝云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岁月,但一直没有苏轼夫人或妻子的名号,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侍妾。

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能透视苏轼内心世界致此,王朝云称得上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了。

 
 
075冒家总管——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1年),名白,号青莲,金陵人,“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董小宛出身于富庶人家,早年父亲开设“董家绣庄”,在苏州小有名气,生意兴隆。小宛母亲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女儿,因仰慕李白,为女儿取名白,号青莲,小宛模样俊秀,脑子灵慧,十三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女儿过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后来绣庄破产,母亲病倒,生活的重担都压到了董白身上。

为了付清庞大的债务和巨额的医药费,董白来到南京卖艺,改名小宛。董小宛孤芳自赏,不肯任别人摆布,鸨母冷嘲热讽,董小宛只好离开南京,来到半塘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所以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就在董小宛离开秦淮河不久,却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

后来冒辟疆在朋友帮助下,了断小宛的债务。把小宛娶回家中。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内外大小人众相处得非常和谐。冒家的全部帐目出入全由她经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小宛还烧得一手好菜,善做各种点心及腊味,使冒家老少大饱口福,在众人的交口称赞中,小宛得到了无限的满足。

战乱过后,冒家缺米少柴,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公元1651年,做了冒家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病逝。冒辟疆含泪写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辞》。

 
 
076将军知音——小凤仙
 
 
 

小凤仙(19001954年),原名朱筱凤,偏房所生,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原籍浙江钱塘,是上海的名妓。她不但貌美,且善解人意,具有容人的气度。蔡锷对她甚为欣赏,而小凤仙对他亦是倾心相待。

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

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奶妈就带着她仓促逃往上海。因衣食无着,张奶妈就将她暂时押给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不久,她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艺俱佳,名震京师,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

关于蔡锷于小凤仙的一段情,开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蔡锷当时33岁,小凤仙17岁,两情相悦,英雄美人悱恻缠绵成了千古美谈,民间亦多有传说。从蔡锷赠小凤仙两联中可看出俩人的一番真情: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相传蔡锷病逝日本福冈大学医院,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送有挽联: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四大超群
 

 

上榜人物及理由:超群者,必有别人不及之处,有的可称为家。这四人有:辞赋专长班婕妤、音乐史诗蔡文姬、红艳诗人朱淑真、文学大家李清照。
 

 

077辞赋专长——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名门之女,少有才学,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山西朔县宁武人。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班婕妤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父亲越骑校尉班况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况的4个儿女都有上乘表现: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形影不离。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又是侍妾,又是朋友。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从赵飞燕入宫,她就觉得应该急流勇退,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汉成帝允其所请。从此深宫寂寂,《团扇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并流传于世。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班婕妤心如止水,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汉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

 
 
078音乐史诗——蔡文姬
 
 
 

蔡文姬(公元176~?),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河南杞县人。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是曹操的挚友老师。

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079红艳诗人——朱淑真
 
 
 

朱淑真(11351180年)宋代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当宋室南渡前后,系宋代为数不多的著名女诗人。相传为朱熹侄女。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朱淑真的诗词大多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朱淑真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朱淑真有一首著名的《断肠谜》,词谜如下:“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080文学大家——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年),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词人和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父李格非为元佑四学士之一,母王氏,亦善属文。赵明诚是赵挺之的儿子。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后李格非列入元佑党籍,赵挺之则官至尚书左丞。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罢相,五日后卒,此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青州(今山东益州)长达十年,共同校勘金石古物,尽得其乐。靖康之变后赵明诚起复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赴建康途中染疾身亡。李清照自此孤苦无依,漂无定所,晚年来往于金华、临安两地,境况甚为凄凉,在乱世中目睹了山河破碎,朝廷的苟且偷安,李清照抑郁而终。

据说李清照的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词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美女人物素材(一)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背后的惊人秘密
传说中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有三位是历史人物,有一位纯属虚构
历史上四大美人结局最为悲惨的是哪一位?
四大美女皆是可怜人,身后还被泼脏水,被称为红颜祸水,真可悲!
历史上著名“小三”都是什么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