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脂异常症
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质的总称,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浆中血脂水平过高,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和两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症)。另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一种病理状态。与上述血脂代谢紊乱统称为血脂异常(dyslipidemia)。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的血脂水平互有差异,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本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西医学名
血脂异常症
英文名称
hyperlipidemia
主要症状
血脂代谢紊乱
主要病因
饮食和遗传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目录
病因和发病
分类
临床表现
指标及方法
应用建议
病因和发病
无论是脂蛋白的产生过多还是清除减少,均可导致一种或多种脂蛋白在血浆中过度堆积从而引起高脂血症。
1.饮食中胆固醇和(或)饱和脂肪酸过量每日饮食中的胆固醇从200mg增至400mg时,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上升0.13mmol/L(5mg/dl),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胆固醇含量增加,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减少有关。理想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为每日总热卡的7%,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占总热卡的14%,CH增高大约0.52mmol/L(20mg/dl),其中多数为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机制可能为饱和脂肪酸抑制LDL受体活性。
2.体重增加肥胖可致血浆胆固醇升高,肥胖一方面促进肝脏输出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继而使LDL生成增加;另一方面使全身胆固醇合成增加,使肝内胆固醇池扩大,并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胆固醇会有轻度升高,但这并非与增龄所致的体重增加有关。老年人的LDL受体括性减退,LDL分解代谢率降低。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加,胆汁酸合成减少,肝内胆固醇含量增加,可进一步抑制LDL受体的活性。
4.绝经后妇女在45~50岁前,女性的血胆固醇低于男性,随后则会高于男性。这是由于雌激素可通过增加LDL受体的表达而增强LDL的分解代谢。
5.基因缺陷与脂代谢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脂蛋白降解酶活性降低,脂蛋白结构或受体缺陷使脂蛋白在体内的清除减少或分解代谢减慢;或增加脂蛋白的合成,影响饮食中脂肪的吸收等。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原发性高脂血症,如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载脂蛋白CⅡ缺乏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6.全身系统性疾病可通过各种途径引起血浆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如胰岛素缺乏,可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乳糜微粒在血浆中聚积;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肝脏对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减慢,同时合并有IDL(中间密度脂蛋白)产生过多;胆道结石、肝脏肿瘤、胆汁性肝硬化、胆道闭锁等所致的胆道阻塞,使胆酸、胆固醇排人胆道发生障碍引起游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肾脏疾病可引起VLDL和LDL合成增加,同时可能伴有脂蛋白分解代谢减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和肝素结合,可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其异型蛋白可抑制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的清除;脂肪营养不良的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酶减少,可伴有肝脏合成VLDL增多等。
7.药物雌激素治疗可增加VLDL的产生而引起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亦可引起高脂血症。
8.生活方式进食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引起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后者可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VLDL增加,引起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此外,高糖膳食还可诱发载脂蛋白C-Ⅲ(apo-CⅢ)基因表达增加,使血浆apo-CⅢ浓度增高。已知apo-CⅢ是脂蛋白脂酶的抑制因子,血浆中apo-CⅢ增高可造成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降低,继而影响乳糜微粒和VLDL中甘油三酯的水解,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习惯于静坐的人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比坚持体育锻炼者要高。锻炼尚可增高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HDL,特别是HDL-2的水平。长期坚持锻炼,还可使外源性甘油三酯从血浆中清除增加。此外,吸烟也可增加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
长期大量饮酒可影响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酒精可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率,减少氧化脂肪酸的比例,并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此外,酒精还可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而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谢减慢。
分类
(1)表型分类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以Fredrickson工作为基础经WHO修订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基于各种血浆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而进行分型。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6型(Ⅰ、Ⅱa、Ⅱb、Ⅲ、Ⅳ、Ⅴ型)。
该分型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但较繁琐。有人提出了高脂血症的简易分型方法,即将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
(2)基于是否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分类: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后者是由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所致。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等。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在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例如LDL受体基因缺陷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而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病因不明。
(3)基因分类法:目前已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存在单一或多个遗传基因的缺陷。由基因缺陷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积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familialhyperlipidemia)。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陷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②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1)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经有效的降脂治疗,多数黄色瘤可逐渐消退。
(2)其他表现:高脂血症还可出现两个体征,即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见于40岁以下者,则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但特异性并不很强。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散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此外,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不过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且关节炎多为自限性。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还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应该引起注意。
指标及方法
血脂紊乱在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查或在体检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的。根据临床表现、详细地询问病史和细致的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病史包括个人生活饮食习惯,有无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相关病史,有无服用引起高脂血症的药物,有无家族史等。体格检查要注意有无黄色瘤,角膜弓和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无论有无临床表现,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升高而作出的。有关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检验诊断
血浆(清)脂类简称血脂,其含量与血浆(清)有机成分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谢却非常活跃。由于血脂的不断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血脂含量的变动也就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态,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常见现象是血中TC或TG升高,或者是各种脂蛋白水平异常增高。
【一般检查项目】
1.甘油三酯(TG)
(1)检查指征:已有冠心病(CHD)、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有黄瘤或黄疣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可考虑作为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建议对有CHD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选择性检查,其对象是:①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者;②父母有高脂血症,总胆固醇≥6.24mmol/L者。
(2)测定方法:目前尚无公认的TG测定的参考方法,甲醇硅酸变色酸法被NCEP推荐为TG测定的参考方法。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建立的HPLC测定总甘油和游离甘油(FG)的方法拟推荐为我国TG测定的参考方法。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推荐脂蛋白脂肪酶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法)的两步酶法作为血清TG常规测定方法。
(3)标本采集和处理
1)要求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脂检测,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的影响。进食对TG的影响较大,要求在禁食12~14小时后进行检测(可饮水和不含热量饮料包括茶和咖啡)。
2)标本存放中会有少量TG水解,释出FG,所以标本在4℃存放不宜超过3天。最好采用血清进行血脂测定。一般认为,血浆脂质水平大约较血清脂质低4%。
(4)参考范围:0.56~1.7mmol/L。
(5)医学决定水平:高TG血症可划分为4种水平,正常水平为1.7mmol/L以下;临界水平为1.7~2.25mmol/L;高水平为2.26~5.64mmol/L;极高水平为≥5.65mmol/L。
(6)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
1)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等TG含量可增高。
2)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多有遗传因素,包括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等。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一般认为单独高TG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伴以高TC(总胆固醇)、高LDL-C、低HDL-C等情况时才有病理意义。
3)通常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Ⅰ、Ⅱa、Ⅱb、Ⅲ、Ⅳ、Ⅴ等六型,除Ⅱa型外都有高TG,有的TG可高达11.3mmol/L以上。
4)为了确定每位受检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先应按前述要求进行血脂测定,然后在1~3个月内在同一实验室重复进行血脂测定。如果两次测定的血脂数值非常接近,取其平均值即为患者的基础血脂水平。若两次所测定的血脂值相差较大,尚需进行第三次血脂测定,三次测定的血脂平均值为患者的基础血脂水平。
(7)方法学评价和问题
1)干扰因素:本法具有氧化酶反应途径的共同缺陷,易受到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尿酸、胆红素、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等的干扰。胆红素>100μmol/L或维生素C>170μmol/L时出现负干扰。血红蛋白的干扰是复杂的。它本身的红色会引起正干扰。溶血后红细胞中的磷酸酶可水解磷酸甘油产生负干扰。当Hb<1g/L时反映为负干扰;>1g/L时反映出正干扰,但Hb≤2g/L时干扰不显著,明显溶血标本不宜作TG测定。
2)方法学评价:精密度、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好,线性范围较宽,上限可达11.3mmol/L。
3)质量控制:正常人血清FG浓度平均约0.11mmol/L(10mg/dl),对于生物变异较大的TG来说,尚不至于在临床上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在某些情况如糖尿病、情绪应激、含甘油的药物、静脉营养、取血样时甘油污染等,FG可明显增高以致影响对TG水平的判断.如标本贮存与处理不当也会使TG水解而产生FG。
2.总胆固醇(TC)
(1)检查指征:同TG测定。
(2)测定方法:化学法和酶法。目前几乎所有实验室多采用酶法测定,常用的有胆固醇氧化酶法(COD-PAP法)。化学抽提法(ALBK法)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方法,用于常规测定方法的评价与监控及参考血清的定值。国内由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也已被推荐作为我国TC测定的参考方法,而胆固醇氧化酶法已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推荐为常规测定方法。TC测定的决定性方法是“放射性核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ID-GC-MS)分析法”,测定的准确性最高,但需要特殊仪器与试剂,技术要求高,只用于发展和评价参考方法及鉴定胆固醇纯度标准物质(一级标准)。
(3)标本采集: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4)参考范围:成人2.8~5.2mmol/L;儿童<4.4mmol/L。
(5)医学决定水平:边缘升高;5.23~5.69mmol/L(201~219mg/dl);升高:≥5.72mmol/L(220mg/dl).
1)低于1.81mmol/L提示有严重肝功不全,应考虑适当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若已知存在肝病.则低于此值提示预后不良。
2)高于5.18mmol/L提示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度危险,故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高纤维索饮食。
3)高于5.70mmol/L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若患者不接受低胆固醇饮食,则应采用药物治疗。
4)高于7.26mmol/L会由于患动脉粥样硬化而预后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
(6)临床诊断价值:TC除了可以作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指标之外,不作为其他任何疾病的诊断指标。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言,TC是一个明确的危险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影响TC水平的因素有:①年龄与性别,TC水平往往随年龄上升,但到70岁或80岁后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5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②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和高热量饮食可使TC增高;③遗传因素;④其他,如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可能使TC升高。
(7)方法学评价和问题:酶法测定同样具有氧化酶反应途径的共同缺陷,易受到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尿酸、胆红素、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等的干扰。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测定方法:磷钨酸镁测定法;超速离心结合选择性沉淀法。
(2)标本:空腹12小时后果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3)参考范围: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00mmol/L。
(4)医学决定水平:HDL-C合适范围:≥1.04mmol/L(40mg/dl);减低:<0.91mmol/L(35mg/dl)。
1)<0.91mmol/L(男)或1.03mmol/L(女),提示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
2)>1.42mmol/L(男)或1.68mmol/L(女),提示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很小。
(5)临床诊断价值与评价
1)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明,HDL-C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并能促进动脉样硬化的发展。HDL-C增高(>1.55mmol/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每增高0.03mmol/L,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HDL-C或HDL-C/TC比值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2)高TG血症往往伴低HDL-C,肥胖者的HDL-C也多偏低。吸烟可使HDL-C下降,适量饮酒、长期体力劳动和运动会使HDL-C升高。
(6)方法学评价和问题: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血清中一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通常以测定其胆固醇含量(HDL-C)代表HDL水平。以往多用化学沉淀法使HDL与LDL和VLDL分离,然后用化学法或酶法测定上清液中的HDL-C。这类方法中有代表性的是磷钨酸一镁测定法,已被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推荐作为常规测定方法,但该法因有一个离心分离的操作故不适合作自动分析。近年来有更方便的直接测定方法(又称匀相法),免去了标本预处理(沉淀)步骤,便于自动化,快速简便,准确性能满足常规应用的要求,已取代沉淀法成为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方法。HD-C测定的参考方法是美国CDC制定的超速离心结合选择性沉淀法(亦称β定量法),有关胆固醇测定均采用ALBK法,对设备与技术的要求较高。β定量法是目前测定HDL-C最准确的方法,主要用于校准及检查常规方法的准确性。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测定方法:聚乙烯硫酸(PVS)法,免疫沉淀法等。后者采用免疫学原理沉淀血清中的非LDL脂蛋白,其测定LDL-C的特异性高,精密度好,但试剂成本高不易在临床推广。近年出现的直接法(匀相法)是适合自动分析的LDL-C测定法。与直接测定HDL-C相似,不需要标本预处理,适用于大批量标本自动分析.测定结果能满足临床要求。LDL-C测定的参考方法亦是β定量法,与HDL-C测定相同,实际上两者同时测定。
(2)标本: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3)参考范围:≤3.12mmol/L。
(4)医学决定水平:边缘升高:3.15~3.61mmol/L(121~139mg/dl);升高:≥3.64mmol/L(140mg/dl)。
(5)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通常以其胆固醇含量表示(LDL-C)。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由于TC水平同时也受LDL-C水平的影响,所以最好以LDL-C代替TC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业组规定以LDL-C水平作为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决策及其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
2)目前各类方法测定的LDL-C值都包括IDL和Lp(a)的胆固醇在内,在流行病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中所有LDL-C都包含IDL-C和Lp(a)-C,沿用多年已成习惯。在一般血清中IDL-C很少(约0.05mmol/L),但在高TG血症时可以增加。一般Lp(a)-C约0.08~0.10mmol/L,如Lp(a)-C较高时,有必要对LDL-C值进行校正。校正公式为:LDL-C(校正值)=LDL-C(测定值)一[0.3×Lp(a)](均以mg/dl计)。
(6)方法学评价和问题
1)该法测得结果包括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及Lp(a)所含的胆固醇;显色反应的干扰物同TC测定;血清与沉淀剂混合后,放置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血清VLDL很高时,部分标本会因LDL沉淀不完全而使结果偏低。故在血清严重混浊时,可将血清稀释一倍后测定。
2)也可通过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LDL-C=TC-HDL-C-TG/5(以mg/dl为单位时),或LDL-C=TCHDL-C-TG/2.2(以mmol/L为单位时)。以Friedewald公式计算的LDL-C结果,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得到可被临床接受的近似结果,但其不足之处是很明显的,因为此公式假设VLDL-C与TG之比固定不变,且仅以VLDL-TG代表TG;公式中三项脂类的结果是三个变量,任何一项测定不准确都会影响LDL-C结果;高TG血症(≥400mg/dl)时不能应用此公式计算,否则结果偏差很大。
5.载脂蛋白AⅠ(apoAⅠ)
(1)测定方法:免疫比浊法。
(2)标本: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3)参考范围:1.20~1.60g/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HDL组成中蛋白质占50%,主要是apoAⅠ,约占HDL蛋白质的65%~70%,而其他脂蛋白中apoAⅠ极少,故apoAⅠ是HDL的特征性载脂蛋白,血清apoAⅠ反映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的正相关。但HDL是一系列颗粒大小与组成不均一的脂蛋白,当HDL亚类与组成有变化时,apoAⅠ不一定有相应变化,所以同时测定apoAⅠ和HDL-C对病理生理状态的分析更有帮助。
2)apoAⅠ偏低见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者,家族性高TG血症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Ⅰ不一定低,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者apoAⅠ与HDL-C均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较高。在罕见的遗传性疾病Tangier病、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apoAⅠ与HDL-C极低。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
1)本法测定时必须十分注意反应体系中不可有抗原过量,线性上限不可低于2.5g/L。因此抗血清用量必须充裕,标本用量也应严格控制。
2)本法批间CV<5%,线性范围0.4~2.5g/L。
3)主要干扰因素是血清本身的混浊(如高脂血症),用表面活性剂消浊的作用也有限,所以在测定中必须作标本空白管,自动分析中可采用两点法除去空白。
6.载脂蛋白B(apoB)
(1)测定方法:免疫比浊法。
(2)标本: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3)参考范围:不论男女性,apoB水平随年龄上升,70岁以后不再上升或开始下降。一般中青年平均为0.80~0.90g/L,老年人平均为0.95~1.05g/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血清中的apoB绝大部分存在于LDL中,在IDL、VLDL与Lp(a)中也各含有一分子apoB,所以血清apoB主要反映LDL水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
2)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高apoB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且apo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在冠心病高apoB血症的药物干预实验中,表明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一般较易制备高效价的apoB抗血清,比浊法的抗血清效价不应低于1:128,抗血清应用液浓度随抗血清效价及抗原抗体亲和力而异。以抗apoB多克隆抗体测定的结果只宜称apoB,不要称apoB100,除非所用的抗体是与apoB48无交叉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干扰因素是血清本身的混浊(如高脂血症),用表面活性剂消浊的作用也有限,所以在测定中必须作标本空白管,自动分析中可采用两点法除去空白。
7.血清脂蛋白(a)
(1)测定方法:Lp(a)测定有两类方法,一是以免疫化学原理测定其所含apo(a),结果以Lp(a)质量表示,也有以mmol/L表示的;另一类方法测定其所含的CH,结果以Lp(a)-C表示。目前大都用免疫学方法测定。
(2)标本: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3)参考范围:正常人群的Lp(a)水平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大多在200mg/L以下,平均值在120~180mg/L,中位数约100mg/L。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
1)血清Lp(a)水平与其他脂蛋白无直接的关系,主要决定于遗传。个体之间Lp(a)分子结构和水平虽然有很大的变异,但环境、饮食、药物等对Lp(a)的影响不明显,男女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别也不显著。
2)血清Lp(a)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Lp(a)水平高于医学决定水平(300mg/L),冠心病危险明显增高。虽然Lp(a)水平与LDL-C无明显相关.但若高LDL-C同时伴有Lp(a)升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更高。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Lp(a)与apoB起协同作用。
(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本法报告结果多以整个Lp(a)质量mg/L表示,不单独以apo(a)计。由于难以获得可靠的参考血清,目前各种试剂盒提供的校准血清也没有可溯源的标示值,Lp(a)测定标准化尚有很大困难。
8.脂蛋白电泳(LPE)
(1)标本: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2)参考范围:α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0.23~0.52(23%~52%);0.95~2.45g/L;前β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0~0.30(0~30%);0~1.50g/L: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0.35~0.60(35%~60%);1.10~3.0g/L;乳麋微粒(CM):(一)。
(3)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①CM阳性:高脂血症Ⅰ、Ⅱ型;②β-LP增加:高脂血症Ⅱ型;③Preβ-LP增加:高脂血症Ⅰ、Ⅱb、Ⅳ、Ⅴ型;④Preβ-LP降低:门静脉肝硬化,急性肝炎早期;⑤α-LP降低:肝炎,动脉粥样硬化。
9.脂蛋白脂肪酶(LPL)
(1)测定方法:酶法、免疫比浊法和ELISA。
(2)标本;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
(3)参考范围;成人150mg/L以上。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LPL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循环血液中仅有微量的无活性型的LPL存在。对LPL定量的检测,一定要使血浆中LPL成为活性型,为此需静脉注射肝索使LPL从脂肪组织中游离到血浆中,再进行血浆LPL活性测定,为了准确测定活性,应以活性型LPL的蛋白量进行测定。
测定血浆LPL活性时,需用静脉注射肝素,因为LPL对肝素亲和性很高。静脉注射肝素,使LPL从内皮细胞表面释放人血,这是测定血中LPL活性的一种方法。通常按每公斤体重10单位的量静脉注射,10分钟后,再检测血浆中LPL活性。一般静脉注射肝素后血浆总脂酶活性的1/3为LPL.剩余的几乎都是肝脂酶(HTGL)。另外还可用LPL或HTGT抗体进行活性检测已应用于临床,无需注射肝素。
【分子生物学检测】
血脂异常症(如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常有一定的家族性和遗传性,其中载脂蛋白、酶蛋白和受体基因的异常尤为重要。可利用相关基因检测技术如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SO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SSP)、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法(SNP)、直接测序法、反向斑点杂交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等进行检测。
1.ApoE多态性分析ApoE多态性存在种族变异,不同人群中ApoE基因型高度不同。大量人群调查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可以显著地升高健康人的总胆固醇浓度,使之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相反,ApoEε2等位基因的作用是降低胆固醇浓度,其降低效应是ApoEε4升高胆固醇的2~3倍。ApoE等位基因变异还与血浆ApoB浓度、甘油三酯及血管收缩压有关。现认为ApoEε2等位基因对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有防护作用。经临床研究发现,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幸存者,或血管造影证明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其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ApoE4/E3杂合子比ApoE3/E2和ApoE3/E3基因型者发生心肌梗死年龄更早。
2.ApoCⅡ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ApoCⅡ基因内含子1区含有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TG)n(AG)m,为一复合微卫星DNA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研究表明,ApoCⅡ微卫星DNA(TG)n(AG)m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Apo(a)基因多态性分析Apo(a)仅存在于Lp(a)中,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其基因位点调控着Lp(a)的浓度。研究表明,Apo(a)PNR基因多态性与血浆Lp(a)浓度与AS发生有关。
4.LDL受体基因突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本质为LDL受体基因突变,妨碍LDL从血浆中清除。突变的等位基因可以是大片段缺失、小片段缺失和点突变。
应用建议
血浆中脂类包括FC(游离胆固醇)、CE(胆固醇酯)、TG(甘油三酯)、PL(磷脂)、FFA(游离脂肪酸),由于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均以脂蛋白形式存在。CM主要运输外源性TG和TC,VLDL主要转运内源性TG,LDL主要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运转至肝外组织,而HDL则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脂蛋白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和AS。
高脂蛋白血症,特别是高LDL血症在AS形成中起有重要作用,为此,对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和预防AS的发生和发展,其重点是降低血浆TC和LDL-C水平。诊断高脂蛋白血症及对AS性疾病发生危险度评价,临床推荐选择血清TC、TG、HDL-C、LDL-C和Lp(a)为常规检测项目,必要时再加测血清apoAⅠ、apoB含量。基因检查项目以ApoE基因型分析有一定临床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考冲刺】临床化学要点集锦
初识高脂血症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和高血脂症 (指标)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健康体检项目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