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学园】中医古今论:消渴病的临床辨证,及名家治法

导读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21年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4亿,占全国人口数的十分之一。

近现代名中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糖尿病应从消渴治”。

自此往后糖尿病也就被认为归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

本文基于历代中医经典文献,结合后世医家研究与临床医案,试析消渴病的辨证论治。

01从古论:“消渴病” 从何而来?

《说文解字》言“消,欲饮也”,又《景岳全书》中言“消,消烁也,亦消耗也”,“渴”音涸,有“竭”之义。

《素问·奇病论》言“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也是“消渴”病名在古籍中的最早记载。消渴病之病证名,在《内经》中还有消瘅、肺消、脾瘅等十余种不同名称的记载。

中医的“消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古今录验》中言“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

广义的“消渴”包括消渴(狭义)、消中和肾消,汉代以后消渴多为狭义的消渴病,即以口渴多饮、善食易饥、形体消瘦和多尿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

02从古论:“消渴病” 因何而发?

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大体可归纳为下述五块:

  • 先天禀赋不足

《灵枢.五变》中言“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又《灵枢·本藏》中指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五脏主藏精,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当五脏虚弱,精气不足,肾无精可藏,调摄失宜,最终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

  • 饮食失节

《素问·奇病论》中谈及“消渴”时,曾言“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可见古人发现肥胖与消渴之间存在着联系,多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致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津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络,阴虚燥热,发为消渴。

  • 情志失调

《灵枢·五变篇》中言“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与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由此可见情志长期太过造成气机失调,如怒则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火热内燔,上灼胃津,下耗肾液,最终发为消渴。

  • 房劳过度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中言“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可见若房事不节,劳伤过度,则损耗肾精,虚火内盛,发为消渴。

  • 外感六淫

《东垣十书·消渴论》中言“外感风寒之邪,三日已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消渴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渴,是邪气在血脉中,有余故也”,提示外感六淫之邪,上袭于肺,邪气入里化热,中犯于胃,邪热内蕴,致肺燥胃热,发为消渴。

03从今论:“消渴病”等于“糖尿病”吗?

消渴病不等同于糖尿病,首先从病因来看,消渴病多由先天体质、情志、饮食等因素引起,而糖尿病外感病因明确,多为病毒感染或药物损伤等。

再者,虽然二者病机都可见阴虚燥热,但是糖尿病是一个慢性代谢性疾病,初期多无阴虚,部分糖尿病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以痰湿困脾、脾虚升清降浊失司所导致的肥胖、乏力等症状为主。

最后,消渴病多以症为据,主要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即“三多一少”),故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尿崩症、甲亢等多种内分泌失调疾病亦可诊为消渴,而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高血糖”,对其他临床症状并没有严格界定,因此只有当糖尿病具有“三多一少”等症状时,方可诊为消渴病。

04古今谈:“消渴病” 从何而治?

《太平圣惠方·三消论》中根据证候,分立三消辨证之法,“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消渴也;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赤黄者,消中也;三则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消肾也”,所以上消治肺,中消治脾胃,下消治肾。

临床而言,二消或三消并见的情况很多,如《医学心悟·三消》中所言"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法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由此可知,治疗消渴病时,应协调兼顾各个脏腑。

历代医家在前人的认识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消渴病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从脾论治、从肾论治、从肝论治等不同的治疗观点流派。

以“从脾论治”为例,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究之无论上消、中消、下消,皆消而多饮、多尿,其尿有甜味”,力主消渴病起自于中焦,脾虚气陷,不能散精达肺是主要病机。为此他创制玉液汤、滋膵饮,多用黄芪、山药等药物来运化中土,健脾升清。

以“从肝论治”为例,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提出“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即治疗消渴时应重视肝。又在《伤寒悬解》中说“厥阴之经,以风木而孕君火......病则风动火郁,血液伤耗,而合邪刑金,肺津枯燥,于是消渴生焉”,肝木失于条达,风起而肺生燥热,发为消渴。前文也提到“情志太过,如怒伤肝,肝气郁结而化热,上灼胃津,下耗肾液,终发为消渴”,所以在从肝论治思想下,临床常治以疏肝解郁之法,方选可用逍遥散加减。

医案举隅

医案一:摘自《朱文元医案》

徐某,男,64岁,初诊时间2018年6月5日。

主诉:糖尿病3年。初诊时可见口渴欲饮,小便频多,胃纳欠佳,体倦神疲,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薄,脉细缓。尿糖(+++),空腹血糖15.6mmol/L。

诊断(脾胃虚弱,气阴亏损型)消渴病

治则:健脾益气,生津和胃。

药用自拟消渴2号方加减

太子参 15g 山药 18g 花粉 12g

白术 12g 薏苡仁 24g 炒扁豆 24g

僵蚕 6g 麦冬 10g 地骨皮 12g

石斛 12g 郁金 12 g 陈皮 9 g

取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8年6月12日二诊:服药6剂后,诸症见轻,效不更方,上方继取12剂。

2018年6月25日三诊:体倦神疲明显好转。大便渐实,尿糖(-),空腹血糖7.4mmol/L。原方继服,再进12剂,诸证消失,空腹血糖5.9mmol/L。

按语:消渴病发病与肺、胃、肾、脾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脾虚亦为重要因素。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脾气不能散精上输于肺,肺津难以正常输布,致口渴多饮;脾虚,运化无力,故见胃纳欠佳;脾虚失摄,水谷精微下流膀胱,则小便频多而甘。水谷不能化生气血,四肢皆不得禀水谷之气,则形体日渐消瘦。在临床实践中,神疲乏力,气短多汗,大便溏薄等脾虚之象亦为消渴之常见症状。因而健脾益气乃是消渴必不可少治法之一。本法主要适用于消渴中期之阴伤及气或气阴两虚者。益气健脾选方以参苓白术散为宜。因其药物性味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既能益气健脾,又能保肺生津。

医案二:摘自《张鹳一医案医话集》

陈某,女,64岁,农民。1978年10月8日初诊。

患消渴病已3年余,每日饮水达四五暖瓶(五磅瓶),小便一昼夜15次左右,量多。尿糖、血糖试验均为阴性。自去夏以来,口唇颤动,不能自制,无片刻休止时,且影响进食。其子侄辈皆医生,累治无效。遂来就诊。

患者口燥咽干,思饮不已,胸部痞塞,食欲日减,头晕身倦,心烦盗汗。

望其舌鲜红无苔,诊其脉弦强而数,但重按无根。

证属阴虚火浮,肝风扰脾

治宜补阴纳阳,濡肝益脾。

处方

大熟地黄 45克 枸杞子 30克 白术 30克

山药 30克 党参 15克 肉桂 9克 附子 9克

干姜 6克 牛膝 15克 补骨脂 15克

益智仁 15克 莱菔子 15克

鸡内金 9克 天麻9克

3剂,水煎服。

10月12日复诊:渴饮大减,每昼夜只需一水瓶,但嘴唇仍颤动不已,上方加豨莶草20克,钩藤20克,白芍15克,胡麻15克,以清镇肝阳,熄风止颤。连服7剂,痊愈,至今未再复。

按语:本病虽有口渴、舌红、脉弦数等症,但不能误认为是实火所致。因脉虽弦数,而重取无根;且病程已迁延3年余,如是实火,早已燎原;况又唇颤,显系肝风内动,皆由肾水素虚,不能涵木而风生,阴不能庇阳而火浮所致。故治则重在补肾水,濡肝木。

诚如《景岳全书》所云:“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

方中之所以用桂、附,义在助肾阳蒸水上潮而止渴,又能引浮火下行以归元,一箭而得双雕。

二诊渴减而唇仍颤动,因唇属脾,颤动为肝风、肝阳未潜,扰脾不已之故也。所以加入豨莶草、钩藤、白芍、胡麻以柔肝熄风。全方调配合法,故仅用10剂而多年痼疾告愈。

I 文章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于下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胡春宇. 糖尿病与消渴病关系诠释及糖尿病辨治理念的探索[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 顾亦斌,徐建云.近现代中医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J].四川中医,2014,32(08):31-33.

  • 李荔. 当代名中医临床辨治糖尿病经验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 魏佳,李灿东.消渴病病名探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1):1587-1588+1592.

  • 王东,李敬林.从“脾主运化”论治消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12):43-44.

  • 赵亚楠,李艳芬,徐强.明清时期从肝论治消渴探析[J].国医论坛,2020,35(01):22-24.DOI:10.13913/j.cnki.41-1110/r.2020.01.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最好的治疗办法 +治疗糖尿病特效方
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理论探讨
《养生堂》美食巧治糖尿病+ 何绍奇:我治糖尿病+中医关于消渴病(糖尿病)证论治初识+ 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糖尿病及并发症 经方
消渴病(糖尿病)的“渴”,病根在肾,肾水不竭就不会渴。一个药食两用方为什么很多人都在用?广为流传的两...
寒水型消渴+“糖尿病”与“消渴病”+“消渴型”糖尿病从“寒消”论治+消渴:“寒消”与“热消”+从古方看糖尿病清热治法+中医降血糖,两周即显效
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中医糖尿病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国优秀中医药网站|中医论坛|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