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雍正通宝”铜币及雕母样钱特征的辩识和品鉴

      在大清(努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12帝铸造的铜币中,以“雍正通宝”的市场价值较高。追溯起原因来,我认为有三个:

       一是因雍正王朝时对钱币铸造控制极严,民间仿制极少。在执政初年曾有民间铸钱,形小、铜、铅质,但发现后铸钱者均被处极刑,遂令仿品绝迹。

        二,在三十年前,大清铜版并不为人们重视。常有百姓用家里留存的清朝铜币做脚踢键子,或穿在钥匙串中作吊坠。在古币市场一枚清铜币也就几分钱还无人问津。

       真正被钱币爱好者注重,还是在大陆热播“雍正王朝”等清廷电视剧后,商家乘势推出“清钱币系列”礼品,出版《清十帝钱币》精装册。令当年铸造发行数量本来就少的“雍正通宝”被挖掘出来,成为稀有品,商家加价狂收,致使雍正钱币报价狂涨。

       三,当时一般藏友尚无力问津报价昂贵的稀见品或孤品,均藏在极少数泉界大家手中,但已是天价,再无多少收藏增值空间。    

       当下,多数藏友更愿意寻觅那些有潜质的普通钱币,因“雍正通宝”在清朝十个朝代铜币中数量相对较少,则成为其中的上选品。而“雍正通宝”中的雕母钱,母钱,大样钱则是藏家追逐的目标。在这些珍罕品重尤以雕母钱因是当年少之又少,存世更高,最是难得。       

       工匠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手工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亦称“祖钱”。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作“钱范”铸行用钱币。而头炉出窝铸造出来的少量钱币(或作为呈送、存库、赠品的样币)。然后六朝后造钱不再运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外型浇制。

       显然,雕母和母钱绝少,经几百年流转,存世就更少。假如得到一枚,皆是大喜之事。但因其稀少,价值昂贵,民间有改刻,高仿,机雕等赝品也多,必须仔细鉴别。


  对“雍正通宝雕母”的鉴定,是一门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日常积累丰富的钱币知识,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雍正通宝雕母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

      一是要掌握“雍正年间”有哪些钱币铸造局。

      雍正年间,计有15个铸钱局,分别为:宝泉、宝源、宝浙、宝苏、宝河、宝黔、宝安、宝云、宝晋、宝武、宝昌、宝济、宝南、宝川和宝巩等。据载,其中部分钱局还一度停铸,令各局铸钱数量上有多寡不同,却带来收藏者对稀少钱币的诱惑和追逐。

  二是要了解“雍正通宝”的存世情况,藏界将“雍正通宝”的收藏难度划分为四类:

  1,宝南、宝川二局钱最少。尤其美品更少。

  2,宝武、宝昌、宝济等局钱,上乘者较之前两品多,但数量较少。

  3,宝晋、宝河、宝安、宝黔、宝巩和宝苏局钱,这些泉品的市场价格不高,但其中的美品标价逐有抬升。

  4,宝泉、宝源、宝云局所铸钱最多。

       三是要熟悉“雍正通宝”钱币的通常规格尺寸,重量,币文特征和版式。

      “雍正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满文记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苏南安黥巩济晋台川”。雍正钱按顺治四式,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诸钱中居少而精的地位,一般径25--27mm,重3.6--4.5g。存世尚有宝黔折二大钱,径31mm,甚罕见,合背钱亦稀少。一般超过28mm以上的钱币可视作大样币。雍正通宝大样还有一版为出头宝大样。也就是说背面满文宝上出头,即为出头宝;初铸特大样也就是比大样还要大的雍正通宝钱,直径超过29mm的钱币非常少见!

        根据雍正通宝钱的直径、钱文字体、背满文、形制划分有正样、大样、出头宝大样、初铸特大样、大字版、小字版、小字出头宝版、三离画、三离画出头宝、阔缘三离画、翘头通、泉版异书、宋体泉、罗汉式、罗汉式大样、含珠版等。

       四是要熟悉钱范或翻砂制作工艺的产出物的钱币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钱币材质,币文线条与立面,钱缘,内穿廓,内穿壁,外轮缘以及地章上的纹理与包浆状态,碰撞或敲击声音等的特征。再加上对失蜡法工艺,现代翻砂工艺,机雕仿真钱,后刀改刻伪造法的同样特征和状态的认识。

     (后刀改刻一种手法是选择同时代较厚的雍正通宝雕母,磨去面背原有的文字、改刻成稀见珍品。另一种手法是选择钱文模糊地钱币,添刻文字或星月文)。

       五是必须熟悉“雍正通宝”雕母的特征。

       包括铸在“雍正通宝”雕母钱上的字体和“雍正通宝”雕母的造型结构、铸造工艺和币材成分。

        只有在全面熟悉和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才能辩识一枚钱币的历史痕迹,是否是历史文物?是什么工艺铸造的?是否是雕母钱,母钱,大样币?做出比较准确的鉴别,辩识和判断。

       在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据自己体会,愚认为雕母钱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文中所述钱币部位指引

 a.材质,一定是精铜或锡、牙、木。

    b.规格尺寸,直径,厚度,重量一定大于行用钱。但直径太大,厚度太厚的话又不太正常,极有可能是高仿币。另外,为了用雕母钱做母钱拔模所需,钱币的币面直径会比币背直径略小或反之。      

   c.币文特征。币文底宽上窄,成山峰状。笔画应尽可能严格按原币文书法家书成的横,撇,竖,捺,勾,弯,点,顿,挫携刻。用肉眼观看,线条好像是直的,但用放大镜观察,绝非机器如雕刻出来的笔直一条线,边沿、表面和立面必有刀刻痕。币文凹下去的部分规整光滑且有深度,形成凹凸明显的规整光滑立体状。一般根部还有沿笔画走向的浅沟槽(清根)。币文笔画字口必清晰,无粘连!在该斜着用刀的币文笔画,雕刻师会把刀子斜着入刀,掏空做出的线条有飘逸感,机雕则完全不能完成的。

      d.穿口、穿廓和穿壁特征。目前所见的雕母钱穿孔有方孔和圆孔两种。方穿孔的又有窄穿和阔穿(穿径大小不同),细廓和宽廓(穿廓宽窄不同)之分;圆穿口边缘有凸起地章与币文一样高的方廓,业界称作“金口未开”。

      e.穿口和廓均规整,不会歪斜。但也有穿孔内壁依四边形成略有弧面的情况。

       另外,为了拔模所需,币面和币背的穿孔尺寸会有大小差异。

       穿壁必精修。有用肉眼可见的横,竖修整锉痕,但绝无铸造痕。穿壁逢币厚度中部位置向币面和币背成两个斜面。

      f.地章特征。为了避免铸造母钱时挂沙,雕母要求做到地章要做到平整光滑,原有的刀痕基本“化尽”,但在放大镜下,仍可查看遗留的修整痕。另因是用精铜手雕出来物件,绝不应有铸造痕(流铜,起眼,凸起)。

     g.外缘特征。外缘一般较行用钱宽。外缘表面往往有锉痕或其他修整痕,但表面光滑圆润。

      h.边轮特征,有肉眼可见的沿币面方向的纵向打磨痕迹。因为拔模所需,钱币的币面直径比币背直径略小,令边轮边沿成斜坡状或被修整成鱼脊背形。

      i.包浆特征。包浆老道成熟。根据盘玩时间长短和置放地点,包浆厚薄不一,但应是去骨附体,坚实可信。因非行用钱,一般不会有深埋地下形成的厚重氧化物。

      j.感观特征,一眼开门,手感温润可人。

       以下展示两枚“雍正通宝”雕母钱。以馋同好。

     这枚“雍正通宝宝泉小平雕母,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USD 1528美元。拍卖专场为HA2015年1月纽约-世界钱币(#3037)。


  钱币收藏是一个富有历史,艺术内涵又需要多种专业领域知识的综合技术支撑的爱好。

      学会收藏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多年的阅历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是一个从白痴到菜鸟,通过不断吃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逐渐成熟的过程。

      对“雍正通宝”雕母钱的认知尚需继续锤炼,笔者观点仅作与爱家交流参考,可能系作者的管孔之见,不做任何钱币鉴定引导承诺。缪误之处,恭请读者盆友不吝笔墨批评指正。

              2022年4月19日撰稿于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咸丰通宝---清十帝母钱样钱宫钱之八
常见古钱币参考价汇总,对比看看你的古币值多少钱吧
精品全面开花,清钱再上新高!2021年1月古钱行情
宝济大样雍正通宝
清 “雍正通宝”背“宝泉”大样
清·宣统通宝背宝泉大样母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