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 清 宫 钱

       宫钱,顾名思义是古代皇家宫廷御用的特制钱币,是指皇宫中所用的钱币。它源于汉代,在清朝发展到了鼎盛。

       开始,这种宫钱是由地方官炉铸造的。每年腊月,负责铸造宫钱的部门都要把一批材质和工艺最好的精铸宫钱送入皇宫,主要用于皇室祝寿,宫内撒帐、后宫细软包袱扎角、喜庆时宫灯下悬挂的钱坠、挂灯,赏赐,上梁以及朝廷给佛教寺院供奉等等,其中,铸造特别精美的珍贵钱币皇宫的节日庆典装饰。

      “故宫博物院中藏有一个印度17-18世纪的器物,即清代痕都斯坦白玉梅花盒。上面刻有嘉庆时期的题款,玉盒为梅花形,内分六格。盖面、器壁浅浮雕对称花叶纹,盖钮作花蕾形,盒底刻隶书嘉庆御玩款。

       盒内每格装有一金钱,其上錾刻福禄”“万福如意 “吉祥如意”“吉祥”“等吉语。它们其实并非可实际流通的钱币,正是宫廷用的“花钱,即“宫钱”。

       相传,这种金质钱币在元旦和过年包饺子时也会被刻意放入,皇帝吃饺子就会吃到金钱,以预示一年吉利。

        清宫钱铸造始于雍正时期,此时的“宫钱”非皇室官炉铸造,而是地方铸造进贡而来,严格来说却不能算是宫钱。后来由大清内务部“造办处”直接交由户部工部铸造的“内廷制钱”才是真正的宫钱

       自乾隆帝后,各代皇帝年号的宫钱皆有出现,一般正面是年号,背面是“天子万年”,“天下太平”、“八卦”、“长命富贵”、“龙凤呈祥”,“吉祥如意”、“福寿康宁”等吉语,而以帝号背“天下太平”最为珍贵,以背面是龙凤图含天子万年和“八卦图”的上梁钱最为经典。

        此类宫钱主要悬挂于紫禁城奉先殿内,始于乾隆终于宣统。每一位继任皇帝登基之时都会命造办处铸造一批精致的太平天下天子万年龙凤图宫钱,此乃帝王对“天下太平” ,天子万年龙凤吉祥的一种向往。

        这种背面天下太平” “天子万年龙凤图宫钱在大清“宫钱”中较为常见,但大多均为民铸和后铸品,泉友需谨慎鉴别。真正的大清“宫钱”分为内廷制钱,装饰、赏赐、吊坠、包袱钱等等,其镌刻和铸造工艺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工艺精湛,书体讲究,铜质精良,图案精美,穿口、表面和币缘均经精心打磨处理,令其手感温润舒服(尤其是金银币、合金币),光泽如婴儿肌肤般细腻,这些都是宫钱的显著特征,是民铸和后铸品始终不及的,所以,目测便可辨识。

       宫钱为皇家所用,铸材有铜质、金、银或金银铜合金。铸造工艺没有统一标准,主要看用途。如果是官发钱,则铸造必须精美,如是民间宗教、祝福等赏玩钱币,则可能使用铜或者合金铸造。采用铜至少达到六炼以上,颜色金黄,抚之细润。 式样必合规制,大小、文字必经严格审核,铸造不惜工本,与铸造粗率者有天壤之别。

       宫钱的直径一般都为折五(36mm,折十(43mm),或特大型(直径55-65mm)左右。

       宫钱的钱文书体和采用图案都十分讲究。币文都中规中矩,采用楷、隶、篆三体,彰显皇家尊贵与威严,不会出现草书、行书类的书体。三体中尤以篆书体的宫钱极为罕见,如遇到此类宫钱千万别错过。

      目前清代有名气的篆书宫钱为万寿无疆背大雅富寿康宁光背富寿康宁背八卦等大型宫钱。还有些中小型篆书宫钱也比较稀有罕见,如金玉满堂篆书宫钱,长命富贵富寿篆书宫钱。

       宫钱中如有宽外缘的则刻有连枝花饰、山字纹、回形纹、菱花、喜字纹,背图通常为精美的龙凤图,八卦图。

        据前人研究,乾隆的天下太平宫钱应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制式铜质精纯,文字笔挺有力。而晚期则明显工艺有所降低,铜质也并不像早期那般精纯。

       康熙时期的官铸宫钱多冠以龙凤题材。乾隆时期虽然也有,但是风格明显有所区别。

       乾隆为太上皇时期,还出现了清宫钱中仅有的一种铸钱工艺——“隐起文

        目前存世的乾隆天下太平宫钱,主要分为四个版本

       广郭粗字、广郭细字、细字、隐起文。其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有一种原始而神秘的美。

        宫钱的铸量小,通常少有流出宫外,是皇家贵族的象征,故颇为珍贵。目前存世量不多,一是来源于晚清时期,大量宫钱被太监宫女偷带出宫卖掉换钱存世,一是日本回流,每一枚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今借文展示几枚特大型和折十型大清宫钱,以餐读者并对本人加以佐证。

一、大型宫钱:

       直径66.5mm5.5mm6.5mm,138-159克左右。有两种。

       一种是穿口为方孔,面为各代皇帝年号,背为龙凤纹,镌刻有铸币局“宝”“福”或“巩”字样(表示铸造局),外缘刻花的宫钱。

       此币直径68mm6.6mm穿口8.5mm,外缘10.5mm,币文高2.4mm实重155.68g.计算材质比重10.0g/cm3.铸材除铜外,应掺有银。敲击声颤音浑厚绵长。

       此币直径68mm6.7mm穿口8.5mm,外缘10.2mm,币文高2.2mm实重159.31g。计算材质比重11g/cm3.铸材除铜外,应掺有金银。敲击声颤音绵长动听。

       此币直径66.3mm6.6mm穿口7.8mm,外缘9.8mm,币文高1.2mm实重150.89g。计算材质比重12g/cm3.铸材除铜外,应掺有金银。敲击声颤音如蝉鸣,绵长动听。

二种是面、背均刻有“龙凤纹”,中面部刻各代皇帝年号,中背部刻“天子万年”字样的宫钱

      此币直径66.6mm5.5mm穿口6.5mm,外缘2.0mm,币文高1.8mm实重138.28g.计算材质比重12g/cm3. 铸材除铜外,应掺有金银。敲击声颤音如蝉鸣,绵长动听。

二、折十型宫钱:有三类。

       一种是面为各代皇帝年号,中为方穿。背为龙凤纹,镌刻有铸币局“宝”“福”字样,外缘刻有凤纹、菱形纹、喜字纹及浮云的宫钱;纹饰镌刻得非常精细,给人与美感。

        以下是我刻意搜集的涉及大清“五帝”( 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但又未能如愿收齐的几枚“大清宫钱”。为了还原它们美丽的原貌,我均有特制液清洗过,也唯有表面鎏金或本身含金的钱币才能经得住清洗而洗不坏,还能重现它们的灿烂辉煌。

       它们也可能是大清本朝所铸,也可能是后朝所铸,难以考证。我们要的是通过它们的实体展示它们曾经的光华,而非其他。

      a. 顺治通宝此币直径43.2mm2.8mm穿口6.8mm,外缘6.4mm,币文高0.8mm实重31.33g.

      b.嘉庆通宝此币直径43.2mm2.8mm穿口6.8mm,外缘6.4mm,币文高0.8mm实重33.7g.

       第二种是面、背均刻有“龙凤纹”, 中为圆穿。中面部刻各代皇帝年号,背部刻“天子万年”字样的宫钱。龙凤纹镌刻得精致,细节处可圈可点,栩栩如生。

      a.  康熙通宝,背“天子万年”,此币直径43.2mm2.7mm穿口6.2mm,外缘1.2mm,币文高0.8mm实重31.35g.


 b.乾隆通宝背“天子万年”,此币直径43.3mm2.8mm穿口6.0mm,外缘1.2mm,币文高0.8mm实重31.12g。


c.嘉庆通宝背“天子万年”,此币直径43.3mm2.7mm穿口6.2mm,外缘1.2mm,币文高0.8mm实重30.92g.

      第三种是面中为各代皇帝年号,背中为“天下太平”字样的宽缘无纹宫钱。铸钱工艺略显粗糙,币文懒散,是道光时期铸钱的特征。


      此币直径42.4mm2.3mm穿口6.2mm,特阔外缘9.5mm币文高1.0mm实重24.37g.

下面这一枚带朱砂红的“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花钱。

虽径仅36.4mm厚2.8mm穿5.5mm,外缘5.8mm币文高0.5mm实重却达到

20.18g。从地章上的颗粒和重量判断,铸材中一定含有重金属。是难得的一枚宫钱藏品。



       这几枚折十型“宫钱”,经我对其铸材比重作测算,材质比重均在11g+/cm³,铸材中似均掺有少量金、银。铸造精美,表面处理得光洁润滑,手感温润细腻。    

        清代宫钱铸造工艺精湛,外形精美,代表和传承了中华文化和美学。目前存世量少,存世价格在清代钱币中比较高。尤其是背面镌刻的吉语大多有吉祥、富贵、平安之意,深受藏家喜爱,也在民间有市场,其收藏价值比较高。但市场价格主要看品相和存世量,如果品相好的市场价格基本在几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品相差,可能几百元到几千元一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一下各收藏网站,作进一步了解。

        此文仅为采用实物币图展示和论述大清宫钱,传递古文化气息,不喜勿喷。

              2024229日撰稿于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全乾隆通宝价格一览表,快看看你的乾隆通宝值多少钱吧
【乾隆通宝背龙凤花钱】鉴定及上门交易价格
正德通宝背天子龙凤大宫钱
龙凤通宝 六组 大家品鉴
钱币收藏(四十八)——元朝末代皇帝的至元通宝
这些圆形的通宝钱币,但凡有一个,就可以换一套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