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就是生活,厚积方能薄发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群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发朋友圈,学些知识的皮毛就急于显摆,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与崇拜。

然而也有许多人,即使自己早有一番成就,知识涵养胜过许多人,仍然谦逊低调,孜孜不倦。就如乔布斯的座右铭所说: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在精读读友会中,就有这样一位学者——杜志岐。他认为读书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生活必须的,而一个人只有拥有深厚的积累了,才能有所表现。

他会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读万卷书并行万里路,什么叫读书就是生活,什么是厚积方能薄发。

【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何似:请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杜志岐:算是一位资深的产品研发工程师。1988年硕士毕业后就一直在一个大型国企集团所属的研究所工作。目前是做项目经理,负责技术和技术管理。

何似:加入精读读友会,对您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杜志岐:我自己的经历和阅历,借用随机数学的术语,已经“各态历经”了。比如用行万里路来衡量,纯飞行里程已经超过90多万公里。

但是,阅历毕竟不是智慧,需要外界的“引子”来启发,给我自己一个自我梳理的可能。这一点,我觉得成长日课对我很适合。里面的知识点多,也能转换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的确是个很好的思考环境。

您们写的成长日课,我感觉进步很大。有可能你们会逐渐感觉到,最早的那些文章,有些已经不入自己的法眼了,这才是成长的标志。

何似手记:与杜志岐交流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精读读友会的初衷也是如此。

何似:哪一本书对您影响最深,为什么?您会给读友们推荐哪几本书?理由是什么?

杜志岐: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对我来说应该是毛选第一卷。

这本书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分析能力和战略眼光,以及思维格局。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11岁。有点像“九阴真经”之于郭靖,刚开始是懵懵懂懂,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其威力无穷。培养出来的洞察力,也能称得上是一个人的“元能力”。

至于给别人推荐书籍,我不太提倡,容易误导他人。好为人师是一大缺点,误人子弟更是一大罪过。

人和人差异很大,应该鼓励每个人在书中去发现自己的“朋友”。而且,书只是作者的脚印,膜拜某本书,相当于趴在地下和人对话。

何况,尽信书不如无书,实践比读书的权重要大得多。

【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何似:在日课评论中你有提到,您会每天更新自己的公众号,您是如何在忙碌的日常中兼顾工作与阅读写作的?长期坚持阅读成长日课,对你的工作或生活有影响或帮助吗?

杜志岐:至于我每天早上的习惯,一分钟的罗辑思维,虽然罗胖越来铜臭了,但还在听;看一下人民日报公众号的早新闻;浏览一下朋友圈;转发一下自己的文章;然后就是熊猫学院和成长日课的阅读,这两个加起来大致10分钟。

白天很忙,常常直到晚上,日理十机还是要的。好像除了春节和出国能够无心于工作外,其他时间都无法逃的开。

成长日课的文章,对我写自己的东西很有帮助。我会把我给日课写的评论拷贝到手机备忘录里,积攒自己的碎片式思维成果,以图后用。

何似:您是什么时候养成阅读习惯的?它又给您带来了什么影响?

杜志岐:回顾一下自己的读书历程。在微信每年参加两个付费的读书会,已经有两个年头了;拥有了Kindle一年多点,里面的电子书已经有了1960多本;每年买一百本以上的书,恐怕有二十个年头了;上溯到小学时期的读《水浒传》、初一读《毛选》,四十年也有了。

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很多。但是,读书是一回事,阅读的收获是另一回事,未必关联度极强。就像沟通能力一样,每个人都从小被家里教育如何待人接物,但成年后的社交能力差异是巨大的。

对于人生来说,我觉得读书只是一个乘数,还有许多因素乘在一起才是能力和收获。磨难、玩的能力、技能、技术专业等等,应该都是一个乘数。

何似手记: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在不断的汲取、丰富的累积后,才能得心应手,将所学所感为我所用。纵观杜志岐的读书历程,不也是如此?

【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何似:对于中庸之道这种对凡事都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您是怎么看的?

杜志岐:中庸之道,原本不是指代这种凡事都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的原意,应该是无论态势怎么变,始终可以把握最恰当的分寸。

中庸之道,我和你愿意解读为《中庸》这本书里讲的道,可以说是治学最高水平的道。通常,我把“道”解读为方法,这种理解,大致可以排除2000多年来的误传和扭曲。

至于“调和折中”,这个词的贬义一目了然,不用深入探讨。

不过,有个托利得定律:一流的智慧,是能够同时接受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还能够正确地思考。如果是这样的“调和折中”,那就是艺术。

何似:现如今,许多人渐渐不爱去读国学经典了,然而我们知道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依您个人而言,您觉得阅读国学经典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

杜志岐:西方哲学,着力于方法,中国文化,看重的是智慧。

2000多年以前,诸子百家已经把人性研究透了。人类的本性一直未变。从这个角度说,在人文层面,中国传统文化领先西方2000年。

从传统文化学智慧,从西方文化学方法,牢牢地坚持自己的“体”,也努力去找到自己的“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人生要是做好这三件事就可以了。

何似手记:杜志岐将自己的公众号取名为“德同道异”,他认为德同即人性使然; 道异则为个性必须。

我把它理解为人类的本性一直未变,对于“德”,相信大家都有大致相同的判断;而道异,则是方法的不同,道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验证是否适合自己,且人各有其道。

兼容并蓄,求同存异,这个道理,放诸生活各个方面,都是可行的。

何似:最后,请您跟精读的读友们说句话吧。

杜志岐:读书就是生活,生活不是读书——换句话说,读书只是生活的一个乘数。

生活是有层次的。举个作战的例子,作战流程是侦察、控制、打击、评估,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读书是学习、是演练,但不是实战。

实践和理论,在初级层面,原本是两回事;“知行合一”,那应该是两千年一出的圣人,在70岁以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后记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

把读书看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默默积累、谦逊博学。并且不能死读书,做到学思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书里拎出乾坤,厚积而薄发。

如果你也有一个一直想要执行却迟迟没有展开的学习计划,如果你也想找一个学习伙伴,那么,欢迎加入精读读友会。

订阅《成长日课》,就视同成为精读读友会会员,还享有以下两项会员权益:

督促阅读打卡,输出倒逼输入

参与好书共读,协作互助学习

和我们一起,坚持学下去吧。

作者简介:何似,在人間。平凡生活中,处处是彩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内向,就不要假装开朗
两个伟人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
为什么你还不够牛?只因你不懂自律
读书是一种相当经济的自我支撑和突破人生的方式
长期坚持阅读,能给人带来怎样的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