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德”视角下个人成长策略的实践性探索与思考

本文系第十五届意象对话学术研讨会评选出的「意象对话应用与实践」栏目三等奖优秀论文,已获得作者原创授权。

“四德”视角下

个人成长策略的

实践性探索与思考

意象对话中的“四德”指的是信、爱、知、行。德,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称心理品质的词汇,在意象对话理论体系内,这些心理品质主要通过信、爱、知、行来体现,简称意象对话的“四德”。

这里的“四德”,既可以当作四种心理品质,或者说衡量标准;也可以成为四种方法和策略,用以在个人心灵成长中,通过体验符合四德品质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相应感受,以及通过不断面对与之相关的心理情境和感受,来提升心灵成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自我成长的体验和思考,以及对部分心灵成长者(包括来访者)成长路径与策略的分析和观察,逐渐探索出一条合适的路径,就是:对“四德”的遵循和实践也可以成为一种心灵成长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下面我尝试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四德”视角下进行心灵成长。

1
  进行“四德”评估

首先通过“意象之门”的意象进行测查,测查四德的基本状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研讨会开场时会有这个意象的体验):

进行身体放松,然后想象一个四方形的房子,在房子的四面墙上,依次有八扇门(每面墙上两扇):信、不信;爱、不爱;知、不知;行、不行。意象中打开不信的门,观看,但不进入,观看意象,粗略了解。然后关上此扇门,然后打开信的门,进入到门里,感受门内的情境,以及自我感受,然后依次体会其余的六扇门,体会结束后,回到房间的中间,再逐步在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限于篇幅,不做详细引导词的说明)

然后,回忆此意象,在放松状态下进行评估,自我回观和感受,分值从高到低,最高(最信为例)为十分,最低(最不信)为零分,四个维度分别赋分。

还有一个方法是,体验者在心里依次自动浮现这四个字,看体验者自发会涌现那些类似特质的意象,然后进行评估,此方法适合没有一定意象对话基础的体验者,但精确度偏低。

2
  对“四德”评分进行分析和感受

评分后,在纸上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四个评分标注在相应数轴上。形成一个四边形图形。四边形内,形成的锐角越小,说明此项心理品质越高,越可以作为资源的部分去利用;形成的钝角越大,说明此项心理品质越需要去提升,或越需要化解相关的心理创伤。也可以做为一个健康心理容器的象征,面积越大,心理容器则相对越大,心理健康指数越高。

根据角度大小和评分数值,基本可以确定一个心理能量流,从锐角流向钝角,例如某人的信爱知行的评分分别为6431。

从理论上讲,“四德”四个维度的分值越高越好,但现实中观察到的大部分成长者的评分在3-7分之间,超过8分的,可能此项心理品质确实很高,同时也可能与相关的防御机制有关,比如理想化。

3
 在“四德”单个维度下的策略性工作

评分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针对评分进行策略性的工作,大体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心理能量的评分降序排列,可以用现有资源多的维度去补充和支持当下心理品质略低的维度,比如,信6分,爱4分,就可以使用一些信的资源去激活和化解与爱有关的创伤,依次类推。

第二种,根据当下情结模式,对现实生活影响最大的方面和维度进行工作,根据笔者的体验和观察,发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整体评分低的方面,比如上面评分中,行的评分只有1分,可能该体验者的现实行动力严重不足;另一个是评分最高的维度,但有特别大的创伤亟需处理和化解。也就是评分最高的维度,在提升上处于瓶颈阶段(这个和四德相互转化和促发有关系,后面会涉及)。

第三种,可以从心理品质最好的维度入手,体会现有资源,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健康的部分,提取和充分利用资源的部分,同时化解有关的创伤。

本节暂且主要讨论第三种类型,第一和第二种类型我们后面讨论。

选择某一个维度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特别是典型性的、频繁出现的或早期的意象。

也可以根据“四德”特质以及在个人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质的不同发展状态,在对“四德”具体工作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些辅助理论,比如精神分析对于人格发展状态的标定,信、爱、知、行,大体对应口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和肛欲期,所以我们可以对当前主要情结的心理分期进行定位,处理常见的相关情结。

同时,“四德”的不同维度,在症状和心理现实上有一些经验性总结,也可以作为辅助参考,有利于情结的化解和品质的提升:

信:更多需要注意躯体化,躯体疾病,躯体过于敏感或感觉迟钝;

更多需要在意象中共情、化解子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是误解和苦衷;

更多需要去觉知体验者的现实和心理的反应模式,特别是自动化、有强烈心理获益的部分;

行:更多需要关注体验者没有勇气担当的部分,特别是在现实层面的行动力相对较弱,心理情境与现实原则的分辨与剥离要格外注意。

这些表现往往和体验者开始接触心灵成长的心理动力以及现实冲突有关,可以具体分辨和探索。

4
“四德”要素之间的相生和转化

对“四德”评分后,我们发现经常出现三种情况,上面我们讨论了第三种,我们下面来讨论第一和第二种。

我们知道,进入到心灵成长层面,往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个人内在心理追求的需要,一个是被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现实生活冲突所驱动而进行心灵成长。简单来说,一个是主动性,一个被动性的。后期会交叉存在,不做赘述。

根据笔者自己的体验和观察,主动性的成长,心理能量流会随着成长主题或阶段状态的变化进行降序流动,也就是,当一定的主题被相对充分化解后,能量就会转向,比如,我们体验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的时候,经常是在体会内在母亲(阿尼玛)和内在父亲(阿尼姆斯)之间进行转换。

而被动性成长往往是在现实冲突中找不到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是现实中找不到解决途径或者既往途径已经失效。也就是,某个心理品质的缺失导致现实问题,同时这个心理品质又无法为现实冲突提供支援,比如说,一个遭遇情感挫折的人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感生活,于是形成悖论。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尝试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四德”品质之间的促发和支持。

也就是说,某个心理品质的缺乏和创伤,可以通过其他相对好的心理品质来支持,或者通过在其他心理品质层面的工作,来间接进行较低心理品质的转化和提升,让心理能量转向或转化。

例如,我的信的品质不好,可以通过不断在爱、知和行三个维度的工作,帮助我建立比较好的正信。

我们按照信、爱、知、行的次序,来说明如何让某个相对缺乏的心理品质依托其他品质得以相生和转化。

4.1
对信的转化或促发

信,经常是底层的生命力、美等纯真或美好的正信被压抑或扭曲后,我们在后天形成的一种应对层面的信。比如“我是个好人\笨蛋\傻瓜\可怜虫”,当我用尽我的一生去证明“我不是个好人\笨蛋\傻瓜\可怜虫”,其实是不断在信的形式下去证明“不信”的内容。某人怕配偶出轨,于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配偶可能出轨的迹象,当有一天配偶“不得不”出轨后,某人心里的某个地方就会响起类似的声音:“看,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出轨的……”(实际会比这复杂的多,此处只是举例)。这种对婚姻的底层的信和需要被创伤所过度扭曲。

对于类似这种不相信自己内在底层的正信,也就是本来的信被创伤扭曲后不敢去相信正信,而采用创伤化的反应模式(上例中用阻止、投射性认同的方式),从爱的维度来说,可以为成长者提供一个有爱的好关系,比如成长者无论如何投射咨询师一定会抛弃自己(有一定设置),咨询师都能像一个相对好的妈妈一样(在一定设置内),稳定且坚定的陪伴来访者,缓解和化解由于环境和客体不稳定所带来的恐惧。也就是不断用爱来温暖来访者。

在知的层面,在来访者觉知相对清晰的时候,和来访者一起回观来访者的生命早期,那些建立在欲望无法满足基础之上的所谓的信,找到并意识化其中的非理性,也就是找到“坏咒语”并对其适当工作。

在行的层面,找到来访者底层正信与创伤化信念之间的结合点,发现资源(往往是底层对于某些正信的追求和渴望的不满足),并在心理和现实中去调节或行动。

4.2
对爱的转化或促发

对爱的品质的转化,更多是让体验者处在有爱的环境下或通过对爱的链接来激活其内在原本就有的爱的能量和品质。

爱的品质在表现上更注重关系的存在。所以,从信的维度上来说,让体验者接受并尝试抱持当下没有“被爱”感觉的前提下,姑且相信是有爱的,并启发其源自自身的真爱,从体验者信任的人身上不断看到爱和被爱,进行观摩,见证,经历,感受,也就是经历爱本身。比如可以借助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体验式赏析。

从知的层面来说,要不断觉知、意识化体验者因错误的爱的表达(或被对待)方式所形成的有关爱的创伤,比如,有一种爱叫做“你妈妈觉得你冷”的爱。辨别真爱与巧借爱的名义进行的各种非爱之实。不断觉知和爱有关的情结模式。

从行的层面来说,在遵守必要设置和有基本觉知的前提下,鼓励体验者去向有能力提供一定爱的支持者,去真诚表达对爱的希望,比如朋辈或者体验带领者。同时作为体验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朋辈或重要他人(对体验者而言)或体验者的带领者为此状态的体验者提供一定的爱的层面的支持,真诚而坦诚地去爱体验者。比如满足体验者一些愿望,真诚赞美体验者某个方面确实存在的特质等。然后,让体验者逐步扩展到相对不安全的人际关系,在现实中体验爱本身,并处理激发出来的相关创伤。作为支持系统,要真诚,如果无法满足体验者的愿望,需要真诚而有觉知的表达,避免二次创伤。

4.3
对知的转化或促发

对知的转化或促发,更多需要对行为模式的觉知。也就是不断提升自己觉知的能力和觉知精细度。古人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我们所能觉知到的外层存在我们所不能觉知到的部分,也就是说,每个人是有“我执”的,同时觉知的主体一般也是“我执”的我。二者极为沾染,或者需要更高的觉知。

在信的维度下对知进行转化和促发,不能只是信自己,而是需要在一定时期信他人,特别是刚刚开始成长的和已经有了很多成长经验的,可以成为别人的被信者时。当自己的知不是很好的时候,所谓的知会有内心冲突的时候、极大获益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自我觉知和回观能力的时候,可以暂且借助更加“好”的成长者,暂时信他,同时不自欺,真诚,对自己的知、对他人的信保持开放和现实检验的心态。特别是自己的所谓的知和多个他人对自己的知不同的时候,需要对自己不自欺,对自己真诚。

在爱的维度下,简单说就是需要“看破不说破”,对体验者有涵容之心。每个人都是不断从小的觉知走向大的觉知,不断从看破小泡泡到看破大泡泡的,所以,对于那些目前处于情结触发期的体验者,可以姑且允许和接纳某些体验者阶段性的感觉好的“知”,只要不违反相关设置。只要体验者有充分的自知的心和成长动力,终会像至尊宝那样主动带上金箍咒,接纳有创伤的体验者本身。

在行的维度下,转化和促发知的最好方式是进行不同层次的现实检验,看到心理现实和物质(社会)现实之间的不同,允许体验者回观,允许体验者“犯错”,并和体验者一起经历和化解创伤(先在体验环境下,然后逐步扩大到体验者自己的生活中去)。

4.4
对行的转化或促发

从心理成长到现实变现,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良好现实感。在一定阶段,当体验者更多的将专注力投入到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的时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部分的现实行动力。在一定的心理退行(创伤性退行或成长性退行)阶段,比如“软泥期”时或巨大创伤后,体验者的现实行动力会受很大影响。所以,在类似这样的情况下,不建议对“行”的品质进行促发或转化,等体验者对当下状态有所剥离之后再进行这部分的工作也不迟。

在信的维度下,让体验者通过视听等通道,见证有了好的行动力并付诸实践后,所带来的好的现实转化。同时启发体验者底层对行动力的信,在必要的安全设置下,允许体验者“变坏”,或出现无法应对的感受(此方法慎用)。在情结中找到体验者早期生命中的依恋关系和行有关的创伤,增进对安全感的信。

在爱的维度下,更多需要支持、鼓励和引领体验者,在安全和现实设置的条件下,接受体验者的失败,更多共情体验者的内心感受,尊重来访者的受伤感和挫败感。

在知的维度下,通过对和行动力有关的情结的梳理和体验,去觉知和发现为何不行,以及不行的子人格,并进行处理,同时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调换有行动力的子人格,在子人格层面寻找带领者。同时在现实层面需要客观看待行的结果的失败,分辨失败的原因和客观因素,不尝试目前根本无实现可能的行为以及容易导致不健康的行为。

5
  整体操作原则

①体验者和体验者的带领者,要逐步增强自己对正信、真爱、正知、正行的体验和理解;

②单个维度和多个维度相结合的方式渐次进行。注意保护体验者的现实转化能力和提升体验者的现实与心理现实的分辨能力;

③“意象门”意象适合在一段时间,或有了一定情结转化之后重复评估,有利于增加体验者的改变动力,然后根据当下情况进行策略性的调节;

④“意象门”意象的体验和调节,可以参考核心情结的发现与转化工作,甚至对基本心愿的发现或达成。

⑤对不信、不爱、不知、不行几扇门的体验要谨慎,只有在情结处理比较好之后才适合对其工作。大部分会涉及到深层潜意识创伤,请谨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建军| 意象对话疗法中的四德: 信爱知行
过程规范、符合伦理的心理治疗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
关于心理现实
遭遇不幸事件 如何自疗心理创伤
只有这里才会促发更为猛烈的反击
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 5招教你如何自我调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