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02431海康威视——个股分析
002431海康威视深度研究 安防监控龙头,开拓智能化时代
  1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0.2亿元,同比增长26.7%,营业利润为68.6亿元,同比增长24.8%,利润总额为83.4亿元,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为74.1亿元,同比增长26.3%。
  业绩稳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依托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和行业解决方案能力,通过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继续稳健成长。
  2下游需求有望持续释放,公司有望引领产业智能化时代
  安防行业从产品演进角度来看,经历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目前智能化产品的演变。而随着智能化产品趋势的确立,一方面,下游客户存在向智能化产品升级的需求,带动行业潜在需求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智能化产品对供应商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来行业进入门槛逐步提高;而具备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红利。
  我们认为,海康作为国内视频监控领域龙头企业,技术、产品、渠道各个方面都具备领先优势。在新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成立海康研究院,专注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在智能化产品底层技术已经有深入研发和积累。
  3视频图像分析:“算法 产品 应用”布局
  在安防监控领域,海康已经证明和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在下一个智能化时代,我们认为,海康依靠“技术 产品 应用渠道”的优势有望打造行业强者。
  软件算法方面,公司在智能化领域的软件算法加大投入,对于开源算法利用自身产品不断调优;海外芯片厂商英伟达、英特尔等都是公司长期合作伙伴。
  产品应用方面,公司目前已经逐步将基于视频分析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平安城市、交通、教育等细分领域,目前公司发布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安防产品包括:“深眸”系列智能摄像机、“神捕”系列智能产品、“超脑”系列智能NVR、“脸谱”系列人脸分析服务器等。同时基于视频图形分析技术,公司加大对创新领域的开拓,包括机器视觉、汽车电子等领域。
  渠道方面,在安防领域,公司的产品已经取得较高的市场渗透率,渠道和客户基础坚实。
  4新兴领域开拓:萤石 机器视觉 汽车电子
  (1)萤石为家庭和小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微企业用户提供以可视化安全为基础的服务。萤石业务涵盖萤石云视频APP、萤石云视频服务平台、系列互联网产品等。
  (2)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凭借过多年在成像采集、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领域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涵盖全系列的工业相机、工业智能相机、视觉控制器、镜头以及算法软件平台的机器视觉产品。1)海康智能机器人产品以“阡陌”系列为代表,能够实现的收货、搬运、分拣、入库、出库的仓储作业“无人化”管理,目前该产品在桐庐的工厂已经有较好的应用;2)行业级无人机,海康发布了雄鹰系列行业级无人机,其设计和制造更加贴合于行业可视化管理业务。
  (3)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定位前装,有望逐步开发基于图像识别的环境感知层产品。
  5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在安防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产品优势,未来有望在智能化领域研发和推广的新产品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的EPS为1.53/1.90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17年PE25倍,6个月目标价为38.2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风险提示
  安防市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智能化产品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
  7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海通计算机研究团队:

海康威视深度(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海康,“算法芯片应用”的新生态
2017-03-16 海通电子计算机 宏达说
投资要点:
人工智能化是安防监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在未来的4到6年的时间,安防监控行业将从网络化、智能化再升级,向人工智能应用深化方向发展。我们判断的逻辑有两点:一是当前摄像头高清技术日渐成熟,图像识别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技术上足以满足人工智能的应用条件;二是随着摄像头的增多,产生的数据量之大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行业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进行视频信息提取和分析,而可进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尤其擅长处理海量数据。所以,可以说,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爆发,是一个必然的事件。
公司已抢占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应用先机。在安防监控领域,海康已经证明和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在去年11月的安博会前,海康威视前瞻性的提出了安防行业“AI”的理念。此外,公司已在安全生活、工业制造和汽车智能化三个领域进行了智能产品布局。下一个智能化时代,海康在技术、产品、渠道各个方面都具备领先优势;在新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成立的海康研究院,专注前瞻性技术研发,在智能化产品底层技术已经有深入研发和积累。我们认为,海康在人工智能时代已抢占了先机,加之“技术产品应用渠道”的优势,有望打造行业强者。
与人工智能芯片巨头深度合作。纵观安防行业,海康威视不仅在人工智能布局上已抢占先机,而且在与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的合作上,也更深入和广泛。海康威视早在2016年10月,就开始与英伟达和Movidius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发布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从前端到后端的全系列智能安防产品。英伟达是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产商,Movidius则是计算机视觉芯片及解决方案的行业黑马,并于2016年9月被Intel收购。与英伟达和Movidius的战略伙伴关系十分有助于海康威视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推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在安防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已占领先机,并进行了多方位产品布局,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进程远超行业对手,有望成为智能化时代安防行业强者。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的EPS为1.21/1.60/1.96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17年PE25倍,6个月目标价为40.00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安防市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智能化产品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
报告正文:
1人工智能化是安防监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4到6年的时间,安防监控行业将从网络化、智能化再升级,向人工智能应用深化方向发展。
我们判断的逻辑有两点:一是当前高清技术日渐成熟,图像识别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技术上足以满足一些基本的行业应用条件;二是随着摄像头的增多,产生的数据量之大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行业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进行视频信息提取和分析,而可进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则尤其擅长处理海量数据。所以,可以说,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爆发,是一个必然的事件。
1.1 人工智能可满足安防监控行业的最根本诉求
安防监控行业从诞生初期开始,一路发展的目标就是从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防御。而且这个诉求,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大联网,和高清化的发展,正在愈发强烈。
摄像头高清化产生海量数据,数据处理技术要求提升。高清技术日益进步,图像的分辨率从D1到720P、1080P再到4K逐步进阶。同时,高清摄像头的占比也在扩大。
2012年全国高清摄像机(包括IPC、HD-SDI、HD-MDI,720p、1080i、1080p等全部在内)总出货量已突破360万台,约占到了摄像机市场总量的20%。2014年,高清摄像机总出货量约为920万台,约占到摄像机市场总量的46%。2015年,高清摄像机总出货量约为1500万台,约占到摄像机市场总量的55%,达到了市场第一。通过摄像头个数,来简单估算安防监控行业数据量,仅仅当日一日产生的视频监控录像,按平均每台每小时产生1.5G,一日24小时计算,其数据量就可达到千PB以上,而累积的历史数据则更为庞大。
在大数据时代,所谓“得数据者为王”,但数据的商业价值并不是存储即可,如何把简单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及时的分析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应用是安防监控行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决定各龙头竞争局势的绝对高地。
1.2 政策催化,人工智能化迫在眉睫
近年,我国在“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力度日益加强,对安防监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从政府在安防领域出台的各项指导意见和实际政策,就可以预判到未来安防监控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将会更强烈。
2015年5月6日,九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全域覆盖”方面,要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增加高清摄像机的新建、改建数量。
在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监控点位将越来越多,从中安网对2016年各城市的摄像头统计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每千人已达到40个或以上,二线城市平均也已达到每千人30个。视频和卡口产生海量的数据,摄像头越多,带给公安行业的压力就越大,依靠人工来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已无法简单利用人海战术进行检索和分析。而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监控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分析视频内容,探测异常信息,进行风险预测。因此在政策的催化下,和安防本身业务应用的需求,决定了安防人工智能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综上来看,以视觉为核心的安防技术领域具有海量的数据源以及丰富的数据层次,同时安防业务的本质诉求与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高度一致,从事后的追查到事中的防范响应以及到事前的预防,实现主动防御一直是安防行业的最高目标。所以,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公司已抢占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应用先机
在安防监控领域,海康已经证明和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在下一个智能化时代,海康在技术、产品、渠道各个方面都具备领先优势;此外,在新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成立的海康研究院,专注前瞻性技术研发,在智能化产品底层技术已经有深入研发和积累。我们认为,海康在人工智能时代已抢占了先机,加之“技术产品应用渠道”的优势,有望打造行业强者。
2.1 安防领域中率先提出“AI ”理念
作为安防监控行业的绝对龙头,海康威视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见证并推动了全球视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高清智能化的发展过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康已从单纯的设备供应商,逐渐转型为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和技术沉淀,公司及时地捕捉到了行业演变的临界点。在去年11月的安博会前,海康威视前瞻性的提出了“AI”的理念、并通过和人工智能领先企业的合作、进行智能摄像头、智能机器人等多个安防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开发。
2.2 三大领域,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产品
海康威视从2006年起开始研发智能技术,主要聚焦于视频结构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凭借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前瞻性的研究,公司捕捉到的产业发展趋势。实现“跳出了安防做安防”,融合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不断盘活自身的市场范围,开发产品的创新点。
目前,公司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推出的主要产品布局在安全生活、工业制造和汽车智能化三个领域。
2.2.1 安全生活领域:“深眸”、“脸谱”、“神捕”系列
2015年,海康威视率先从后端产品布局人工智能,推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后端产品——“猎鹰”“刀锋”智能服务器,此系列产品已在南昌“天网项目二期”,武进智慧交通等重大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加快,海康威视开始向前端进行布局。去年11月,海康威视推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全系列智能安防产品家族:涵盖“深眸”系列智能摄像机、“神捕”系列智能交通产品、“超脑”系列智能NVR、“脸谱”系列人脸分析服务器等等。
“深眸”系列专业由智能摄像机,由枪机、筒机、球机、双目、多目、鹰眼等一系列形态各异的产品组成,其依托强大的多引擎硬件平台,内嵌专为视频监控场景设计、优化的深度学习算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它可以支持人脸识别、人员行为分析、人体属性分析、人脸动态对比等多种智能检测,具备比人脑更精准的安防大数据归纳能力。可以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人、车、物的多重特征信息提取和事件检测,可充分满足多场景、多行业的应用需求。
2.2.2 智能停车:智能泊车机器人
2016年,海康威视推出智能泊车机器人。智能泊车机器人采用的是公司开发的视觉&惯性双导航技术以实现自主定位,其定位误差可缩减至5mm以下。机器人可以完成2000kg汽车的升举、搬运、旋转、下放,车主只需通过智能停车场的App点击取码,其智能中心系统将自动为泊车机器人规划泊车位置和最优路径,调度泊车机器人驶出,进行车辆停泊,在2000平米的停车场中2分钟内便可完成整个停车过程。
智能泊车机器人于2016年11月16日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落地,成为全球首个机器人智能停车应用案例。智能泊车机器人可以同时调度500辆汽车,让同等面积停车场的车位数量增加20%~40%。在乌镇物联网街的智能停车场,智能泊车系统使此前的64个车位增加到了89个。
虽然由于智能硬件的成本较高,目前智能泊车系统还没有具体的盈利模式和推广战略。但此系统的开发无疑是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布下的重要一棋,未来有助于公司人工智能战略的推进。
2.2.3 智能机器人:“阡陌”智能仓储机器人
公司基于自身在硬件、嵌入式、ISP,模式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在近年开始在机器视觉领域发力,主攻无人机及智能化机器人系统方向。
2015年,公司推出“阡陌”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是公司阡陌智能仓储系统的一部分。系统由机器人(AGV)、机器人调度系统(RCS)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iWMS)三大核心模块组成,利用多种调度算法实现智能运维,可进行多机器人集群协调工作,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多机器人路径规划及机器人交通管理,提升了大型仓储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水平。通过系统智能监控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机器人可进行自主充电,提升了管理效率。
阡陌系统实现了机器人自主感知和自主决策的效果,机器人定位精度高(毫米级)、可与企业ERP全功能对接、部署灵活,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虽然相比亚马逊的KIVA,前者知名度和影响力已有一定的积累,但“阡陌”的设计更切合中国本土仓储行业的特点。“阡陌”机器人已在海康自己的安防产业基地,以及网易考拉海购的跨境仓储供应链服务商——海沧科技投入使用。传统仓库中,工作人员60%以上的时间是花费在取货上,而“阡陌”机器人实现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智能仓储各项任务,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解决了仓储物流行业的痛点。
3与人工智能芯片巨头深度合作
与行业中的竞争对手相比,海康威视不仅在人工智能布局上已抢占先机,而且在与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的合作,也更为深入和广泛。
海康威视早在2016年10月,就开始与英伟达和Movidius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发布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从前端到后端的全系列智能安防产品。英伟达是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产商,Movidius则是计算机视觉芯片及解决方案的行业黑马,并于2016年9月被Intel收购。
3.1 与英伟达合作,基于高性能GPU 提高摄像机智能
2016年10月,海康威视与NVIDIA联合发布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从前端到后端全系列智能安防产品。其中,最新发布的双目智能摄像机产品(基于人眼工作原理)使用NVIDIA的JetsonTX1,借助GPU的强大的视觉计算性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员的多种智能分析功能,来对目标进行识别,对物体进行检测,对场景进行分割,对人物和车辆属性进行分析。
海康威视与英伟达合作使得产品在深度学习上面实现了突破。安防领域99%以上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相比较传统的智能算法,深度学习在解决视频结构化问题方面,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支持人员行为,客流统计,人体属性,人脸识别等多种智能检测,适用于公共场所,银行,商场,景区等环境,在实现强大视频捕捉能力的同时满足了对海量计算的需求。
3.2 携手Movidius,深度神经网络提供精确图像分析
海康威视与Movidius 联合发布的全局摄像机使用的是Movidius Myriad 2 Vision 处理器。Myriad2芯片具有深度神经网络处理能力,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图像分析。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和3D立体识别技术,海康威视称已达到99%的图像分析准确率。应用领域包括机动车类型分类、入侵者检测、可疑包裹预警及安全带检测。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在安防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已占领先机,并进行了多方位产品布局,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进程远超行业对手,有望成为智能化时代安防行业强者。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的EPS为1.21/1.60/1.96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17年PE25倍,6个月目标价为40.00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5风险提示
安防市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智能化产品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
海通计算机研究团队:

海康威视系列研究(三):携手英伟达, 前装GPU 的伟大变革【海通计算机】
投资要点:
海康威视系列。自从我们在今年2月份开始推荐海康以来,发了一系列阐述海康人工智能价值的报告,2月份推出了《海康威视系列(一):安防监控龙头,开拓智能化时代》,3月份推出了《海康威视深度研究(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海康,“算法芯片 应用”的新生态》,4月份对年报和一季报进行了总结并更新了基本面。
携手英伟达,AI计算更上一层楼。2016年10月在海康威视的新品发布会上,海康威视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发布了最新“深眸”系列专业智能摄像机。此次海康威视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就是看中了英伟达人工智能专用GPU芯片强大的视觉计算能力以及低功耗的优势。海康威视是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领域龙头,有着比较稳定的市场和客户,在多种安防情景下都有亟需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而英伟达是GPUCUDA计算框架的先行者,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有着深厚的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的积累。如今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中,携手英伟达,推动国内视频监控领域朝着智能化发展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计算机视觉算法世界领先。计算机视觉算法在安防监控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核心。海康威视一直注重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研发水平,2013年开始进行深度学习的布局,在2014年成立研究院,专注于视频大数据、云计算与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深度学习训练框架。凭借在视频监控领域雄厚的积累,其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团队在全球各大图像检测比赛中取得了不少全球第一的成绩。海康威视在多个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依托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效的算法,已经走在了安防领域的最前沿。
从智能摄像机分析业绩弹性。未来几年智能化摄像头代替普通摄像头是趋势。海康采用英伟达的JETSONTX1模块目前市场价格为3500元左右。海康威视目前的智能摄像头(200万像素、红外150米、网络监控)市场售价大概在2500元上下。所以“深眸”系列摄像机的市场价格预计在6000元左右,达到普通智能摄像机的2.4倍。我们预计,考虑到GPU价格的下降以及摄像头整体需求量的上升,海康未来的收入空间至少仍会有1.5~2倍。
  

1携手英伟达,AI 计算更上一层楼
2016年10月在海康威视的新品发布会上,海康威视推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一系列智能安防产品:“深眸”系列智能摄像机、“神捕”系列智能交通产品以及“脸谱”系列人脸分析服务器等。并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发布了最新双目智能摄像机,依托英伟达嵌入式人工智能计算平台JetsonTX1可以实现强大的视频捕捉功能,该摄像机把智能分析模块一起嵌到摄像机组里,不需要连接后端服务器,将摄像机组“武装”成软硬件一体化的“武林高手”。
“深眸”系列摄像机由枪机、筒机、球机、双目、多目、鹰眼等一系列形态各异的产品组成,其依托强大的多引擎硬件平台,内嵌专为视频监控场景设计、优化的深度学习算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它可以支持人脸识别、人员行为分析、人体属性分析、人脸动态对比等多种智能检测,具备比人脑更精准的安防大数据归纳能力。可以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人、车、物的多重特征信息提取和事件检测,可充分满足多场景、多行业的应用需求。
英伟达1993年成立伊始立足于游戏显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寻求计算性能的逐步提高,1999年开创性的提出GPU,2006发布CUDA编程工具包,以其卓越的人工智能芯片为深度学习提供底层计算支持,已经从一家图形芯片公司转型为一家全球领先的GPU计算技术提供商。此次海康威视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就是看中了英伟达人工智能专用GPU芯片强大的视觉计算能力以及低功耗的优势。
  

海康威视此次和英伟达联合发布的这款双目智能摄像机采用的是双目技术,搭载两个图像传感器,精确获取目标的三维信息。随着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视觉分析技术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现在有多种多样的视觉处理技术,比如双目技术、多球机联动跟踪技术、面向事后应用的智能技术以及视频拼接技术。双目技术就是利用视差原理,通过不同位置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物体不同角度的两幅图像,对两幅图像进行一定的位置偏差计算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三维几何信息。同时,由于双目技术是基于两个不同角度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分析目标的位置坐标、姿态信息、与背景的距离就可以得到其速度等移动信息,达到立体视觉跟踪的效果,可以应用在复杂的追踪环境中。
JetsonTX1专门为视频监控场景中的计算而研发,集成了高效的深度学习算法。在深眸双目人脸摄像机中,JetsonTX1完成了图片快速比对,人脸高效识别的功能,可以达到摄像机实时进行至少6万张二代身份证照片的小库比对。传统的人脸识别产品都是采用前端摄像机抓拍图片,后端服务器计算比对的模式,而该深眸摄像机组可以不依托服务器而实时进行图像处理,人脸识别,极大提高了识别效率,而这些都得益于英伟达强大的计算机视觉处理芯片。
  

今年3月份,英伟达宣布Jetson系列也将进入Pascal 架构时代。4月份举办的Jetson TX2 Editor's Day活动中,英伟达向外界展示了最新推出的JetsonTX2。与上一代产品TX1相比,GPU架构从Maxwell变成了Pascal,内存从4GB升级到了8GB,存储也从16GBeMMC升级到了32GBeMMC,数据处理量与效率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允许通过提高功耗的方式加快平台计算能力,最多可以达到TX1两倍的计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TX2与TX1的物理封装完全相同,如果要对深眸双目摄像机进行更新换代只需要简单替换计算平台,简洁高效。
海康威视是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领域龙头,深耕摄像头行业多年,有着比较稳定的市场和客户,在多种安防情景下都有亟需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而英伟达是GPUCUDA计算框架的先行者,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有着深厚的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的积累。过去的数年,海康威视抓住了视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的机遇。如今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中,携手英伟达,推动国内视频监控领域朝着智能化发展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2计算机视觉算法世界领先
计算机视觉算法在安防监控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核心。应用比较多的几种计算机视觉算法包括人脸检测算法、人脸跟踪算法、人脸质量评分算法以及人脸识别算法。
海康威视一直注重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研发水平,2013年开始进行深度学习的布局,在2014年成立研究院,专注于视频大数据、云计算与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深度学习训练框架。凭借在视频监控领域雄厚的积累,其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团队在全球各大图像检测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在2015年分别取得MOTChallenge4多目标跟踪技术、KITTI5车辆检测和车头方向评估算法测评世界第一,在2016年分别取得PASCALVOC6目标检测、ImageNet7场景分类(SceneClassification)测评世界第一,并于2017年3月在ICDAR8RobustReading竞赛的“互联网图像文字”、 “ 对焦自然场景文字”和“ 随拍自然场景文字”三项挑战的文字识别任务中,大幅超越国内外参赛团队获得冠军。2016年11月,全球知名的工业媒体MFNE法兰克福新时代传媒发布2016年度全球安防50强榜单,海康威视跃居全球榜单首位。
  

在获取人脸图像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人脸识别,以人脸识别算法为例深入分析计算机视觉算法。人脸识别主要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人脸检测、人脸特征点提取和比对等一系列的模式识别。人脸识别还可以分为人脸数据库的建立和识别两个过程。人脸识别整个产业链包括高清摄像头、服务器等硬件厂商,人脸识别算法(包括人脸检测、特征点提取和比对三方面)的软件厂商及整合人脸识别软硬件的系统服务商,其中人脸识别算法是产业链核心环节,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
人脸识别算法主要包括人脸检测、人脸特征点提取及人脸比对三部分。人脸检测:是指在任何人脸识别系统中从输入信息(图像)中确定所有存在的人脸的位置、大小及姿态的过程。人脸特征点提取:可以精确定位面部的关键区域位置,包括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支持一定程度遮挡以及多角度人脸。使用关键点检测技术,可以精确定位人脸美化局部,还可以实现表情交互。人脸比对:这个过程主要解决两类问题:(1)比对判定待判人脸“是不是”某个已知人脸,即待识人脸是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某一已知人脸;(2)比对判定待识人脸“是谁”,即从数据库中找到与待识人脸最相似的人脸。
与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打破了识别准确性的瓶颈,目前普遍准确度都在99%以上。同时,由于可识别的人脸属性大幅提高,直观上可以识破戴口罩、戴帽子这样的伪装,准确率甚至超过了人眼。除此之外,基于CPUGPU的计算模式的发展,强大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大大减少了识别时间,识别效率的提高也为未来计算机取代人工提供了可能。
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算法是图像处理的核心,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提高,海康威视在多个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依托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效的算法,海康威视已经走在了安防领域的最前沿。
3从智能摄像机看海康的业绩弹性
据2016年报披露,海康威视的前端产品全年营收为158.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52.7%,毛利率为48.45%。未来几年智能化摄像头代替普通摄像头是趋势。海康采用英伟达的JETSONTX1模块目前市场价格为3500元左右。海康威视目前的智能摄像头(200万像素、红外150米、网络监控)市场售价大概在2500元上下。所以“深眸”系列摄像机的市场价格预计在6000元左右,达到普通智能摄像机价格的2.4倍。我们预计,考虑到GPU价格的下降以及摄像头整体需求量的上升,海康未来的收入空间至少仍会有1.5~2倍。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在有望在安防监控领域保持稳健增长,AI产品的落地有望逐步为公司贡献新的盈利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 分别为1.61/2.04/2.59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17年动态PE28倍,6个月目标价45.08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6风险提示
安防市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智能化产品研发低于预期的风险。
7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海通计算机研究团队:

海康威视深度(四):视频监控的昨天、今天、明天【海通计算机】
投资要点:
视频监控行业的兴起:模拟监控系统的时代。上世纪60年代,随着黑白摄像机逐步走进民用领域,最早的视频监控系统诞生了,称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采用模拟方式传输,以VCR(Video CassetteRecorders)为核心。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采用模拟模式,画面质量较高,但局限性也很明显:该系统只覆盖较小的地理范围,难以组成跨区域的大型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成本及难度较高;难以与电子门禁、周界防范等其他电子系统形成系统联动。当代,该技术体制与信息系统技术体制难以兼容,已逐渐退出市场,被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所替代。
数字监控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DVR (Digital VideoRecorder)为代表的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出现于视频监控市场上。DVR使用户可以将模拟视频信号进行采样并数字化之后存储在电脑硬盘上,在计算机或大屏幕上播放。这一阶段的摄像机依然属于模拟摄像机的范畴,记录的是模拟信号。90年代末期,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提高,以及各种视频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步入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称为第三代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这一时期,我国安防行业进一步发展,本土安防企业相继成立。
智能监控系统:网络摄像机时代。随着网络摄像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运而生。智能视频监控针对复杂场景内感兴趣的区域和目标自动进行检测、分割、跟踪、分类和识别,并对异常事件进行检测和标注,IBM、Sony、CMU等科研院校和公司都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最近十年来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快速发展,智能视频监控算法的准确性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15年LFW国际人脸识别比赛中,机器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9.55%,首次超越了人眼。技术瓶颈逐渐被打破使得智能视频监控逐渐成为未来的主流。
1视频监控行业的兴起
《速度与激情8》四月登陆内陆荧屏之后可谓一骑绝尘,上映首日票房突破4亿。除了飙车飙坦克这样令人血脉喷张的场面之外,片中的高科技也是赚足了眼球,其中一个承接第七部与第八部剧情的关键技术就是“天眼”。影片中的“天眼”系统可以调用地球上任何位置的摄像头来搜索或者是监视你想找到的任何一个人或者是物。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多米尼克为了躲避塞弗的天眼监控,把汽车开进一个小巷子里,那里只有一个摄像头,他打开汽车引擎盖来遮挡摄像机的拍摄。我们对这些“黑科技”似乎越来越见怪不怪了,因为视频监控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了:开车闯红灯之后你的车牌会被马路上的摄像机拍个正着;你可以在上班间隙看一看孩子们的上课状态,因为每间教室都有摄像机;出现交通事故或者发生意外之后调取监控录像等等。在丁酉年的今天,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享受着视频监控带来的安全感,然而30、40年前,视频监控乃至整个安防行业都是极不完善的,如果你问一个人什么是安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没有听说过”。
视频监控行业是安防行业的一个子行业。安防行业主要由工程商、销售商、产品供应商、服务商、运营商等五大类企业组成,其中工程商负责安防产品的设计、安装和服务;销售商负责渠道建设和销售;产品供应商负责安防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服务商提供中介和咨询服务;而运营商则提供报警运营服务。在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安防产品中又分为实体防护产品和电子防护产品,其中实体防护产品包括防盗门柜及防弹运钞车、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和人体安全防护设备等。电子防护产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社区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机、摄像机配件、控制设备、数字录像设备和视频服务器等产品构成。
模拟监控系统的时代。上个世纪60年代,黑白电视机、黑白摄像机从诞生开始逐渐应用在军事领域,伴随着黑白摄像机逐步走进民用领域,最早的视频监控系统诞生了,称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采用模拟方式传输,也叫做模拟监控系统。
模拟监控系统是指以VCR (Video CassetteRecorders)为代表设备的传统CCTV监视系统,主要设备由模拟摄像机、专用电缆、视频切换矩阵、模拟监视器、模拟录像设备和盒式录像等构成,被称为第一代监控系统。其系统主要特点是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采用模拟模式,画面质量较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成熟、系统功能完善;但模拟视频系统的技术存在较大局限性,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难以克服的弊端:由于射频专用电缆传输距离有限,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只覆盖较小的地理范围,难以组成跨区域的大型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成本及难度较高;难以与电子门禁、周界防范等其他电子系统形成系统联动。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技术体制与信息系统技术体制难以兼容,无法实现图像信息的交互;成为标准的信息孤岛,视频图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第一代视频监控系统已逐渐退出市场,被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所替代。
1979年至1992年,是我国安防行业起步阶段。1979年公安部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被公认为是中国安防行业诞生的标志。此后相继成立了全国安防标准委员会、安防检测中心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这一时期以博物馆、要害单位监控建设为主,并初步形成了安防产业链和产品结构。
2数字监控系统
2.1数字化本地监控系统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DVR (Digital VideoRecorder)为代表的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出现于视频监控市场上。DVR使用户可以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并数字化之后存储在电脑硬盘而不是盒式录像机上,并在计算机或大屏幕上以播放。它突破了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在视频图像显示、存储、回放和检索等图像处理方面的技术瓶颈,以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替代模拟监控系统中的视频矩阵和磁带机,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后端(监控中心)的图像显示和存储功能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基于计算机网络或总线网络的多级分控能力,每一级都有自我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并可以受上一级的控制。
数字硬盘录像机(DVR)是多媒体监控系统的核心,采用微机和Windows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不同型号视频卡可连接多路视频信号,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的采集、播放和存储。这一阶段的摄像机依然属于模拟摄像机的范畴,记录的是模拟信号。
根据摄像机的外形可以将其分为枪式摄像机、半球摄像机、一体云台摄像机以及快球一体化摄像机。摄像机的主要部件是CCD(ChargeCoupleDevice),能够将光线信号转变为电荷信号,根据光的强弱积聚不同数量的电荷,不同像素积累的电荷在视频时序的控制下逐渐外移,经过滤波放大处理后形成视频信号输出。评估摄像机清晰度的指标是水平分辨率,单位是电视线(TVLine),其数值越大成像越清晰。随着CCD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的清晰度得到提高,就模拟摄像头来说,水平分辨率个380线发展到650线。一般的,摄像头的水平分辨率达到480线就可以称为高清摄像头。
2.2全数字化监控系统
在90年代末期,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实用视频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步入了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称为第三代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这一时期,我国安防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大小小的本土安防企业在这一时期成立。
3智能监控系统:网络摄像机时代
3.1网络摄像机
1996年,全球第一台网络摄像机在安讯士诞生,由此奠定了安讯士网络视频辉煌之路的基础。由于当时中国互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视频监控更是无人问津。在互联网大浪潮的背景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网络摄像机已经随处可见。
网络摄像机,也叫IP摄像机,即IPCamera,简称IPC,近几年得益于网络带宽、芯片技术、算法技术、存储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大力发展。IPC的特点主要体现在“IP”上,即支持网络协议的摄像机,IPC可以看成是“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的结合体,从图像质量指标讲,又可实现高于“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能达到的效果。IPC是新一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核心硬件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架构,集成了视频音频采集、信号处理、编码压缩、智能分析、缓冲存储及网络传输等多种功能,再结合录像系统及管理平台,就可以构建成大规模、分布式的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在模拟摄像机中,CCD传感器所产生的模拟信号首先经过模/数(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由摄像机内置的DSP芯片进行信号处理,如增益、降噪、背光补偿等处理。经过DSP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又经过数/模(D/A)转换重新转化为模拟信号,用于在同轴电缆上进行传输,然后传输至DVR或DVS后再次进行模/数(A/D)转换来完成编码压缩工作,这样多次模/数、数/模转换过程牺牲了大量图像质量。网络摄像机就避免了这一问题,保证了图像的清晰度。
IPC的硬件构成一般包括镜头、图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模/数转换器、编码芯片、主控芯片、网络及控制接口等部分组成。光线通过镜头进入传感器,然后转换成数字信号由内置的信号处理器进行预处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由编码压缩芯片进行编码压缩,最后通过网络接口发送到网络上进行传输。
3.2 高清监控
在模拟监控时代,根据摄像机的电视线数量来区分高清与否;在网络视频监控时代,高清主要指百万像素级的IP摄像机。目前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可谓三足鼎立,模拟高(960H)、数字高清(HD-SDI)、网络高清(IP高清)同时存在并各有其市场及应用。960H摄像机的清晰度相对传统模拟摄像机可以提升30%,提升虽然有限但是基本可延续原来的模拟系统架构;HD-SDI的优势在于其高清晰度及无延时特点,不过整体系统相关配套设备要求较高;网络高清发展迅猛,随着编码效率的提高、带宽成本及存储成本的逐步降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不过实时性稍差。
目前,IP高清占绝对优势,HD-SDI技术在一定领域有其自身的优势及价值空间。HD-SDI监控以未压缩高清数字信号实现高质量、低延时、高保真的图像应用;而IP高清系统为了解决网络传输及存储问题,进行了视频的压缩及解压缩过程。SDI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IP高清系统的无法克服的弱点而产生的,即IP高清系统的网络延迟性、网络架构复杂、摄像机与后端平台&存储设备的不兼容性等问题,但SDI的联网应用灵活性远不如IP高清应用。
3.3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人工进行视频监控效率极低,比如一个监控人员去监控两路不太繁忙的画面,10分钟之后将会丢失45%的监控信息,22分钟之后将会忽略95%的视频信息。在网络摄像机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应运而生了。智能视频监控是针对纷繁复杂、动态变化的场景内感兴趣的区域和目标自动进行检测、分割、跟踪、分类和识别,并对异常事件进行检测和标注,对动态场景进行语义描述,包括IBM、Sony、CMU等科研院校和公司都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马里兰大学在1999年开发了W4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针对室外场景人的行为识别展开研究,通过提取外观特征可实时对人体四肢和头部进行跟踪,并根据局部跟踪结果进行遮挡条件下的多人跟踪、携带物品检测、多人交互以及简单的动作识别。AVITRACK(Aircraft surroundings, categorized Vehicles and IndividualsTracking for Airport Region Activity model interpretation and Check) 的研究团队以法国SILOGIC为首,包括英国雷丁大学、法国INRIA、以及挪威、奥地利等国的多个计算机视觉研究机构,该系统于2003年立项,2005年10月初步实现了主要功能。
随着智能视频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多摄像机对目标进行大范围、长时间跟踪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007 年,位于硅谷的美国富士施乐帕拉阿图实验室(FXPAL) 率先构建了一个网络环境下室内多摄像机监控系统DOTS (Dynamic Object TrackingSystem),采用二十部AXIS 网络摄像机对办公大楼内的走廊、电梯、出入口、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智能视频监控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机来提取出符合人类认知的语义理解,像人一样分析视频数据,比如判断目标的行为以及运动轨迹等,不论是目标识别阶段或者是行为分析阶段,智能视频监控算法是其核心。
随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全球范围内对视频监控的需求与日俱增,部署的摄像头密度也越来越高。根据独立报数据,2006年英国有450万个由闭路电视控制的摄像头,每个英国人平均每天会被拍到300次;2008年美国安装的摄像机已经超过了2000万台;2010年中国超过1000万个监控摄像头用于城市监控与报警系统。据国土安全市场研究报告,摄像头安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左右,到2020年,每年将会产生3.3万亿小时的视频。面对海量的数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大势所趋。
目前的智能摄像头或多或少都具有计算能力,集成了数据处理芯片。简单的比如对视频图像进行压缩,功能强大的可以在摄像头内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直接达到报警或者目标识别的预期功能。随着最近十年来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智能视频监控算法的准确性与效率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在2015年LFW国际人脸识别比赛中,机器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9.55%,首次超越了人眼。技术瓶颈逐渐被打破使得智能视频监控逐渐成为未来的主流。
中国作为人口总数排名全球第一的大国,安防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安防项目落地实施,未来几年视频监控行业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安防监控领域保持稳健增长,AI产品的落地有望逐步为公司贡献新的盈利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 分别为1.07/1.36/1.73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17年动态PE30倍,6个月目标价32.20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5风险提示
(1)政策推行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2)安防投入低于预期的风险
(3)系统性风险
6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能实测】海康威视4K视频监控方案秀
未来安防行业发展离不开的“新技术”
监控“天眼”配“智能大脑” 掀起安防热
视觉智能新浪潮|英特尔Movidius助力海康威视让人工智能从后端走向前端!
盘点人工智能各专业领域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安防成AI必争之地,AI 安防还有哪些新机会? | 36氪新风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