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社会


随着地区性国家的政治组织日益有效,中世纪欧洲开始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城市化、手工生产和贸易把欧洲转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并再一次把它带入与遥远地区的商业联系中。

  同后古典时代初期的中国、印度和伊斯兰世界一样,农业产量的快速增加是中世纪欧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种因素:适合耕种的新土地的开垦、农业技术的改进、新型工具和技术的使用以及新作物的引进。
  在中世纪鼎盛时期,欧洲人大量使用水车和重犁,并引进了新的工具和技术,尤其是两种简单工具,马蹄铁和马颈圈的使用,使耕种者开垦的土地的数量急剧增加。欧洲的土壤比较潮湿,马蹄铁能够防止马蹄变软和开裂。马颈圈将载重的负担置于马的胸部和肩胛,而不是让马的颈部承担重量,这样就使马在拉重犁的时候不会窒息。所以,欧洲人能够使用马拉犁代替较慢的牛拉犁,由此获得了更多的可耕地。


 同其他地区一样,粮食生产的提高带来了中世纪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到1100年,人口已经达到了4400万;1200年上升至5800万,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增长了30%多;而到1300年人口达到了7900万。然而,在1000-1300年间,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助于促进中世纪欧洲充满活力的城镇及贸易的复兴。
  由于拥有充裕的食物供应,欧洲社会能够供养大量的城市居民,工匠、行会工人、商人和专业人员。城市里面有更多的机会,大量的农民和农奴从乡村涌入城市,或在一些战略要地建立新的城市。罗马时期建造的城市如巴黎、伦敦和托莱多,成为繁华的政治和商业中心,而从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至挪威西海岸的卑尔根也出现了新的城市中心。意大利北部以及佛兰德尔(在今天比利时的西北部)经历了尤为剧烈的城市化进程。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城市再度开始在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镇和城市的发展使劳动日渐专门化,而后者反过来又导致手工业和贸易的急剧扩张。城市社会的复兴在意大利最为明显,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们便于参与到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贸易网络中去。随着贸易的扩展,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和黑海的主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建立了殖民地。这些贸易站使意大利人能够与穆斯林商人在印度洋上进行贸易,也能跨越大陆与印度、西南亚和中国进行商贸活动。
  中世纪的贸易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活跃,但是在北部海域,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区也发展起来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是发展良好的被称作“汉萨同盟”的贸易网络活动的场所。
  同后古典时代的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一样,贸易量的迅速增加促进了欧洲信贷、银行和新的商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风险的新方法。他们与其他商人建立合伙关系,每个合伙人的责任仅限于其个人投资的范围之内。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由此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经常认为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级:“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祈祷者是那些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士。从低级的教区神父到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教士构成了精神上的等级,他们忠诚于教会而非世俗的统治者。作战者也是贵族阶层。他们世袭社会地位并接受以骑术和军事技能为核心的教育。最后是劳作者,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绝大多数是耕种土地的农民,依靠他们领主,作战者的保护。


这三个等级,清晰地反映了一个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均不平等的社会。尽管他们不一定都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是那些祈祷者和作战者却享受着劳作者得不到的权利和荣誉。
在贵族阶层内部,对骑士精神和优雅行为的重视逐渐增强对较高道德标准和文雅举止的期望,这促使骑士们成为社会有教养的领导者。骑士精神是非正式的,却被广泛认可的适合于贵族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教会的官员最初为了限制基督世界内部的私斗而推行骑士精神准则。到12世纪,年轻人晋升为骑士贵族的仪式就是要求他将剑放到教会的圣坛上,宣誓为上帝服务。这样一来,遵守骑士准则的贵族将会致力于为秩序、虔敬和基督教信仰的事业而献身,而不再是谋求财富和权力了。
  骑士精神深受贵族妇女的喜爱,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它的价值观念。然而,她们不是强调这一精神准则宗教方面的特点,而是提倡文雅的行为和温柔、恭敬的两性关系。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绝非平等的社会。城市在吸引农民和农奴的同时,也吸引了贵族移民,而城市贵族通常控制着城市事务。然而中世纪的市镇和城市也反映了劳动阶级的利益和贡献。所有行业的商人和工人都组织了行会,对本行业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事宜作出规定。到13世纪,行会已经逐渐控制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大部分经济。它们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有时甚至要求其成员采用具休的生产技术,产品的出售价格也由行会来决定。行会在社会和经济两方面都发挥了作用。行会为人们在工作以外的友谊和相互支持提供了一个组织。除了制定劳动制度外,行会还成为社会的基层组织,保证了中世纪城市的运转。
  生活在乡村的妇女依然从事着其祖辈在中世纪之初便从事的工作:日常家务、纺织和照料牲畜。在中世纪欧洲的家长制社会里,通向公共权力的道路并没有向妇女开放,但是在规模较大的市镇和城市里,妇女相对自由,许多行业向妇女开放。大多数行会允许妇女加人其中,而一些行会专门是由女性组成的。妇女在中世纪社会中日渐突出的地位表明了市镇和城市在欧洲中世纪社会变迁中的重要意义。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到底是咋回事儿?


公元475年日耳曼人终于控制了西罗马帝国,从公元前113年第一次交战开始算起,双方打打和和一共持续了588年,
日耳曼人在当时是蛮族,观察基本靠瞅,撒泼基本靠酒,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
你可以把古希腊想象成秦,把古罗马想象成汉,那么,欧洲的中世纪就相当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了。
欧洲历史经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时期,就进入了中世纪。中世纪精神错乱是从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掉开始的。
这就跟五胡乱华差不多,只不过晚了一百年。
所以我们看当时日耳曼日了古罗马,想吃就抢,想女就上,人是可以满城全斩的,命都不值一文,就别说什么法律和礼节了。

中国的五胡乱华很快就过去了,经历了三百来年的乱世,就到了隋唐盛世,欧洲却没那么好的运气,从5世纪一直撕逼撕到15世纪。
日耳曼人建立了蛮族国,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底、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萨克逊等国家被建立。
这些国家与国家之间自然也不讲理,该打打,该撕撕,必要的时候使囫囵个儿的王八拳,揍得对手喊爹也不肯停手。其中,以法兰克王国和盎格鲁-撒克逊最彪,其中的法兰克更是剽悍,打败了高卢,建立了墨洛温王朝。



这是一个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历史的王朝。
但你不要以为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王朝一定很平稳。墨洛温王朝是墨洛温建的,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就瓜分了国土,其中老四趁着老二战死,抢了老二的老婆当媳妇,跟老三瓜分了老二的地盘,又把老二的俩儿子搞死。老四统一全国,他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又瓜分了他的国土,老大死活生不出儿子,剩下三兄弟就把他的地盘给分了,形成了东部的奥斯特拉西亚、西部的纽斯特里亚及勃艮第三个王国和阿基坦公爵公共领地,三国共管。东西部那两国尤其黑暗,动不动就要杀要剐,本身王室对自己人就很没良心,百姓连鸟蛋都不算。

既然没什么良好的家风,那么子孙后代当了国王,也就那么回事儿了。都不理朝政,窑子倒是逛得挺勤,人称“懒王”。所以怨声载道,所以大权旁落。最后一位国王,希尔克里克三代目,就让宰相一脚踹开。
宰相同志名叫丕平,身高根号二,人送外号--矮子丕平。



当时教会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那天,丕平就和教皇谈笑风生:
“你是如何看待希尔德里克三世身为国王而不理朝政这件事的?”
当时的教皇也受气,于是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谁真正为王国操劳,谁就该被主钦定为王国的唯一的主人!”
丕平说:“不愧是教皇,姿势水平是坠吼的!”
回去就请三世滚去修道院出家了,丕平把持朝政,获得了几百个教授的一致通过,顺利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名曰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延续到了查理大帝,大帝统一了西欧。他也因此被人们永远铭记,成为了扑克牌上的红桃K。
查理一死,仨儿子又商量着分家。
他仨打来打去,最终决定分家产这种事还是得签合同定下来,于是搞了个《凡尔登条约》,把法兰克分成了东、西、中三国。
中法兰克国国王的俩儿子不幸相继嗝屁,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叔叔就把中法兰克给黑了。
把中法兰克搞了个什么缓冲带。
他俩留下意大利北边儿那块狗屎一样大小的地方维持现状,还说这是应该的,毕竟做人不能太贪心了。
于是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们再说欧洲西北的英国地面儿上,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也在一开始就杀到了不列颠群岛。
如同欧洲大陆的撕逼,他们在不列颠也撕。
终于在7世纪初撕成了七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



里头的威塞克斯横扫六合,统一中原......哦,不是,是统一不列颠。
建立国家,名曰英格兰。
注意,英格兰作为一个国家,其含义如同中国。而诺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都只是英格兰的朝代。

那么,为什么腐国料理和苏格兰打卤面不兼容呢?
是这样的:
盎格鲁撒克逊人霸道地横扫了不列颠,而不列颠本土人(凯尔特人后裔)且战且退,有的退到了西部,有的退到了北方。
退到了西部的跟西部的土著约,形成了新品种威尔士。
退到了北方的跟北方的土著约,形成了新品种苏格兰。
所以,苏格兰跟英格兰是世仇,只是因为后来有位爷既是苏格兰的亲戚也是英格兰的亲戚,所以直接当了数个国家的王,建立了联合王国。
电影《勇敢的心》,就是苏格兰人民勇敢反抗侵略者英王爱德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那个比香港记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西方记者代表。
苏格兰一直要跟英格兰闹离婚,又担心离开英国日子不好过,充分体现了苏格兰人民有福同享有难你当的精神。




让我们回到欧洲大陆。
东法兰克亨利一世在936年死后,他的儿子奥托即位,因为立志建立一个牛逼的国度,因此加强各种权力,最终连教皇都给他加了冕,号称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因为罗马帝国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前头加上神圣两个字,更加凸显逼格。
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建立了。
但所谓的帝国不过是一群封建领主组成的联邦,帝国皇帝并没有想象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利。正像伏尔泰所说:这个国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的教皇权力很大,在教皇的准许下,十字军进行了多次东征,攻打东部的伊斯兰和拜占庭帝国。
史称十字军东征。



西法兰克后来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
其中法兰西王国出了一名诺曼底公爵,名叫威廉。



他割据一方,写信给英格兰,说他其实跟英格兰有亲戚,他想当英格兰的王。
英格兰不愿意。威廉就说好家伙,你不愿意就行了?
来了一发霸王硬上弓,把英格兰干懵了。
史称诺曼底征服。

身为法国的一位公爵以及英格兰的王,土地自然占了海峡两边,后世子孙政权轮转,英王子娶了法国公主,法国的规矩,女性不能当王,但可以是该女性最近的男性亲属当王,结果是英国国王娶了法国的独生女公主,因此,本来领土就有纠纷,现在直接算硬抢了。
谈不拢,那就打呗。
打了一百年,史称百年战争。
其中出了一个牛逼的法国花木兰,也就是剩女贞德,不对,是圣女贞德。她长得是这个样子的:



不对,是这个样子的:



百年战争也部分导致了英法人民互相看着不顺眼的良好风俗。

西法兰克王国是法国的前身。
东法兰克王国(以及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是德国的前身。


西罗马帝国一直很乱,而平稳的东罗马帝国,就是被学者们称为拜占庭的帝国。
中国古籍里称呼它是大秦。
拜占庭帝国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远比西部发达。
1453年,拜占庭帝国经历自身问题、十字军东征和其他外部打击,彻底瓦解,大批的希腊语学者被迫流亡到了意大利,同时也将他们的希腊语手稿和古希腊语文学造诣带到了西欧:其中的一部分已在西方失佚了数百年之久。
文艺复兴和手工业蓬勃地席卷了整个欧洲,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大幕被拉起,中世纪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简明欧洲中世纪史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程
中世纪法国国王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趋势,克洛维统一了法兰克部落
足迹(七):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及其发展
西方的中世纪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欧洲另起炉灶的法兰克王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