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整理】诗词初级入门(三)

关于新韵、平水韵 


【新韵是好是坏】 
这个是很多学者争论的问题。新韵的优点,上文已经讲了。同时,有更多的学者和大家,对新韵持反对意见。其理由大致如下: 

a.平水韵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体系,不可只图一时简便而废弃。 
b.普通话只是当下的官方语言,正如历朝历代都有其特定的官方语言,但历代的文人都一直沿用平水韵。平水韵是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韵律的存在,不可以为当下口语所左右。 
c.我们汉语中有大量的词汇、典故、成语,都是历代文人按照原始的声韵结构或者说书面语言韵律而创作的。片面的声韵改革,则会使我们的语音体系逐渐走向简单化,古代文学也将从此没落。 

【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格律来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有些拗口,所以古人大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也有例外:柳宗元《江雪》) 

至于[平仄通押]就更不用说了,现下网络上盛行的很多将仄声字和平声字通押(韵母相同)的诗,是绝不足取的。(类比开头讲的《再别康桥》中的“来”“彩”二字) 

近体诗的格律 
【格律不是一下子就能研究通透的,需要通过研读古人作品去熟悉,实践去证明】 
推荐入门资料: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
 

上文说了,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因为相比于近体诗而言,古体诗几乎不讲格律(或者是特点不明显);所以讲诗的格律,也主要是讲近体诗。 

【入律的古风】 

古体诗就五言和七言的三字脚(句末三字)来说,有: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四种格式。 

如:开荆扉、吟松风、河星稀,这都是古风三字脚。 
但是不普遍,也没有全部遵循,有很多反例,所以只能算是一种说法。 

而这里要说的是一种入律的古风,其特点是: 

a.全诗用律句(指后文中格律诗的基本句型),或基本上用律句;(通常是七言) 
b.换韵,而且往往是平仄韵交替。 
c.往往是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好像是许多首不同韵的七绝的组合。 

王维的《桃源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都属于入律的古风,这里为篇幅所限,不具引。 

【体诗的正格、变格及拗救】 

正格(五言律诗为例)

(0表示可平可仄,1表示平,2表示仄,A表示平声韵) 

五言律诗一共四个句型。 

仄起仄收:22112(12112) 
平起平收:11221 
平起仄收:11122(21122) 
仄起平收:22211(12211) 

这么写其实是为了突出两个重要的地方: 
a.一三四句的首字都可平可仄,只有第二句不行。 
b.左边的格律,是最标准且最正规的,但是括号里的也是完全允许的。 

所以这四个句型可以合并成:02112、11221、01122、02211。 
第二句型的首字如果用了仄声,这是近体诗的大忌,叫做“犯孤平”,孤平的理解众说纷纭,但是意思是一样。 
其他句,首字不管是平还是仄,都还是有两个连续平声的存在,而这一句,首字一旦用仄声,就没有连续的平声了。所以谓之“孤平”。 

由于韵脚是平声,且放在偶数句,再加上句子的对应关系(专业术语叫:黏、对,有意者可以看后面得出来的四种正格的每句第二字,能找出规律,这里不深入说明),所以律诗的前四句,得到了两种排列方式。 

02112,1122A。01122,0221A。或01122,0221A。02112,1122A。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或: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然后各自再补上一组,就得到了律诗两种最标准的平仄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02112,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首句平起仄收式: 
01122,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这两种格式的首句换成平收式,于是又得到律诗的另外两种平仄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0221A,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首句平起平收式: 
1122A,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以上便是五言律诗最基本的四种格律,前两种“标准”,只是因为它的对仗非常工整,其实四种都是正规的,都叫正格。(后两种,也可以算是前两种的变格,不过后来诗人用的很普遍,便视为正格) 

而七言律诗,则是在四种句型前分别加两个字,即: 

0102112 
0211221 
0201122 
0102211 

通过类似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四种格律,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分别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上半部分,也可以类比之,这里就不赘述了。】 

押韵的位置,已经用A标出,但是后两种格式下的首句押韵,可以用邻韵,这叫做借韵。(这里为什么规定宽了些,因为本来首句用其他句式是不用押韵的,当然,也押不了韵) 

如: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中,是一东韵部的,峰是邻韵二冬韵部的。 

变格(绝句为例)

(0表示可平可仄,1表示平,2表示仄,A表示平声韵) 

(02)01122,(01)0221A。 
(01)02112,(02)1122A。 

用上面这个格式的绝句举例说明,变格一共有四种(一说有五种,但是可以算特例,最好不要用) 

1)第一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但是有一个条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能再可平可仄,一定要平,也即是:(02)11222。 
(这里也可以用我之前对“孤平”的说法来理解,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想法:如果不用平的话,也就没有连续的平声了) 

如:常建《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上一句的“悦”字处本该是平声,变格成了仄声;“山”字处则一定要用平声。 

2)第一句中五言第三四字(七言第五六字)互换。和上面一样,也有一个条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能再可平可仄,一定要平。 
即变成:(02)11212。且出现于绝句(律诗)的第三句(七句)为常。还是类比去理解。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二字平仄对调。 

3)第四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仄声为正格、平声为变格。 

如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梁”字宜仄而平。 

4)第三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出现的话,往往会和第三种情况同时用。即下一句的同一位置改仄为平来补偿,这称为“拗救”,后文细讲。 

如: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字宜平而仄。(“一”、“别”为古入声) 

5)第二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如果改仄为平,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上文说了这是古风的特点,作近体诗时视为一种禁忌。(但是有罕见的特例中的特例,所以这第五种到底有没有还待商榷) 

拗救
拗,也就是出律的意思,不合格律的句子称为“拗句”。 
拗救有三种情况,而且都是出现在一联中。(用五言为例) 

02112,1122A。(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小拗救:即指上文说的变格的第四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的合用。此拗救可救可不救。 
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孟”字处本该平,用了仄,所以在本该仄的“天”字处用了平声。 

2)大抝救:出句中第四字拗(平而为仄),必须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字作为补偿。 
即:02122,1112A。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注:不,乃古入声) 
“不”字处本该平,用了仄,所以必须在本该仄的“吹”字处用平声。 

3)孤平拗救:前面说的犯孤平的句子:2122A(仄平仄仄平),可以在本句中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声作为补救。即:2112A(仄平平仄平)。 

而在许多情况下,孤平拗救是和其他两种同时使用的(甚至三种一起)。即原句变成:02222,2112A。 
如: 
杜甫《藩剑》中首联:至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珠”字的平声,分别救了本句的“又”,出句的“自”、“僻”。


——明天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诗词格律常识| 第7讲】拗、拗律、拗救、拗粘、拗体古诗;韵、押韵、转韵、限韵、佩文诗韵。
诗词知识大全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要句
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 - 言安天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