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阴符经解读
阴符经解读
作者:陈健传
2015年的春节假期不少,想过的更有意义。于是,学习张校长一家子,春节用来学习提升自己,尝试着去解读道家经典著作《阴符经》。据传《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两者又同源于《易经》,从文中确实可以看出阴符经与道德经的思想有诸多相似关联之处,而其中的八卦甲子之说又与易经有着深厚的渊源。
本次解读主要参照网络上的一些解释,《黄帝阴符经集注》书中的内容,加上一点点自己的体悟。由于本人文言文水平一般,对史籍了解不多,对道家智慧更仅是了解甚浅,所以深知此次解读的局限性,仅代表我认同、理解的角度,衷心希望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后期随着我认知角度的提升,亦会不断修改,完善对此经的解读。
一.何为阴符?
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那么我们要暗合什么去行事呢?文中有提及: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这与道德经的道法自然是异典同工之妙。综观全篇,都是在告诉我们要洞察天道,遵从天运自然造化之道,如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五行相生相克,阴阳消长,有生必有死等自然规律,以行人道,达到天人合一,则会一切顺利(即文中所说的见之者昌)。
从另一方面来说:阴乃阴阳中的阴,阴对应静,阳对应动。阴乃至静之道,而下文曰:自然之道静,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就是说,自然的道就是静,就是阴,众人皆要养其阴,守静,无为,才符合自然之道,故曰阴符。
阴的第三种含义: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就是说,天道不是常人都懂的,而是神人,圣人,精英阶层才能洞察的一些高级智慧。如文中所说: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强调的是一种惊人的洞察力,能从平淡无奇中发现神奇。
二.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认识和领悟宇宙的规律(即天道),并去遵行,以天道行人道,则会一切顺利,把事情做到了极致(尽)。如后文所说的宇宙在乎手。按天道行事,宇宙都皆尽掌握在你手中。这是开篇第一句,指出掌握天道的重要性,而后文则从各方面去阐述什么是天道,是全书之纲要。
三.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难点在于贼与五贼的理解。第一种解释:贼的本意,是偷窃,强夺之意。后文也数次提到“盗”字。与天联系起来,就是窥破天机,就可做到避凶趋吉(昌的意思是吉,兴旺)。
r> 第二种解释:太公解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
贼命:窃取的生命。联系下文说的:天生天杀。万物的生命是自然给的,是要还的。比如,你想报仇,但你的仇人很强大,你打不过,那么,你可以养好身体,活的比你的仇人命长,自然自会了结他的性命帮你报仇。
贼物:窃取的物品。联系下文说的: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天地人三才之物是相互索取的,比如,你从自然中窃取食物;植物吸取阳光,水露;你辛苦建的房子可能在地震中跨掉,那是上天窃取了你的房子。
贼时: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对时机的把握。联系下文说的: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贼功:窃取,轻易取得他人的功绩。
贼神:指阴阳的本质,万事万物的本质,主要矛盾。对家而言是主心骨。是社会而言则是朝代的更换。
第三种解释:贼,害也,相克也。指五行,五味,五种情绪,五德等五种相克,损害的机理,只要明白其中的相互关联原理,就可避凶趋吉。联系下文说的: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不善用之则为贼,违背自然法则就相害。
综合起来,并与全文意思关联,我认为还是强调第一句话的意思:认识并遵从自然规律则吉。
四.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哪么自然规律--道在哪呢?客观上在宇宙间自然存在,主观上在乎人的心中是否明了此规律相互制伏之道。如心中掌握了自然规律,顺应天道而行,则昌吉无不利矣。道的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当与道同游时,岂不是宇宙都皆在掌握中?万物都如生在你身上,任你取用?
五.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即天道,自然规律。人机即人道,人性。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天道是客观的,无为的,有着固定规律的。而人心是迷惑的,充满欲望的。所以应守天道而定人心,让人心去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顺着人性走。这与道德经说的为道日损,复归于婴儿是相通的,要求人要复归于自然的纯真,质朴之性。
六.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伤物也。天的杀机,在于时间,斗转星移,昼夜变换,对生灵万物都是一种杀害,去故存新,新陈代谢是不变的法则。地的杀机,在于生存环境,如气候,温度,水分等。比如蛇在冬而眠,春夏而动,这是蛇在适应地机而作的对应策略。而人的杀机,在于人心的起伏变化。杀心起,严重的会引起生灵涂炭,翻天覆地。
天杀地杀,是自然有之,皆至公也,是天道,万物只能顺应之。而人之杀,是起于私,所以只见人杀人者死,不见天杀地杀要负责任的。
人之杀,应顺天行诛,罚叛讨逆,符合天道,符合人心,以至公之道行之,就能得到天地人三者的支持,千变万化皆不影响奠定安定的基础。
比如明朝末期,皇族淫乱腐败,民不聊生,人怨神怒,天地不容。于是,李自成顺应天道,获取人心,轻易就将大明王朝推翻,这就是天人合发。历史上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七.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第一种解释:人性有巧有拙,有优点有缺点,应扬长避短,把缺点藏住不显现出来。
第二种解释:大智慧的人,深居简出洞察一切,观察天文地理状况,预测人事动态,根据时空变化,采取具体实际行动。该进的时候就进,该退的时候就退,既不贻误时机,又不轻率冒进。遇到时机就会大展宏图建功立业;时机未到就会显拙藏巧甘居平民。这或许就是道德经说的“绝圣弃智,绝巧弃利,大巧若拙”这种不随时展现锋芒的智慧。也跟下文说的“可以动静”相呼应:该动还是该静,皆看时机。
八.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窍,关键的三窍是目、耳、口此三要。儒家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道德之士,眼不视邪色,耳不听邪声,口不谈邪事。就是说,耳目口应动静结合,知道什么是该看的,该听的,该说的,知道什么是不该看,不该说,不该听的,遇善即动,逢邪即静,则身无祸患矣,就不会招致灾祸。
九.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第一种解释:火生于木,火发而木焚。火生出来木就灭亡了,这个祸患的发生是因为两者存在相克的关系。奸生于国,奸成而国灭。小人得道时,时势会动乱,国家会灭亡。知道吉中藏凶,凶中藏吉,掌握事物是无恒的,是会根据一定条件而产生变化的,洞察、总结因果转变的规律,从而提前防范,则可达到圣人的境界。
第二种解释:奸,火,喻人之性:人中的邪恶之性。木,国,喻人之身。允许这种邪恶之气保持在身上,是会把人给毁了的。抛除人性中的邪恶之性,不断修身炼行养心,就能达到圣人一般的境界。
十.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万物皆天之所生,故曰天生。又有生必有死,其死亦天之所为,故曰天杀。自然能够创造万物,也能毁掉万物,万物的生杀大权都是掌握在大自然手中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十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盗如同上文的贼,取害之意。天地生养万物而害万物(如上文所说天生天杀)。万物为人所用,但又害人沉迷其中,如《道德经》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人类为了各种难得之货,如金银珍宝(其实仅是人眼中的难得之货,本非事物的本原确实珍贵),被此禁锢一生,甚至丢掉性命的事还少吗?这就是万物害人之处。人的行为活动利于万物的改造,又受害于人类的过份的行为。
盗还可以解释为不经同意就自取的行为。比如你在砍伐树木之前,有经过它的同意吗?万物盗取天地阴阳之气而生成,世间万物又被人盗取,利用,以生养人类。人反过来也被万物盗取。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有两层含义:1是人会沉迷于声色犬马,万物盗取了人的神。2是人在盗取万物的过程中,会对万物进行改造,使万物得以生生不竭,这就是万物盗取了人的智慧得以绵延不绝。
天地人三才相生,相养,相成,彼此不可或缺,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中,人和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追求可持续发展,才是相宜的大道。反思人类的行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越来越强势,欲望越来越多,从天地与万物中索取的越来越多,三者的关系越来越不平衡,这种不适宜的盗取,迟早会打破这种“安祥”的关系,种下祸害人类的根源。当地球环境面目全非,资源消耗殆尽,人类将何去何从?故道家的思想若能盛行于天下,则大道生矣,子孙万代有福矣。
十二.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百骸指身体。饮食的时机正确,身体就健康。比如,饮食起居要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换,身体的状况而变化,对应不同的时机安排合适的饮食起居,身体得以调养,安宁。
动作的时候也要看准时机,万事万物就相处安宁,和谐,事情就得到顺利的解决。
本句是强调把握时机的重要性。如鬼谷子曰:“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失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聪明人把握时机,愚蠢的人是听天由命。
十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筌曰: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仲作革,百里奚卖粥,当衰乱之时,人皆谓之不神,及乎逢成汤,遭文王,遇齐桓,值秦穆,道济生灵,功格宇宙,人皆谓之至神。就是说,当人做出功绩时,人们才知道他们的神奇,厉害。而未做出功绩时,却无法发现他们的神奇之处。说明拥有非凡的洞察力,能从平淡中发现神奇,才是真的神,真的厉害。
不神又与上文的伏藏对应,平时是藏着的,不显露的。就是说,一个人再有才能,也要生而逢时,遇上明主,遇上好的时机与舞台,才有展现的机会。
十四.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生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地日月的自然运行,是有规律不差度数的;万事万物的大小的法则,也是固定不变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观天之道,察人之性,行之以时,不违反规律,伟大的功业就诞生了,天人合一的英明神武就出现了。
宇宙自然法则背后强制运行的秘密,天下之人没有能看见的,没有能知道的。正人君子如果对自然规律抱有敬畏之心,就会修身养性,待时而动,谦虚谨慎,绝圣弃智,损之又损,以至于达到圣人的境界。
卑鄙小人自以为已窥天道,就会恃才妄作,违时而动,轻率冒进,终致丧命。
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言的不敢为的智慧: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十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无目之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就是说,一般而言,瞎子听力比一般人灵敏,聋人视力比一般人强。这就是绝利一源的道理,把力量集中于一处,就使效果加强了十倍。筌曰:人之耳目,皆分于心,而竟于神,心分则机不精,神竟则机不微。人的精力,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减少欲望,抓主要矛盾,只往一个方向走,力量就会增加十倍。这同老子说的少则得,多则惑,可谓是同一道理。史上相传师旷因为眼睛能看到东西使他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所以他刺瞎了眼睛,专修听力,获得了顺风耳的称谓,在音乐上取得极高的造诣。
那么,更进一步,如果以一事之思,全身心关注领悟一件事,昼夜反复的进行谨慎,全面的思考,思而后行,自当取得万倍的效果(筌曰:万全成也)。
三返昼夜还有一种解释: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几番反复,把敌人完全搞懵,这样掌控权就完全在己了,相当于原来的力量增强了万倍。
十六.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心见物而动情欲,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目之所至,心之至焉。目分为两种,一是指眼睛,耳口目三要中的要中之要,是直接的目中所视之物,是外观。其二是指内观,如心里感受,触感,味感等。不管内观还是外观,人对宇宙的认识,都是源自万物,自然死于万物。假想,如果宇宙间万物皆不存在了,只有人,那么人还能存在下去吗?人心里还会有情愫与欲望吗?
十七.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是自化的,一视同仁的,有一定规律的,自然而然发生的。这里的“蠢”字,用的非常巧妙,相对于聪明而言,是指不管是迅雷,还是烈风,皆不是有意安排的,不自作主张的,而是顺从天道,不需要智(即蠢)就会发生的。
万物的生养,皆恩于天地,如空气,阳光,水份,土壤等。但同时,这又不是天有意施恩,是不求恩报的。这就同老子说的:天地生而弗有,为而弗持,长而不宰。
十八.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至乐性余:有求皆苦,无求乃乐。至乐即至无求,最快乐的人是最无所求的人,是最富足的人,那岂不是有余吗?
至静性廉:仁者静,静则定,则无所欲,故能至廉。贪之人,心是至动的,要这个,要那个。如果心能做到至静,则无欲无求,岂不廉栽?
十九.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道家最精华之处莫过于太极图,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老子言: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结合上文,天之无恩,并不是有意施恩的,所以称至私。但实际的结果是恩泽了万物,而且自然法则对万物都是公平的,所以称至公。
张校长的家族传承计划,已经完美的体现了这一道家智慧。他的基金会,虽然本意是为私,是为了他的家族后代能永续从基金会中得到好处,但他的做法却是至公的,95%是用于社会公益的发展,5%才是给他的后人用,这样自然能得到大众的支持,能得到永续的发展,达到了他至私的目的。
二十.禽之制在气。
禽,飞扬之物,又通擒,统摄的意思。制,关键点,控制的要点。古人认为,万物看的见的部分,为阴,为形,是实物,是体。而让这个体有生命,运动起来的,是气在主导,气是神,是阳。气虽然是不可见的,但却是无时不运化的,掌握了气就会明白阴阳变幻之机,掌握了气就可以化气为神,天地万物生化之本皆赖气制。
二十一.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道家的很多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顺则成人,逆则成仙。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而阴符经则是死生,恩害,互为其根。
生是死的根源,万物的生,就是死的开始。比如,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他会死亡。如果他不出生,就不存在死亡。所以死亡的提前是先有生。正如老子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同样,万物是一个彼消此长,循环不断的过程。如果万物都是永生,地球就不可能容的下新生。所以死是为了生,没有死也就没有生。
恩生于害是指: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比如,老师的严厉,生活的磨难,看似一种害,让人不舒服,但却更容易让人成长。
害生于恩在教育学里有一个词可以很好的帮助理解:惯子如杀子。可参考今日学堂教师宋晓莉博文--家庭教育中的“害生于恩”: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379adb600102v6yf.html?vt=4
人性都是喜欢享受,喜欢顺境,喜欢堕落与颓废的,如果让其顺着人性的发展,可能此生就平平淡淡,不学无术。更厉害的是,如果用恩的方式,用惯的方式,刻意或无意创造一个让他顺着人性的方向去走,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害,是合法的“杀人”!所以说惯子如杀子,这个杀字一点都不过份。而逆则成仙,就是严厉对待,严格训练,苛求,时刻反思,克服生而存在的人性弱点,而阴符经更是用了“害”这个词来表明一个程度。就如今日学堂的作风,喜欢帮对方指出缺点,言之为相互送礼物,以帮助对方改进,看似“害”,难道实际上不是大恩生?
二十二.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世之学者,以聪明自居,以为知道天文地理就是圣人的标准,一味在表面,字里行间等纸上做文章,实际是在愚弄人,没有指导作用。
易经曰:六爻相杂,惟其时物也。古人将宇宙运行规律用时来体现,比如,太极,两仪(阴阳五行,冬至阳生阴消,夏至阴生阳消),四时(四季),八节(八卦),十二支(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十二公度法,六十甲子数,七十二候等不同时位。天运自然规律严谨有序,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行,所以古人用时物将这自然规律显之以象,律之以数,即总结归纳出来并用于现实生活的具体指导上,才是真正的聪明。比如,古人说的子午流柱,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叫十二地支),每个时辰对应每个身体器官,每个时辰做不同的事情,每个时辰身体的反应体现对应器官是否健康,一代中医名医倪海厦老师就常用这一方法来诊病。再比如,古之农事是对照二十四节气进行的,修道练武之人讲究练子午功,尤其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命理学,更是极其讲究时物,认为人的命运跟出生时辰,做事选择的时辰有直接的关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并对生活起到了非常多的指导意义。所以张清一校长一再说道家是教人做事的,如果仅知道知识,空洞的理论,却无法应用于生活,那就是愚人。
二十三.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愚,平庸,卑下之意。虞,测度,评判之义。奇,奇异,神奇,高不可攀之意,与平常,平淡对立。期,预料之义,意与虞类似。
就是说:常人认为圣人其实也很平庸,而我认为圣人是大智若愚。常人认为圣人应表现神奇之处,而我认为圣人是大巧若拙(不奇)。
为什么这么理解呢?联系上文的“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还有道德经,老子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老子是提倡绝圣弃智的,提倡不敢为,无为,见素抱朴,至虚至静的。因为大自然的运行是无为的,是静的(如下文言自然之道静),人应该效仿自然之道才能窥道、得道。并且,大自然的运行是有无数个方向与无数种可能的,太有智,太有为,岂不是限定了一个方向,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如果人太自以为是,太有智,太敢动,太敢为,为名相、外物所迷惑,往世俗的方向向外求,沉湎于酒色财气刀火兵之中不能自拔,就如沉入水里,投于火中,岂不是自取灭亡吗?比如人类历史上的各种灾难,哪次不是人太自以为是,欲望太盛,太有智,太有为导致自相残杀造成的?人祸远胜天灾。就自然灾害而言,因为天生天杀,天之无恩,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的,这是宇宙运行规律,自然现象之一。人类要做的是掌握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如下文所说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二十四.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自然之道,自然的规律,是无形,无名,无思,清静,无为的,万事万物的生化都是由静至动,由阴至阳产生变化,从量变到质变逐渐变化的。逐渐逐渐地渗透叫浸。胜是竞争相克,推是推动,演变。道运作的体现形式就是阴阳的交叉,相互推动,相互转化,无为中有为,至静中有动,至动中又有静,都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所以产生的变化都是顺畅,自然的。比如,冬至阴极阳生,夏至阳极阴生,这正是四季变化的过程,四时行而万物生。
正如老子曰:致虚,极也;守静,表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万物的初始状态都是静,是无,是死。随着阴阳的演化,万物动,万物生,从无到有。最后,又由有到无,由动到静,由生到死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复命就是看到了自然的变化规律,了解到静不仅是生命的起源状态,更是生命的终结状态,从而往静,往无为的方向去修炼,是符合大道的。
二十五.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自然之道就是守静,就是无为。故老子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当然,道是存在阴阳两面的,生死互根,恩害互生,无为而无所不为,静中藏动,动中有静,才是真正的道。如果把无为理解为什么都不做,就是纯粹的静,则阴阳不相推,变化怎么会顺呢?道家说的复命,归根,是告诉我们要有根性思维,比如,成人会沉溺于酒色财气之中,但反观婴儿会有什么需求,不是吃的饱,睡的香,身体舒适健康就行了吗?所以婴儿会去在乎是吃土豆还是山珍海味吗?婴儿会在乎是睡摇篮里,还是总统套房里吗?婴儿是初生时的状态,再看一个人死时,再好的美酒,再漂亮的女人,再多的财物能带的走吗?生时身份再尊贵,死后不也是同样化为灰烬吗?一个人物质上应拥有的,是人体需要的简单物质就足够了,所以应静,不妄为,要质朴,不要被欲望所蒙蔽,那无疑是沉水入火,自取灭亡。一个人能留下的,只有他的德,智慧,对社会的奉献,才能死而不亡者寿。所以人在对物质的态度上应该是静的,是清心寡欲的,更应该去追求智慧,内心的修为上。
这句话也是全篇的总结,告诉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势利导。
二十六.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律历是节候音律历数之法,是根据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加以的命名,以便称谓,识别,应用。上面说了,静是无形的,致虚的,清静无为的,所以世间任何律历根本无法完全归纳,反映极静这个自然法则。而八卦甲子(神农伏羲发明八卦,后经文王演变为六十四卦)包罗万象,是极其复杂的一个体系,就如一个神奇的神器一样,可以演化任何一个程序。八卦甲子几千年来亘古未变,而历法却需更改常新。易经被称为中化文明的起源,八卦甲子的应用上可谓无所不包,它的精妙与神奇令人惊叹,就如鬼神藏在其中给人以启示帮助一般。
二十七.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至静之道,八卦甲子示之以象,显之以数。就是说:自然法则,可以通过八卦之术来显现,比如,乾为天卦,天性刚健,自强不息,用于人间道,则为父,为君,为人之刚健之性,坚定之心。地为坤卦,地性厚德载物,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用于人间道,则为母,生养人类,且喻母性的阴柔,含章之美。大地会不会有喜好,只生长青菜,不生长杂草?只藏黄金,不包容垃圾?正如母性一样,是柔和的,包容的。所以易经亦体现了道法自然之理。
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卦象都是由阴阳构成的,一根长横线代表阳,两根小横线代表阴,八卦甲子能显示自然的象(规律,样子),从根源上讲,是阴阳相互演化的结果,是阴阳变化的一种具体应用之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阴符经》原译文,天道人事、富国安民、兵法战术尽收其中
《黄帝阴符经》浅释
习思《道德经》 |粉丝投稿
《道德经释义》[作者:任法融道长]
循道而为百事遂——《素书》悟读之【4】
《道德经》白话译文,全集最直白的表述;成全你我道的本质-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