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科书级别的古代墨竹大展,故宫、上博、辽博等藏元明清名迹集结浙博




© 原创优质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优质艺术活动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Artyidian@163.com


浙江省博物馆

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

千载清风

古代墨竹名迹展

图片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成语“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或许正因为太深入人心,很多人不一定答得上来。


“胸有成竹”出自北宋文豪苏东坡名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说的是画家文同画竹的故事。文同,即文与可。


今年是文同诞生一千周年。为了纪念这位画竹高人,去年起,浙江省博物馆一直在筹备一场大展,关键词便是——


宋 文同 墨竹圖軸

絹本墨筆

縱131.6 厘米 橫105.4 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中国人的墨竹史上,北宋的文同和苏轼最有分量。他们开文人写意墨竹之先河,让写竹成为一件寄托高洁性情的雅事。后世画家凡写墨竹,无不受其影响。


10月27日至11月25日,浙博将在西湖文化广场武林馆区举办“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聚文同之后元明清三代墨竹名迹38件(组)于一堂,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多家重要文博机构,件件皆是墨竹史上的代表之作


中国美术学院张捷教授把这个专题展,形容为“千载难逢”——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墨竹名迹,太难得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表示,展览期间,展厅将不排除采取限流措施。


先来看一个布展和展览现场的视频,感受一下



中华竹韵,传颂神往的名家名迹

——————————————


著名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先生曾以七年心血写就《中华竹韵》,全篇只有一个主角——,围绕它的则是数千年浩荡的历史与说不完的名人佳作。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我们对竹的喜欢,在那些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中,也在那些最最日常的细节里


很多人也许记得,小时候执笔画画,第一次蘸墨,最先绘下的便是水墨的竹叶、兰叶。薄薄宣纸上,文化中最悠远深长的意韵,以最简淡的黑白二色,最信手拈来的形式,承传至今。


从这一点上而言,“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无疑是一个“教科书”级的大展


那些千百年来被绘声绘色地传颂、神往的名家们,携他们的名迹专程而来,此刻便在杭州,静待开展


文同、苏轼、李衎、赵孟頫、赵雍、顾安、柯九思、倪瓒、王绂、夏昶、陈芹、姚绶、文征明、陈淳、朱端、徐渭、王臣、詹景凤、孙克弘、朱鹭、冯起震、归昌世、归庄、孙杕、陈洪绶、诸升、朱耷、恽寿平、石涛、金农、郑燮、李方膺、方元鹿、罗聘、赵之琛……你要做的,那便是暂时放下网上下载的高清图片,撇开案头的画法指南,珍惜这短暂的一个月,去展厅亲近那些隽永的真迹。


这其中有大量墨竹史上的名迹。宋苏轼(传)、文同(传)等《六君子图卷》,元李衎《双钩竹图轴》,元赵孟頫《兰石图轴》,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轴》,元倪瓒《琪树秋风图轴》,明王绂《乔柯竹石图轴》,明夏昶《戛玉秋声图轴》,明文征明《墨竹图卷》,明陈淳《兰竹石图轴》,明徐渭《竹石图轴》,清朱耷《芭蕉竹石图轴》,清恽寿平《山水花卉册》,清石涛《诗画合璧卷》,清金农《墨竹图轴》,清郑燮《仿文同竹石图轴》等等。


宋拓《西樓蘇帖》選頁 

與可畫竹贊

天津博物館 藏



元 李衎 雙鉤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頫 蘭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元 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琪樹秋風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明 夏昶 戛玉秋聲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向左滑动观看


明 文徵明 墨竹圖卷 

天津博物館藏


明 陳淳 蘭竹石圖軸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 徐渭 竹石圖軸

廣東省博物館藏



清 朱耷 芭蕉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惲壽平 山水花卉八開冊(選頁)

天津博物館藏



清 石濤叢竹蘭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展品目录



(来自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



中华竹韵,传颂神往的名家名迹

——————————————


墨竹,还是从文同说起。


文同,字与可。作为文人墨竹的先行者,他将“墨竹”比作“墨君”,更以竹为其室命名。


可惜的是,文同的墨竹作品,早在元代便已鲜见,且真伪难辨。历经近千年,今天公认为他传世墨竹真迹的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本次展出复制品)


宋 文同 墨竹圖軸

絹本墨筆

縱131.6 厘米 橫105.4 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文同在墨竹史上的影响力,和苏轼的赞颂推动关系很大。


文同与苏轼是挚友。曾有学者谈及:“苏轼的墨竹得益于文同,但文同的墨竹亦离不开苏轼的褒扬。”苏轼在推广文同墨竹的同时,更是传播了自己的思想。






此次展出的天津博物馆藏宋拓《西楼苏帖》中,留存了颇多与文同有关的记述——宋人汪应辰搜集苏轼书法集成该帖,其宋刻宋拓,与原迹相差无几,全三十卷,目前仅见六册。


所幸的是,包含文同、苏轼二人关于墨竹认识与体会的《与可画竹赞》、《净因院文与可墨竹枯木记》、《文与可字说》、《祭文与可文二首此前一首》等文皆有留存。


这些是如今研究二人“竹论”极为珍贵的资料,其中可见苏轼对文同其人其竹最为中肯的评价。在苏轼看来,文同其人,除了画竹的传神,可贵之处更在于其品性德行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與可畫竹贊




凈因院文與可畫墨竹枯木記




文與可字說






祭文與可文二首此前壹首


宋拓《西樓蘇帖》選頁

天津博物館 藏


展览中还能看到传为这对挚友唯一一件“合作”作品——《六君子图》卷。


👈向左滑动观看

宋 蘇轼(傳)、文同(傳)六君子圖卷

(蘇)縱23.4厘米 橫50.9厘米  紙本水墨

(文)縱22.8厘米 橫55 厘米   絹本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上海博物馆藏这卷《六君子图》作者跨越北宋至清代,包含六位画家手迹。有为文同所画的倒垂竹一截,署款“与可”,也有传为苏轼所作《枯木竹石图》,怪石坡地上,伸展一枝古木,枝干虬曲,树叶脱尽,坡石上杂生细小丛竹。


整卷由吴昌硕篆书题跋翁方纲并序,见证了文、苏风骨的历代传承。



他们,也是画竹高手

——————————


苏轼、文同之后,画竹能手辈出,他们师法文同,却又不乏各自面貌


金代王庭筠,元代李衎、高克恭、赵孟頫、吴镇、顾安、柯九思、倪瓒、王蒙等,明初王绂、夏昶,他们写竹,备竹子之法度神采,又饱含君子之气度品格,直承文苏之正脉。


比如,在元代画史中绕不开的赵孟頫。其时,赵孟頫提倡“书画同源”,着力在画竹中表现书法的笔意之美


说起来有缘,文同、苏轼曾赴任的湖州,恰是赵孟頫的家乡。


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兰石图》,便是其“以书入画”的实例。这种书法入画的趣味,也成为墨竹题材乃至文人画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普遍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 趙孟頫 蘭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轴》,同样是墨竹绘画中“以写入画”的典型。作为赵孟頫的“忘年交”,柯九思对自己画竹的描述是:“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可见其墨竹着力表现了书法的笔意之美。


《清閟阁墨竹图轴》是柯九思四十九岁时所作。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清閟阁”正是倪瓒的居所——此时清閟阁刚刚建成,或许正是柯九思初次造访清閟阁后所绘的。



元 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赵孟頫、柯九思之外,高克恭、李衎、吴镇、倪瓒、顾安、王蒙……都是个中高手。他们画竹之精妙,学竹之风骨,挥毫绘遍世间竹之时,也探索了一生,如吴镇曾有言:“梅花道人学竹半生”,他们留下的大量关于墨竹的图谱,也为后世所传习,续文苏之风骨。


👈向左滑动观看

元 趙雍 題張渥竹西草堂圖卷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元 顧安 墨竹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尤其李衎,在墨竹画史上留下了大量作品。他笔下的竹子面目多样:有几竿玉立的纤竹,也有与高梧怪石相配而立的。从尺幅来看,既有盈盈数尺的,也有镇堂巨幅。


本次展出的故宫博物院《双钩竹图轴》设色双钩的画法。


李衎画竹在当世便闻名,他在《竹谱详录》中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学画竹的过程——最开始,李衎“见人画竹,旋觉不类,辄叹而去”,后来学金代画竹名手王庭筠之子王澹游,得知其溯源文同。十年后,李衎从友人处得到一件文同真迹,从此一心师法文同,成为其最高师承目标。


元 李衎 雙鉤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倪瓒画竹的名声更是为其山水所掩,他笔下的墨竹古淡天真、画法疏简,此次展出上海博物馆藏倪瓒《琪树秋风图》,画的便是他最爱的太湖一带山水——琪树两棵,修竹若干,依石而生。


元 倪瓚 琪樹秋風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到了明代,有一对非常出名的墨竹师徒——王绂,被视作是明代墨竹的“第一人”夏昶,是王绂徒弟,同样是一代画竹大师。


在故宫博物院藏《乔柯竹石图轴》中,王绂以墨笔画出三株纤竹,竿梢笔挺,枝叶飘摇,有潇洒出尘之致。


明 王紱 喬柯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再将目光转至上海博物馆藏夏昶《戛玉秋声图轴》,太湖石旁几枝临风翻动的竹,飒飒萧然,竟让观者觉得好像听到了玉石相击般悦耳的声音。难怪,彼时人人争相求购夏昶画的竹——“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


明 夏昶 戛玉秋聲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局部)


随着墨竹画法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画竹之人涌现:陈芹、姚绶、文徵明、朱端、陈洪绶、恽寿平……这是文苏一脉最正统的传承者:而明代陈淳、徐渭清代朱耷、石涛、金农、郑燮这样的纵逸之笔,则为文人写意墨竹注入了新鲜血液,“墨君”也因此承载了更多的意象和更高的情志。


明 陳芹 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明 姚綬 僧院清風圖軸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 陳淳 蘭竹石圖軸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 朱端 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臣 雙鉤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向左滑动观看

明 詹景鳳 竹譜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明 孫克弘 臨顧定之竹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明 朱鷺 竹石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明 馮起震 風竹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明 歸昌世 墨竹立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向左滑动观看


明 歸莊 墨竹詩翰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明 孫杕 竹石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明 陳洪綬 摹李息齋竹石圖軸

遼寧省博物館藏  


 清 諸昇 墨竹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清 朱耷 芭蕉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惲壽平 山水花卉八開冊(選頁)

天津博物館藏


清 石濤 叢竹蘭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向左滑动观看

清 石濤 詩畫合璧卷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金農 墨竹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金農 隸書畫竹題記十二開冊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金農 丹竹玄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鄭燮 仿文同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李方膺 竹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方元鹿 竹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清 羅聘 竹石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清 趙之琛 雙鉤竹石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次浙博呈现的展览也将如此一脉相承:第一部分“比德于竹”、第二部分“正脉相承”、第三部分为“高呼与可”


同期“千载清风——近现代名家墨竹展”也将于浙博孤山馆区的西湖美术馆开展,共同纪念千年前开墨竹之先河的文苏二人,感受艺术其绝世而独立的精神,郁郁勃发、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你也可以在孤山馆区黄宾虹艺术馆看看黄宾虹的墨竹——“黄宾虹墨竹展”正在展出黄宾虹墨竹作品,以其临摹历代画竹名家的作品为主,共近40件(组)。展览将持续至12月30日


10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还将举行“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届时众多专家学者将出席相关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博物馆藏梅花与竹子题材画展附历代经典竹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时文人究竟有多爱它?(附历代经典竹画)
历代经典竹画
品宋元名家笔下的墨竹
从苏轼文同两亲家 看浙博如何讲叙竹文化 极品
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