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讲坛】艾滋病能治愈吗?答案是YES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强调包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的优势和作用,强调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凸显社区和个人的作用。我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提高全民参与度,才能让民众对艾滋病防治的科学意识跟上相关领域科学进展的脚步。

从1981年发现第一例患者,到如今成功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已经由人们所认为的致死性疾病,逐渐转变为了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的内科慢性疾病。从最开始的谈“艾”色变,到临床治疗研究不断深入,艾滋病防控及诊治领域在近三十年实现了巨大飞跃。本期周末讲坛,我们邀请李太生教授团队,讲述抗击艾滋病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当艾滋病

不再是绝症

从“超级癌症”到诺贝尔奖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最早报道了一种严重的新型传染病。感染者以严重发热及消瘦为突出表现,伴随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在患病半年内可迅速进展至死亡。艾滋病从1981年报道直至1996年的十几年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从病毒感染后经历6~8年的无症状期,进展至严重免疫缺陷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几乎100%死亡。所以,在当时艾滋病又被称为超级癌症,不仅会引起患者的死亡,而且还具有传染性。

人类踏上了对抗艾滋病的征途。1981年,第一例感染者被报道,1983年,人们发现了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并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法国西诺西和蒙塔尼教授因发现艾滋病病毒的重大贡献,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4年,科学家们发现了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导致了机体免疫功能不可逆的全面下降,是导致艾滋病发病的主要机制。

“鸡尾酒”打开希望之门

随着对病毒在体内复制和存活机制的不断了解,1987年,第一个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但起初使用单一药物抗病毒效果并不好,即便到1993年开始进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试验,效果依然欠佳。患者使用二联抗艾滋病治疗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命,但与不治疗相比,仅能多存活半年到一年左右,没有实质性改善。

抗病毒治疗的转机发生在1996年。随着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出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联合使用三种抗病毒药物的“鸡尾酒疗法”,使得艾滋病治疗效果大大改善。1997年,李太生和他的法国导师在使用鸡尾酒方案治疗晚期艾滋病患者队列当中观察到,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体内病毒复制,还能使大部分患者的CD4细胞逐步恢复,从而实现免疫功能“重建”。这一发现从理论上证明,经过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晚期被破坏的免疫功能可以完全或者部分恢复,为艾滋病患者长期生存打开希望之门。

从1981年发现第一例患者,到如今成功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已经由人们所认为的致死性疾病,逐渐转变为了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的内科慢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使体内病毒复制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如此一来,患者可以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逐渐恢复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

艾滋病已有治愈病例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两位艾滋病患者完全治愈。一个是10年前的“柏林病人”,一个是今年刚刚报道的“伦敦病人”。这两位患者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他们在患艾滋病的同时又患上血液系统肿瘤。他们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接受放疗/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

这两例治愈病例的共同点在于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而干细胞捐赠者体内的CCR5受体出现一种罕见变异,造成CCR5缺失。CCR5是艾滋病病毒进入CD4细胞的一个辅助受体,它的缺失可使艾滋病病毒无法成功攻击CD4细胞,进而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避免其完成整合以及产生下一代。同时,这两个患者还接受了放疗/化疗,研究人员考虑,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艾滋病病毒的消灭。

这样的案例难以复制。虽然其治疗方法不能作为治疗艾滋病的标准手段,但是为人类攻克艾滋病提供了新希望。

其实,目前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基本都不满足上述的各项条件,但也不要灰心丧气。即使艾滋病患者不能大范围地施行“治愈”治疗,但就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来说,艾滋病患者通过服药已经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继而回归社会,回到工作岗位上,组建家庭,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然而,现在更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误区。

早知晓才能实现早治疗

我们团队针对1997年到2012年新诊断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发现,中国艾滋病患者的诊断相对延迟。因此,在临床上仍然会遇到很多患者来就诊的时候已经是艾滋病晚期,救治成功率和难度都会受到影响。

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能够降低HIV感染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免疫功能重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抗病毒治疗作为有效的预防策略已经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的艾滋病诊疗指南也主张,不管CD4多高都要开始抗病毒治疗,这和以前根据CD4计数水平决定何时开始治疗有了显著变化。

对于早期治疗的期待,建立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基础之上。首先,要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在社会层面,倡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对艾滋病话题不要视而不见,对性教育、性健康的话题不能避而不谈。这就需要每一个人从我做起,多了解一些艾滋病知识。

对艾滋病

越了解,越坦然

对抗流言 科普先行

科学在不断进步,但大众的认知却远远没有跟上科学的脚步。虽然近40年来,艾滋病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在很多公众眼里,艾滋病甚至比癌症还可怕。即使众多科学家努力宣传,谈“艾”色变的氛围仍难以扭转。

“比病毒传播更快的是流言”,很多人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和患者一起吃饭或通过呼吸道等进行传播。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很多相关流言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感染者的血液被打进不同食物里,进而传播。用一个比喻来说,即便是将一瓶矿泉水中注入几万个艾滋病病毒并喝下去,我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因为胃酸会立即将病毒杀死。对抗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普及。

排除高危 患病也能早知道

艾滋病只能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没有保护的高危性行为、母婴、血液,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艾滋病患者可能存在病毒并能进一步传播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

对于所有的普通人来说,首先应该评估其是否属于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由于目前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更应该注意在高危性行为之后进行评估。

目前,艾滋病抗体的初筛已非常简便,我们可以在网络平台或线下自行购买快速检测HIV抗体的试纸,使用自己的血液或者唾液进行初步的检测,检测结果15~20分钟即可查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HIV抗体最早可检测到的时间为感染HIV后两周,高危行为6周后检测抗体阴性,基本可以排除感染。如果检测呈阳性,也不要太恐慌,应立即去正规医院或者当地疾控中心进一步确诊和评估。所以,自行购买试纸并不能在很早期发现病毒感染。

除了自测抗体之外,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都能够提供基本的检测服务。除了医院,各地疾控中心还设立了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可以提供免费、保密的咨询检测,或可通过社会组织转介做检测。

了解更多 预防艾滋病有招

艾滋病的性传播概率如此高,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其中,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不明确对方感染状况的性行为过程中全程、100%使用安全套。如果没有使用,如有必要,可在高危行为发生后72小时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药进行暴露后预防。

暴露后预防是在可能感染的情况下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在病毒产生下一代之前通过药物进行阻断。近年来,暴露前预防的概念也被提出,暴露前预防是当人面临很高的HIV感染风险时,每天服用药物,以降低被感染概率的措施行为。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强调包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的优势和作用,强调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凸显社区和个人的作用。我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提高全民参与度,才能让国家民众对艾滋病防治的科学意识跟上相关领域科学进展的脚步。

越了解,越坦然。通过全民参与防艾,让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知识,了解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检测;在需要的时候能自信地对医生说出:“我想进行HIV相关的检测。”让每个人都能够放松地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日常生活,也让每一个HIV感染者都能勇敢地走进医院进行治疗,这就是我们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最大目标。

关于艾滋病

大家都想问

问:和艾滋病患者接触会传染吗?

答: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只有三种,分别是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我们在判断某个生活方式或者行为的时候可以参照上面提到的三种传播方式,如果不符合任何一种,那就不是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艾滋病的传播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带病毒的体液,二是破损的黏膜。下面举例来说。

握手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呢?我们在握手的时候,双方手部的皮肤、黏膜都是完整的,没有破损,而且我们饭前便后也会经常洗手,双手不会主动分泌体液,即两个条件都不符合。所以,握手并不会传播艾滋病。

被刚叮咬了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是否会被传播艾滋病呢?蚊子叮咬虽然会造成局部皮肤黏膜的破损,但没有包含病毒的体液通过破损进入到人体中。因为蚊子在吸完艾滋病患者的血后,艾滋病病毒并不会在蚊子的体内繁殖,当蚊子在叮咬下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会把带有病毒的上一个患者的血液注入下一个人体内,蚊子吸血的过程是单向性的,所以这个途径也无法传播艾滋病病毒。

问:艾滋病患者可不可以生孩子?

答:每个人都有生育的权利,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也一样。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是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患者更加关心的是,生出的宝宝是否健康。毫无疑问,艾滋病患者完全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但是前提是需要在了解自身的感染状态后采取一定的措施。不论是单阳家庭(父母其中一方患有艾滋病),还是双阳家庭(父母双方都有艾滋病)都可以通过阻断的方式来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虽然感染HIV的孕妇有可能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哺乳三种情况下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代,但提前进行有效干预即可预防。具体的措施包括,孕早期进行产前检查,明确感染状态,发现可能存在的无症状潜伏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律随访评估;医生会在分娩时尽量避免会阴侧切、人工破膜等方式,尽可能降低该时期的传播风险。如果孕晚期孕妇体内仍然可检测到较高的病毒载量,必要时可以考虑剖宫产,同时也会对新生儿及时使用流动温水清洗、清理口鼻黏膜等,降低感染风险。对于产后者,妇幼保健机构可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让婴儿尽早(6~12小时)服用,进行感染预防,并定期随访。另外,应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那么如果是父亲患有艾滋病,母亲没有患病的情况下又如何处理呢?这时候需要准爸妈提前与专科医生联系,表明有要宝宝的想法,这样女方在受精之前可通过药物干预进行暴露前预防。有效的预防可以保证孕妇不被感染,自然也就不会传播给下一代。

问:艾滋病患者通常免疫力差,更容易感染,

那他们可以打流感疫苗么?

答:艾滋病患者是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的。正是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缺陷,患者因免疫力低,所以更容易获得机会性感染。而艾滋病患者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之后,可以达到免疫重建,免疫功能得到恢复。所以,如果艾滋病患者希望可以接种流感疫苗,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患者体内病毒完全抑制已超过半年,二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超过200个/μl,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李太生 曹玮 宋晓璟 林铃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滋病可怕吗?
全球艾滋病患者逐年递增,感染后最开始会有什么症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感染hpv是艾滋病吗?医德佳告诉您
艾滋病知识及防控30问,你能答上来几个?
药学人员必学: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你需要知道这些事,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