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主两辅”: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样态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本色。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必须把劳动教育 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开展多样化劳动实践。通过以环境课程、常规课程和校园活动课程为 主,以假日实践、社区活动为辅的“三主两辅”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劳动体验中热 爱劳动、尊重劳动,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源,是联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职业世界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劳动教育意见》)指出:“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劳动教育要扎实落地,需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劳动育人的有效载体。

一、“三主”:以校内劳动为主渠道的课程构建

《劳动教育意见》指出:“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因此,应该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以环境课程、常规课程和校园活动课程为劳动教育主渠道,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学校日常运行之中,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知识技能,培育劳动情感与价值观。

(一)打造环境课程,创设劳动氛围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显性文化,它是无言的教诲,是无形的熏陶,具有无声的力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具有课堂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指向自主探索的种植课程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地处农村,学校和社区周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植物。面对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学校在每个教室栏杆前安装花架,让学生自主选择身边植物、自己设计制作栽培容器,以自行管理植物为抓手,开展“校园绿行动”植物种植活动。

除了进行翻土、栽种、施肥、浇水、修剪等常规劳动外,学校更强调劳动知识的实践探索与观察体验。学生运用上网搜索、图书查找、请教老师、和同学交流信息等手段,以“栽种学习单”的形式记录数据,开展劳动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增强劳动教育的技术含量。种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时的劳动实践平台,创设了良好的劳动氛围。

2

强化自我负责的包干区课程

包干区是现成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学期初,由学校为各班划分包干区域,学生每天按值日表进行打扫。一二年级主要负责教室,三至六年级主要负责教室、公共区域等,学校在每一区域都制定了具体的劳动实践目标和评价指标。在清扫中,学生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树立劳动责任意识,体会劳动艰辛,真实感受劳动使校园整洁,并由此学会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此外,劳动工具整理也是包干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推行教室不设卫生角制度,全部劳动器材放置在每个楼层的工具箱内,轮到值日的学生自行选取工具,清扫完成后再整理摆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服务习惯。

(二)融入常规课程,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意见》指出:“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学校常规课程更应从多方面融入劳动教育,让“劳”在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中得以渗透、落实。

1

整合学科课程的劳动教育

学科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可以开发成为劳动教育的背景性资源,但不能简单拿来作为劳动内容。通过筛选其中和劳动相关的教学素材,探索劳动教育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幸福是什么》一课中,教师请学生圈划出智慧女儿的话语并大声读一读,提出:“为什么说幸福要靠劳动?请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章中心,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线索来验证“幸福要靠劳动”。学生在寻找、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教师再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交流,激发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小学科学三下《凤仙花的一生》一课时,教师结合校园种植活动,为学生准备凤仙花种子,带领学生开展历时一个学期的凤仙花种植体验。从播种到收获,不仅使科学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也使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2

研发劳动教育拓展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将拓展性课程分为三类,其中实践活动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以此为指引,学校研发了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类拓展课程。学校将每周二下午的3节课设置为3~4年级拓展课程,每周五下午的3节课设置为5~6年级拓展课程,其中的第一节课专门用来开展劳动教育拓展课程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选课,打通班级,实行分类走班学习,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的渠道,劳动教育拓展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三)整合校园活动,深化劳动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通过对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传统校园节日活动及社团活动用课程的要素加以改造,使活动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劳动教育实效。

1

校园节日活动课程

将传统校园节日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可以发挥节日活动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亲近劳动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体悟劳动之美。如体育节开展“志愿行”课程,为运动员端水、整理衣物、提供座椅;读书节开展“小馆长”课程,体验日常图书的借阅与管理工作;科技节开展“小小修理工”课程,为学校修理劳动工具;艺术节开展“为劳动模范点赞”课程,搜集宣传劳动模范事迹等。将劳动教育寓于校园节日活动之中,以课程化的形式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劳动情操、思想、性格等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

2

校园社团活动课程

以兴趣小组、社团等方式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通过组建学生社团,开设花草书签、鲁班工坊、模型制作等社团课程,将劳动教育寓于特色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态度和修养。

二、“两辅”:以校外劳动为支路径的课程构建

切实推进劳动教育,扭转“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在抓好校内劳动主阵地的前提下,应以假日实践、社区活动课程为支路径,为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

(一)以假日实践为辅的自我劳动教育

我国传统节日丰富,每个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常规节假日,为每个年级设计有梯度的“假日自选性”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在自我服务劳动中自我觉醒、自我觉悟、自我认知。如在劳动节设计“劳动小明星”“我和妈妈(爸爸)换天岗”;端午节设计“粽叶采摘”“学学裹粽子”;植树节开展植树造林等活动。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劳动实践作业,树立自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本领,体验劳动的价值,在常态化的劳动活动中获得更多学习锻炼机会。

(二)以社区活动为辅的社会劳动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社会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地域环境,充分利用研学基地、工厂、商店、田园等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场地,开发社会劳动教育课程是养成社会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社会劳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组建“敬老小队”,带领学生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给老人梳头、整理物品等一系列以“敬老”为主题的社会劳动实践。又如,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社会劳动服务,结合寒暑假开展“小区卫生打扫”“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拓宽了视野,强化了学生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三主两辅”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强调实践和体验相结合。积极的劳动实践体验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二是通过对劳动结果的评价,培养认真负责、团结互助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结合“三主两辅”的劳动教育课程特点,应以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劳动成效为对象,并适应劳动教育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学生劳动表现、劳动交流、劳动情况记录、劳动展示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劳动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一)劳动行为评价

学生的劳动行为评价是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在关注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习得的同时,又要关注学生劳动中所表现出来态度和情感的发展变化。

学生的自评、互评是一种重要的劳动行为评价视角。自评和互评过程中,相互熟悉的若干名同学组成评价小组,每个人以别人对自己劳动行为的评价为依据,相对客观地评价出劳动学习情况。

(二)劳动成效评价

劳动教育中的成效有时表现为一种行为,有时则是一个任务的完成,或者是共同组织完成一个劳动项目。因此,学生的劳动成效评价要和具体的评价内容相结合,如果是劳动任务,评价的内容要看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质量等结果方面;如果是一个劳动项目的解决,评价的内容要关注学生劳动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与目标达成等方面。

在劳动教育中及时开展劳动成效评价,便于教师发现指导中的不足,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对他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出有意义的分析,总结取得的进步并找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三主两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课程化实施为主要手段,强化了劳动课程意识,在丰富的劳动教育中实现全面育人,既是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更是生命更好发展的需要。

(作者:蒋雄超,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
劳动教育 | 向美生长!千山路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展播
2021年度校长述职报告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教育部发文规定实现劳动教育的四大路径,你真的读懂了吗?
特色德育成就学生良好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