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宝明:黄维仁博士的缺欠和错误37点点评(转载)
userphoto

2023.07.04 浙江

关注

  转载一篇朋友的文章,原出处:http://blog.sina.com.cn/u/2375728787大家读后有什么看法可以给作者留言。

 

 

近年来,有点神秘感的旅美婚姻问题专家黄维仁博士,多次在大陆讲了婚姻爱情问题的课程,介绍了很多美国婚姻家庭培训、咨询、治疗的学说理论,其中有不少基督教和圣经文化成分。从心理学上看,大致属于精神分析和人格心理学的范畴。黄博士的活动,产生了相当影响,受到不少好评,对中国心理咨询事业以及婚姻家庭咨询事业的发展是有一些益处的。

黄博士讲课风格比较温和,有风度,有感染力,口才好,概念术语叠出,能把抽象的概念讲的较为明白,理论与事例配合得好,课程的性价比较好,应当说是近年来在大陆婚姻爱情方面最有影响的专家之一。黄博士的课程介绍了不少真知卓见,也有不少局限,有不少偏见、缺欠,甚至错误。对此,大陆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行业,以及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公众,不能不加以注意,不能盲从盲信黄博士的课程。还未见到黄博士提出自己独到的系统理论见解,还谈不上权威,一些人给他戴上的桂冠:国际著名婚姻专家、顶尖华裔心理学家、美国“爱情博士”,西方有杜布森,东方有黄维仁,等等,恐怕值得考虑。

我很尊敬、敬佩黄博士!但要说的是,黄博士在大陆的影响,与其一定的水平有关,也与大陆严重缺乏对婚姻问题的心理学研究有关,与大陆日趋严峻的婚姻家庭问题有关。在学习吸收黄博士课程的真知灼见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商榷和澄清很多问题,还应当警惕和批评其不当之处,避免发生误解和误导,避免走入误区。当然,也需要建设性地去深化、探索和完善很多问题。

黄博士对婚姻爱情的独立见解是不多的,其课程内容有不少来自于苏珊·海特乐博士1997年出版的《The power of two: secrets to a strong & loving marriage》一书,后来黄博士改写成了中文本《爱就是彼此珍惜:幸福婚姻的对话》(2005年,新华出版社)。应当看到,其课程的丰富性,不如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教材;其对婚姻问题的理解深度,不如一些大陆的著名心理咨询师,如李子勋;其分析问题的角度比较偏狭,基本局限于精神分析和人格心理学。黄博士在大陆的影响,与其相对水平有关,也与其演说能力有关,实事求是的说,这样的专家目前确实还是很缺乏很需要的。

很多心理学家、理论和流派都认为,心理的本质是利益,心理的机能是利益计算和选择,知情意等心理过程都离不开利益和需求。我认为,婚姻的利益有五类,是五子登科,包括性爱、情爱、子女、财务和服务,进一步分解,是一个多元多层的利益结构,可以分解细化到二十多项。黄博士也认为,夫妻吵架的内容基本是关于“金钱、权力结构、家务分配、姻亲关系、子女教养等等主题”,显然,这些主题都是利益问题。婚姻是构建多方面利益均衡的过程,利益不均衡,婚姻关系就有问题,心理就不平衡。均衡包括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收益与付出、互动与独立等等很多方面。五类利益是婚姻的本质和内容,利益均衡是婚姻的目标和准则,利益构建是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和手段。利益构建涉及到五类生活、两性心理、冲突管理、应答、婚姻保健等多个方面。从婚姻的利益均衡构建的角度,可以较好地认识和评价黄博士的课程。

我无法了解黄博士大陆讲课的全部内容,功底也有限,因此,我的点评可能有局限性,有不当和不到位的情况。

 

1、黄博士指出:我们不妨谈谈“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感情的账户,一个微笑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一句尖酸刻薄的话等于提款。账户赤字会使两人关系不稳固。

点评:这里的意见是真知灼见。很多婚姻家庭治疗专家,比如纳吉和海灵格,都提出过类似的见解和比喻。进一步理解,婚姻就是一种利益建构,婚姻现象的本质如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就是利益。遗憾的是,或许由于黄博士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不可能从利益的角度直截了当地认识婚姻现象。

 

2、黄博士说:深度心理学认为,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退化』回三岁之前的状态,因为恋人之间的互动与婴儿和慈父或慈母间的关系极为相似。」

点评:这种认识缺乏道理。恋人是依恋关系,偶尔会有语言儿童化,以及身体接近偏好等等,与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有共同点,但是还谈不上极为相似。恋爱中,人们不存在心理上『退化』回三岁之前状态的情况,人们大都瞪大眼睛进行有关的利益的交换、比较等等。

 

3、黄博士说:「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点评:婚姻中,一定程度上包含与父母互动的模式,但是,夫妻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配偶公开斗争博弈,这是在与父母互动中基本不存在的。

 

4、黄博士认为:每个人的长成过程或多或少都受了一些心理创伤。我们潜意识中要求配偶成为自己从未有过的『完美的好父母』……心理上退化为婴儿状态……婚姻之中的两个『大婴孩』……千方百计地『讨债』,要对方负责再次使自己快乐起来。

点评:父母确实常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创伤,人们的内心常常希望配偶有父母没有的美好品质。但是,更多的是出于人性,出于支配利用他人的人性,人们总是要求配偶给他或她带来利益。这种欲求不必用童年的心理创伤来解释。新近的心理咨询理论不欣赏精神分析那样,回头看找原因作解释,更多的是看此时此地,向前看,去解释人们的动机和内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应当更多地在自己的行为和现实环境、现实人际互动中找原因,而不是全都赖到父母身上。

 

5、黄博士说:爱情与婚姻关系,比人间任何关系都更易引发潜存的『心理按钮』。配偶一个无意识的举动、或一句无心的言语,都足以使我们回到过去的情绪状态之中,那些痛苦的经验,仿佛又要重现了。

点评:过去的不良情绪状态只是诱发心理按钮的因素之一,更大的因素是实际的夫妻关系中利益长期失衡,使人们对配偶的言行十分敏感和反感。如果利益是稳定均衡的,配偶偶尔的不当言行,是不会触发心理按钮的。

 

6、黄博士说:“社会交换理论”有不能解释之处,为什么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会突然冲动地拋妻弃子,丢掉工作,冒着身败名裂之险,不顾一切带着女研究生私奔?为什么许多妇女被丈夫殴打,却不愿逃走?

点评: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际互动是利益交换,内涵是各种利益:荣誉、权力、地位、金钱、货物、服务、爱情、性,等等,对黄博士所说的这两种现象都很容易解释,不知为何黄博士对此认为“社会交换理论”有不能解释之处。

 

7、黄博士说:唯有在婚恋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最被重视。

点评:这个见解有些武断。在长期的婚姻关系中,这两个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是有条件的,不存在无条件的事情。不会仅仅因为亲密关系,一方无条件地接纳对方,对方在心中居于首位,最被重视。

 

8、黄博士说: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例如有位女士,是第四个女儿,从小在家中常被忽视,长大后,有家有室年近半百,满有慈父形像的教授开始注意她,欣赏她时,她就觉得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教授,却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

点评:这种现象完全不必使用深度心理学和移情概念解释,麻烦。这位女士与教授有相近相邻相知熟悉的利益关系,自然很容易发生感情,与这位女士的成长经历关系不大。现实生活中,老板与女秘书的这类事多得很。移情不过是追求利益的一种方法和表现。

 

9、黄博士说: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点评:人格特质匹配与两性吸引可能有点关联,但是并不是很直接密切的关联,过于强调两者的关系,是没有道理的。我国一些网络婚介机构出于自己的考虑,强调这两者的密切关系。

 

10、黄博士说: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人们喜欢对方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己喜欢的隐性人格、影子人格,这是“The Quest To Be 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

点评:追求影子人格、完整自我,确实是人的本能,但是追求婚姻利益的均衡也是人的本性,人格匹配无法保证和谐的婚姻利益构建过程。人们为什么愿意追求影子人格呢?不外乎也是追求利益,因为对方可以弥补自己的某些不足和缺憾。

人们总想要有人格匹配,还要有实际的婚姻利益均衡,这的确是很难的事情。追求影子人格的倾向是无法改变的,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学会、得到启发,如何在择偶过程就基本判断出利益均衡的走向。对此,需要研究发展婚姻利益均衡的标准和目标的理论,以及深入探讨构建利益均衡的过程和手段。

婚姻中,如果说人们改变了对配偶人格特质的看法,如黄博士所说,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那仅仅是因为双方没有构建起来利益均衡,而不是人格特质本身令人讨厌。

 

11、黄博士说: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

点评:黄博士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人们的人格特质是确定了的,很难改变,难以做到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的整合与成长。上帝也办不到让人们自己改变自己,只有利益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惟一的出路是,寻求如何进行多方面的利益均衡,调整关系是出路,单方调整自己是很难的有局限的。

 

12、黄博士说:“强迫性的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从事临床治疗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

点评:黄博士所说的“强迫性的重复”现象,可以简捷地从利益的角度理解和解释。某个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人,可以满足人们弥补过去的心理伤痛、未了结情结的需求,所以才会爱上这个人。黄博士所举的例子中,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先后爱上了三个心理不健康的女人,因为其成长过程中,父亲虐待母亲,还有婚外情,母亲很痛苦抑郁,男子从小担起了关怀照顾母亲的责任。男人爱上与其母亲情况类似的女人,不过是想满足优越感,表明自己的强大,可以挽救帮助一些人,这些女人是他证明自己能力的对象。

 

13、黄博士认为:关于离婚对子女的影响,许多大牌专家都进行了研究,有关研究各有其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

点评:这个见解很值得注意。不过黄博士虽然注意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但是可以看出他还是认为离婚对子女有很多不好的影响。尊敬的我国婚姻教育倡导者陈一筠老师也曾含混地认为,离婚会对子女造成很大伤害。这类看法都很主观,没有什么根据,是有害处的。我国社会学家徐安琪在一份调查研究中曾指出,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也是西方理论界的一般观点。

 

14、黄博士说:陷在迷恋,心理疆界不清的状态中时,会勉强对方来为自己幸福快乐的情绪负责。在这种小于三岁的恋爱心理状态中,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觉得是被你害的,因为你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的感觉。因为认定你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操纵者,我便期望你必须与我有一样的思想与喜好,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乐。

点评:应当注意,小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动物本能行为,是为了得到生存观照,小动物们也是如此,而人们的婚恋关系,是成年人的人际互动,本质上与小孩子依恋父母是不同的。有的伴侣认为,“我的感受你负责,你对我好一点我就在天堂,你对我坏一点我就在地狱,你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好一点?!”这些不过是神经质的心理和行为,根本上是对利益的需求,对利益和爱永不满足,要求伴侣无条件满足自己,否则就自残或者伤害攻击伴侣。对这种心理和行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流派专家们已经做了很多深刻研究。

 

15、黄博士说:美国专家的研究指出,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离婚是“不该离而离”的婚姻,因为这些夫妻并非水火不容,只是彼此厌烦,不再有爱的感觉,这些“低冲突婚姻”是值得全力挽救的。

点评: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关键是事先如何判断哪些是“不该离而离”的婚姻,“低冲突婚姻”,遗憾地是未看到有关说明展开。我认为,虽然绝大多数夫妻离婚前都经过争吵谈判协商调整,但是他们常常没有注意到婚姻中存在很多利益均衡,没找到好的改变自己的理由和方向,偏狭地在个别问题上针锋相对。这与人们对婚姻利益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在利益均衡这个方向上才会找到“不该离而离”的婚姻,“低冲突婚姻”。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是值得挽救可以挽救的婚姻,这是心理师婚姻师帮助人们的主要任务。

 

16、黄博士说:婚前同居会使婚后产生很多问题。美国专家指出的离婚的影响因素有:人格因素、父母亲离婚、婚前同居、曾经离婚、信仰不同、贫穷。

评点:多数因素是有道理的。但是,婚前同居有多大影响,是值得商榷的。美国2010年出炉的一份关于同居的联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未婚先同居和婚后才同居的情侣们最后成功结合的概率不相上下。在对全美范围内的13000对家庭发展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编撰的此份报告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未婚同居调查数据。订婚后就同居的男性,婚龄可以保持十年以上的几率,跟从未婚前同居的男性几乎相同,分别是71%和69%。而女性方面,同样很接近,订婚后同居的婚龄可超10年的占总数的65%,而没有同居史的则是66%。

 

17、黄博士说:日常生活中夫妻都可以做出简单有益的很多“存款”行为。

评点:“存款”行为,自然是对双方关系对配偶有好处有利益的事情。不过,从婚姻利益构建的角度,需要对这些细小的存款行为进行类型研究和思考,否则,还是乱麻一团,人们不会清楚为何、如何经营婚姻。

1)买食物时,看到配偶最爱吃的冰淇淋,就记得顺手买一盒。

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做到。

2)白天虽忙着自己的事,偶而也会想想配偶现在正做什么,打个电话问个好。尤其当这

些幸福夫妻知道对方有病看了医生。

频繁电话问好这一点是否必要,是否符合中国人的一般心理呢?关心病情属于另外一类事情,属于应答,与电话问好的意义和性质是不同的。

3)配偶在外受委屈时,另一方会表达支持。

这点很对。中国的丈夫们在婆媳有冲突时,常常忽视了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有问题的,而问题的根源是传统文化,不是临床心理学。

4)看电视时手搭在对方肩膀或靠着对方。

这点很好。

5)称赞对方,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你欣赏并感激对方。

这点很好。属于积极的应答。

6)分享自己的喜乐。

这点受到价值观、生活目标、精神境界的制约,想做并不容易。

7)在伤了对方之后,有勇气道歉。

黄博士还倡导婚姻中合理的宽恕。道歉和宽恕很有必要。但是,中国人很欠缺,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文化比较,严重缺乏道歉和宽恕。政府官员、上司、家长的道歉总是很难看见的,这类问题需要从社会文化心理找根源,而不是其他根源。

 

18、黄博士指出:他推崇和尊敬的美国婚姻研究专家葛博士与马博士的研究认为,婚姻中有很多超级杀手,婚姻成败的关键,就取决于夫妻能否“认识”、“警觉”、“预防”并“矫治”这几个婚姻超级杀手。实证研究资料都指出,凡能虚心学习,“求知”、“力行”的夫妻,他们离婚的机率就显著降低,而他们婚姻幸福与满足程度就显著增高。凡是无知,任凭这几个杀手肆无忌惮地在两人之间自由发展下去的,他们的婚姻就不幸地渐渐走向死亡之路。

点评:这个思路很对,也是平常夫妻的思路。但是,婚姻专家们没有给出系统性的、深刻的一些解释和指导,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警觉”、“预防”并“矫治”。很多意见和办法都是零散的散乱的,解释力和影响指导力很有限。台湾婚姻家庭教育著名专家林茹萍反复强调,解决婚姻问题,首先要认识婚姻的内涵。我认为,婚姻的内涵就是五类利益,不多不少,婚姻生活就是去构建多方面的利益平衡。认识到婚姻是什么,婚姻里有什么,才是婚姻经营的开始,人们才知道如何、在哪里“警觉”、“预防”并“矫治”。否则,无从下手突破僵局,有心使不上力,造成低冲突婚姻也解体了。

婚姻现象太复杂了,夫妻们自己求知是很难的。目前的婚姻指导教育专业人士在指导人们“求知”方面做的很有限,指导者们自己也很需要求知,要进行很多的脱敏脱盲脱俗的学习和改变。

 

19、黄博士介绍:葛博士发现,夫妻间有四类严重破坏婚姻关系的行为:1.Criticism“批评”2.Contempt“轻蔑”3.Defensiveness“防卫”4.Stonewalling“筑墙”。他以新约圣经启示录“灾祸四骑士”来称呼。马博士也在累积将近三十年的实证研究后,提出婚姻四大毒瘤:1.Escalation“战火升高”2.Invalidation“否定”3.Negative Interpretation“负向诠释”4.Withdraw“退缩,逃避”。两人研究成果有极多不谋而合之处。黄博士将他们的研究综合整理成四大“爱情超级终结者”:1.“轻视、否定”、2.“防卫、反击”、3. “筑墙逃避”、4. “负面诠释”。

点评:作为婚姻问题的学者、专业人士以及一般公众需要注意:

1、这些杀手、毒瘤、终结者如果是作为夫妻冲突的原因和分类,那是远远不够的,夫妻冲突的原因和分类可以分成二三十种,岂止这几种。我国婚姻家庭咨询师二级教材中把这些放在了夫妻冲突的类型以及分类中,也是定位比较含混,不恰当。

2、如果是作为夫妻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也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表现为几十种形式。

3、在婚姻关系和夫妻互动中,这些杀手、毒瘤、终结者是有很大危害性,是常见问题,但是,可以称得上“超级”杀手、终结者吗?我看理由不充分,不符合实际。比这些情形恶劣严重的有很多很多,例如:暴力、婚外恋、强迫、报复、欺骗、威胁、挟持,等等。

4、如果作为婚姻关系的不良状态及阶段的描述,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黄博士并没有就此展开。

 

20、黄博士说:实证研究发现,针对每个超级杀手对婚姻所下的剧毒,也都有相应之“特效解药”可以救命,例如:避免显露轻蔑、用赞美取代评击、炮轰留余地、停火快修补。

点评:做到这些,常常需要较好的修养、克制和忍耐。夫妻互动的基本原则是低成本高效率、直截了当,谁都作不到总去克制忍让,做不到这几点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本身并不是大事情,不直接破坏关系。如果夫妻总体利益有均衡,夫妻就会有较多的克制,也会愿意忍受一时一事的互动带来的不愉快;如果利益不均衡,就难以克制,就会敏感。在某项实质性的利益不均衡没有得到关注和修补时,互动中一方再多的避免显露轻蔑、用赞美取代评击、炮轰留余地,也难以改变平衡,改善关系。婚姻是需要综合治理综合均衡的,所以,不能说什么婚姻冲突有什么“特效解药”。

 

21、黄博士认为:婚姻中的四大杀手和终结者,1.“轻视、否定”、2.“防卫、反击”、3. “筑墙逃避”、4. “负面诠释”,有递进关系,是一步一步发展恶化过来的,但也没有否认它们可以独立存在,同时存在。

点评:我认为四大有害因素逻辑上是有递进关系的,有轻视否定,才会有防卫反击;但也是同时存在的。

不论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存关系,都谈不上杀手、终结者,这种比喻很不恰当,不利于说明问题。如果每类不利因素都是杀手、终结者,那么婚姻关系就不存在了,谈不上其他杀手出场。

 

22、黄博士解释:“防卫、反击”的动机是:1.不肯承担责任,也不会道歉,不看自己可能亏欠别人之处,只一味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2.看不到伴侣有理之处,只急着指出对方的错误。例如:3.一面保护自己,一面猛攻对方之弱点,要他弃甲而逃。

点评:这些解释是有道理的,实质上,是承认婚姻关系和夫妻互动中,人们本能地会利己,争夺权力,取得主动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心理学的常识,人际互动中,人们总是要自我价值保护的,希望可以支配别人。明智的夫妻在利己的同时考虑利他,看到了广阔的多元的利益交换互动的可能和空间,不明智的夫妻常常看不到、或者否定有那么多的可能和空间。

 

23、黄博士指出:据对葛博士研究的了解,1“Complaint”“抱怨”、2“Criticism”“批评攻击”、3“Contempt”“轻蔑”是不同的夫妻互动。能懂得区分这三者之间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抱怨是健康的,但若不懂得如何抱怨,则抱怨会恶化成“评击”,甚至变成“轻蔑”,而后面两种行为都严重伤害婚姻。

评点:注意区别这三者是有道理的。我认为,“Complaint”“抱怨”、“Contempt”“轻蔑”是随着心理发展而来的,是复杂的成年人才有的特殊心理和行为,儿童难以具有。

抱怨是女人在婚姻中常用的手段和工具,具有可以理解的复杂的进化和历史文化根源,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抱怨是健康的。抱怨有健康因素,也有不健康因素,是一种女人常常使用的复合的内涵不好确定的技巧。希望伴侣倾听倾述、表白自己的贡献和困惑、希望伴侣关心宽慰、间接批评伴侣、间接支配要求伴侣,等等,都可以包含在抱怨中。因此,对如何理解和回应女人抱怨,男人都很头痛。

 

24、黄博士指出:根据实证研究显示,男性的“筑墙”对女性而言,是种威力极为强大的“否定”与“拒斥”。男性筑墙时,她们所接受到的讯息是:“我讨厌你这个人,我要抛弃你,跟你断绝关系。”因此,一般而言,男性的筑墙会给女性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使她们穷追不舍,要迫使男性马上解决问题。

点评:这一点说明的是女性恼火男人什么样的态度,很有道理。美国的亲密关系教育基本原则和实践强调:很多女人对感情安全和宽慰很敏感,但是男人可能不乐意被人提醒这些。这与黄博士的阐释是一致的。然而,需要补充完善的是,男人恼火女人什么样的态度?记得美国专家指出,男人恼火女人的轻蔑,美国的亲密关系教育基本原则和实践强调:几乎每个男人都希望伴侣关注和认可他的努力或贡献,很多男人不喜欢被提醒他的能力、技能、收入、地位低于平均水平。我以为,女人轻蔑时,男人所接受到的讯息是:“你这个人没有价值,没有用,干啥啥不行。”这种态度是从利益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全盘否定男人价值。男人自然会很恼火,通常也是无言以对。男人只有用事实说话,有朝一日事业成功了,有大钱了,也不愿意给轻蔑他的女人花。

 

25、黄博士认为:葛博士的研究中指出,进入高危险期的婚姻有几个特征:1.有种强烈的感受,觉得婚姻问题已严重到不可能解决的地步。夫妻间有强烈的敌意,不是战火连连,就是尽量避免接触。2.在长期沟而不通之后,习惯性地避免冲突,或是想办法自欺,在心灵受伤时,不断告诉自己“我不痛”。3.两方像两条并行线,生活没有交集,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异路。4.在婚姻中有强烈的孤寂感。

点评:葛博士所说的进入高危险期的婚姻的特征,以及黄博士所说的“轻视、否定”、“防卫、反击”、“筑墙逃避”、“负面诠释”,都与婚姻关系恶化的阶段性特征与表现有关,不过,葛博士黄博士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说的直接、清楚、全面。

对此社会心理学可以给我们很有益的帮助,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脱离终止的过程,对这些过程进行进一步阐释,我们可以看到婚姻解体的基本阶段:分歧和冲突、退守和戒惧、冷漠和僵持、逃避和疏远、破坏和放弃,不同的阶段,人们都有不同的表现、动机、顾虑、期待、对策。

性爱、情爱、子女、财务、服务五大利益是双方的联结关系,婚姻危机的发生发展是联结逐步摇摆、断裂的过程,通常从对自己和对方影响较小、较隐秘、较不敏感、较容易放弃的利益开始摇摆、断裂,是有一个合理的逻辑顺序的。

认识到这些现象和规律,人们才能判断自己的婚姻关系状态,找到走出危机的路径,咨询者们才可能去帮助别人。

 

26、黄博士说:防止情绪泛滥(Flooding),夫妻要努力学习两种技巧:A.暂停:在冲突失控之前叫暂停,马上离开现场,让自己安静下来。B.“修护式对话”:换句话说,操练“快快的听,慢慢的说”,两人轮流当倾听者,让对方能畅所欲言。葛博士的研究建议女性特别要学“Soften Start Up”,柔和地发言,而男性特别要在“Accept Influence”虚心倾听,接受影响上面下功夫,这是极为重要的技术。

点评:修护式对话的价值是有限的,也是很难办到的。夫妻沟通交流是日常的频繁的行为,是讲成本和效率的。女人的说话方式不必有过多顾虑和选择,男人不会时时处处在意女人是否柔和地开始说话,关键是说什么,内容如何;说的再柔和,如果内容不合情理,话里有话,暗含胁迫,绵里含针,等等,男人总是很反感的。倾听是一种沟通交流技术,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容和目的。一些话如果是:对自己不利的,情理不充分的,重复啰嗦,预料之中的,没有建设性的,男人不可能总是耐心地倾听。女人直截了当的说,男人通常会很乐意倾听的。

 

27、黄博士说:在婚姻“爱的帐户”之中,“存款”与“提款”的比数要大于五比一。存款则需用心去学,最重要的诀窍,是要活得有智能。

点评:存款是有利婚姻关系的行为,是需要学习的,有很多婚姻利益均衡以及利益构建活动可以表达存款。不少人不是不愿意存款,而是不知道哪些生活中需要存款,有哪些有意义的存款。很多糟糕的东西,遮蔽、否定、模糊了人们对存款领域、存款意义的认识,这些东西包括媒体传播和传统文化,心理学深层次上看,是集体潜意识、社会无意识在捣乱作祟。比如,很多女人男人、以及官方媒体,对性爱存款的重要意义和有关问题的认识很不到位,不是与时俱进。

 

28、黄博士说:配偶不是神,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要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自己的幸福快乐,要自己负起责任去满足,别向配偶“讨债”。不要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未得满足的需要,结婚后就向配偶“讨债”。

点评:这点非常重要!婚姻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男人女人人生的全部。有人把婚姻看成人生的全部,是不成立的,暗含着对伴侣的某种利益需求。

配偶没有义务要满足伴侣所有的需求,说明婚姻中不存在无条件的事情,不存在无条件的爱、责任和利益。

 

29、黄博士说:没感受到爱,并不等于别人没给你爱,问题可能出在“爱的语言”,因此,夫妻要努力学习对方爱的语言。要了解对方“爱的语言”。总之,要学习“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

点评:投其所好是正确的,不过,人本能的是希望“投其所好”与“给己所要”是一致的。人们通常难以把对方喜欢的东西,而自己认为缺乏价值的不喜欢的东西给对方。夫妻的价值观生活观常常有不小差异,所以,投其所好常常是很有局限的,难以经常发生,很难学习练习出来。

不过,夫妻共同需求的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在婚姻中是很多的,例如,一起做饭做爱,一起看电视,一起陪孩子玩,等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共同活动和需求,常常是很缺乏的,导致婚姻危机。其中一大类原因是,集体潜意识、社会无意识在捣乱作祟。

在男人女人的心理和需求是根本一致的前提下,由于多种原因,男女的婚姻心理和需求确有之处,有不同的倾向、偏好和方式,需要尊重和关注。目前,对男女不同的婚姻爱情心理的认识是很混乱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极多。其实,很多女人的心理和行为受持续焦虑模式的支配和影响,很多男人心理和行为受阵发危机模式的支配和影响,有一些不同的类型化的表现和需求,是可以进行比较性考察的。

 

30、黄博士说:在无条件的爱中,人的心灵创伤才能得医治,才能存怜悯心,彼此以恩慈相待,这是活在爱中最重要的秘诀。

点评:黄博士倾向于从实证分析角度解释和指导婚姻现象。在其感到无能为力的地方,实证研究缺乏的地方,就超出实证分析,从上帝、信仰的层面和角度进行解释和指导。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无条件的爱就是一种信仰。圣经中有大量的婚姻家庭信仰和说教,有些是有实证研究和科学实验支持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有益的信仰和说教,有很多与圣经中的信仰密切相关,也值得人们关注和遵循。

 

31、黄博士说:自私的爱情观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I need you, therefore, I love you.成熟健康的爱情观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我需要一个流露爱的管道,I need you, therefore, I love you。

点评:这两句话应当来自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弗洛姆认为成熟的爱的观念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他认为爱首先是给予,射精、幽默、知识、同情、献出生命,等等,都是给予。不过,他是两面说话的,明确地认为爱也包括回报,爱是利益交换,他曾引用十一世纪一位穆斯林伟大诗人的一句诗文:一方爱上另一方,互敬互爱互得利。

西方的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组成的小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了什么是爱情,答案是爱情是大脑里的一种神经回路,是一种奖赏机制,指向依恋和有好处的事情。

根据发展心理学,人成长到一定时期,成年早期,18-25岁,就会有生理欲望,有走出父母依恋、建立新的依恋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这都表明爱情就是需求,是利益。

也许对爱情考虑的角度较少时较浅时,会对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以及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这两句话,做出区分和不同的评价。思考认识的角度多一些后,实在没必要区分,更不应做出包含道德色彩的不同评价,两句话都是一回事情。

 

32、黄博士说:对别人最珍贵的礼物是,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婚姻中,女人对男人的要求是:不是你有多棒,有多对,而是可以打开内心,和女人说说内心的感受想法,也可以听听女人的感受,很多时候大部分女人要求的就是这份亲密感。女性应放聪明一些,当男人好不容易说心里话的时候,不要一枪射死,要有一点恩慈。

点评:这个观点很对,也不完全对,这个观点里面隐含着一些深刻的问题需要揭示出来。很多时候,男人无法对女人打开心扉,主要不是因为受传统的男人要坚强些的教导,而是因为男人有顾虑和担心。有好事的时候,男人自然愿意告诉女人,女人也很乐意知道。不是好事的时候,男人感到有很大压力、紧张、有麻烦、感觉脆弱无能无助的时候,女人愿意听吗?

这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无实证根据,说不好女人是否也愿意听,黄博士也没有给出参考意见,只是对女人给出一个建议。但可以肯定,男人是不愿意说出来的,男人担心女人会因此紧张和不满,男人的社会地位不稳,收入减少,很多女人都不乐意接受;男人还担心说出感受会成为女人指责、轻蔑、控制自己的把柄。美国学者在《男人的不幸》一书中就指出,临床经验表明,男人的淡漠和假装坚强,其实是男人有意避免暴露其弱点的自卫方式。男人无法对亲密的人说出内心感受,是很痛苦的,这种局面,是谁的问题呢?当然,女人和女人的差异也是很大的,男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形,积极地对伴侣打开内心。

 

33、黄博士说:夫妻常常沟而不通。

点评:泛泛地说,这句话没什么问题,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但是,如果作为专业的为他人解释和指导婚姻生活的人,就不能含糊其辞,就需要认真探究沟通指什么。

沟通communication的本意是指传达、通讯行为,是一方向另一方传达信息,到达对方。很多人阐释沟通中,认为沟通有达成一致的意思,否则就是“沟而不通”,这是对沟通的不当的泛化理解,超出了沟通的本意。

沟通是在婚姻问题中被搞得很乱的概念。在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教材中,沟通包含三层意思:一、传递信息,让对方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二、商量处理问题。三、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对方的感情。其实,只有第一种情形属于沟通,第二种情形属于协商和决策discussion and decision,第三种情形属于应答responsiveness。这三者是有关联的,但在意义、内涵、价值、方式等方面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很多专业人士都没注意加以区分,而是常常混为一谈。从社会心理学人际互动的高度和背景下,才会容易认识婚姻中的沟通、协商、应答的关系。

沟通是就自己的情形向对方进行传达,应答是就对方的情形做出反应,协商是双方就有关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很多人阐释沟通的时候,都会把应答包含进来,这是用旧瓶装新酒、小瓶装大酒,不严谨,不恰当。

应答对婚姻和谐至关重要,是一个新的重大的解释和指导婚姻的理念和角度,应当凸显出来,与沟通分别看待,给予特别的探讨和关注。前文黄博士说的日常生活中的“存款”行为,很多属于应答,例如,配偶在外受委屈时表达支持,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你欣赏并感激对方。

 

34、黄博士认为:真爱和迷恋的有重要区别。真爱是基于长时间的相互了解,对你爱的人有很全面的了解,包括他的缺点;利他性,处处为他着想;以友情与亲密感为主;以意志承诺厮守终身。迷恋是瞬间发生,一见钟情;基于片面的心理投射;自我中心,我的感受最重要;以激情与化学作用为主;经不起时间考验,一般3~6个月即会消褪。

点评:这些区别有的是缺乏根据的。激情主要指性欲,虽然有人认为激情6个月,或者二三年内就消褪,但也有研究认为可以长期持续。

必须指出的是,黄博士是在进行跨界比较,迷恋和真爱来自于不同的爱情类型划分理论。按照1986年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包含激情、亲密、承诺的要素,爱情有八种类型,只有激情的爱情称为迷恋infatuation。按照1973年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的爱情理论,爱情有六种类型。两人的爱情类型是有部分重叠的。John Alan Lee指出,利他之爱Agape(希腊语)是一种爱情类型,其内涵与黄博士说的真爱是一致的。Agape类型是深受基督教推崇的,称为real love。这种爱情的优点是慷慨无私,缺点是引起对方的歉疚感和不称职感,极端时人们心理变态,会殉情。

实际生活中,在中国和西方,迷恋之爱和利他之爱或真爱的类型是极少的,研究这两类爱情,价值有限。

不过,黄博士常常把真爱称为真正的爱情,这就把问题复杂化了,也搞乱了。在John Alan Lee的理论中,六种爱情,游戏之爱、浪漫之爱、同伴之爱、狂躁之爱、利他之爱、务实之爱(功利之爱),都是爱情,不存在哪一种是真正的爱情的问题。在中国,务实之爱和同伴之爱是主要类型。在西方,浪漫之爱更受推崇和追求。

一些情感作家把真爱阐发成真正的爱情,搞晕了不少女人的爱情观,误人不浅。近来有一个媒体节目专门谈论过真爱,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结论和共识。

 

35、黄博士说:在美国,谈论男女心理差异常常不受欢迎。他还是提出了几方面的差异,如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方面的不同,男人跟女人怕的事情也不一样,男人大多是通过性来感受到爱,女人是必须要先感受到爱。

点评:如果说到男女差异,有很多方面,黄博士说的还很少。

黄博士说的男女的性观念的不同是没有实证基础的,不过是人云亦云。实际上是,男人常常满足不了女人的性需求,男人只好吹嘘自己的性欲强,给自己一个面子;女人看到感到性难以满足,就只好向男人要别的东西,控制、支配男人的心理就强一些,这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利益不平衡,很多人空泛地避实就虚地把这些看成女人关注爱,喜欢情。

关键的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是,这些差异仅仅是实然呢?还是应然呢?如果仅仅是一种历史阶段性的现实,而不是就应当如此,而是需要改变,那么,男人女人就不必很在意这些差异。如果是实然,也是应然,那就得十分在意了。说差异是应然的,是难以成立的,不过不少人会认为就应当如此,男人女人就应当不一样。

应当看到,实际生活中,男人女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灵活地来主张男女心理差异是否是应然的。

 

36、黄博士说:“爱的语言”有五种:有质量的相处相伴、送礼物、服务行为、身体接触、肯定的语言。

点评:黄博士是要用“爱的语言”,来概括一些有利于婚姻的爱的“存款”行为。但是所概括的存款行为太少,岂止这五个。

另外,这五项内容大都是行为,只有一项是语言,因此,用“爱的语言”来概括,不妥当。

在婚姻的利益均衡构建的角度看,相处相伴、送礼物、服务行为,基本属于情爱需求中的主要需求中的关心行为,肯定的语言,属于利益构建过程中的应答活动中的评价范畴,身体接触属于利益构建过程中的两性心理差异问题,女性对一般的身体接触的需求强一些。

 

37、黄博士说:处理夫妻冲突的模式有五种:攻击;屈就、顺服;冻结;逃逸;双赢。发现双赢的解决办法的三个步骤是这样的:第一,觉察表面立场。第二,探索深层需求。第三,合力寻求双赢:脑力激荡,双方都先写下所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双方所选的方案里,共同找出一个愿意去尝试的方案。

点评:夫妻处理冲突的模式和方法有很多,远不止这五种。

很多夫妻都愿意认真积极探索解决冲突的办法,但黄博士所说的发现双赢的办法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够全面地、充分地列出可行的方案吗?会不会有严重的共同的遗漏和盲区?

实际生活表明,遗漏和盲区是经常存在的,使得夫妻找不到出路,代价很大。传统文化的不良成分,不良的媒体传播,社会无意识,常常模糊了人们的眼睛,制约了人们的视野,使得可行的方案很少、很不切实、缺乏操作性。在宽泛的很高的角度上,才可能给夫妻指出可行多样化的办法和问题的关键。仅仅限于精神分析和人格心理学是没有多少出路的,必须进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层面去找出路和办法,必须在灵活的丰富多样的利益均衡、利益建构中去寻找方案和办法。这个方面,黄博士是缺乏具体建议的,而是让有冲突的夫妻自己去脑力风暴。这表明,对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核心及关键的环节:解释与指导,与人们解决婚姻问题的实际需要相比,黄博士还比较欠缺。这方面,社会各界还需要进行很多探索。

 

黄维仁博士的缺欠和错误37点点评

2011.12.27-28

近年来,有点神秘感的旅美婚姻问题专家黄维仁博士,多次在大陆讲了婚姻爱情问题的课程,介绍了很多美国婚姻家庭培训、咨询、治疗的学说理论,其中有不少基督教和圣经文化成分。从心理学上看,大致属于精神分析和人格心理学的范畴。黄博士的活动,产生了相当影响,受到不少好评,对中国心理咨询事业以及婚姻家庭咨询事业的发展是有一些益处的。

黄博士讲课风格比较温和,有风度,有感染力,口才好,概念术语叠出,能把抽象的概念讲的较为明白,理论与事例配合得好,课程的性价比较好,应当说是近年来在大陆婚姻爱情方面最有影响的专家之一。黄博士的课程介绍了不少真知卓见,也有不少局限,有不少偏见、缺欠,甚至错误。对此,大陆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行业,以及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公众,不能不加以注意,不能盲从盲信黄博士的课程。还未见到黄博士提出自己独到的系统理论见解,还谈不上权威,一些人给他戴上的桂冠:国际著名婚姻专家、顶尖华裔心理学家、美国“爱情博士”,西方有杜布森,东方有黄维仁,等等,恐怕值得考虑。

我很尊敬、敬佩黄博士!但要说的是,黄博士在大陆的影响,与其一定的水平有关,也与大陆严重缺乏对婚姻问题的心理学研究有关,与大陆日趋严峻的婚姻家庭问题有关。在学习吸收黄博士课程的真知灼见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商榷和澄清很多问题,还应当警惕和批评其不当之处,避免发生误解和误导,避免走入误区。当然,也需要建设性地去深化、探索和完善很多问题。

黄博士对婚姻爱情的独立见解是不多的,其课程内容有不少来自于苏珊·海特乐博士1997年出版的《The power of two: secrets to a strong & loving marriage》一书,后来黄博士改写成了中文本《爱就是彼此珍惜:幸福婚姻的对话》(2005年,新华出版社)。应当看到,其课程的丰富性,不如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教材;其对婚姻问题的理解深度,不如一些大陆的著名心理咨询师,如李子勋;其分析问题的角度比较偏狭,基本局限于精神分析和人格心理学。黄博士在大陆的影响,与其相对水平有关,也与其演说能力有关,实事求是的说,这样的专家目前确实还是很缺乏很需要的。

很多心理学家、理论和流派都认为,心理的本质是利益,心理的机能是利益计算和选择,知情意等心理过程都离不开利益和需求。我认为,婚姻的利益有五类,是五子登科,包括性爱、情爱、子女、财务和服务,进一步分解,是一个多元多层的利益结构,可以分解细化到二十多项。黄博士也认为,夫妻吵架的内容基本是关于“金钱、权力结构、家务分配、姻亲关系、子女教养等等主题”,显然,这些主题都是利益问题。婚姻是构建多方面利益均衡的过程,利益不均衡,婚姻关系就有问题,心理就不平衡。均衡包括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收益与付出、互动与独立等等很多方面。五类利益是婚姻的本质和内容,利益均衡是婚姻的目标和准则,利益构建是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和手段。利益构建涉及到五类生活、两性心理、冲突管理、应答、婚姻保健等多个方面。从婚姻的利益均衡构建的角度,可以较好地认识和评价黄博士的课程。

我无法了解黄博士大陆讲课的全部内容,功底也有限,因此,我的点评可能有局限性,有不当和不到位的情况。

 

1、黄博士指出:我们不妨谈谈“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感情的账户,一个微笑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一句尖酸刻薄的话等于提款。账户赤字会使两人关系不稳固。

点评:这里的意见是真知灼见。很多婚姻家庭治疗专家,比如纳吉和海灵格,都提出过类似的见解和比喻。进一步理解,婚姻就是一种利益建构,婚姻现象的本质如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就是利益。遗憾的是,或许由于黄博士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不可能从利益的角度直截了当地认识婚姻现象。

 

2、黄博士说:深度心理学认为,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退化』回三岁之前的状态,因为恋人之间的互动与婴儿和慈父或慈母间的关系极为相似。」

点评:这种认识缺乏道理。恋人是依恋关系,偶尔会有语言儿童化,以及身体接近偏好等等,与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有共同点,但是还谈不上极为相似。恋爱中,人们不存在心理上『退化』回三岁之前状态的情况,人们大都瞪大眼睛进行有关的利益的交换、比较等等。

 

3、黄博士说:「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点评:婚姻中,一定程度上包含与父母互动的模式,但是,夫妻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配偶公开斗争博弈,这是在与父母互动中基本不存在的。

 

4、黄博士认为:每个人的长成过程或多或少都受了一些心理创伤。我们潜意识中要求配偶成为自己从未有过的『完美的好父母』……心理上退化为婴儿状态……婚姻之中的两个『大婴孩』……千方百计地『讨债』,要对方负责再次使自己快乐起来。

点评:父母确实常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创伤,人们的内心常常希望配偶有父母没有的美好品质。但是,更多的是出于人性,出于支配利用他人的人性,人们总是要求配偶给他或她带来利益。这种欲求不必用童年的心理创伤来解释。新近的心理咨询理论不欣赏精神分析那样,回头看找原因作解释,更多的是看此时此地,向前看,去解释人们的动机和内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应当更多地在自己的行为和现实环境、现实人际互动中找原因,而不是全都赖到父母身上。

 

5、黄博士说:爱情与婚姻关系,比人间任何关系都更易引发潜存的『心理按钮』。配偶一个无意识的举动、或一句无心的言语,都足以使我们回到过去的情绪状态之中,那些痛苦的经验,仿佛又要重现了。

点评:过去的不良情绪状态只是诱发心理按钮的因素之一,更大的因素是实际的夫妻关系中利益长期失衡,使人们对配偶的言行十分敏感和反感。如果利益是稳定均衡的,配偶偶尔的不当言行,是不会触发心理按钮的。

 

6、黄博士说:“社会交换理论”有不能解释之处,为什么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会突然冲动地拋妻弃子,丢掉工作,冒着身败名裂之险,不顾一切带着女研究生私奔?为什么许多妇女被丈夫殴打,却不愿逃走?

点评: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际互动是利益交换,内涵是各种利益:荣誉、权力、地位、金钱、货物、服务、爱情、性,等等,对黄博士所说的这两种现象都很容易解释,不知为何黄博士对此认为“社会交换理论”有不能解释之处。

 

7、黄博士说:唯有在婚恋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最被重视。

点评:这个见解有些武断。在长期的婚姻关系中,这两个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是有条件的,不存在无条件的事情。不会仅仅因为亲密关系,一方无条件地接纳对方,对方在心中居于首位,最被重视。

 

8、黄博士说: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例如有位女士,是第四个女儿,从小在家中常被忽视,长大后,有家有室年近半百,满有慈父形像的教授开始注意她,欣赏她时,她就觉得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教授,却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

点评:这种现象完全不必使用深度心理学和移情概念解释,麻烦。这位女士与教授有相近相邻相知熟悉的利益关系,自然很容易发生感情,与这位女士的成长经历关系不大。现实生活中,老板与女秘书的这类事多得很。移情不过是追求利益的一种方法和表现。

 

9、黄博士说: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点评:人格特质匹配与两性吸引可能有点关联,但是并不是很直接密切的关联,过于强调两者的关系,是没有道理的。我国一些网络婚介机构出于自己的考虑,强调这两者的密切关系。

 

10、黄博士说: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人们喜欢对方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己喜欢的隐性人格、影子人格,这是“The Quest To Be 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

点评:追求影子人格、完整自我,确实是人的本能,但是追求婚姻利益的均衡也是人的本性,人格匹配无法保证和谐的婚姻利益构建过程。人们为什么愿意追求影子人格呢?不外乎也是追求利益,因为对方可以弥补自己的某些不足和缺憾。

人们总想要有人格匹配,还要有实际的婚姻利益均衡,这的确是很难的事情。追求影子人格的倾向是无法改变的,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学会、得到启发,如何在择偶过程就基本判断出利益均衡的走向。对此,需要研究发展婚姻利益均衡的标准和目标的理论,以及深入探讨构建利益均衡的过程和手段。

婚姻中,如果说人们改变了对配偶人格特质的看法,如黄博士所说,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那仅仅是因为双方没有构建起来利益均衡,而不是人格特质本身令人讨厌。

 

11、黄博士说: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

点评:黄博士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人们的人格特质是确定了的,很难改变,难以做到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的整合与成长。上帝也办不到让人们自己改变自己,只有利益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惟一的出路是,寻求如何进行多方面的利益均衡,调整关系是出路,单方调整自己是很难的有局限的。

 

12、黄博士说:“强迫性的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从事临床治疗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

点评:黄博士所说的“强迫性的重复”现象,可以简捷地从利益的角度理解和解释。某个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人,可以满足人们弥补过去的心理伤痛、未了结情结的需求,所以才会爱上这个人。黄博士所举的例子中,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先后爱上了三个心理不健康的女人,因为其成长过程中,父亲虐待母亲,还有婚外情,母亲很痛苦抑郁,男子从小担起了关怀照顾母亲的责任。男人爱上与其母亲情况类似的女人,不过是想满足优越感,表明自己的强大,可以挽救帮助一些人,这些女人是他证明自己能力的对象。

 

13、黄博士认为:关于离婚对子女的影响,许多大牌专家都进行了研究,有关研究各有其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

点评:这个见解很值得注意。不过黄博士虽然注意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但是可以看出他还是认为离婚对子女有很多不好的影响。尊敬的我国婚姻教育倡导者陈一筠老师也曾含混地认为,离婚会对子女造成很大伤害。这类看法都很主观,没有什么根据,是有害处的。我国社会学家徐安琪在一份调查研究中曾指出,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也是西方理论界的一般观点。

 

14、黄博士说:陷在迷恋,心理疆界不清的状态中时,会勉强对方来为自己幸福快乐的情绪负责。在这种小于三岁的恋爱心理状态中,你心情不好,我以为是我的错,我心情不好也觉得是被你害的,因为你不对我微笑,夺走了我快乐的感觉。因为认定你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操纵者,我便期望你必须与我有一样的思想与喜好,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做,使我快乐。

点评:应当注意,小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动物本能行为,是为了得到生存观照,小动物们也是如此,而人们的婚恋关系,是成年人的人际互动,本质上与小孩子依恋父母是不同的。有的伴侣认为,“我的感受你负责,你对我好一点我就在天堂,你对我坏一点我就在地狱,你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好一点?!”这些不过是神经质的心理和行为,根本上是对利益的需求,对利益和爱永不满足,要求伴侣无条件满足自己,否则就自残或者伤害攻击伴侣。对这种心理和行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流派专家们已经做了很多深刻研究。

 

15、黄博士说:美国专家的研究指出,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离婚是“不该离而离”的婚姻,因为这些夫妻并非水火不容,只是彼此厌烦,不再有爱的感觉,这些“低冲突婚姻”是值得全力挽救的。

点评: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关键是事先如何判断哪些是“不该离而离”的婚姻,“低冲突婚姻”,遗憾地是未看到有关说明展开。我认为,虽然绝大多数夫妻离婚前都经过争吵谈判协商调整,但是他们常常没有注意到婚姻中存在很多利益均衡,没找到好的改变自己的理由和方向,偏狭地在个别问题上针锋相对。这与人们对婚姻利益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在利益均衡这个方向上才会找到“不该离而离”的婚姻,“低冲突婚姻”。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是值得挽救可以挽救的婚姻,这是心理师婚姻师帮助人们的主要任务。

 

16、黄博士说:婚前同居会使婚后产生很多问题。美国专家指出的离婚的影响因素有:人格因素、父母亲离婚、婚前同居、曾经离婚、信仰不同、贫穷。

评点:多数因素是有道理的。但是,婚前同居有多大影响,是值得商榷的。美国2010年出炉的一份关于同居的联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未婚先同居和婚后才同居的情侣们最后成功结合的概率不相上下。在对全美范围内的13000对家庭发展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编撰的此份报告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未婚同居调查数据。订婚后就同居的男性,婚龄可以保持十年以上的几率,跟从未婚前同居的男性几乎相同,分别是71%和69%。而女性方面,同样很接近,订婚后同居的婚龄可超10年的占总数的65%,而没有同居史的则是66%。

 

17、黄博士说:日常生活中夫妻都可以做出简单有益的很多“存款”行为。

评点:“存款”行为,自然是对双方关系对配偶有好处有利益的事情。不过,从婚姻利益构建的角度,需要对这些细小的存款行为进行类型研究和思考,否则,还是乱麻一团,人们不会清楚为何、如何经营婚姻。

1)买食物时,看到配偶最爱吃的冰淇淋,就记得顺手买一盒。

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做到。

2)白天虽忙着自己的事,偶而也会想想配偶现在正做什么,打个电话问个好。尤其当这

些幸福夫妻知道对方有病看了医生。

频繁电话问好这一点是否必要,是否符合中国人的一般心理呢?关心病情属于另外一类事情,属于应答,与电话问好的意义和性质是不同的。

3)配偶在外受委屈时,另一方会表达支持。

这点很对。中国的丈夫们在婆媳有冲突时,常常忽视了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有问题的,而问题的根源是传统文化,不是临床心理学。

4)看电视时手搭在对方肩膀或靠着对方。

这点很好。

5)称赞对方,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你欣赏并感激对方。

这点很好。属于积极的应答。

6)分享自己的喜乐。

这点受到价值观、生活目标、精神境界的制约,想做并不容易。

7)在伤了对方之后,有勇气道歉。

黄博士还倡导婚姻中合理的宽恕。道歉和宽恕很有必要。但是,中国人很欠缺,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文化比较,严重缺乏道歉和宽恕。政府官员、上司、家长的道歉总是很难看见的,这类问题需要从社会文化心理找根源,而不是其他根源。

 

18、黄博士指出:他推崇和尊敬的美国婚姻研究专家葛博士与马博士的研究认为,婚姻中有很多超级杀手,婚姻成败的关键,就取决于夫妻能否“认识”、“警觉”、“预防”并“矫治”这几个婚姻超级杀手。实证研究资料都指出,凡能虚心学习,“求知”、“力行”的夫妻,他们离婚的机率就显著降低,而他们婚姻幸福与满足程度就显著增高。凡是无知,任凭这几个杀手肆无忌惮地在两人之间自由发展下去的,他们的婚姻就不幸地渐渐走向死亡之路。

点评:这个思路很对,也是平常夫妻的思路。但是,婚姻专家们没有给出系统性的、深刻的一些解释和指导,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警觉”、“预防”并“矫治”。很多意见和办法都是零散的散乱的,解释力和影响指导力很有限。台湾婚姻家庭教育著名专家林茹萍反复强调,解决婚姻问题,首先要认识婚姻的内涵。我认为,婚姻的内涵就是五类利益,不多不少,婚姻生活就是去构建多方面的利益平衡。认识到婚姻是什么,婚姻里有什么,才是婚姻经营的开始,人们才知道如何、在哪里“警觉”、“预防”并“矫治”。否则,无从下手突破僵局,有心使不上力,造成低冲突婚姻也解体了。

婚姻现象太复杂了,夫妻们自己求知是很难的。目前的婚姻指导教育专业人士在指导人们“求知”方面做的很有限,指导者们自己也很需要求知,要进行很多的脱敏脱盲脱俗的学习和改变。

 

19、黄博士介绍:葛博士发现,夫妻间有四类严重破坏婚姻关系的行为:1.Criticism“批评”2.Contempt“轻蔑”3.Defensiveness“防卫”4.Stonewalling“筑墙”。他以新约圣经启示录“灾祸四骑士”来称呼。马博士也在累积将近三十年的实证研究后,提出婚姻四大毒瘤:1.Escalation“战火升高”2.Invalidation“否定”3.Negative Interpretation“负向诠释”4.Withdraw“退缩,逃避”。两人研究成果有极多不谋而合之处。黄博士将他们的研究综合整理成四大“爱情超级终结者”:1.“轻视、否定”、2.“防卫、反击”、3. “筑墙逃避”、4. “负面诠释”。

点评:作为婚姻问题的学者、专业人士以及一般公众需要注意:

1、这些杀手、毒瘤、终结者如果是作为夫妻冲突的原因和分类,那是远远不够的,夫妻冲突的原因和分类可以分成二三十种,岂止这几种。我国婚姻家庭咨询师二级教材中把这些放在了夫妻冲突的类型以及分类中,也是定位比较含混,不恰当。

2、如果是作为夫妻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也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表现为几十种形式。

3、在婚姻关系和夫妻互动中,这些杀手、毒瘤、终结者是有很大危害性,是常见问题,但是,可以称得上“超级”杀手、终结者吗?我看理由不充分,不符合实际。比这些情形恶劣严重的有很多很多,例如:暴力、婚外恋、强迫、报复、欺骗、威胁、挟持,等等。

4、如果作为婚姻关系的不良状态及阶段的描述,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黄博士并没有就此展开。

 

20、黄博士说:实证研究发现,针对每个超级杀手对婚姻所下的剧毒,也都有相应之“特效解药”可以救命,例如:避免显露轻蔑、用赞美取代评击、炮轰留余地、停火快修补。

点评:做到这些,常常需要较好的修养、克制和忍耐。夫妻互动的基本原则是低成本高效率、直截了当,谁都作不到总去克制忍让,做不到这几点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本身并不是大事情,不直接破坏关系。如果夫妻总体利益有均衡,夫妻就会有较多的克制,也会愿意忍受一时一事的互动带来的不愉快;如果利益不均衡,就难以克制,就会敏感。在某项实质性的利益不均衡没有得到关注和修补时,互动中一方再多的避免显露轻蔑、用赞美取代评击、炮轰留余地,也难以改变平衡,改善关系。婚姻是需要综合治理综合均衡的,所以,不能说什么婚姻冲突有什么“特效解药”。

 

21、黄博士认为:婚姻中的四大杀手和终结者,1.“轻视、否定”、2.“防卫、反击”、3. “筑墙逃避”、4. “负面诠释”,有递进关系,是一步一步发展恶化过来的,但也没有否认它们可以独立存在,同时存在。

点评:我认为四大有害因素逻辑上是有递进关系的,有轻视否定,才会有防卫反击;但也是同时存在的。

不论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存关系,都谈不上杀手、终结者,这种比喻很不恰当,不利于说明问题。如果每类不利因素都是杀手、终结者,那么婚姻关系就不存在了,谈不上其他杀手出场。

 

22、黄博士解释:“防卫、反击”的动机是:1.不肯承担责任,也不会道歉,不看自己可能亏欠别人之处,只一味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2.看不到伴侣有理之处,只急着指出对方的错误。例如:3.一面保护自己,一面猛攻对方之弱点,要他弃甲而逃。

点评:这些解释是有道理的,实质上,是承认婚姻关系和夫妻互动中,人们本能地会利己,争夺权力,取得主动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心理学的常识,人际互动中,人们总是要自我价值保护的,希望可以支配别人。明智的夫妻在利己的同时考虑利他,看到了广阔的多元的利益交换互动的可能和空间,不明智的夫妻常常看不到、或者否定有那么多的可能和空间。

 

23、黄博士指出:据对葛博士研究的了解,1“Complaint”“抱怨”、2“Criticism”“批评攻击”、3“Contempt”“轻蔑”是不同的夫妻互动。能懂得区分这三者之间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抱怨是健康的,但若不懂得如何抱怨,则抱怨会恶化成“评击”,甚至变成“轻蔑”,而后面两种行为都严重伤害婚姻。

评点:注意区别这三者是有道理的。我认为,“Complaint”“抱怨”、“Contempt”“轻蔑”是随着心理发展而来的,是复杂的成年人才有的特殊心理和行为,儿童难以具有。

抱怨是女人在婚姻中常用的手段和工具,具有可以理解的复杂的进化和历史文化根源,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抱怨是健康的。抱怨有健康因素,也有不健康因素,是一种女人常常使用的复合的内涵不好确定的技巧。希望伴侣倾听倾述、表白自己的贡献和困惑、希望伴侣关心宽慰、间接批评伴侣、间接支配要求伴侣,等等,都可以包含在抱怨中。因此,对如何理解和回应女人抱怨,男人都很头痛。

 

24、黄博士指出:根据实证研究显示,男性的“筑墙”对女性而言,是种威力极为强大的“否定”与“拒斥”。男性筑墙时,她们所接受到的讯息是:“我讨厌你这个人,我要抛弃你,跟你断绝关系。”因此,一般而言,男性的筑墙会给女性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使她们穷追不舍,要迫使男性马上解决问题。

点评:这一点说明的是女性恼火男人什么样的态度,很有道理。美国的亲密关系教育基本原则和实践强调:很多女人对感情安全和宽慰很敏感,但是男人可能不乐意被人提醒这些。这与黄博士的阐释是一致的。然而,需要补充完善的是,男人恼火女人什么样的态度?记得美国专家指出,男人恼火女人的轻蔑,美国的亲密关系教育基本原则和实践强调:几乎每个男人都希望伴侣关注和认可他的努力或贡献,很多男人不喜欢被提醒他的能力、技能、收入、地位低于平均水平。我以为,女人轻蔑时,男人所接受到的讯息是:“你这个人没有价值,没有用,干啥啥不行。”这种态度是从利益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全盘否定男人价值。男人自然会很恼火,通常也是无言以对。男人只有用事实说话,有朝一日事业成功了,有大钱了,也不愿意给轻蔑他的女人花。

 

25、黄博士认为:葛博士的研究中指出,进入高危险期的婚姻有几个特征:1.有种强烈的感受,觉得婚姻问题已严重到不可能解决的地步。夫妻间有强烈的敌意,不是战火连连,就是尽量避免接触。2.在长期沟而不通之后,习惯性地避免冲突,或是想办法自欺,在心灵受伤时,不断告诉自己“我不痛”。3.两方像两条并行线,生活没有交集,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异路。4.在婚姻中有强烈的孤寂感。

点评:葛博士所说的进入高危险期的婚姻的特征,以及黄博士所说的“轻视、否定”、“防卫、反击”、“筑墙逃避”、“负面诠释”,都与婚姻关系恶化的阶段性特征与表现有关,不过,葛博士黄博士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说的直接、清楚、全面。

对此社会心理学可以给我们很有益的帮助,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脱离终止的过程,对这些过程进行进一步阐释,我们可以看到婚姻解体的基本阶段:分歧和冲突、退守和戒惧、冷漠和僵持、逃避和疏远、破坏和放弃,不同的阶段,人们都有不同的表现、动机、顾虑、期待、对策。

性爱、情爱、子女、财务、服务五大利益是双方的联结关系,婚姻危机的发生发展是联结逐步摇摆、断裂的过程,通常从对自己和对方影响较小、较隐秘、较不敏感、较容易放弃的利益开始摇摆、断裂,是有一个合理的逻辑顺序的。

认识到这些现象和规律,人们才能判断自己的婚姻关系状态,找到走出危机的路径,咨询者们才可能去帮助别人。

 

26、黄博士说:防止情绪泛滥(Flooding),夫妻要努力学习两种技巧:A.暂停:在冲突失控之前叫暂停,马上离开现场,让自己安静下来。B.“修护式对话”:换句话说,操练“快快的听,慢慢的说”,两人轮流当倾听者,让对方能畅所欲言。葛博士的研究建议女性特别要学“Soften Start Up”,柔和地发言,而男性特别要在“Accept Influence”虚心倾听,接受影响上面下功夫,这是极为重要的技术。

点评:修护式对话的价值是有限的,也是很难办到的。夫妻沟通交流是日常的频繁的行为,是讲成本和效率的。女人的说话方式不必有过多顾虑和选择,男人不会时时处处在意女人是否柔和地开始说话,关键是说什么,内容如何;说的再柔和,如果内容不合情理,话里有话,暗含胁迫,绵里含针,等等,男人总是很反感的。倾听是一种沟通交流技术,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容和目的。一些话如果是:对自己不利的,情理不充分的,重复啰嗦,预料之中的,没有建设性的,男人不可能总是耐心地倾听。女人直截了当的说,男人通常会很乐意倾听的。

 

27、黄博士说:在婚姻“爱的帐户”之中,“存款”与“提款”的比数要大于五比一。存款则需用心去学,最重要的诀窍,是要活得有智能。

点评:存款是有利婚姻关系的行为,是需要学习的,有很多婚姻利益均衡以及利益构建活动可以表达存款。不少人不是不愿意存款,而是不知道哪些生活中需要存款,有哪些有意义的存款。很多糟糕的东西,遮蔽、否定、模糊了人们对存款领域、存款意义的认识,这些东西包括媒体传播和传统文化,心理学深层次上看,是集体潜意识、社会无意识在捣乱作祟。比如,很多女人男人、以及官方媒体,对性爱存款的重要意义和有关问题的认识很不到位,不是与时俱进。

 

28、黄博士说:配偶不是神,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要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自己的幸福快乐,要自己负起责任去满足,别向配偶“讨债”。不要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未得满足的需要,结婚后就向配偶“讨债”。

点评:这点非常重要!婚姻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男人女人人生的全部。有人把婚姻看成人生的全部,是不成立的,暗含着对伴侣的某种利益需求。

配偶没有义务要满足伴侣所有的需求,说明婚姻中不存在无条件的事情,不存在无条件的爱、责任和利益。

 

29、黄博士说:没感受到爱,并不等于别人没给你爱,问题可能出在“爱的语言”,因此,夫妻要努力学习对方爱的语言。要了解对方“爱的语言”。总之,要学习“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

点评:投其所好是正确的,不过,人本能的是希望“投其所好”与“给己所要”是一致的。人们通常难以把对方喜欢的东西,而自己认为缺乏价值的不喜欢的东西给对方。夫妻的价值观生活观常常有不小差异,所以,投其所好常常是很有局限的,难以经常发生,很难学习练习出来。

不过,夫妻共同需求的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在婚姻中是很多的,例如,一起做饭做爱,一起看电视,一起陪孩子玩,等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共同活动和需求,常常是很缺乏的,导致婚姻危机。其中一大类原因是,集体潜意识、社会无意识在捣乱作祟。

在男人女人的心理和需求是根本一致的前提下,由于多种原因,男女的婚姻心理和需求确有之处,有不同的倾向、偏好和方式,需要尊重和关注。目前,对男女不同的婚姻爱情心理的认识是很混乱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极多。其实,很多女人的心理和行为受持续焦虑模式的支配和影响,很多男人心理和行为受阵发危机模式的支配和影响,有一些不同的类型化的表现和需求,是可以进行比较性考察的。

 

30、黄博士说:在无条件的爱中,人的心灵创伤才能得医治,才能存怜悯心,彼此以恩慈相待,这是活在爱中最重要的秘诀。

点评:黄博士倾向于从实证分析角度解释和指导婚姻现象。在其感到无能为力的地方,实证研究缺乏的地方,就超出实证分析,从上帝、信仰的层面和角度进行解释和指导。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无条件的爱就是一种信仰。圣经中有大量的婚姻家庭信仰和说教,有些是有实证研究和科学实验支持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有益的信仰和说教,有很多与圣经中的信仰密切相关,也值得人们关注和遵循。

 

31、黄博士说:自私的爱情观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I need you, therefore, I love you.成熟健康的爱情观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我需要一个流露爱的管道,I need you, therefore, I love you。

点评:这两句话应当来自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弗洛姆认为成熟的爱的观念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他认为爱首先是给予,射精、幽默、知识、同情、献出生命,等等,都是给予。不过,他是两面说话的,明确地认为爱也包括回报,爱是利益交换,他曾引用十一世纪一位穆斯林伟大诗人的一句诗文:一方爱上另一方,互敬互爱互得利。

西方的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组成的小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了什么是爱情,答案是爱情是大脑里的一种神经回路,是一种奖赏机制,指向依恋和有好处的事情。

根据发展心理学,人成长到一定时期,成年早期,18-25岁,就会有生理欲望,有走出父母依恋、建立新的依恋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这都表明爱情就是需求,是利益。

也许对爱情考虑的角度较少时较浅时,会对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以及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这两句话,做出区分和不同的评价。思考认识的角度多一些后,实在没必要区分,更不应做出包含道德色彩的不同评价,两句话都是一回事情。

 

32、黄博士说:对别人最珍贵的礼物是,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婚姻中,女人对男人的要求是:不是你有多棒,有多对,而是可以打开内心,和女人说说内心的感受想法,也可以听听女人的感受,很多时候大部分女人要求的就是这份亲密感。女性应放聪明一些,当男人好不容易说心里话的时候,不要一枪射死,要有一点恩慈。

点评:这个观点很对,也不完全对,这个观点里面隐含着一些深刻的问题需要揭示出来。很多时候,男人无法对女人打开心扉,主要不是因为受传统的男人要坚强些的教导,而是因为男人有顾虑和担心。有好事的时候,男人自然愿意告诉女人,女人也很乐意知道。不是好事的时候,男人感到有很大压力、紧张、有麻烦、感觉脆弱无能无助的时候,女人愿意听吗?

这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无实证根据,说不好女人是否也愿意听,黄博士也没有给出参考意见,只是对女人给出一个建议。但可以肯定,男人是不愿意说出来的,男人担心女人会因此紧张和不满,男人的社会地位不稳,收入减少,很多女人都不乐意接受;男人还担心说出感受会成为女人指责、轻蔑、控制自己的把柄。美国学者在《男人的不幸》一书中就指出,临床经验表明,男人的淡漠和假装坚强,其实是男人有意避免暴露其弱点的自卫方式。男人无法对亲密的人说出内心感受,是很痛苦的,这种局面,是谁的问题呢?当然,女人和女人的差异也是很大的,男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形,积极地对伴侣打开内心。

 

33、黄博士说:夫妻常常沟而不通。

点评:泛泛地说,这句话没什么问题,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但是,如果作为专业的为他人解释和指导婚姻生活的人,就不能含糊其辞,就需要认真探究沟通指什么。

沟通communication的本意是指传达、通讯行为,是一方向另一方传达信息,到达对方。很多人阐释沟通中,认为沟通有达成一致的意思,否则就是“沟而不通”,这是对沟通的不当的泛化理解,超出了沟通的本意。

沟通是在婚姻问题中被搞得很乱的概念。在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教材中,沟通包含三层意思:一、传递信息,让对方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二、商量处理问题。三、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对方的感情。其实,只有第一种情形属于沟通,第二种情形属于协商和决策discussion and decision,第三种情形属于应答responsiveness。这三者是有关联的,但在意义、内涵、价值、方式等方面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很多专业人士都没注意加以区分,而是常常混为一谈。从社会心理学人际互动的高度和背景下,才会容易认识婚姻中的沟通、协商、应答的关系。

沟通是就自己的情形向对方进行传达,应答是就对方的情形做出反应,协商是双方就有关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很多人阐释沟通的时候,都会把应答包含进来,这是用旧瓶装新酒、小瓶装大酒,不严谨,不恰当。

应答对婚姻和谐至关重要,是一个新的重大的解释和指导婚姻的理念和角度,应当凸显出来,与沟通分别看待,给予特别的探讨和关注。前文黄博士说的日常生活中的“存款”行为,很多属于应答,例如,配偶在外受委屈时表达支持,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你欣赏并感激对方。

 

34、黄博士认为:真爱和迷恋的有重要区别。真爱是基于长时间的相互了解,对你爱的人有很全面的了解,包括他的缺点;利他性,处处为他着想;以友情与亲密感为主;以意志承诺厮守终身。迷恋是瞬间发生,一见钟情;基于片面的心理投射;自我中心,我的感受最重要;以激情与化学作用为主;经不起时间考验,一般3~6个月即会消褪。

点评:这些区别有的是缺乏根据的。激情主要指性欲,虽然有人认为激情6个月,或者二三年内就消褪,但也有研究认为可以长期持续。

必须指出的是,黄博士是在进行跨界比较,迷恋和真爱来自于不同的爱情类型划分理论。按照1986年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包含激情、亲密、承诺的要素,爱情有八种类型,只有激情的爱情称为迷恋infatuation。按照1973年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的爱情理论,爱情有六种类型。两人的爱情类型是有部分重叠的。John Alan Lee指出,利他之爱Agape(希腊语)是一种爱情类型,其内涵与黄博士说的真爱是一致的。Agape类型是深受基督教推崇的,称为real love。这种爱情的优点是慷慨无私,缺点是引起对方的歉疚感和不称职感,极端时人们心理变态,会殉情。

实际生活中,在中国和西方,迷恋之爱和利他之爱或真爱的类型是极少的,研究这两类爱情,价值有限。

不过,黄博士常常把真爱称为真正的爱情,这就把问题复杂化了,也搞乱了。在John Alan Lee的理论中,六种爱情,游戏之爱、浪漫之爱、同伴之爱、狂躁之爱、利他之爱、务实之爱(功利之爱),都是爱情,不存在哪一种是真正的爱情的问题。在中国,务实之爱和同伴之爱是主要类型。在西方,浪漫之爱更受推崇和追求。

一些情感作家把真爱阐发成真正的爱情,搞晕了不少女人的爱情观,误人不浅。近来有一个媒体节目专门谈论过真爱,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结论和共识。

 

35、黄博士说:在美国,谈论男女心理差异常常不受欢迎。他还是提出了几方面的差异,如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方面的不同,男人跟女人怕的事情也不一样,男人大多是通过性来感受到爱,女人是必须要先感受到爱。

点评:如果说到男女差异,有很多方面,黄博士说的还很少。

黄博士说的男女的性观念的不同是没有实证基础的,不过是人云亦云。实际上是,男人常常满足不了女人的性需求,男人只好吹嘘自己的性欲强,给自己一个面子;女人看到感到性难以满足,就只好向男人要别的东西,控制、支配男人的心理就强一些,这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利益不平衡,很多人空泛地避实就虚地把这些看成女人关注爱,喜欢情。

关键的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是,这些差异仅仅是实然呢?还是应然呢?如果仅仅是一种历史阶段性的现实,而不是就应当如此,而是需要改变,那么,男人女人就不必很在意这些差异。如果是实然,也是应然,那就得十分在意了。说差异是应然的,是难以成立的,不过不少人会认为就应当如此,男人女人就应当不一样。

应当看到,实际生活中,男人女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灵活地来主张男女心理差异是否是应然的。

 

36、黄博士说:“爱的语言”有五种:有质量的相处相伴、送礼物、服务行为、身体接触、肯定的语言。

点评:黄博士是要用“爱的语言”,来概括一些有利于婚姻的爱的“存款”行为。但是所概括的存款行为太少,岂止这五个。

另外,这五项内容大都是行为,只有一项是语言,因此,用“爱的语言”来概括,不妥当。

在婚姻的利益均衡构建的角度看,相处相伴、送礼物、服务行为,基本属于情爱需求中的主要需求中的关心行为,肯定的语言,属于利益构建过程中的应答活动中的评价范畴,身体接触属于利益构建过程中的两性心理差异问题,女性对一般的身体接触的需求强一些。

 

37、黄博士说:处理夫妻冲突的模式有五种:攻击;屈就、顺服;冻结;逃逸;双赢。发现双赢的解决办法的三个步骤是这样的:第一,觉察表面立场。第二,探索深层需求。第三,合力寻求双赢:脑力激荡,双方都先写下所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双方所选的方案里,共同找出一个愿意去尝试的方案。

点评:夫妻处理冲突的模式和方法有很多,远不止这五种。

很多夫妻都愿意认真积极探索解决冲突的办法,但黄博士所说的发现双赢的办法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够全面地、充分地列出可行的方案吗?会不会有严重的共同的遗漏和盲区?

实际生活表明,遗漏和盲区是经常存在的,使得夫妻找不到出路,代价很大。传统文化的不良成分,不良的媒体传播,社会无意识,常常模糊了人们的眼睛,制约了人们的视野,使得可行的方案很少、很不切实、缺乏操作性。在宽泛的很高的角度上,才可能给夫妻指出可行多样化的办法和问题的关键。仅仅限于精神分析和人格心理学是没有多少出路的,必须进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层面去找出路和办法,必须在灵活的丰富多样的利益均衡、利益建构中去寻找方案和办法。这个方面,黄博士是缺乏具体建议的,而是让有冲突的夫妻自己去脑力风暴。这表明,对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核心及关键的环节:解释与指导,与人们解决婚姻问题的实际需要相比,黄博士还比较欠缺。这方面,社会各界还需要进行很多探索。

2011.12.27-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挽回男朋友?男生复合的冷淡期心理
离婚女必看(精品)
再婚必读
爱家宝典
婚姻中,男人和女人需要什么?
<再婚家庭的烦恼和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