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白期”三朝的青花瓷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起有伏,发展到顶峰之后必然是衰落。所谓物极必反,宣德的瓷器可以说是明代瓷器的顶峰,而后就进入了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明正统,高10.7cm,口径52.4cm,足径28.7cm。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一麒麟驻足于松柏、山石与蕉叶间,麒麟所占空间很大,几乎占满盘里心。内壁绘四行龙穿行于云海之间。外壁绘缠枝莲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正统时期的青花呈色及画法与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见明初那种普遍出现的铁结晶斑。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而纹饰中麒麟与龙纹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中却比较少见。 


在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之前,大明王朝壹直处于盛世的阶段。瓷器制作只是不如宣德时期的数量多,其中也不乏精品。只是传世的并不多见,再加上多不书款,故壹直都称这壹时期为瓷器史上的“空白期”。


正德时期的青花瓷,多承宣德遗风,所以往往把它归为宣德器。其实瓷器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也跟皇帝个人有关,宣德皇帝自身个人修养很高,有喜爱瓷器,所以瓷器在宣德朝达到顶峰。宣德皇帝死后,张太后下令停止烧瓷,所以正统年间,瓷器并未有有发展,反而开始倒退。

北京天衣堂正统青花龙缸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步入了朝野动荡的时期。郕王朱祁钰即位,年号景泰,景泰皇帝虽凭于谦力挽狂澜,稳住局势。但在位八年期间,旱涝匪三灾皆有,内忧外患,没有瓷器生产发展的土壤,故这壹时期的瓷器的生产水平进壹步下滑。

青花松竹梅纹罐,明正统,高33cm,口径17.5cm,足径17.5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造型端庄饱满。通体青花装饰。颈饰忍冬纹,肩饰缠枝牡丹纹,腹通景绘月映松竹梅纹,辅以花草、坡地、灵芝等。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正统朝,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一种为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青花色泽浓艳;另一种为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为灰蓝色,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开始居多。造型则直接继承宣德器物,器形饱满,瓶、罐类大形器与宣德时期相比差异不大,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统时期略收,与宣德时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线条方面,正统时线条变化比较平缓,宣德时线条起伏明显。纹饰布局方面,正统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续,瓶、罐多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乐、宣德时瓷器上出现的云气纹在正统朝被广泛使用,一般亦采用外粗线、里细线的画法。


景泰时期的瓷器胎质比正统粗糙,器物底部为白砂底。釉层较厚,有细小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呈玉质感。有酱釉口器和青花酱釉弦纹装饰,器物里外釉基本壹致。足胎露胎线打磨圆熟,呈“灯草梗”状。瓶类器物大多以三节成形,器物底部中心微凹,底及圈足内壁无釉,器物外壁施满釉,圈足处釉线不整齐。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明天顺,高32.5cm,口径5.4cm,足径10.5cm。

  瓶小口,颈部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饰海水纹及海马纹,腹绘携琴访友图,近足处饰海水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点,以此件青花梅瓶为例,当时的的青花有浓艳的深蓝色和泛灰的淡蓝色的变化,此器采用的是进口青花钴料,色泽浓艳,并带有黑色结晶斑。画面运笔自然,采用一笔勾勒,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有独到之处,显示出较高的绘画水平。青花图案不似宣德之晕散,亦不象成化之纤细,带有一种飘逸感。而画面中的人物多逆风而行,冠带、衣衫拂扬,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风下的劲草,背后是云气掩映的峻岭山林。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形,并有层层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这种特殊的流云纹,既与明代初期的疏简风格不同,又与成化以后的圆柔风格有异,其时代特征较为突出。天顺青花瓷器在胎体及造型上也体现出时代特色,一般胎体较成化时期厚重,形体较宣德时高大,此瓶也无例外,风格古朴敦厚。 


青花的用料多用国产青料,含钴量低,所以发色清晰,较适合人物绘画。所以这壹时期的壹个显著变化就是人物画开始增多,成为主流,永宣时期流行的几何纹逐渐减少。值得壹提的是,景泰皇帝偏爱铜胎掐丝珐琅,此技艺在景泰朝大放异彩,后世谓之景泰蓝。

青花八仙庆寿纹罐,明景泰,高35.3cm,口径21.5cm,足径20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边斜削,浅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绘菱形锦纹,肩绘云鹤间杂宝纹。腹通景绘八仙庆寿图,老者中有执杖者、下棋者、观棋者、执板者、吹笛者、进香者等。童子有的持物,有的执伞,有的执果盘。人物处于山石、小桥、流水的环境中,并有鹤、鹿、松等相伴,空中为大片灵芝状祥云,图案寓意长寿福禄。近足处绘海水江崖纹。青花色泽浓重偏灰,釉面泛青,并有明显的开片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延续正统青花瓷的风格,造型敦厚,釉面青白,青花色泽蓝中泛灰黑。其纹饰布局疏朗,画风缓柔,图案形象概括,繁简得当,但画面整体却略显简洁,空间较大。


景泰八年,英宗“南宫复位”,改年号为天顺。复位时的国力和初即位时的国力以不可同日而语,瓷器生产也没得到重视。天顺朝沿用的是单壹的平等青,工艺多承景泰。但是,其绘画技法却有了较大的发展。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明天顺,高11.5cm,口径15.3cm,足距14cm。

炉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内光素无纹饰,外青花装饰。口沿处绘青花单线连续回纹一周,炉底边有两条青花弦线横越三足。腹部以青花料书写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译文为:“年轻人啊,要敬主就应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还。只自己守斋还不算真主的穆斯林,还应分出食物周济贫人。如今你心无烦扰,身体有力,身在宽广球场应把马球猛击。为政万万不可刺伤平民百姓的心,欺压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谦逊的智者宛如果树一棵,挂果越多枝头越加弯曲。”内底署青花楷书“天顺年”三字款。

这件筒式三足炉造型比例适度,胎体厚薄适中,修胎规整。釉面白中闪青。波斯文字书写流畅,既起到装饰的效果,又以优美的文字内容表达了制作者的思想境界。“天顺年”三字书体既具有宣德以来的浑厚风格,也初具成化一朝的矜持面貌,尤其是“天”字,逼肖成化“天”字罐上“天”字的书法。另外,此炉也是文献上“天顺丁丑(1457年),委中官烧造”记载的实物证明。此炉由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在1988年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与此炉基本相似的一件天顺青花炉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署“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款。

天顺时的绘画技法,不但延续了自永宣以来,大笔涂抹和小笔点染的绘画技艺,而且,还开创了染水法和分水法,这两种绘画工艺。特别是染水技艺,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分水技艺的先河。而且不仅如此,此时的染水技艺,已趋成熟练达,其雅致清越的画面,也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分水技法的滥觞期。


民间对于明代“空白期”瓷器青睐度,自然是人见人爱。但由于其存世量少,投资者便对其市场价值不以为然。根据雅昌网所收录明代“空白期”三朝的瓷器上拍情况来看,总量仅有数百件,且成交价格亦不高,大多集中在十数万至几十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在各大拍卖行的拍卖中,所见“空白期”瓷器拍品上拍量亦是少之又少。

就绘画技艺而言,天顺朝应该是壹个集合了,各种绘画工艺于壹体的集大成者,这是天顺朝所值得称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空白期青花瓷
明代空白期瓷器的鉴藏
明清瓷鉴别经验浅谈!
如何从胎釉上鉴定明正统、景泰、天顺朝青花瓷?—瓷器问答第四十一问
精品赏析罕见精美的康熙青花
【民窑】明代空白期青花瓷鉴识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