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气反复无常,温度时高时低,总体特点表现为气温明显上升,以晴热天气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开始活跃,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取代呼吸道传染病进入角色。 本月在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
天气反复无常,温度时高时低,总体特点表现为气温明显上升,以晴热天气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开始活跃,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取代呼吸道传染病进入角色。
本月在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应注意做好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其他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目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而我国新冠状病毒肺炎虽已逐步平息,但也有零星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发生,因此,在我省积极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的同时,当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仍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主要任务,大家切不可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防病指引
日常生活,要做好个人防护:要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医院、机场、车站等重点场所以及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带口罩)、少聚集(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多通风(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以及养成好习惯(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重点场所,要落实各项防控和卫生措施:各类生活场所和娱乐休闲场所要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落实防控措施;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室内场所;落实日常清理、预防性消毒等卫生措施;
校园,要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工作,落实入学入托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
目前我省手足口病虽进入流行季,但由于新冠疫情的管控,使得今年手足口病发病率低。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部分病例会转为重症,极少数会导致死亡。5月中下旬,随着小学、托幼机构的陆续开学,游乐场所的逐步开放,会增加手足口病感染的风险。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提高警惕,防范发生聚集性病例。
防病指引
多通风: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洗手: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用干净纸巾或专用毛巾擦干;
晒衣被:孩子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换洗、曝晒;
常消毒:孩子的餐饮具、玩具和居室地板、桌面等要定期用含氯消毒药物擦拭消毒;游乐场所、托幼机构做好儿童健康监测和环境消毒;
饮食方面:多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早就医: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EV71疫苗接种: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病例转为重症的主要血清型,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防止重症病例的出现。
感染性腹泻
气温的升高为细菌的增殖创造了适宜条件,蚊蝇滋生增加细菌传播风险,因此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病比例将逐步升高。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应提高警惕,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防病指引
洗净双手:吃/做饭前以及如厕后务必洗净双手;
吃熟食: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牡蛎等贝类海产品;
不喝生水:饮用水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做好患者管理: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传染给他人。建议患者应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上学/班;
学校做好感染性腹泻防范: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等日常性防范工作,及时发现病例;提供食品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严格审查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同时确保食品的安全食用;一旦发现病人要让病人居家或住院隔离;病人呕吐物和粪便要进行消毒处理,清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病人去过的场所进行消毒。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经呼吸道和口咽黏膜进入人体,导致发热和皮疹两大主要临床表现。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病毒会潜伏下来,成年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水痘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既往儿童多发,2-6岁高峰。但因为水痘减毒活疫苗的规律接种,现在儿童群体内发病已经少见。而成人水痘在感染疾病科并不少见,以大学生群体居多。
病毒的传染性极强,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破溃的疱液也可感染。可以使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90%发病。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以春秋两季多见。
水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可伴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前驱症状,以及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丘、庖疹及结痂。对于免疫功能不足或无免疫力的新生儿,水痘是一种严重的、涉及多脏器的致死性感染。儿童要警惕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占水痘患儿的1%,为血管周围的脱髓鞘改变。对于成人,水痘大部分都能顺利痊愈,但需筛查肺部并发症,如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肺炎,水痘肺炎的病死率可高达10-40%。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是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它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3~10岁儿童为好发年龄。感染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由于引起猩红热的链球菌有多种型别,多无交叉免疫,故可再度感染。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户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集体单位一旦发现病例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有过敏史和哮喘病的市民应注意避免过敏原吸入或摄入引起过敏性疾病和哮喘复发。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做好护理;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晒衣被。要时刻提醒自己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疾控最新发布
春季幼儿高发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这几种传染病已进入高发期,5岁以下幼儿最易感染!家长得警惕!
张思莱:儿童如何预防传染病
第234期:4月健康防病提示
4月慎防手足口病、腮腺炎和腹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