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才叔:张仲景的思辨方式固然古老,但他抓住的问题却是永不过时的。



朋友问我,是什么力量令你能坚持写微文漫聊中医药?呵呵,无聊呗。为寻找一点点活着的意义,寻找日子值得一过的那个支撑点,避免自己变回了肚子饱了灵魂便不饥饿的普通动物罢了。浓缩成两个字:自恋。

做中医着实也太难,又是古文,又是阴阳五行,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中医有点类似哲学,即使不用实践,读一本古医书便可以用唾沫星子淹死人的大有存在。中医的理论往往会把只能内在体验意会的东西变成了即使没有体会也能言之有理的“学问”。您看脉诊就是酱紫。

 

治病绝不是依葫芦画瓢,怎样才能处理好临床上棘手的问题,让患者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内经给了我们原则,但没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没给我们当下此刻该怎么办的指南。内经只是从不再智慧的思想中搜寻各种角度和说法,似乎没有什么真切的指导临床的意义的。显然,没有哲学心智的人永远难以领略内经的境界。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陋识。

 

只有伤寒论,它无所保留的告诉了我们生病了该怎么办?这个病该怎么办?那个病该怎么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我们肯花时间花精力专注于张仲景书的研究,终究是不会再有困惑的了。

 

张仲景的思辨方式固然古老,但他抓住的问题却是永不过时的。彼内经较伤寒论岂不深远,而实用则难言矣。

 

由于文字久远,伤寒论的一些问题我暂时还没有最后悟透,但已在过去的几年中种下了觉悟的种子,等环境适宜,时间足够时,种子终究会开花结果的。万物皆备于我,君子友我,小人资我,艰难困苦玉成我。也许就在某一天的某一处,我的天灵盖打开了,灵感就会蹦出来了。

 

灵感是啥?信基督教的人说灵感是圣灵附体,信鬼神的人说灵感是仙人指点,其实只是一种积累性的情愫在神经放松的状态中领取到的一种确认,是经过长期含吮突然产生的理智与直觉相统一的念头。

 

学医须伤寒,脱俗去陈言。

譬若千丈木,勿为藤蔓缠。

人言古今异,此语皆虚传。

吾苟得其意,今古何异焉?

 

中医理论是圆的,什么情况下都能自圆其说,怎么说都好像能“指导”临床,可是实效性就不好把握了。这种问题出现的关键是您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中医。我觉得,能从书本上学过来的东西只是衣裳,只有用心在临床上从患者身上学出来体会出来的才是自家骨头上长的肉。我是从来不提什么意义深远却无法操作的口号,尽可能保持着可感可信的说服力引诱力。以便吸引更多中医从业者。

第四十四讲 奔豚病证治 来自经方才叔 24:45

金匮方证|第四十四讲奔豚病证治


奔豚病是一种发作性的功能性的疾病,临床表现:自觉有“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这是一种窒息感。好像有一只小猪仔在肚子里胸廓里乱拱一样难受。

 

奔豚病的发作大多有明显的诱因,主要是情志刺激。病机都认为与肝肾冲脉有关。可以是因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不畅,继而肝气挟冲脉之气向上冲逆;也可以是因心阳不足,肾之寒水之气随冲脉之气向上冲逆所致。

 

由于冲脉起于少腹向上进入胸腔到达咽喉。所以奔豚病发作的部位就是少腹到咽喉这一段。发病的根本就是肝肾冲脉。张仲景根据病因病机列出三张方证,重在调治肝肾以降冲逆。


奔豚汤证


[原文]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肠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汤方

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这组症状很直白,就是患者自觉有一股气流从小腹部出现,然后向上冲逆到达胸部,可以出现腹痛,往来寒热,治疗用奔豚汤。字面上理解不难。

 

奔豚病,多数有情志因素,因为情志不爽,那么肝气必然郁滞,气郁的时间久了就会化火上冲,冲脉起于少腹,夹脐上行,到达胸中。肝气郁火随冲脉上逆,所以出现气上冲胸和腹痛的症状。我们说肝胆相互表里,肝脏有邪,其气通于少阳,肝郁同样可以是少阳之气也郁而不得宣泄,所以可以出现往来寒热。

 

治疗上用奔豚汤。奔豚汤里头有一味药,甘李根白皮,恐怕是买不到的。它是降冲逆的主药。寒性药。桂枝也降冲逆,但他温,不合适。有人提出用桑白皮或者川楝子代替,供朋友们参考。曹颖甫治疗一个妇人的奔豚病,好不容易找到一颗李树,刨了一块根出来做出奔豚汤治好了(可以参考《经方实验录》)。

 

芍药甘草合成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芍药几乎是四物汤了,起到和血柔肝的作用;黄芩生葛清热降火,葛根在这里很妙,非用不可,而且要大用;半夏生姜下气降逆;有人从黄芩半夏生姜甘草看出小柴胡汤的影子而认为奔豚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是同宗同族,我是不大支持的。

 

那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奔豚汤证:

 

主证: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病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随冲脉向上冲逆。

治法:清泻肝热,降逆止痛。

主方:奔豚汤。

 

这一条原文我们是看不出病因的,但是金匮中前面还有一句“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病属于内科杂病,外邪可以致病,但是毕竟是以内在原因为主,主要还是由于精神刺激所起的,就好像尤在泾说的“此奔豚之气发于肝郁者”就是由于情志因素引起的。

 

这里我们还需要分析分析腹痛的部位。我们学过肝的生理功能,肝的正常疏泄能够促进脾胃的运化。如果情志不遂了,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了,可以影响脾的升清能力,出现头昏/头晕/眩晕或者便溏腹泻;还可以干扰胃的降浊出现呃逆腹胀腹痛便秘。这叫做肝气犯脾(胃)。卖书包的说法是“木旺乘土”。这种腹痛部位应该是大腹疼痛,因为脾主大腹嘛。那么,奔豚是因为肝气或者肾气随冲脉上逆所致。肝肾主少腹,冲脉起于少腹,奔豚发作时的临床表现是气从少腹起上冲胸咽,它的腹痛应该是少腹疼痛。综上所得,奔豚汤证的腹痛,是以少腹疼痛为主,因为是肝肾冲脉致病而不是肝气犯脾(胃)。

 

在伤寒论,我们学习过厥阴病,提纲是“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论》第326条)厥阴病和奔豚汤证都是气上冲逆,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厥阴病从疾病传变来看属于外感病(当然临床不限于外感病),奔豚汤证是实打实的杂病;再者厥阴病很少出现往来寒热,而奔豚汤证这个可以有;第三厥阴病气上撞心,以心中疼热为主,奔豚汤证气上冲胸,以少腹疼痛为主;第四厥阴病是寒热错杂之证,奔豚汤证是肝郁化火上逆之证。两者决然不同,不可混淆。


桂枝加桂汤证



[原文]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这一条很眼熟,对不对?与《伤寒论》第117条几乎相似。

 

病在太阳用发汗驱邪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但是因为汗不得法而病不解。接着用烧针逼迫出汗,一汗再汗。这种用烧针扎可能出现针处受邪,也就是我们说的感染、发炎,感染什么表现?核起而赤者,起了一个红红的包,发炎了。

 

除了针口发炎起包,还会“必发奔豚”,非常肯定。奔豚什么症状:气从少腹上冲至心。临床所见,这种由于心阳虚,寒水之气上冲的奔豚病不止能冲到心胸,还能到达咽喉出现濒死感窒息感,冲到大脑出现头昏头晕,有的病人甚至自己觉得脑袋瓜向上方凸起。

 

为什么一汗再汗会诱发奔豚病呢?过汗伤阳,主要是心阳。心阳虚了,不能下温肾水,肾水太寒了,那么,肾寒水之气就会反而上冲于心,可以叫做水气凌心。

 

那么,对于这种针口感染并发奔豚,张仲景怎么治疗呢?当时没有抗生素,用火烧,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受伤了用烧红的刀子烫伤口,起到消毒的作用。所以张仲景当时用的办法是“灸其核上各一壮”。这是处理针处被寒。

 

那么寒水冲逆的奔豚病怎么治?仲景说桂枝加桂汤主之。桂枝加桂汤是桂枝汤把桂枝加到五两,其它药物的剂量不变。煎服法也没有什么特别。伤寒论有解释为什么要加大桂枝用量,原文是“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伤寒论》第117条)

 

大剂量桂枝怎么就能泄奔豚气了呢?那是因为只有心阳充实了才能够把肾之寒水给镇下去。因为桂枝加桂汤证的奔豚气的发作根本原因是心阳不足,所以用大剂量桂枝温补心阳,心阳足就能够温暖肾水达到降冲逆的作用。可见桂枝能化气行水并不是空穴来风。

 

小结一下桂枝加桂汤证:

 

主证:发作性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可以出现腹痛腹胀,胸闷心悸,濒死感窒息感,头昏头晕,有一部分可以有眩晕,甚至晕厥,少数人有头顶凸起感。

病机:心阳亏虚,肾之寒水乘虚上逆。

治法:温振心阳,平冲降逆。

主方:桂枝加桂汤。

 

这条方证比较熟悉,主要要跟奔豚汤证相鉴别。奔豚汤证是因为精神刺激,肝郁化火,气火上逆所致,治疗用奔豚汤清泄肝气降逆止痛;桂枝加桂汤证是心阳不足,复感寒邪(针处被寒),肾之寒水之气上逆所致,治疗选桂枝加桂汤温阳散寒平冲降逆。奔豚汤证证热药寒,桂枝加桂汤证证寒药热。


苓桂枣甘汤证


[原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这一条同样在《伤寒论》第65条出现过,也是不难,跟桂枝加桂汤一样是发汗不得法伤到阳气所致。出现什么情况?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这是奔豚病的先兆。患者自觉脐下筑筑然跳动欲作奔豚,脐下跳动。为什么会酱紫呢?发汗损伤了心阳,心阳不足,下焦寒水之气欲上冲逆。

 

治疗用什么?苓桂枣甘汤。这张方子茯苓用量很大,半斤。我们知道茯苓的最大能耐是利水,通常张仲景用茯苓的方证之中都有小便不利,所以我们说本方证应该有小便不利。下焦寒水不安分想向上泛滥作恶,用茯苓因势利导,从小便利水。茯苓还可以健脾,也可以安心神。

 

不仅茯苓大量的用,还有大枣十五粒,比桂枝加桂汤多了三粒。协同茯苓健脾利水。下焦的水想要往上冲逆,我们把中焦固住了就可以防止冲逆。这里不用白术是张仲景的习惯,他老人家认为“脐上筑者去白术”,根据这几个字,中医有了共识,张仲景大叔对于患者出现脐周跳动的表现不用白术,就好像胸闷不用芍药一般。

 

小结一下苓桂枣甘汤证:

 

主证:脐下跳动,小便不利。

病机:心阳亏虚,肾之寒水欲乘虚上逆。

治法:温振心阳,化气行水。

主方:苓桂枣甘汤。

 

苓桂枣甘汤证与桂枝加桂汤证病机相似,都是汗后阳虚,肾之寒水上逆。桂枝加桂汤证是奔豚病发作,出现气从少腹上冲心了,苓桂枣甘汤证是奔豚先兆,欲作,仅仅是脐下悸动而已;桂枝加桂汤证是阳虚阴寒上逆,苓桂枣甘汤证是阳虚水饮内动,以停饮为主;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温阳降逆,苓桂枣甘汤重用茯苓健脾利水。

 

自家吃饭自家饱,父不能替子,师不能代徒,谁也不能代替谁,必须亲身实践。欢迎留言互动。









高源明老师作品

gym2895651



苏东坡妹妹

苏小妹曾讽刺他脸长的诗句:

天平地阔路三千,

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

今日方流到嘴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奔豚汤
伤寒大家刘度舟漫谈水气上冲及苓桂剂的证治,值得经方人学习
气上冲证治(含方十首)
伤寒论临证指要(15)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金匮要略》之奔豚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