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料 | 2 | 先秦诸子名言88则
这份材料选取先秦诸子(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的名言警句88则,建议同学们熟读背诵,一来可以用作论证素材,二来可以回答文言诗文填空,三来可以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采薇老师
一、《论语》(64则)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谏:匡正,挽回。犹可追:还可以赶得上,即还可以改变。(《论语·微子》)
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呀。(《论语·子张》)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仰:仰望,向上看。弥:越发,更加。瞻:往前看。忽焉:忽然。焉:词尾,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论语·子罕》)
由:仲由,即子路。诲:教导。是知也:这就是聪明。(《论语·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了错误却不改正,这就真是错误了。(《论语·卫灵公》)
食:通“蚀”。更:改变,改正。(《论语·子张》)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扩大,光大。(《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论语·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无:通“毋”,不要。欲速:做事情贪快。见小利: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论语·子路》)
岁寒: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彫:通“凋”,衰落。(《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往者,过去的。(《论语·子罕》)
(《论语·颜渊》)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论语·雍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任重而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任:担子,担当的东西。仁以为己任: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已:停止。(《论语·泰伯》)
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仁人:仁义之人。(《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动词,吃(饭);疏食:粗糙的饭;水:冷水。古代一般将热水和开水称为汤。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枕着它。肱:上臂,泛指胳膊。于:对,对于。(《论语·述而》)
(《论语·里仁》)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即不能由一件事情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不去反复教他。”(《论语·述而》)
(《论语·卫灵公》)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有知识的人,次一些;困顿而学得知识的,又次一些;困顿并且不学知识的人就属于下等的了。(《论语·季氏》)
贤贤易色: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致其身:献其身。(《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论语·学而》)
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论语·宪问》)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便应学习;学习还有余力,便应从政。”(《论语·子张》)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论语·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让老年人安养,让朋友们互相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论语·公治长》)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论语·颜渊》)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论语·子路》)
自身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论语·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论语·子路》)
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均匀了,也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团结和睦,就不显得人少势弱;社会安定了,国家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提倡仁义礼乐道德教化,以招徕他们;远方的人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来。(《论语·季氏》)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的为人,用功得连吃饭都会忘记,快乐起来会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就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言语谦逊。(《论语·宪问》)
三军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对一个普通人,却不能迫使他改变志向。(《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也行呀。”(《论语·里仁》)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裕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这样可以了,但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德修养,纵有钱却谦虚好礼。”(《论语·学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和我心仪的老彭相比。”(《论语·述而》)
智慧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惧怕。(《论语·子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毛病)。(《论语·里仁》)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是仁人。(《论语·学而》)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论语·里仁》)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论语·宪问》)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论语·里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论语·述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论语·为政》)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论语·雍也》)
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论语·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呀。(《论语·子张》)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论语·颜渊》)
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呀。(《论语·子张》)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论语·颜渊》)
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论语·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论语·宪问》)
(《论语·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论语·卫灵公》)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论语·尧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论语·颜渊》)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二、《孟子》(10则)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社稷:谷神和土神。由于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丘民:犹言“邑民”“乡民”“国民”,指庶民、众民。(《孟子·尽心下》)
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孟子·梁惠王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是很自然的)。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林赶鸟雀来的是鹯,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商末代天子桀和纣。(《孟子·离娄上》)
(《孟子·梁惠王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反省自己的仁;治理别人没治好,反省自己的智;以礼对待别人可别人对待自己无礼,反省自己的敬。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需要反过来看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做好)。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孟子·离娄上》)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即成就王业就像拨弄掌中的东西一样容易。(《孟子·梁惠王上》)
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能做到这些的人可以称之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铄:本指以火销金,自外至内而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弗思耳矣:不用心想罢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仁、义、礼、智),不向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孟子·告子上》)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即不居心于仁),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即行不由义),可悲啊!(《孟子离娄上》)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三、《老子》(5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老子》第二十四章)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老子》第六十三章)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老子》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硬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老子》第七十六章)
四、《庄子》(3则)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中之鱼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原因,是受地域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是因为受制于时间;穷乡僻壤的士不可以谈论大道理的原因,是所受教育的束缚。(《庄子·秋水》)
举:全,尽。极:穷尽。(《庄子·秋水》)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太阳出来的时候起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自觉得意、开心。(《庄子·让王》)
五、《墨子》(4则)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说指仁人处理事务所依据的原则。(《墨子·兼爱中》)
(恶:憎恨。)(《墨子·兼爱中》)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不义就不让他富有,不义就不让他尊贵,不义就不让他亲密,不义就不让他接近。(《墨子·尚贤上》)
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尊贵,而做百姓的不会永远低贱。有才能就选用他,没有才能就降他的官职。(《墨子·尚贤上》)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六、《韩非子》(2则)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见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事情的萌发,见到开头就能知道结果。(《韩非子·说林上》)
(《韩非子·说林上》)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美德的名言警句
诸子百家名言大观
经典古之警句
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文化传承必备,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