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招备考】语文考试中几种常考修辞的辨别!


一、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1.设问和反问

都是问句,但设问是自问自答,不表示主观倾向性,目的在于吸引注意,启发人们思考。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

2.区分方法

是否有主观倾向性。

没有主观倾向性、自问自答、无疑而问的是设问。

例1: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靠的是什么?主要是靠科学技术。

例2:学好语文要多阅读吗?必须要。

有肯定或否定的倾向是反问。

例1: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意思是:我没有什么话可说。

例2:难道不学你就能会吗?


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借喻和借代

借喻的本质是“喻”,本体和客体有相似性。借代的本质是“代”,本体和客体有相关性。

2.区分方法

(1)能不能转化成明喻。借喻能,借代不能。

借喻能用明喻转化,而借代不能。

例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可以用明喻表述为“在此我们道别之后,你以后就像孤蓬那样飘荡到万里之外了。”

例2:他曾经远离她,在他们之间筑了一堵墙,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他长期忍受着孤独寂寞的煎熬。

借代不能用明喻转化。

例1:“情人眼里出西施”中“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的女子,不能转化成明喻。

例2:化干戈为玉帛“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也不能转化成明喻。

(2)本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

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似性的是借喻。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原指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燕子、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司马迁《陈涉世家》)

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的是借代。

例1:迎面走来了一群红领巾。“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特征,因此借代少先队员。

例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身上的,用“锦鳞”代指鱼。


三、通感和移就的区别

1.通感和移就

通感是把一种感官感知的事物用另一种感官描写出来;移就是把不能用感官感知的事物用感官描写出来。

2.区分方法

描写的对象能否被感官感知。

描写的对象能被感官感知的是通感。

例1:“那笑容,暖暖的……”(杨晓《阳光杨澜》)。

例2:听了他的歌声,耳朵会怀孕。

描写的对象不能被感官感知的是移就。例:茅盾《子夜》中的一句话“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形容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


四、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1.比喻和比拟

比喻的比体和喻体有相似点,是用喻体表现比体的修辞手法。比拟是主观上把本体看成拟体,而拟体绝不出现的修辞手法。

2.区分方法

比喻的喻体一定出现。例:月亮像颗橘子糖。喻体是“橘子糖”。比拟,拟体绝不出现。例:狂风呼啸,江河挥泪。狂风像人一样呼啸,江河像人一样挥泪。两处都不出现拟体“人”。


五、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1.对比和对偶

对比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用来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

2.区分方法

对比的重点是意思相对,对偶的重点是结构对称。

表达对比的两项意义是对立的。如: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是遇到比他们更凶的兽时便现羊样,遇到比他们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羊”和“凶兽”对比。对偶两项结构必须“对称”。例: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
要语文得高分,修辞手法要掌握
比喻的基本类型
常见修辞方法就这 9 种,弄清其中差别,不在修辞题上丢分!
备考: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