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的桥——构思精巧的建筑

2017年4月10日 :民革上海市委会 作者:董波

  如果说,河流呵护着江南市镇的富庶,水波荡漾出江南市镇的魅影,那么,架卧在市河上的座座桥梁无疑是江南市镇景观中亮丽的一抹,因此也就成了游人最容易记住的江南元素。从诗人的“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到民谣“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好像关于江南的记忆总也离不开那些卧虹似的桥梁。

  也许是石材建筑容易保留,现在遗存于江南的桥大多为石桥,主要造型有拱式和梁式两大类。拱式桥是指桥梁的垂直立面上有一向上拱起的弧形,所以无论在地势坦荡的江南田野间,或是熙攘拥挤的市镇中,拱桥总显得高矗而引人注目。梁式桥桥面像横梁一样架在直立的支撑柱上,在江南市镇中,比之于拱桥,梁式桥往往显得平实敦厚。

  江南多桥,所以我们所熟悉的江南市镇往往冠以“桥乡”的美称,譬如,上海西南郊的金泽古镇就被誉为“江南桥乡”。金泽古镇坐落于上海西部淀山湖畔,镇区面积仅0.6平方公里。但在历史上,曾有“四十二虹桥”之称。所谓四十二虹桥,仅是指造型美观、构造复杂的石桥,并不包括简便的木桥和竹桥。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集中了数十座桥梁,其密度之高可见大概了。

  现在,金泽镇市河上尚存六座古石桥,分别建于宋、元、明三朝。镇北的万安桥,横跨市河北梢,始建于宋景定年间,明代和清代多次重修,并立碑勒石。全桥用紫色条石筑成,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9米,宽2.6米,高5.5米,桥孔跨径9.8米。坡度平缓,跨拱大,为宋代石桥的典型结构。万安桥栏石上刻有非常讲究的云纹雕刻,刻工手法如同镇上颐浩寺(建于1260年的宋代古寺)大雄宝殿前的“不断云”石栏,云纹连绵,变幻无穷,奇丽多姿,巧夺天工。元至正二年(1342年)曾在桥面上建有亭阁,亭阁四周飞檐翘角,角挂铜铃,风吹铃响,装饰了石桥的风姿,故又名万安亭桥,乡间俗称“亭桥”。当年站在桥亭向东眺望,可见淀山湖的波光云岚。有诗人王桓,字公山,写《亭桥》五言律诗一首,专门+描绘了落日西垂时的万安桥:

  湖西风景好,亭榭映垂虹。

  潇洒秋烟外,玲珑夕照中。

  渊灵营别室,僧呗出禅宫。

  夜泊闻歌声,凭栏有醉翁。

  诗中的意境:晚霞下的万安桥静卧轻波,亭楼小榭闪烁落日余晖;轻盈幽静中烟氲萦绕,伴随着寺中僧众的晚诵声似真似幻。诗人沉浸于这安详景致,不由得将船泊于桥下。突然,河面传来清亮的歌声,原来是桥阁中有人凭栏放歌。微醺的歌者醉在美景还是醉在美酒?却是诗文之外诗境之中了。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借景抒情,赞美万安桥岸世外桃源般的恬然悠闲。

  万安桥东堍,原有一座与其相连、走向垂直的小型旱桥,因桥顶建有一座佛阁,故又名佛阁亭桥。佛阁楼亭飞檐,内有佛像;万安桥的西堍,原有一座财神阁,内有财神老爷赵公明。就万安桥的整座建筑结构设置,俗称“一桥挑两庙”,这在江南市镇并不多见。而万安桥与佛阁亭桥两桥水旱相连,万安桥庄严凝重,佛阁亭桥小巧玲珑,相映成趣,堪称一绝,可谓侨乡桥景之冠。《金泽小志》(周凤池纂,道光十一年刊本)有载:“万安亭桥,跨北市,亭建如穿廊,数间飞出。其出尽处,又有佛庐相向,高与亭埒。亭中四望,水天一碧,淀山峙其东,真奇观也。谚云:金泽四十二桥,万安为首”。

  由万安桥沿市河向南约500米有一座普济桥横卧市河。该桥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清代雍正年间重修,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6.7米,宽2.75米,高5米,跨径10.5米。桥下的石砌拱圈中间的一块拱石上,镌刻“咸淳三年”四个大字,庄重有力。据传,普济、万安两桥的建材都是用建颐浩寺所余紫石,两桥同跨一河,造型、结构和石材相似,每逢雨后,桥石紫褚,光泽晶莹夺目,似彩虹从天而降,一南一北,交相辉映。

  镇上还有天王阁桥、林老桥,犹如古镇的远近门户。普济桥南前后相挨的放生、如意两桥遥遥连向古镇唯一现存的梁式古桥——迎祥桥。迎祥桥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桥长34.3米,宽2.1米,为六柱五孔梁式石桥,系石、砖、木组合结构。以长青石条拼成桥柱,上架条石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槽木作纵梁,纵梁上铺砌青砖作桥面。据记载,桥面外两侧,原有复贴的水磨箩底砖,以遮护木梁,增加桥梁外形的美观。整桥结构精巧,尤以月夜,远眺似涟漪之上扁舟一叶,故有“迎祥夜月”、“月印川流”美称。

  像这样建于元代的梁式桥,简朴大方,且桥堍往往不置台阶,只以斜坡为引桥。有人以为此中缘由是有利于蒙古人的马队行走,是耶非耶,诸君可自行考证解读。

  其实,梁桥在江南市镇也不算少见,但因为它的简朴平实,似乎总不像拱桥那样引人注目,但也有一些古梁桥令人生趣。如沪西著名古镇朱家角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平安桥,位于大新街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两根原木。整座桥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因该桥所处旧时称平安里,故名平安桥。相传此桥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途中就地取材所造,因军旅匆匆,建桥对材料、工艺都不可能讲究,所以建材砖、木、石混用,且桥面桥石也不及铺平,行人过桥时,桥上石板会发出“咭咯咭咯”之声,但桥现仍坚固耐用,保存完好无损。后人为了纪念戚家军为民造桥及抗倭功绩,亦称此桥为戚家桥,并将桥面石的“咭咯”声说成是保佑路人“平安”。

  朱家角的放生桥,人称“沪上第一古桥”,无疑更值一提。朱家角因倚水道漕港,是为交通运输的重要集散地,人烟稠密,商贾辐集。所谓放生桥乃是一座南北跨于漕港上的五孔大石桥,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沟通了朱家角镇和原属昆山县的井亭镇,是促进朱家角镇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桥为上海地区最大的石拱桥,桥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桥下五孔,重孔径距13米,两侧二孔8.8米,三孔6.2米。该桥造型精巧,气势恢宏;该桥设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的受力大大减小,石材大大节省。这对建桥材料全靠外运的市镇来说是十分经济的。桥拱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加强了拱石之间的联系,使桥梁更为坚固,也使石桥显得雄伟而不笨重。可以想象古人驾舟往来漕港,一定会被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的宏伟气势折服,确实“井带长虹”也是古镇传统十景之一。桥顶龙门石上镌刻有盘龙八条,环绕明珠,形象逼真。两侧石围栏四角有迎客石狮子四只,仰头张嘴,憨态可掬。桥南堍东侧有碑亭和长廊,早年为附近慈门寺、圆津禅院的僧众及镇上百姓放生之地,桥因此得名。碑亭与长廊原物已毁,现在看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原址上重修之物。桥的两头连接着市肆,是市镇的热闹所在。有诗云:“长桥架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诗中以午时交易过后的一个“乱”字生生道出了市镇的繁华景象。

  在江南市镇随处走走,很能看到一些气象有点特别的桥梁。游玩过江南园林的朋友都会留意到园内曲桥的奇趣,而在江苏同里退思园内的天桥则更为独特。天桥位于退思园内园,模似阿房宫复道,上为桥,下为廊。将两侧的“菰雨生凉轩”和“辛台”连为一体。由辛台后循石径拾级而上,登临桥上可概览园中全景。风清月明之夜,更是消夜赏月家处。

  江苏周庄张厅,后花园躺着一条细细的小河,河名“箸泾”,优雅贴切。小河贴着墙根静静流淌,河上建有两座廊桥,将后宅与花园连接。两桥之间是一个一丈见方的水池,四周屋宅临河都为花窗,坐在窗前“美人靠”观览四周,桥、屋、园、河浑然一体,人入画中的情愫油然而生。

  浙江西塘镇有座送子来凤桥,为一廊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代两度重修。据《西塘镇志》记载,相传当初造桥时,适有一鸟飞来。桥刚建成,桥边住家又生了个儿子,市人皆为祥瑞,故起名“送子来凤桥”。桥面采用古典园林中“复廊”的形式,中有隔墙花窗,两边通道。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走该桥的讲究是男阳女阴,此桥的引桥南面一边是阶梯,男子走台阶步步高升;北面一边是斜坡,女子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

  江南水乡是桥的家园,桥梁不仅沟通了来往,促进了发展,还烘托起江南村镇的景观,寓涵着江南先民的祈求。因此,读懂江南古桥的形形色色是读懂江南文化的重要链接。诚如民谚所云:“若到江南不看桥,恰如江南未曾到”。

江南的桥(二)——谐趣横生的景观

  桥梁使江南水乡纵横交错的河道不再成为行路的障碍,更因为桥梁的建造增加了坦荡江南的高低起伏,从而丰富了江南的景观,使其市镇村落更具立体感。所以在江南,桥梁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它本身构成了一道风景,还在于作为一种景观元素,参与了整体景观的构建。特别是桥梁与其它建筑相互组合,互为映衬,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市镇景观的生动和谐。

  桥桥组合的妙趣

  因陈逸飞的著名画作《故乡的回忆》,江苏周庄的双桥得以闻名于世。双桥位于周庄古镇北梢,由横跨南北市河的石拱桥世德桥,和竖跨银子浜的石梁桥永安桥组合而成。两桥都始建于明代,世德桥东堍右转与永安桥北堍相接处为一长方形石平台,进而使得一纵一横,一拱一平的两座古桥浑为一体,桥孔一圆一方,犹如古代钥匙,故当地称其“钥匙桥”。陈逸飞以双桥为素材,借西洋画技淋漓表达了中国的乡土:沧桑的画面蕴涵着江南古老的积淀,深沉的笔触描绘出烙刻于记忆中的故乡。这幅画在美国得以登堂入室,为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收藏,并于访华时赠与邓小平。于是周庄双桥名动天下,甚至成了江南水乡的文化符号。余秋雨曾这样评说:“斑剥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

  其实,多河的江南水乡,几条河流汇聚的地方常常有数座桥梁的组合,因此也就多了些由桥梁组合构成的景观。如江苏甪直镇中心就有三元桥、万安桥的组合。三元、万安两桥貌似很有相像之处,两桥都是花岗石所建的梁式平桥,建桥时间都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前,而且万安桥北堍的桥栏石直接连到了三元桥东堍的桥栏石,更使两座古桥有“连体”之感。所不同的是万安桥俗称“矮凳桥”,桥面与路面持平,低于其西侧的三元桥。因此由东向西跨过万安桥,游人往往会忽视桥梁的存在,在右拐后拾级而上三元桥时,这才恍然大悟:不经意间已经跨越了两座古桥!这种不经意跨越两桥的情景在被誉为“江南桥都”的甪直可有多处,当地居民将这样的组合形象地称作“三步两桥”。

  乌镇西栅西侧,也有直角相连的两座古桥——通济桥和仁济桥,有所不同的是两桥均为拱桥,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景观感受。通济桥俗称西高桥。呈东西走向,桥下所跨西高桥港历史上曾是苏杭间的粮船通道。仁济桥南北向跨西市河,古时桥外水中曾设有木栅门,夜间关闭,以防盗贼从水上潜入,故又名栅桥。两桥始建年代无考,但据记载都于明正德年后数度重修,现存之桥都是清同治年间重建。两桥直角相交,游人无论站在哪座桥下,都可见到该桥洞套着另一个桥洞,若站在通济桥南岸上观看,则可见到两座桥孔与水中倒影形成虚实相接若即若离的两个整圆。

  上海“桥乡”金泽镇,沿市河西侧的下塘街蜿蜒南行,会见到一座青石砌成的明代单孔石拱桥,因桥堍有庙,桥下河流系原先信众放生所在,古桥名“放生”。由此前行不远,另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如意”拱桥。两桥首尾相望。若隔河观景,真有古诗中“横桥远亘如游龙,明珠影落长河中”的韵味。放生桥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可见先人造桥修桥时,也确实在意念中将两桥构画于一体之中。

  桥宅组合的情趣

  在江南市镇,桥梁不仅连接着大街小巷,还因为与民居水阁紧傍相挨而组合成景观。行走在江南市镇中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河岸密集排列的水阁中一座小桥轻逸挑出,全然没有现代桥梁的排场和突兀,因而形成了情趣怡然的景观。

  上海朱家角古镇的热闹地段——北大街桥梓湾,有一座东西跨于市河上的木结构廊桥——惠民桥,据说这也是上海地区现存的唯一一座廊桥。惠民桥东接古镇商业中心北大街,西连通往镇上城隍庙和圆津禅院两大去处的漕河街。桥面覆有木板栅,上有廊棚,顶上盖有砖瓦,廊棚屋脊、瓦片、瓦当俱全,桥身木栏疏朗,其建筑特点与两岸明清风格的民宅相近,更由于该桥东堍是从北大街两座民居中间的弄堂内穿出,使整座桥似是附着于民居上跨河到对岸。站在桥面无论晴雨冬夏,都可欣赏市河两岸整齐的石驳岸和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领略市井中小镇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水乡风情,

  周庄有座贞丰桥,跨中市河。桥不大,为单孔石拱桥,跨孔仅4米多一点,桥宽不足3米,桥面仅成人一大步便可越过。远处望来,尤似掌中玩物。即使在以小河小桥著称的江南市镇,像这样规模的桥梁也堪称小巧玲珑。提及贞丰桥并无其他特殊之处,而是这座桥的古老,古老到已无法查及其始建年代,只知周庄古称“贞丰里”,自北宋元祐年后始称“周庄”,此后,“贞丰”作为地名渐渐淡出直至无人提及。由此推断,贞丰桥历史应该相当悠久。存留的记载中只知桥在明代崇祯年间重修,清代雍正年间重建。小巧玲珑的贞丰桥,其北堍有座同样玲珑又不失风情的建筑——迷楼,桥楼相伴,迷楼褐窗粉墙衬映出小桥的斑驳,自有一种雅俗情愫。

  江南市镇怡然的情趣中往往不失壮怀激烈!朱家角惠民桥的温文尔雅中也记忆着风雨飘摇民族危亡时期,抗日志士手刃汉奸悬敌人首级于桥头的壮举。周庄迷楼,原名德记酒店,开张于清代光绪末年。周庄本是清末民初南社活动所在,1920年12月,柳亚子抵周庄,与陈去病、王大觉等人在德记酒店聚会四次,借酒诗歌唱和,以抨击时政,鼓吹民主。店主女儿阿金当垆劝酒,充当服务。南社社员为遮人耳目,以周庄景色风情和阿金的美貌伶俐为题,兴奋之处颇有些“酒不醉人人自醉,风景宜人又迷人”。因此,他们将“迷楼”雅号送与酒店,并将席中唱和及事后索和的诗句140首集结成《迷楼集》出版。上世纪90年代,迷楼重修,不仅恢复了当年风貌,楼内还陈列出不少南社成员的照片、手迹、书画作品等。

  桥庙组合的别趣

  江南市镇多桥,也多庙,因而也常常出现桥、庙分布相近构成的景观。如上海西郊的著名古镇朱家角,沪上第一古桥放生桥南堍原有慈门寺,由放生桥往西的漕港河口有古刹圆津禅院,寺门对着泰安古桥,再往西则是惠民桥连接着城隍庙。

  像这种桥庙相连的现象在江南市镇很为常见,即使不少庙宇或年久失修而湮没,或在以后的几次群众运动中遭拆被毁已难觅踪迹,但从流传下来的桥名或民间传说、民俗活动中还可看到这种桥与庙的联系。譬如,江南市镇中多见名为“放生”的古桥,这些桥梁附近都曾有过庙宇,而且确实存在过与庙宇有关的放生活动。乌镇西栅西市河上的放生桥是一单孔梁桥,桥南有一座初建于南朝梁武帝时的福田寺,寺内供有三尊高达一丈六的石佛。早年春季上香季节,去杭州的香客回程路过乌镇时,总要泊船上岸,到石佛寺去烧“回头香”。桥的北堍,有一座石阶逐级伸向水里的河埠,传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和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当地居民都会在此河埠上放生鱼虾,故有“放生”桥名。朱家角放生桥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桥建成后慈门寺和尚将桥下方里许为寺僧放生之地,不能撒网捕鱼。明清时代,每逢农历初一,当地僧人俗众都要在桥顶隆重举行仪式,将活鱼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显对生命的尊重。此俗流传至今,“放生桥”之名即由此而来。

  庙桥结合最为典型的即是上海的金泽古镇。清周凤志纂《金泽小志》记:“金泽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桥各有庙”,据传民国初时尚存有一观、二寺、三阁、四庵、十三庙等建筑。沧桑变迁,许多与桥相连的庙早已不存,但透过桥名和桥的侧壁上的楹联,仍有浓浓的宗教意蕴。现存的古桥旁也还能寻到一些寺庵的痕迹,如塔汇桥旁原有玄通庵,林老桥旁原有关帝庙,放生桥侧重修了总管庙,如意桥旁曾有祖师庙,天王阁桥堍天王庙仍踪迹可循,普济桥头颐浩古寺仍然香烟缭绕。因此,民间就有“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说法。可以想象,当年漫步过桥,定然是木鱼隐隐,柴扉轻扣;炊烟与香烟共舞,市井嗡嗡难掩诵经声声……

  可否这样认为:今天我们在谈到江南市镇时总会想起“小桥,流水,人家”,这不仅是因古人有曲如此,更因桥梁在江南市镇景观中的关键意义,它融于水,融于市,融于俗,因而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意念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金泽镇介绍
桥乡金泽
金泽镇的桥
青浦最美古桥——“江南第一桥乡”金泽的古桥*
“江南第一桥乡”---金泽
这是上海最古朴也最低调的古镇,一步一景美翻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