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部爱出汗,一吃饭更是汗如雨下?送你一方,清热利湿,专治头汗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平时头面部就比身体其他地方爱出汗,当喝了热水或是吃了热饭后,或是着急上火情绪激动时,头上的汗出得更是严重,用“挥汗如雨”、“汗如雨下”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能不能得到改善?今天我就给大家讲清楚。

头汗过多,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脾胃气虚,一种是湿热熏蒸。今天我重点给大家讲解一下湿热熏蒸导致的头汗过多问题。

湿热熏蒸类型的头汗过多,有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出的汗特别黏,像混有油脂一样,用纸巾擦拭会发现这些汗渍颜色偏黄。这类人群多为油性皮肤,头面部油脂分泌旺盛,面色一般偏黄,脸部毛孔较为粗大,鼻翼两侧黑头较多,特别容易长痤疮。而且这类人枕过的枕头,也容易发黄、破损。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体内的湿气太重,排不出去,一直聚集在体内,尤其是脾胃中,湿气堆积在体内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热量。这就像我们晒粮食,湿的粮食堆积的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热量,是一个道理。

我们都知道,热性炎上,体内聚集了大量的热量,周围又被阻挡着散不出去,这些热量就只能往头顶跑。这样人体就变成了一个蒸笼,热气往头顶跑,顺便带着体内郁滞的已经化浊化脂的湿气,于是我们头面部就会出现大量的、发黏的汗液。

当我们喝热水、吃热饭、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的时候,那简直是火上加火,体内的湿浊之气在此时,会被蒸腾的更加厉害,大家头面部冒出的汗液就会越来越多,出现“挥汗如雨”、“汗如雨下”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散热,其次要祛湿散热是治标,祛湿是治本。因此对付湿热熏蒸导致的头汗问题,我常常选用医圣张仲景的名方——茵陈五苓散,来清热利水、健脾祛湿。

茵陈五苓散出自《金匮要略》,是个很小的方子,仅有茵陈、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六味中药组成。

方中茵陈为君药,辛苦微寒,入脾、胃、肝、胆四经。其苦寒之性,可以帮助泄去脾、胃、肝、胆中聚集之热,避免其继续蒸腾体内湿浊之气,上蒸头目。其辛香之味,可以通过醒脾帮助恢复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来掐断体内生湿之源。此药散热又祛湿,标本兼治,故为君药。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三者皆为淡渗之物,善于利水,可以使我们体内聚集的大量水湿浊物,快速转化为小便排出体内,从而达到湿去热孤、釜底抽薪之效,祛除湿邪的同时,辅助茵陈消散体内的热邪。

方中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帮助茵陈恢复脾主运化水湿之功,断绝体内生湿之源;又能燥湿利水,辅助猪苓、茯苓、泽泻三药祛除体内聚集的水湿痰浊。毕竟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为患的时候,健脾就等于祛湿。而热邪依附于湿邪,湿邪散了,那么热邪就能被轻松铲除了。

最后说到方中的桂枝,桂枝在这个方子里,比起其他的药物,用量是最小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画龙点睛,桂枝就是这个方子的眼睛。桂枝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温阳化气,让体内这些聚集的湿浊之邪,可以化为小便排出体外;二是可以疏散表邪,将蕴积在毛孔内的湿热之邪排出体外,从而使毛孔恢复正常闭合状态,以防人体津液过度外泄。

你看,一个小小的方子,看似祛湿偏重于散热,但实际上,祛湿也是在治热。咱们医圣张仲景这个方子的配伍,真的是非常巧妙。临床使用此方时,如果患者头汗较多且发黏,且伴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小便短黄、舌苔厚腻的情况,都可以在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下,灵活加减来运用这个方子调理。#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略论中药的配伍运用(二)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证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五苓散验案集 五苓散
五苓散的故事
《张聿青医案》汗
祛湿热的方子多,这个方子万里挑一
一个解酒名方,应酬多、爱喝酒的人一定要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