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勇哥也要学《论语》301-310

勇哥也要学《论语》30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

【释意】孔子去和南子相见,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道:“我假如不对的话,让老天爷厌弃我吧!让老天爷厌弃我吧!”

【感悟】孔子拜见南子,子路就不高兴了,吓得孔子连连对天发誓,许多人据此猜测孔子和南子关系暧昧,这着实是一件天大的冤案。由《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出,两个人相见是非常正式的会面,言行并无异常。南子名声虽然不好,但可能真的是仰慕孔子才华,求一见而慰平生。孔子来到卫国,是为了推行他的“仁政”的,并不是去会旧相好。一国之主卫灵公的夫人派人请见,孔子实在“不得已而见之”。子路知道后,很不高兴,也并非认定孔子与南子有什么故事,应该只是因为南子名声不佳,孔子去见南子与“礼”相悖,于是对老师颇有微词,逼得为师者向弟子指天发誓。其中是非曲直自不评说,单是孔子师徒之间坦诚相待、说话不藏不掖的关系就足以让人羡慕嫉妒恨!有师不此,人生之幸!有生如此,为师之幸!

【附注】1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生得十分俏丽,富有风情。很多人追捧过她。作风不正,名声不佳,相传与公子朝(宋朝)等多人关系暧昧。

2《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chī 细葛布)。帏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在帏中再拜,环佩玉声璆(qiú然。

译文: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天下的君子凡看得起我们卫国、想和我老公做兄弟的就一定要来见我,我现在愿意见你。”孔子辞谢那个使者后思量再三就去见了南子南子当时是在一座用细葛布做成的帐篷里,孔子进门后就冲着北面行大礼,等孔子行完礼后南子又在那座帐篷里拜了一次,以致弄得自己的首饰佩玉丁当直响。

勇哥也要学《论语》30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释意】子贡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广泛恩惠于老百姓,帮大家渡过难关,怎么样?能不能称为仁了呢?”孔子说:“这哪里仅是仁道啊!这一定是圣德了!尧舜或者都做不到呢!仁是什么呢?自己要想有所成就,同时也让别人有所收获;自己想要事事通达,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从眼前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这就可以说是践行仁道的方法了。”

【感悟】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博施”“济众”的境界,在孔子眼里,这是远远超过“仁”的至高境界——“圣”——连尧舜都很难达到的境界。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够“推己及人”,“成人达己”,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就近“取譬”,从身边的最小的事做起,影响和带动身边最近的人,也就做到了“仁”。

勇哥也要学《论语》30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释意】孔子说:“品德修养不好;学问传授不好;听到义之所在,不能亲力亲为;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

【感悟】一个君子应该时常反思自我,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那么,反思什么呢?曾子每日“三省”,省得是做事、做人、求学三个方面。孔子自我反思,反思的是怎样修德行、做学问、行善事、改错误。师徒二人,说法不尽相同,但理是相通的。只有自觉的、时常的自我提醒,才能够让一个有梦想的人不会离梦想越来越远,臻于“君子”的境界。

勇哥也要学《论语》30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释意】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在‘六艺’中尽情畅游。

【感悟】立志要高远,以达“天道”为至上,以通“人道”为基础。一个君子无志便会落俗,囿于现实而不可自拔;无“德”便如无根,无根自然无法成长,更谈不上成功;无“仁”便会心无所系,走到哪里都是流浪;无“艺”则会知识储备不足,学识不渊,也就无法承载远大的志向。

勇哥也要学《论语》305——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凭(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hào)好谋而成者也。”7.11

【释意】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就好好干;不用我呢,就收敛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子路说:“你若率领军队,找谁当搭档。”

孔子说:“赤手空拳就敢和老虎搏斗,不管水深水浅就敢赤足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所要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任务时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能完成的人哩!”

【感悟】颜渊和子路是孔子最爱的两个弟子,一文一武。孔子当着子路的面盛赞颜渊,大概是想用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要子路虚心学文,加强修养,减少鲁莽之气。谁知子路嫉妒心起,听不进去,争强好胜,出言不逊。孔子也非常生气,愤然批评,言辞犀利,毫不留情——“空手打虎,赤脚趟河,死也不后悔的,我才不和他一块儿去打仗呢”!孔子劈头盖脸地一阵批评,语气果决,“其言也厉”,直截了当。但批评只是反面赌截,不能没有正面疏导,接着孔子话锋一转,语气平缓,“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子路的教育既有旁敲侧击,又有当面批评,既有当头棒喝又有循循善诱。教育家从事教育,常常是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同时运用,有时是一石三鸟,有时是三石一鸟,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勇哥也要学《论语》30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7.12

【释意】孔子说:“如果可以求得财富的话,就是做市场的守门卒我也愿意干。如果求不到,还是干我喜欢的事情吧。”

【感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也曾多次就“富”和“贵”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4.5、7.15、8.13、13.5、13.9)综观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孔子对富贵是持肯定和追求的态度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在他眼里,谋求富贵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在孔子眼里,就算是在市场里做一个“执鞭”的“贱役”,任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如果连这样的低贱差事都谋不到,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再“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了。

【附注】执鞭之士——古代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古代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手执皮鞭在前面开道,使行人让道。另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维持秩序。本则讲“富”,与财有关,取后一种说法。[朱子集注]执鞭,贱者之事。

勇哥也要学《论语》307——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7.14

【释意】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首音乐,(听得如痴如醉)很长时间都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想不到音乐的魅力如此之大,竟让我达到了这种地步。”

【感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故事也好,一首音乐也罢,能够让人回味无穷,必定有让人“动心”之处,必定也融入了创作者(演奏者、讲述者)的真情实感。而能听得懂其中意味者,也必为“性情”中人。伯牙子期喜相逢,高山流水遇知音。

勇哥也要学《论语》30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7.18

【释意】孔子也使用“普通话”,读《诗》,读《书》,行礼的时候,都使用“普通话”。

【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要注意听众和场合。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只有表达方式合适了,说出来的话才有分寸,才能与听众拉近距离,易于别人理解和接受,产生交流上的共鸣。

【释意】雅言——当时各国语言尚未统一,比较流行的语言便称为“雅言”,类似于现代的普通话。

勇哥也要学《论语》309­——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释意】1、孔子不随意谈论怪诞,武力,叛乱和鬼神之事。

2、孔子不说话了,唯恐用力会分散影响集中精神。(断句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感悟】孔子的核心思想都是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人生和人类社会。他不崇尚武力,也强烈反对犯上作乱之举。他反对去过分关注鬼神之类的超自然事物,因为那并不能为现世的人带来幸福和进步,人的完善和幸福应该求诸于自身,而不是寄托给鬼神。对于这一点,论语中也有其他印证,比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人文关怀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一份人文情怀使得儒家思想时至今日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勇哥也要学《论语》3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释意】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找到人家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去学习和遵从,他们不好的地方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并改正。

【感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的最大贡献就是给我们打开了更多的窗口,给了我们更多的尺子。我们在评价某个人时,就不要拘泥于某一个方面,要多看看人家的优点。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能是所有智能的集大成者,总有某个方面不如别人。虚心向别人求教,总能有所收获。就算是只看到某些人的缺点,也能给自己有所警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勇哥也要学《论语》311——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7.23

【释意】孔子说:“上天在我身上生就了这样的品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感悟】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孔子来到宋国,司马向魋要杀他,弟子们劝他“速去”,孔子慷慨激昂,威武不屈。面对生死,面不改色,不躲不退,也可称为“大丈夫”了。或许,这也就是他经常教导弟子的“勇者不惧”吧!

【附注】桓魋——宋国的司马向魋,因是宋桓公的后代,所以又叫桓魋。

史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子,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孔子经过宋国和弟子一起在大树下修习礼桓魋来把树砍了孔子就走了弟子们说跑快点啊孔子说:“天生下此德在我,桓魋能把人怎么样?”孔子虽然知道桓魋奈何不了自己,但是该躲就紧躲了,躲虽然躲了,但处之未尝不闲暇,这就是所谓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吧!!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拆:孔子2573年华诞,澄清对大巫师孔子的几个误解
南子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29)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28】孔子见南子
白话《论语·述而》
一本《论语》就是一本养生奇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