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冬:拥有了这个能力的人,一辈子都会有贵人相助(深度好文)

-01-

为什么别人不尊重你

越来越发现,现代人睡不好觉的原因是:内在的不纯然,心有千千结。

关于睡不好觉的生理原因,我们做了很多的临床研究,发现主要的原因是气不顺。

气不顺,则肺气不降,肾阳不固;气不顺,则肺经不得力,肝火上亢;气不顺,则胃气不降。

所有的气不顺,都隐隐约约地意味着一种心智模式——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

心乱了,病就来了!看懂这一点,才知道什么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

比如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气不顺的人,她的出身,她在大观园里面的角色,都与此有关。

《论语》里正好有一句话回应没有受到尊重这一点——“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如果不能做到敦厚持重,就没有威严,不会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虽然有些人很有钱,但并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虽然有些人长得很漂亮,但一张嘴说话就是:“干啥呢!”

我就有一种“熊出没”的感觉,她接着说:“再瞅我削你!”我就赶紧跑了……

相信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

-02-

不自重的人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一个人总是讨好别人;或者学东西的时候很快就觉得自己学会了,然后夸夸其谈;或者与人交往的时候很容易跟对方承诺点儿什么……

这都是不自重的表现,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对待每个细节都没有一种认真的态度,那么学到的东西就不会坚固——“学则不固”。

我们抄经,没有说第一天就一定要把《金刚经》抄完,一天抄一页,一天抄五个字,或者认真反复地写好一个字。

比如“无我相”的“无”字,你把“无”字写好,抄完整个《金刚经》就写好了好多个“无”字。

-03-

能看到别人优点

一辈子都会有贵人相助

《中庸》言:“不诚无物”。

所以“忠”、“信”二字是人的主心骨,如果你能做到忠信,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你还有一些需要学习的地方,那就是“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这句话在历史上有很多争论,如果每个人都去结交那些比自己强的人,那谁还有朋友呢?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是另外一个意思——人不是“单片人”。

我们可以在王先生那里学到敏而好学;在李先生那里学到不耻下问;在张先生那里学到格物致知……

其实我们可以在每一个立体的人那里学到比自己强的部分。

所以“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做一个往“上”看、只结交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而是应该在每个人身上都学到那些比自己优秀的部分。

正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去除“我慢”的过程。

我们很容易在别人身上发现问题和缺点,这几乎是一种人性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这会让自己感觉好点儿——你发现一个很优秀的人不如自己时,是不是觉得很爽?是的,我发现我就很爽。

但是,我们要觉察这是一种人性的陋习,要意识到它只不过是一种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也包含着人类自我堕落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的意识要时时转变,看待别人的焦点要从发现别人的缺点转到发现别人的优点上,时时刻刻地从每个人身上发现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当有了这样一种心智模式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每天都在进步的人。

而且有意思的是,你几乎不再有敌人了,因为你可以随时去赞叹他人。

这不是拍马屁,因为拍马屁是出于想从某人身上得到某种利益,而这种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贤贤”的感觉。

如果一个家长能够培养他的孩子在别人身上发现优点的习惯,那这个孩子的未来必然无可限量。

有一天,我看见一位父亲在跟他的儿子对话:

“在饭桌上,你看见左边的第一位叔叔身上有什么优点?”

他儿子说:“我看见他每次抽烟的时候都拿出来跟别人分享。”

这位父亲继续问:“好,第二个叔叔有什么优点?

孩子回答:“第二个叔叔不怎么说话,但是别人说话的时候他都会表示回应。”

这位父亲接着问:“好,观察得好。第三个叔叔有什么优点?”

孩子回答:“第三个叔叔对旁边的姐姐很好。”

我发现这位朋友只有这一个核心的教育方法,他的孩子每天走到哪里,都能够观察到别人的优势和了不起的地方。

你明白一个大人突然从孩子的嘴里听到对他的表扬,而且连他自己都真的认为这是他的优点时,那种恨不得在六一儿童节送这个孩子一套完整的变形金刚的冲动吗?

我们想过吗?有多少孩子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教育。

父母带小朋友认真地观察别人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表示随喜赞叹,这很难吗?有学奥数难吗?有学英语难吗?……没有。

但就是这个能力,让这个小孩子一辈子都不会饿死,一辈子都有贵人相助。

以前总是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一句话足以让我们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自己也能够心安理得的人。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心安理得很简单,看他坐下来的时候手机正面是朝上还是朝下。

还有一些人,永远都是很晚才回你的微信,因为他平常不看微信。这也对,因为人家有自己的时间规划。

但还有一种朋友,恨不得你跟他打招呼或者说事儿的任何时候,他都立刻回复你,那只能说明:第一,他很闲;第二,他真的人很好。

-04-

做一个厚重

而不怕改正自己错误的人

“过,则勿惮改。”

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而且要公开承认错误。

在夏夜读《论语》,你会有一种浑厚感,会觉得哪怕自己做不到,也希望身边有这样的朋友。

这和读《庄子》很不一样。庄子对于人性中的种种不靠谱,保持一种坦然;孔子则更认真一点儿。

因此,学《庄子》的人比较逍遥,喜欢他的朋友爱他爱得要死,因为像这样不给自己压力的朋友已然不多。但是他不靠谱的时候突然就消失了,你也不要抓狂,因为人家就是这个样子。

跟孔子学习《论语》的人都比较靠谱,但是隐隐地也给自己和别人施加了压力。

之前和大家一起学《庄子》,现在一起学《论语》。其实这是一个文火、武火兼备的过程。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豁达一些,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敦厚一些……

这是一个中国人人格的两面。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时候,当我们在人间世行走的时候,做一个厚重而不怕改正自己错误的人,做一个令自己放心的人。

当我们失意的时候,当我们在夜间睡觉的时候,让自己成为一个“溜肩膀”的人,也不失为一种对自己的爱惜。

所以说,中国人的人格是非常丰富且多层次的。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对完全不同的内在自我保持一种欣然接受的状态,这是我们能够安睡的最重要的心智基础。

论语有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不好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说,“羡慕嫉妒恨”是人之常情,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

你的不好,不是别人的好造成的,你越在意别人的好或不好,越容易让自己陷入僵局。

如果想不通这一点,无法拥有开放的心态,即使别人再不好,也不能拯救你的软弱和失败。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别人的好坏和自己无关,也有关。

无关的是,他人的好与不好,影响不到你;而有关的是,如果你能有意识地改变心态,他人的好与不好,都能为你所用。

他比你聪明,你可以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路子,即使飞得没那么远,也总比停在原地好。他比你能言善道,你不妨细心观察、虚心学习,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最后,将它变成你自己的武器。

要知道,能看到别人优点的人,是成熟的人,是人情练达后的自信乐观,是面对挫折的积极坦然。

这样的人生,才会越过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妇女杂志社
真正厉害的人,为什么看起来都很普通?
家有 三人行 转载
早课 |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育禁忌用语: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还敢顶嘴?
论语启示录119:对牛弹琴牛没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