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磨蹭拖拉,“时间管理训练”不起作用?是训练搞错了方向

某宝上有很多时间管理和习惯养成的小道具,周围很多妈妈都尝试过,21天习惯养成神器、儿童成长自律表等。这些道具都是根据想让孩子实现的目标,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

比如,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服,主动跟人问好,按时写作业……就奖励一颗星,集齐50颗星就可以换孩子想要的礼物,去游乐场的机会等。孩子在奖励的驱动下,会积极做家长期望的事情,慢慢形成习惯,变外部驱动力为内部驱动力。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些神器买回家,就跟孩子的玩具一样,前几天热情高涨,没几天孩子就油盐不进了,最后只能挂在墙上当装饰画。妈妈又不得不恢复絮絮叨叨或者像金毛狮王一样怒吼了。

屡屡受挫也让妈妈对“时间管理训练”产生质疑,为啥理论上挺有道理,对自家孩子就不管用呢?

其实不管是21天习惯养成计划还是儿童成长自律表,给几颗星星换什么礼物都是表面现象,只有看清时间管理的真谛,读懂孩子不配合的具体信号和原因,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方式,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更好地管理时间。

孩子不配合的第1个原因:目标设定不合理

不管是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刷牙,还是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目标一定要合理。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配合,是因为目标的设定和孩子的实际能力相差太远。

目标过于太简单,对孩子没有任何挑战性,孩子就算完成任务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感。目标太难,孩子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成功,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1. 了解“成败效应”,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格维尔茨发现的“成败效应”可以解释合理目标的重要性。

格维尔茨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跟是否成功完成任务有关,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成功的境地,会让孩子收获内心的愉悦。这是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如果孩子经过极大努力仍然不能成功,失败次数过多就会失望丧气,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在给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要让孩子达到成功效应,避免失败效应。

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会产生成功效应。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作用,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虽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完。这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给孩子制定的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孩子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就会产生成功效应,让孩子收获内心的愉悦感。

2.具体对策: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

给孩子设立目标,首先要了解孩子现在的水平,以及我们期望孩子达到的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立合适的目标,鼓励孩子一步步接近目标。

比如孩子写作业需要2个小时,其他孩子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如果把目标定成半小时,对孩子来说就过高,孩子无法达不到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我们可以制定循序渐进的目标,孩子按照现在的速度完成,能得到一颗星,每提前10分钟就能多一颗星,1小时50分完成作业,奖励2颗星,1小时40分完成作业奖励3颗星,以此类推。

用这样的目标制定方法,孩子每天都能得到星星,只要他稍微努力一点,就能得到更多的星星,还可能会有惊喜,孩子能时刻享受到成功效应带来的动力和幸福感。

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加,最近发展区也会越来越趋近于目标,我们要适当调整,给孩子制定新的目标,避免目标太简单孩子不屑去做。

同一个任务也可以用多种维度作为目标,比如先提高孩子做作业的速度,速度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之后,再从作业的质量入手。根据错题率、文字整洁程度等制定给星的标准。

孩子不配合的第2个原因:孩子对奖励没兴趣

孩子按照家长制定的目标工作,他真正想要的是攒够足够的星星换相应的奖励。在给孩子制定兑换礼品清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意见,不能家长自己一厢情愿做决定。

有的妈妈,把给孩子的奖励制定成孩子不感兴趣的博物馆,孩子已经去腻了的动物园。奖励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孩子也就没有动力去赢得星星了。

除了制定孩子感兴趣的奖励之外,家长还应该了解一个心理学效应:超限效应。

1.超限效应:刺激过多,反而无视。

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孩子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听牧师演讲,刚开始觉得牧师讲得特别好,他打算捐很多钱。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只想捐一些零钱了。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依旧在絮絮叨叨,他决定不捐了。牧师演讲终于结束开始募捐的时候,马克·吐温反而从募捐箱里拿走了2美元。

马克·吐温用这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过于唠叨和繁琐,会让听的人不厌其烦,产生负面效果,更不利于结果的实现。

2.具体对策:避免“狼追型”教育

根据孩子的需要制定奖励,比如孩子想去的游乐场,想要的玩具,想参加的活动,又或者是额外的电视时间,玩游戏时间等等。要让孩子参与到制定中来,孩子才会为了想要的奖励努力完成目标。

要警惕超限效应,不要喋喋不休催促孩子,一旦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就算奖励是孩子想要的,他也会被情绪左右,故意违背大人的意愿。

在《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中,作者王宏指出,靠提醒、唠叨、催促等方式让孩子付诸行动的属于“狼追型”教育,这种模式下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干劲、积极性都是罢工的状态。

看到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及时鼓励孩子好的行为,让孩子的压力水平保持在中等状态,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达到“驱力型教育”的目的。

因此,用孩子喜欢的奖励作为“短期”驱动力,把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行动,让孩子有足够的动力朝着目标前进,避免“狼驱型教育”用鞭子赶着孩子往前走。

孩子不配合的第3个原因:家长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

孩子上一天学回到家,情绪低落不想写作业,或干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1.孩子情绪低落,不想行动

如果父母催促批评孩子,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都这么不开心了,还逼着我写作业。父母成了“狼驱型教育”,孩子也不愿意配合,情绪可能变得更低落。

遇到孩子情绪不高心情不好,父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情绪上,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让孩子赶紧写作业完成任务。

2. 具体对策:沟通三部曲—接纳、反映、讨论

在《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中,王宏提出,孩子情绪不高时,先别急着让孩子履行时间表上的任务,要用“沟通三部曲”跟孩子沟通,也就是接纳、反映和讨论。

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用不带价值判断和评价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本身,而不是试卷、分数。

然后是反映,把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闷闷不乐,父母可以说,“这次考试没考好,你很难过,还担心爸爸妈妈批评你,对吗?”根据孩子的反应调整语言,直到能准确描述孩子的情绪为止。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能用语言清楚表达内在的情绪,情绪很快就会平复。

最后是讨论。前两部接纳、反映都是“共情”的过程,是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最后讨论是“共事”,跟孩子讨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比如怎样做下次考试可以取得好成绩,怎样能提高工作效率等。先共情再共事,才能事事顺利。

每个人的一天都有24小时,善于管理时间,24小时能创造48小时甚至更多的效益。不善于管理时间,24小时就只是86400秒,滴答滴答就过去了,没有任何产出。

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训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简单做个时间计划表,孩子既没动力也没目标,无法坚持下去,就说“时间管理训练”不适合自家孩子,这是敷衍了事,会耽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不管用什么方法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父母都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案要结合目标和动力设定。时刻记住,时间管理的主体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爱学习,自律性差?整天跟娃讲大道理是下策,这个才是上策
越早实现自律的孩子,越容易开挂!培养自律,可从这4点入手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方法简单但很管用
14岁的孩子,对任何事都将就,没动力、没目标,怎么会这样?
13年教学经验的二孩妈妈,教你3招搞定写作业的世纪难题
“ 12点等孩子睡了,咱俩喝一个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