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屈光

    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的意识流理论出自西方,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意识流小说在西方取得了极高成就,但是意识流无论作为人本身的精神特质,或是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意识流技巧在以抒情为特质的诗歌中更容易被充分采用。

     内容提要 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的意识流理论出自西方,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意识流小说在西方取得了极高成就,但是意识流无论作为人本身的精神特质,或是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意识流技巧在以抒情为特质的诗歌中更容易被充分采用。本文以现**论观照中国古代作品,用比较的方法,以大量的事实从逻辑和学理两方面充分证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不但存在,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精妙的、相当完备的意识流技巧和意识流形式,本文作者将其划分为顺流、环流、向心流、混流等4种基本形式。中西意识流在创作和理论方面是相同相通的,意识流是中西文学的深层问题,反映了人类思维和世界文学的某些共同本质。意识流这一概念对清理中国古典文学遗产有着宏观的透视作用。


关键词 精神特质 意识流技巧 意识流的基本形式 宏观同质


     外国文学中的意识流,无论理论或创作,一般人也多少有所了解,这要归功于专家们的介绍;而中国文学中的意识流,见于论著中的却十分有限。有一本论中国意识流文学的专著认为"最早关注并有意识地传播意识流理论","最早采用了现代意识流技法"的是鲁迅,鲁迅是"东方意识流之父"。

     美籍作家聂华苓曾称赞川剧《思凡》有巧妙的意识流手法2。还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不可以说意识流文学或戏剧我国古已有之,我国又多了一个世界之最呢?回答是:不能。"3这些观点给人们总的印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与意识流无涉,这真是一种误会。其实从《诗经》开始直至汉乐府、汉魏古诗、唐诗、宋词,不但有许多意识流作品存在,而且意识流手法相当完备,这可以在逻辑和学理上得到充分的解说。

    意识流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1884年美国《心灵》杂志发表了他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后来收入他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专著《心理学原理》。詹氏意识流理论与后来意识流文学有关的主要内容有:1.意识是流动的,不间断的;2.意识流是混杂的;3.意识有理性的意识和非理性非逻辑性的意识两种;4.意识分为实体和过渡两部分,意识是过渡的、跳跃的4。在詹氏的意识流理论之后,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亨利·柏格森又提出了"心理时间"的理论,认为人们所说的时间只是自然时间,即钟表时间,按照过去-现在-将来的顺序,而人们的精神活动打破了这一顺序,遵循的是"心理时间"。

     5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几乎同时创造了心理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意识的、前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三种。这三位学者的理论成为意识流文学理论和意识流文学创作的心理学和哲学基础,竟衍生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实践,并势不可挡地渗透到各种文学体裁及与文学相关的艺术领域。

     较早发表意识流文学理论观点的是威廉·詹姆斯的弟弟---亨利·詹姆斯,他要求作家"退出小说",主张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是"一个随时准备容纳痛苦的器皿,一只深深的瓷器小杯,可以在其中混合各种辛辣的酸性液体"6。这无疑是对小说家们仿佛第二上帝般地编织故事、塑造人物,全知全能地叙述、介绍、评论等传统作法的厌烦和否定。1919年,英国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了著名的《论现代小说》一文。在文章中,伍尔夫激烈地抨击传统小说"给我们提供情节,提供喜剧、悲剧、爱情和乐趣"7,她毫不掩饰地批评威尔斯等三位当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这三位作家是物质主义者。他们之所以令我们失望,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躯体而不是心灵,……结果,生活溜走了;而也许没有了生活,其他都不值一谈。"那么什么是"生活"呢?什么是小说家的任务呢?她阐述说:"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就象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地簇射;当这些原子坠落下来,构成了星期一或星期二的生活,其侧重点就和以往有所不同;重要的瞬间不在于此而在于彼。……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用文字表达出来,这难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她毫无保留地推崇力排传统而着力以新方法表现人物心灵的青年作家乔伊斯的小说"按照那些原子纷纷坠落到人们心灵上的顺序把他们记录下来,……不论从表面上看来它是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乔伊斯先生是精神主义者。他不惜任何代价来揭示内心火焰的闪光,那种内心的火焰所传递的信息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它的不连贯性,它象电光一般突然闪现出来的重大意义,毫无疑问确实接近于内心活动的本质。……如果我们所要求的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那么我们在这儿的确找到了它。"这就是伍尔夫著名的"心理瞬间"和"心理真实"论。其理论核心是抛弃传统小说在内容上编造情节、描写躯体,在布局上要求逻辑性强、结构紧凑的"物质主义",而追求"精神主义":1.在内容上追踪复杂的意识活动,记录印象闪现的顺序;2.在布局上不回避杂乱。显然,她认为"心理真实"才是真实。虽然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她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文学理论概念---心理真实,这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文学观念的重大突破。如果没有心理真实,理论上所说的"真实"就永远是不全面的。1887年法国作家爱德华·杜亚丹的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出版,这是意识流小说的最初尝试。此后四十年中欧美涌现出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等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家,掀起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高潮。

     詹姆斯"意识是流动的、混杂的、过渡的"和柏格森"心理时间"的理论,伍尔夫的"按顺序记录闪现的信息"的"心理瞬间"小说理论及西方意识流小说文本,构成了西方意识流的三个紧密环节。意识流文学实际上是指以表现人的非逻辑性、非理性、超时空或无意识的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意识流是人的意识规律,体现的是属于不分时空的人类本身的心理特质,不论是在这一概念产生之前还是之后,不论是西方人或东方人,古人或现代人,也不论人们是否使用了这一表述;这就像太阳系中的每个星球都总是按自己的轨道运行一样,而不管天体理论是否已经出现。我们只能说,西方意识流小说家在理论家阐明了这一规律之后有意识地强化运用了这一发现,却不能说,中国人包括古代的中国人的意识活动不遵循这一规律,也不能说中国古代作家不可能会在作品中体现这一规律。当代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娜塔丽·萨洛特说得好:"我个人认为,在一瞬间的感觉这个问题上,所有的人,不论是什么民族、什么阶层的人,都是一样的,或者说都是相象的,甚至在思想、言论、行为等各方面相差天壤的两个不同的人,在这一点上也是相同的或相象的。"8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用西方意识流理论来审视中国古典诗词究竟是否有意识流的存在,进而探讨中西文学在这一问题上有无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但为君故,沉吟至今。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E明明如月,何时可掇?F忧从中来,不可断绝。G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H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I山不厌高,水不厌深。J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较难真正读懂,原因正在于诗人非常自然地展现着自己的意识之流:理性的、朦胧的、无意识的……。真正理解了这一点的首推清代学者吴淇,他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9几乎就要喊出"意识流"三个字!意识流文学有哪些技巧,国内学者见仁见智,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采用当代美国批评家梅·弗里德曼的观点,他出版于1957年的专著《意识流:文学方法的研究》将其概括为三种:"在意识流的形式中,有许多可能变换的技巧,其中主要的要算内心独白了",其余两种是"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最常用的两种技巧---内心独白和感官印象。"10在《短歌行》中,这三种典型的意识流技巧都得到了自然的、充分的使用。

     一感官印象。弗里德曼指出感官印象是"头脑一般说来是消极被动,只受瞬息即逝的印象的约束","只是和一小部分意识有关,但它是距离注意力中心最远的一部分"。我们理解为:感官印象,是在一段意识中并非人物注意力所集中的,而只是人物的感官于瞬间偶尔捕捉到的、稍纵即逝的客观存在物。《短歌行》中有四处感官印象:两处歌声、两处月色。曹操因思贤才不得而独饮闷酒,歌女演唱以侑酒。《诗经》本是配乐演唱、舞蹈的歌词,B片断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两句"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在瞬息之间与内心的主导意识即思慕贤才产生强烈共鸣,便记录下来,成为一个听觉印象。D片断是《诗经·小雅·鹿鸣》第一章的前四句。以鹿见艾蒿呼叫同伴来吃,起兴嘉宾到来诚恳相待。这四句歌词亦与曹操礼遇贤才的主导意识共鸣,成为一个片断印象。E片断无意识地举头望月,明月皎洁,无奈可望而不可即,与渴望贤才而不可得相共鸣。H片段望见月下乌鹊绕树而未栖止,与贤才不来投我相共鸣。以上四个印象正是伍尔夫所说"内心火焰的闪光"。

     二内心独白。传统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指不由作家叙述,而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法国作家大仲马定义为"从思想或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思维里的直接引述"11。传统小说中内心独白的本质是一种理性的、合乎逻辑的意识活动,而意识流小说中"内心独白可以再现意识的任何一个领域"。即包含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和非理性的、不合乎逻辑的两种,而以非理性、非逻辑性的为基本特征,所以我们理解为,内心独白即杂乱的不连贯的自由联想。

    《短歌行》全诗是曹操的一段内心独白。G片断是贤才来归的情景:劳你们枉驾辛苦跋涉前来问候我,久违了,往日的友谊一直萦绕我心。完全是幻觉,近乎白日说梦,一种不清醒的无意识状态。美国当代评论家拉尔夫·雷德称《尤利西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12,弗里德曼称赞《尤利西斯》"是一部指南,不但指出如何正确地运用意识流及其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还指出如何对人类意识进行详细的剖析"。我们不妨将G片断与《尤利西斯》中布卢姆的一段幻觉作一比较。布卢姆是《尤利西斯》中三个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朋友派迪·狄格南去世了,在送葬车里另外的朋友谈到有一辆葬车经过铁道口时翻倒,尸体横在马路上,"嘭!翻车了。棺材摔在路上,开了。派迪·狄格南弹射出来,穿一套过于肥大的棕色衣服,僵直地在尘土中翻滚。红脸已经变成灰白色。嘴松开了。在问出了什么事儿。给他闭上是完全正确的。张着嘴模样怕人。内部腐败也快。把所有的开口处都给闭上,这样好得多。对,也堵上。用蜡。括约肌松了。全都封闭起来。"13这段幻觉是《尤利西斯》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在其他人物的简短对话中间插入这样一段心理活动,在小说中真是前所未见。《尤利西斯》正是以一系列的具有强烈的奇特感和真实感的片断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如果说这一片断与《短歌行》G片断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只能是布卢姆瞬间连续做了时间颠倒的两个梦:尸体滚出和入殓前堵嘴和肛门,而曹操只做了一个梦:贤士归来后的寒暄。如果把类似的内容移植到《尤利西斯》中,也会很和谐的。

    三内心分析。弗里德曼定义为:"内心分析是要把人物的印象汇总在作者的叙述内,因此它永远也不会脱离接近直接的思想和理性的控制的范围。……充其量它只可以说是用来再现意识的抽象。""再现意识的抽象"也完全可以是抒情主人公的自我意识活动,即自我内心分析。《短歌行》的C片断,是对***断和B片断意识的抽象,就是自我内心分析。如果说读者对***断和B片断反复咀嚼后仍不知所云,那么到了C片断读者就会有所领悟:"忧"的原因是"君"。自我内心分析手法表现的是理性意识,并不成为理论上的难点。

    曹操的《短歌行》所展现的内容,从心理学角度讲,正印证了后来詹姆斯意识是"流动的、混杂的、过渡的"的理论和柏格森"心理时间"的理论;从文学主张上讲,超前体现了伍尔夫"按顺序记录闪现的信息"、"不论从表面看来是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的要求;从艺术表现上讲,预先囊括了弗里德曼所总结的"内心独白、感官印象和内心分析"等三种意识流技巧。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称《短歌行》为优秀的意识流诗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什么是意识流?
意识流小说的缘起和特征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意识流小说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