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股文是哪八股?八股文有功于历史?论八股文

文|杨培川

明清两朝五百年的历史,科举选拔制度中都是以八股文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而八股文的起源、形成,却可以推至更远的唐宋,以及八股文是以四书五经为题和为根本的,那八股文更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绕不过去的一部分。

在科学技术、工业知识深入人心的今天,'八股'似乎早已成了一个贬义词,从'反对党八股'到'打倒孔家店'、'矫枉必须过正',以及明清两朝抨击八股文的人便不在少数,故而'八股先生'真有人人喊打的意味了。

那么,八股文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八股文出身的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难道亦如'八股文'这三个字给人的一般印象一样迂腐不堪吗?

那么他们三人又为何王阳明能成为中国最后封圣的人?张居正成一代著名首辅?曾国藩封半圣呢?而且八股文出身的有识之士也不在少数?

那么清朝仅次于《红楼梦》的《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为什么说只要学好了八股文,什么诗词曲赋,都是手到擒来,'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呢?

这一切的答案,都要回到八股文本身来分析,从八股文本身去寻求。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搜集并且研读了不少八股文、科举制度的资料和历史专著,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带着大家从历史文化的分析中解答问题,揭开'八股先生'的真面目。

一、 八股文的起源、内容

自隋朝开科举以来,一反'上品无寒门'的两晋南北朝的阶级固定,唐代文化大兴,以试赋取士,虽是如此,唐代也并没有废除对'经'的研习,考生需要根据《易经》、《诗经》等'经'写'括帖'。

唐代的这种'括帖'又叫'帖经',它是根据'经'写出注疏的,类似于后来宋朝朱熹对四书的集注。

但这时的括帖还不算八股文的源流,只是其一唐人的经书研习没有落下,慢慢传承让后世定了四书五经的考试内容,其二是对'圣贤书'的解读形式,与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口吻形式有相似之处。

宋朝王安石当政时出现了'经义',根据对经书的理解来写文章,这和注疏就大不相同了,是真正意义上的八股文的滥觞。

所以我们今天看宋朝的有些经义,很是符合八股文的范本,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都有,其实此时并没有明确规定八股文,之所以如此,是后世的明朝在宋朝经义的基础上,规定出来的。

所以八股文是逃不过四书五经和中华文化的代代传承的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刘伯温商定了八股文定天下士子,到了明朝成化年间,八股文的形式已经成熟,再到清朝,那是已经被玩坏、变味了,圣贤之言也被解读得几近面目全非。

八股文的形式内容,开头三步破题、承题、起讲是基本不变的。

中间的叫法就多了,有'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有'提二比、虚二比',有'提比、中比、后比、小比'等。

但是不论怎么称呼,八股文的中间也就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四对相对的对子,类似于对联、律诗、声律启蒙中的对子。

四对便有八段,这就是'八股文'的由来。

至于古文献中,'八股文'更有制艺、制义、时文、经义、四书文等称呼。

说来说去,除了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古今文体的不同,实质上八股文和我们今天的应试作文、论文等,要求规定上、实质内容上如出一辙。

我们今天的确是没有了八股文,但是我们'生活处处有八股'。

二、 八股文的弊端客观存在

讲第二点时,我先讲一个笑话,明末清初有人写过这样一段话:'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

此话是以调侃的口吻,来讽刺大明江山的易主,'文八股'功不可没。

康熙年间,关于八股文的存废,曾展开一度争议,不少朝臣都看到八股文弊端越来越明显,想要废除,甚至他们多半是写八股文进入官员阶层的。

但最终这条提案不了了之,就像清朝想废除女人裹小脚一样,政令难行。

如上述所说,八股文的本质是'代圣贤立言',也就是说八股文从破题开始直到结束,考生都绝对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在里边。

例如题目是《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那么考生一开始就得站在孔子、孟子、朱熹等儒家圣贤的角度来说话下笔,把四书五经读烂了的化用进去,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个人的思想,绝对不能。

故此,可以预见这种规定的弊端,会越来越大的,慢慢的,四书五经中一段、一句的的题目已经出烂了,考官们就开始出截搭题等形式。

所谓截搭题,再拿《论语》举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截搭题可以是'方来不亦',一句截几个字。

如此一来,这还是圣贤原意的话吗?

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而历史上此类截搭题是不胜枚举的,尤其清朝文字狱兴盛,稍有不慎便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有考官出'维止',取的是《诗经》'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的截搭题,去掉中间两字,被认为是'雍正'去头,再被拖出去毙了。

慈禧垂帘听政时,也因为怀疑截搭题讽刺她,杀过考官,当时文化界和八股文圈子可谓人人自危,腥风血雨,乾隆时也不必说,不然《红楼梦》也无需写得那么隐晦。

因而又有人站出来骂:'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财计,谁知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骂的是八股文和当时读书人已经不切实际。

然而别开生面,从唯物历史观、辩证法来看,八股文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绝对不是人为能够根除的。

首先,科举既然要阶层流动以提供一定的新鲜血液,朝廷既然需要一种长远的选拔方法,那么就得规定形式内容,而且必须得规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如果不是代'圣贤立言',让考生自由发挥,那考官真是没有什么评判标准,难以服众了。

所以八股文的限定、要求就顺势而出了,其实没有八股文,也会有其他六股文、七股文的。

正如我们今天的应试作文、毕业论文不也是不能自由发挥吗?而是有格式有模板有套路不是吗?

这是选举、考核本身所决定的。

八股文本身并没有错,它只是当了历史的替罪羊,换一种考试内容也是一样的,没有哪一种考试形式是完美无缺的,这或许就是'最坏的方法中最好的那一种'。

三、 理性看待八股文,批判吸取八股文精华

西方有一位史学家对比过罗马和中国的历史,他惊奇地发现,罗马灭亡的原因,中国都有。

但是,为什么中国五千年文明没断绝,成为世界仅存古国,而罗马就灭亡了呢?

他最终发现,中国有一种制度罗马没有,那就是选举,保留了底层向上的一条通道,哪怕这条通道很狭窄。

如上述所说,客观上八股文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部分之一,即便八股文慢慢变了味道,但有些有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的八股文,也不应该被埋没。

如明朝成化年间的状元王鏊的《百姓足,孰与不足》,便入选过教材,可见八股文中不乏好文章。

当然,八股文最终的弊大于利是无可否认的,历史的车轮会抛弃它无用的内容,迎合世界的工业化,考试的内容也需得跟整个人类的进步事业息息相关的知识。

这或许是古今中外所有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方法都会存在的弊端。

今天我们回首以往存在过的长远的东西,若是抹杀或者全盘否定利弊并存的它们,那么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或许也会抹杀或者全盘否定我们的某几样东西。

毕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批判吸收才较为合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化1000问
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王道成:八股文和试帖诗|文史知识
八股文
明清科举的“八股取士”有多可怕?
八股取士始于何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