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武用筋膜发力是怎么发的?据说用筋膜发力可以打出很强的攻击

传武用筋膜发力是怎么发的?据说用筋膜发力可以打出很强的攻击。所有的拳术,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东西,一个整体、移动、发力。

有些拳术是整合起来练的,有些拳术是拆开练的,这个分别颇多,我们不去探讨,但是所有拳术所有的训练核心,无非就是这三个东西,其实底层逻辑也很简单:

一、整体,顾名思义,把整个身体蜷起来去撞人,冲击质量肯定会比用一个巴掌扇热更大,效果必然会更好,那么打人的角度来说,用一个胳膊打人与用整个身体去打人,效果会天差地别。

二、移动,是当下许多传武爱好者所没有掌握的东西,看起来练个稀奇古怪步法好威风,但是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掌握移动的本意,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的本意是:利用移动之力叠加重击之能,也就是如何把前面的整个体重更快速的发挥出去。

三、发力,其实前面说的移动也是发力方式之一,但是细化之后,发力不单单是移动冲撞力,它还包括了肌肉本身的收缩力,以及惯性协调的锤子劲,还有原地拧转的螺旋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分,当然这些细分基本上表演居多,实战无用,所以我们这里就不过多说明,以免浪费时间。

很多人都知道我飞宏这些年特别喜欢研究劲力模式,有些人或许会觉得好低级、好无聊,但其实劲力模式才是所有武学的灵魂所在,把劲力模式研究透了,才可以发现不同的劲力模式适合匹配的招法与练法是不同的,顺藤摸瓜之后,才有能力去反推:你见到的任意一个大师,只要动一动,你就能知道他练的到底是什么,这套练法中的最大核心是什么!

我这次讲解呢,主要就是给大家分享这个心路历程,让大家从教学者、创拳者、实用者的角度,去感受这个逻辑,是否正确科学。

任何一个拳术,首先是有一个动力模式,我们称之为发力模式。因为我觉得动力偏向于如何跑,而发力包含的面比较全面。怎么发力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一辆车,发动装置是前驱还是后驱还是四驱还是适时四驱,这绝对影响了这辆车最根本的价值。你不要跟我说买劳斯莱斯的人从来不在意发动机在哪里,如果你这么说,我可以指着你的漂亮脑门子告诉你,F1赛车的发动机位置绝对很重要,如果你只是为了面子,去练肌肉得了。

一般来说,新手往往前驱发力,就是遇到问题直接王八抡上手,很明显发力机制在前端,一旦被控则会出麻烦。

武学水平越高的人,随着训练的加深,这个驱动点会逐步下压,因为越下方的位置,对方也不容易控制,道理很简单,没有帝王会把首都设置在一线位置。

那么这里面有几个层面呢?第一是压到腰,这个时候可以利用腰部的螺旋引动周身体重同步旋转发力的能力,螺旋发力就会快速拧转到整个身体,快速重击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是这种发力有个问题,它对定步的依赖会很大。因为你移动时腰部不稳,发力会走漏。以及需要一定的旋转幅度才容易发上力,出手相对费事。

所以在这里呢,我们先天劲道的功法中,把“腰”进行了“改良”,让大家可以螺旋的同时,可以在更小的角度发力,以及,可以利用上步法的冲击力去打出更强的重击,这方面大家各自通过训练去体会。

腰部训练得到的朋友会再次向下压,压到哪呢?压到小腹的原因在于,小腹是人体总重心所在,一旦你四肢与小腹相连成功,那么一举一动皆可引动周身体重,效率更高,同时出手更快,以及预兆更小。但是它有对应的练法,并不同于常见的武学训练,而且其时间不能过长,粗练乱练会会导致一错一失,错在于腰椎不可受大力,练错伤腰椎会很严重;失在于小腹的练法可以更深入的刺激到人体的许多小肌肉群,这对周身气血的深入滋养意义重大。当然你练对了则可以养元气、调肌理。

大家在武道秘要的暗揉部分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同样前后发力的练法,比先天劲道的多走了个大圈,这个大圈就是为了更好的刺激到一些细腻处的肌肉气血。小腹练法的人出手讲究瞬冲,瞬代表瞬间短促发力,冲代表周身整体猛动,所以一招起,立判高下的案例,都是这类选手打出的广告,这里的瞬冲,其实就包含了教步打师傅的真意,利用步法启动瞬间把体重之力浓缩于一点,集中爆发。

小腹之后,还可以往下压,但是这一压就很麻烦了,需要多废很多事,因为往下压到后驱之后,基本上还要再次升级至四驱、然后还要细分:全时四驱、分时四驱、适时四驱等等。。这块略显麻烦,我们暂且不谈。

往下压就是胯,此时把劲力方式在此转变,大家此时回顾思考可以发现:腰明劲走横向螺旋、腹暗劲走纵向冲撞,以六面的角度来说,还缺一个上下对撑。那么这个劲,就是压到跨之后的劲。

我们把劲力压到跨之后,劲力走的路线就偏上下了,其实所谓的筋骨力,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因为这个时候骨架支撑力就会更明显体现出来,才真正的需要筋骨。那么此时由于骨架支撑,人体受压会更低,负担少了之后,精神容易放松,所以你们观察一下修道修佛的人为什么喜欢打坐?打坐时折的就是跨,而他们的精神修行,对此依赖极重,我前面讲过形意拳创始人李洛能是个道士,研究的武学一定是这种劲路,原因就在于此。学佛的我意外发现了这套人体规律,非常庆幸。

但是压到跨之后,其实很复杂,很麻烦,我最早也以为把劲压到跨,那就是把步子冲撞和间架整体之力加强一点就可以了。但是后来我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只是后驱车,离终极还很遥远。我打个比方,我们以跨做轴,以步为催,那么只能以小臂为力,这样才可以打出一个很好的长枪之力(你们仔细看民国很多形意拳大师的拳照中,小臂都是很舒展的往前探的),但是这种力其实只是暗揉的升级版,它并没有两脚都踏入合化的部分,而且一旦有一点偏差,身体会很快练出问题。

在我后来大量的研究与实战校对之后我才发现,进入到这个环节之后的习拳之路才真正开始,训练内容有很多,都是一些四驱活。比如手足归根(全时四驱)才可以在无法动步的前提下发挥沉透的重击,手足互协(分时四驱)才可以在在手脚之间交替随意重击,手足灵动(适时四驱)才可以在非重击的时候与人周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根本就是明暗、腰腹劲力时,不会训练也不需要训练的内容,因为前面的训练都是只有一个发动机,而现在,我们身体要有很多发动机,这也是孙露堂说的:我周身处处是丹田。

看似简单的间架,玩法实在太多了。每次搬家之后都需要重新适应环境,这确实让人烦恼。

一开始我们都会犯一个错误,以为间架练法不就是肩跨发个力嘛,但是练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单纯的肩跨发力训练会导致小脑后期出现慢性萎缩,五脏在后期也会逐步亏空不足等等。这些一系列的问题,当代的大师们只字未提,或毫无所觉。

曾经我也尝试过去找个传承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后来却发现,几乎每一位大师身上都有着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候真的是拆东墙补西墙。所以我们经过大量的试验,反复的感受,许多年之后才推出武道秘要,以免出差错。之所以这一次大家在武道秘要的功法里可以发现,每一个讲解都很详细,而且有很多功法去配合,这是在我的课程中,以往从未出现过的严谨,原因便是如此。

废话讲的有点多,我们回归主题,习拳首先是确定发力模式,那么前驱发力逐步过度到后驱发力,这是发力模式的一个发展经历。

除此之外,发力模式确定之后,大家会发现不同的发力模式所适合的招法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可以发现每个门派的招法都有自己的小特色,为什么我一直说正儿八经的形意拳在目前市面上太少了,许多传承都是假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在练五行拳时,回手的手没有个勾漏的细节。

结合我前面几次讲解就会发现,形意拳的这种劲力模式中,他需要借力支撑自己,同时借力打出重击,那么如果你前探手扰乱-后手劈打击-前手回控敌,这个时候前手回时没有勾,那你根本借不到别人的力,稳不住别人的身形,你的后手劈过去时候就如同劈棉花,就是因为你没有给对方定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是很多不实战的传承派都犯的错误。

那么先确定了发力模式、然后根据发力模式制作招法,还需要什么呢?还需要周身的训练,这里面很复杂,有些练法需要紧,有些练法需要松,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它们整体的目的都是为了辅助两个点:一是加强发力能力;二是灵活身体变形能力。这些练法很多,比如形意太极八卦有一些什么十二形之类的练法,我们这里时间有限,留到下回有空详细讲解。具体大家可以关注我的专栏,会不断更新。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面整体浑圆力科学速成秘法
卢氏结构科学自修教程(一)
深度解读:​传统武学里的松
形意拳 二十四法
形意拳三法诠真
太极拳科学的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