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精粹道德经(二十八)

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字面理解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如果知道什么叫做“刚强之道”的人,他反而会守住柔弱的谦虚低调。深谙“刚柔之道”的人,就好像溪流一样,柔弱而低调,最终会汇入江海,形成浩繁之势。

溪: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一般由山谷流出,最终流向江河。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深谙溪流之道的人,就会像溪流一样,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都会顺其自然而向前。就好像回归到婴儿的时代,那样的纯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无论前途是何等的光明,都要看到有黑暗的一面;无论荣誉到了何等地步,也要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这样的人才是天下人的榜样。

式:榜样,楷模。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自己为人师表,永恒的德行就不会偏离就会发扬光大。他的心境就是回复到“无极”的境界。

忒:差错。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知道自己荣耀的一面,更应该知道自己羞耻的一面,用虚怀若谷成为天下的榜样。

辱:羞耻。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虚怀若谷的德性充分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淳朴的境地。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淳朴的品性得到光大,就可以成大业了,圣人用这种方法,可以为百官之长。所以要想大制于天下,前面介绍的道行是不可放弃的。

器:人的度量、才干。割:放弃。

1、通俗理解

如果知道中国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思想,就不会处处体现出“阳刚”,而应该处处体现出谦虚低调“阴柔”的一面。深谙“刚柔之道”的人,就好像溪流一样,无论体现出何等的柔弱低调,最终会汇入江海,形成浩繁之势,这就是“溪流之道”。

深谙“溪流之道”的人,就会像溪流一样,平常又普通,但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会顺其自然而向前,永远都不会回头。就好像回归到婴儿的状态,没有人会怀疑婴儿的纯真。

无论前途是何等的光明,都要看到有黑暗的一面;无论荣誉到了何等地步,也要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这样的人才不会走极端,永远也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时时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才是天下人学习的榜样。

身先士卒、为人师表的人,是可以潜移默化感染其他人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永恒的德行发扬光大。“德”就是顺其自然而行事的行为,如果他能够感染大家都顺其自然而行事的话,他的心境就是回复到“无极”的境界了,“无极”就是“道”。

无论荣耀达到何等程度,始终都看到自己不足的人,就是虚怀若谷的人。无论别人如何讴歌他的丰功伟绩,他总是检讨自己不足的人,他们的谦虚低调是会感染其他人的,会让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冷静下来,像这样虚怀若谷的人能够成为天下的榜样。

虚怀若谷的德性充分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淳朴的境地。如果一个人,淳朴的品性充分的表现出来,就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了,顺其自然的人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无所不为”。

圣人就是用这种方法,可以领导天下的官员。所以,上面介绍的道行,是使天下大治的方法。

2、无极

“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一种连中心点都没有的状态,那里没有边界可言。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

现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

以上都是网上搜索到的“无极”的概念。既然是哲学层面上的概念,就不能仅用“宇宙大爆炸”推测出来的现象来解释,对今天没有指导意义的概念,也不是哲学概念。

所谓无极,是认识层面上的概念,就是人类对“道”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内在本质去,因此也就分不出“阴阳”来,尚未被认识,分不出“阴阳”的事物,就是“无极”状态。换言之,就是没有被认识的“道”就是“无极”。

3、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子阐述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智慧。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河人胡常与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后来胡常先做了官,名誉却不如翟方进好。胡常为此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当与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到这些事之后没有以牙还牙,而是想出了一个退让的方法。每当胡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时,翟方进就主动派自己的门生到胡常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且诚心诚意、认认真真的做好笔记。时间长了,胡常就明白了这是翟方进有意推崇自己,于是内心十分不安。以后在官场上就不再贬低而是赞扬翟方进了。翟方进有意退让的智慧使他与胡常化敌为友。

在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伐,一举擒获了朱宸濠,为朝廷立了大功。但是当时受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就四处散布流言:“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伐,才抓住朱宸濠自我解脱。” 王阳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与总督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获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作妥协,江彬等人很可能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擒获了朱宸濠,是总督军门和士兵的功劳。如此一来,江彬等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王阳明称病到净慈寺修养。张永回到朝廷之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之举,正德皇帝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就免除了对王阳明的处罚。王阳明以退让的方法,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忍辱负重的李世民

公元629年,腥风血雨的“玄武门之变”降下帷幕,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成为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立年号“贞观”,史称唐太宗。

在唐朝内部,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部属、余党,蠢蠢欲动。燕王罗艺等人假借为太子复仇的名义,公开扯起叛乱的旗帜。而在北部草原,狼烟四起:一直窥视中原少数民族首领颉利,认为太宗甫立根基未稳,正是自己逐鹿中原的大好时机,亲率二十万铁骑大举南下,兵临长安城下。

在社稷存亡的关头,李世民坚毅沉着,处变不惊。在用铁拳粉碎叛乱,稳定内部的同时,亲率六骑与颉利大军对崎于渭水便桥,虚实相间,夺取便桥保卫战的胜利,一举粉碎了对手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但便桥之战的取胜并没有扭转敌强我弱的态势。李世民忍辱负重,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向颉利媾和以换取国家生养时间的艰难抉择,而颉利面对大唐军民的同仇敌忾,又受制于自己内部的离心离德,亦不得不暂时打消一举灭唐的狂妄念头,接受唐太宗的媾和建议,率兵解围北撒而去,一场使唐王朝覆亡的危机至此终得以化解。

颉利气焰的嚣张,城下之盟的耻辱,激发起唐太宗洗雪前耻的雄心与气概,决心振兴大唐,征服称雄北方多年的颉利部,实现国家一统。

在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李世民励精图治,他劝课农桑,开源节流,增强国力;加强军队训练,打造出一支能够与颉利铁骑争锋的强大骑兵。同时,运用《孙子兵法》“伐谋”“伐交”的策略,与突利、夷男诸部缔结盟约,分化瓦解颉利的阵营,为最终战胜颉利创造了条件。

一切就绪后,李世民揭开了全面反击荒漠枭雄的战争序幕。按照他的精心部署,名将李靖、李绩统率的唐军精锐骑兵集团千里奔赴,迅速迂回到颉利大军侧后发起突袭。恶阳岭上杀声震天,大唐将士同仇敌忾,赢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唐太宗统帅唐军一举战胜强大宿敌,生擒颉利,平定北陲,造就国家的大一统。

知荣守辱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冒顿单于带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名韩信,为避免与同时期名将韩信混淆,故称韩王信)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刘邦得到这个消息,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当时已经有许多功臣被刘邦杀掉了,韩王信怕刘邦以此事为借口将他诛杀,索性投降匈奴,约定共同攻汉。

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冒顿从马邑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今太原西南晋源镇)。刘邦亲自赶到晋阳,率军和匈奴对垒。

当时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许多人都冻伤了。但是,饱受天寒地冻之苦的汉军和匈奴兵刚一接触,竟然就获得了大胜,匈奴兵不知怎么一连输了几阵。有消息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去了。

刘邦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马都是瘦弱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刘邦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了,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刘邦深信冒顿的士兵确实老弱不堪,认为刘敬的忧虑是扰乱军心,于是把刘敬关押起来,率领一队人马抵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汉军刚到,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刘邦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

冒顿单于率领四十万精兵,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刘邦和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

幸亏谋士陈平想出了一条妙计。在得到刘邦的同意后,他打发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声称如果冒顿单于再不撤兵,汉朝就要把公主嫁给冒顿,以求和解。阏氏见了许多礼物,心里很高兴,又听说汉朝要把年轻貌美的公主嫁过来,生怕将来单于对自己的宠爱被夺走,于是打定主意劝冒顿退兵。她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的土地,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来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

刘邦出了匈奴的包围圈,一口气逃到广武,特地将刘敬放出来当面赔罪。他知道目前的汉朝没有征服匈奴的实力,只好回到长安。

此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汉高祖为此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就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了。”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提亲,冒顿也欣然同意。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诈称大公主,送到匈奴去,被冒顿立为阏氏。

从此,迫于匈奴的压力,汉朝不得不数次派公主和亲,尽管这些公主大多都不算是真正的金枝玉叶,但汉朝人仍然觉得屈辱。冒顿单于自从汉高祖刘邦遣使和亲,并承诺每年送大量絮、缯、酒、米、食物等做礼物之后,虽没有再为难汉朝,一连数年没有发兵侵扰,但他也因此骄傲起来,认定汉朝软弱可欺。

不久,汉高祖病死了,汉惠帝继位,吕后垂帘听政。冒顿单于觉得西汉正是孤儿寡母执政之时,有机可乘,应该有所动作。但与刘邦盟誓在先,冒顿也不想被人说成背信弃义之徒。机智的他决定激怒汉朝,让他们首先动武,然后自己再一举击溃对方。

于是,冒顿单于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汉朝都城长安,呈给吕后。吕后拆开一看,信中写道:“我现在是一个枕边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这个荒凉的地方。我最擅长骑马打仗,麾下拥有精兵猛士三十万。现在,我来到边境,很想深入你们中原腹地一游。听说你的丈夫不久前死了,想必你也是空闺难守。我们两人,一个孤男,一个寡女,都是寂寞之人。你何不来与我相见呢?咱们结秦晋之好,鱼水之欢,这一定会是让你我都高兴的事!你是自己过来,还是让我带着大军去找你?”

冒顿这封信,言语极尽猥亵、挑逗,是对吕后最大的侮辱。吕后大怒,召大臣商量对策。大将樊哙挺身说:“臣愿意率领十万精兵,扫平这些不知深浅的蛮子。”大将季布立即表示反对,说:“当年高祖统领四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樊哙当时也随从出征了。结果,先皇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樊哙根本没本事营救先皇。当时百姓还作了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gòu)弩’。现在歌谣未绝,兵士受的伤刚刚愈合,樊哙却吹牛说用十万大军就能打败匈奴,这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吗?我觉得,匈奴人本来就是禽兽。他对咱们说好话,不值得高兴;他对咱们进行侮辱,也不值得生气。总之,是绝不可以出兵的。”

吕后也明白这个道理,只好忍气吞声,给冒顿单于回了封信。吕后的回信,原文并未记入史册,据说内容是这样的:“单于赐下信件,我们举国上下莫不受宠若惊!单于您现在风华正茂,妾身能得单于垂青,荣幸之至,本应立即前往侍奉。可惜妾身都快七十岁的人了,姿色不复当年,也没什么精神头儿了,连牙齿头发都快掉光了,走路都困难,这样的身体难以承受单于的雨露之恩。要是让妾身见了您,自惭形秽不说,也污了单于您的身子。因此,妾身只好违背单于的召唤了。为了让单于不至于寂寞,妾身精心挑选后宫美女三十名献给您,另外送上锦帛十万匹、御用粳米八十万斛、精酿宫酒百石,敬请大单于笑纳。”这封回信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后人无法得知,因为正史并没有收录。但仅凭史书中没有记载吕后的回信这点看,足以证明回信的内容确实有伤国体人格。

点评

大唐政权面对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李世民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大智慧,一举力挽狂澜,为大唐励精图治、养精蓄锐赢得了时间。这种大智慧可不是消灭吉利可汗那么简单,如果李世民没有这样的大智慧,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李世民被西域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了。

刘邦面对如狼似虎的冒顿单于可以“知荣守辱”,更值得千古讴歌的是吕后大海般宽广的胸怀,没有他们“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大智慧,哪里会有文景之治的空前繁荣,哪里会有卫青、霍去病横扫大漠,哪里会听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夺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墟发现匈奴古墓,其单于在最强盛时期曾打败刘邦、侮辱吕后!
吕后的隐忍
高祖雄风:刘邦的“难言之隐”
【瓶中史话】大汉双星与汉匈战争(6)·屈辱的隐忍
汉高祖刘邦是靠“枕头风”解了“白登之围”吗?
朱坤明:带上韩信,刘邦就不会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