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个混然一体的庞然大物,在天地之先早已存在了。它无声无形的独立存在着,周而复始地运行着而不停息,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它的真名,所以勉强叫做“道”。勉强用“大”来描述他的形态。大极就是逝,逝极就是远,远极就是反。所以道很大、天很大、地很大、人(人类)也很大。(意思是说:宇宙、自然先于人类就存在了,他是万事万物的发源。我们给他命名为“道”。对他的形态不好描述,所以用“大”来形容)。宇宙有四大运行体,人类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人的运行以地为法则,地的运行以天为法则,天的运行以道为法则,道的运行以自然为法则。

现代启发

老子的这段论述,与今天的宇宙大爆炸推测不谋而合。大爆炸以后的宇宙,通过很多年周而复始的运动,爆炸尘埃又汇聚形成了横行和行星。恒星和行星通过周而复始的运行,完成能量汇集,又会爆炸,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超新星。宇宙之大,到今天还不知道大到什么程度。尽管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读懂宇宙这本书,但是书中的“道”始终存在。

   今天我们只要谈到自然、自然法则、自然规律时,人们总喜欢应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段话,其实老子的理论早已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深入人心了。

对青少年的道德启发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青少年的道德启发就是:一切行为都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无法无天。

很多企业界的同仁,在谈到年轻大学毕业生时,都有一个同感。有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前来应聘时,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连进门如何礼貌的打招呼都不会,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那种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学子风范,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我们不能指责这些年轻人没有礼貌,我们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为什么那些在公司里工作一段时间的年轻人,就变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了呢?还是一个环境问题,如果全公司里都有一种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环境氛围,那么他们就会潜移默化的学会礼貌待人,偏偏的风度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前,为什么没有这种风度?究竟有谁纠正过他们的行为规范呢?”

儿童时代的孩子们,是最容易接受道德教育的。往往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很有礼貌,每天一早会主动和爷爷、奶奶打招呼:“爷爷、奶奶早!”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老师好!”见到父母亲的朋友会主动打招呼:“叔叔、阿姨好!”在公共汽车上也会主动给老年人让座,在公共场所也会把垃圾主动扔到垃圾桶里。可以说低年级的小学生,是最遵守社会公德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镇长,孩子们开始变化了。开始对爷爷、奶奶蛮横无理了,开始见到老师就躲了,见到叔叔、阿姨开始擦肩而过了,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开始置若罔闻了,公共场所开始乱扔垃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先要问问家长们,你们每天一早都要和自己的父母打招呼吗?你们在公共汽车上都要给老人让座吗?你们在公共场所都没有乱扔垃圾吗?如果家长都能够为人师表的话,孩子们还会出现这些变化吗?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孩子法父母。”

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其实企业管理也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跟着感觉走,到形成套路和规律,到形成体系和学说。

   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

   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六千年的历史,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以历史记载的古今中外的管理实践来看,素以世界奇迹著称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其宏伟的建设规模足以生动证明人类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还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但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

   古罗马帝国之所以兴盛,在很大的程度上应归功于卓越的组织才能,他们采取了较为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在公元2世纪取得了统治欧洲和北非的成功,并延续了好几个世纪的统治。

   罗马天主教会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它采用了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有很高效率的职能分工,在各级组织中配备参谋人员,从而使专业人员和下级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但又不破坏指挥的统一。罗马天主教会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控制世界各地5亿以上教徒的宗教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同它所采用的这一套组织形式有密切关系。

   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希伯莱(今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在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的过程中,他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向他建议,一要制定法令,昭告民众;二要建立等级、授权委任管理;三要责成专人专责管理,问题尽量处理在下面,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这位叶忒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管理咨询人员了。他建议摩西采用的,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授权原理和例外原理,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管理当中的管理宽度原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则在其著作《对话录》中论述了管理的普遍性。

中世纪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公元6世纪到18世纪,在欧洲大体上是奴隶社会末期直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社会生产力、商品生产有一定的发展,并产生了所谓的“重商主义”。从管理来看,主要出现两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一种是商业行会(Trade Union)和手工业行会(Craft Guild);一种是厂商组织(Firm organization) 贸易的发展需要管理贸易的机构,于是在11世纪初产生了商业行会。这些商人的组织设在不受封建庄园约束的城镇,特别设置在欧洲的海港和贸易路线的沿途各地。当然,这些人一般来自封建庄园,包括已获得自由的农奴。城镇也保护自己摆脱封建庄园而得到的自由,成为自我管理的共同体。

   商人在城镇的聚集,很快引起工匠的聚集。因为庄园的人定期到城镇进行贸易,所以工匠发现在那里容易销售产品。同时也感到有相互团结的需要,于是第二种行会形式--手工业行会在12世纪初在西欧的城镇出现了。每个手工业行会都获得许可证,被授予在特定地区垄断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权利。 厂商组织可以算作是最早的'前店后厂'。为了筹措资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合伙(Partnership)和联合经营(Joint Venture)。二者都是未来公司的前身。

   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15世纪世界最大的几家工厂之一的威尼斯兵工厂(Aresenal of Venice),早在当时就采用了流水作业,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并进行了管理的分工,其工厂的管事、指挥、领班和技术顾问全权管理生产,而市议会通过一个委员会来干预工厂的计划、采购、财务事宜。这又是一个管理实践的出色范例,也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雏型。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尼古拉·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6世纪所著《君主论》一书中,对统治者怎样管理国家、怎样更好地运用权威,提出了四条原则:群众认可,权威来自群众;内聚力,组织要能够长期存在,就要有内聚力,而权威是必须在组织当中行使的;领导能力,掌权之后要能够维持下去,就必须具备领导能力;求生存的意志,就是要'居安思危'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中世纪后期,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这时期可以说是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经历大变动,大改革的时期:几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城市(主要是商业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封建制度中脱胎而出,这期间家庭手工业制占主导地位逐步被工厂制所代替。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机器动力代替部分人力--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也有很多的实践。许多理论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实践者(主要是厂长、经理)则着重总结自己的经验,共同探讨有关管理问题。这些著作和总结,为即将出现的管理运动打下了基础,是研究管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概括起来,其重要意义有三:促使人们认识和意识到管理是一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科学,值得去探索、研究、丰富和发展;预见到管理学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区分了管理的职能与企业(厂商)的职能。

   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管理职能、原则;另一类则偏重于管理技术、方法的研究。

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这些经济学家及其著作主要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及其《国富论》(1776);塞缪尔·纽曼(Samuel P. Newman)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35);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及其《工业经济学原理》(1892);从管理学的观点看,这些经济学家的论述还比较零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化、理论化和概括。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关于工商关系。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关于管理的职能。

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具有启蒙作用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其所著《国富论》一书中,分析了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提出了生产合理化的概念。

纽曼·马歇尔等人则提出了对厂主(同时也是管理者)的要求:选择厂址、控制财务、进行购销活动、培训工人、分配任务、观察市场动向、富于新思想、开拓市场、具有对采用新发明的判断力等等。

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

(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克劳斯威茨(Carl Von Clausewitz)认为:“企业简直就是类似于打仗的人类竞争的一种形式”,因此他关于军队管理的概念也适用于任何大型组织的管理,其主要观点如下:

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从而按照旨在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来全面分析与计划。

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直觉为根据。

(2)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rs Babbage)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他1832年发表的《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一书中,对专业化分工、机器与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等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并且强调要注重人的作用,分析颜色对效率的影响,应鼓励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该书是管理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另外,他发现了电算机的基本原理,发明了手摇台式计算机,解决了繁重的计算工作,因此,有人称巴贝奇是“计算机之父”。

(3)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Soho Foundry)。人们都知道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蒸汽机成为生产动力从而促进了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管理上的成就。1800年英国博尔顿-瓦特(Boulton Watt)联合公司所属苏霍制造厂,是最早运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它有科学的工作设计,按更充分地利用机器的要求进行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实行比较切合实际的工资支付办法;有着较完善的记录和成本核算制度。当代出现的许多管理问题,他们都曾遇到过,并努力加以解决。不过那时的管理还没有被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 | 陈春花:所谓管理,其实是要解决三个效率的问题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之——你真的懂管理吗?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管理的5大要素,14大法则!(顶尖思维)
管理七日谈之五:关于管理的一切
法约尔与组织效率最大化
经理人培训手册(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