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心才是养生的核心

今天,养生热席卷中国。养生是中国上千年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论实践。养生包含着相辅相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养身、养心、养神。我认为,养心应是三者的核心,即养生的基本核心应该是养心。

首先,何为养生?

百度百科的表述是:养生是“根据中医理论,运用调神、导引、四时调摄、食养、药养等方法的中国传统保健方法。”

[1]

按照中国最近出版的《中医养生学》这本高校教科书上的定义

[2]“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心,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强身益寿活动。”这个定义的基点将养生定位在人的生理层面,即强身益寿活动。现实的情况是,大约80-90%左右的有关养生书籍所表述的养生内容和技术都是聚焦人身体的保养与维护上,涵括饮食、环境、气候调节、房事、锻炼、沐浴、按摩、药疗、休闲等等方法,技术,注意事项等。有人甚至把“养生”误解为“养身”。

中国清代著名的养生学家梁文科在其《集验良方》中指出:“养生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反过来解读就是:心要是病了,神就病了,神要是病了,身体就病了。保养身体,首先要养心。

什么是养心呢?

百度百科对养心的定义是:“涵养心志;养性;平衡心理”。孟子对养心的表述是:“养心莫善于寡欲”。《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是最好的养心。

[3]

现代医学对养心的表述是修德、平衡个性、平和心情、积极心态、正向愿望等。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压力管理和对情商(EQ = Emotional Quoti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认识与应用,就是中医养心的范畴。现代医学通过人对自身压力管理的技术培训,通过提高其情商技能培训等来达到人的心态、心情、心境的积极调控与管理。

为什么说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呢?我想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这个命题:

一、身病可医可治,心病难医无治, 只可养

按中医的养生理论,人要健康长寿,关键是要“天地人和”。否则,人就会得病、短命。比喻,与天不和,不及时应天时更衣保暖或避暑,人就会伤风感冒或中暑。但这些生理疾病一般有医药可治。与地不和,指五味不平衡、暴饮偏食,则会导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身体疾病就比较难医难治。但要是与人不和,则几乎无药可治。

与人不和指在与人交往中的情感不合、身心失调。怨、恨、恼、怒、烦,五毒致病: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长期与人不和,则成为秉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与人不和无药可治,既伤人,也伤己。长此以往,生命玩完。再怎样养身也没用。

有人可能会说,现代临床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正是为了医治与人不和而产生的各种情感疾病。不错,二战以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增长了50%;同时,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率也增长了一倍。有一最新统计:1990至2001年间,美国成人严重抑郁症的患病率从3.33%上升到7.06%[4]。今天,美国成人焦虑症患病率为18% [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9.1%[6]。可见,更多的临床心理学家并没能减缓心理疾病的增涨。

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心病还得心来治。心治,即非药物医治,而是调养心性、心情、心绪,即养心的概念。已知的能够治疗”与人不和”病症的重要方法是通过自身的身心锻炼,修心养性,即“养心”。例如冥想,打坐,气功,太极拳,灵气和瑜伽训练,及积极心态的培养。逐渐形成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培养恬淡虚无的心态。

二、许多身体的疾病来自未解的心理问题

今天,许多人的身体生理疾病并不是直接来自“与天不和“或“与地不和”,而是来自综合未解的心理问题。压力和心理困扰是现代社会中第一位的致病原因。研究表明,在美国,80%的病人初次就医的原因都与心理困扰或太大的压力有关 [7],比如,头疼、伤风、失眠、过敏、肥胖、高血压、腰腿痛、综合疲劳症等。

压力与养心有什么关系呢?压力是我们对一个特定事件或要求作出反应时产生的感觉;它让身体上升到挑战和准备的状态,以满足严峻形势下对焦点,力量,耐力和高度警觉性的需要。然而,较长时间地处于压力感觉下就会产生严重心理困扰和失常,引起身体的生理失调和疾病。尽管产生压力的事件或要求是客观的,但对压力的感觉却完全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养心就是让人学会积极健康地待人处事,培养恬淡虚无的平和心态。养心有方者可以从容有序地处理紧急事件或外在的高需求;或在同样条件下并不感到有太大压力。因而,很少会患与心理困扰或压力有关的生理疾病。

科学研究与统计数据表明:人类绝大多数的生理疾病是慢性病。而慢性疾病的病因则多是由七情所致,即由人的心理、情绪、精神上的失衡失常所导致。比如,研究发现,70%的癌症患者在癌症确诊前两到三年都有过严重情绪困扰的经历,这暗示心理健康问题和癌症之间可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冠心病。而前瞻性的跟踪研究表明,愤怒、敌意和焦虑等情绪与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度相关[8, 9]。这进一步说明心理疾病会引发身体的生理疾病,而且比其他身体疾病更难医治。

养心的心,是指我们的心态、心理、心情,而非生理的心脏。养心,就是把我们的心态、心理、心情、心思调整到愉悦、轻松的状态;调整到积极乐观的方向。如果能够做到积极乐观,轻松愉快,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远离诸如愤怒、仇恨、抑郁、狂躁、恐惧、嫉妒等等负向消极的情绪。远离这些滋生心理疾病的主因,疾病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当我们的心理环境是健康的,滋生慢性病的条件也就不具备了,那么,我们患慢性病的概率也就被大大的降低减少了。慢性疾病的减少与控制,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即我们生命质量的基本保障。

三、养心是健康长寿的最佳保障和途径

养生的主要目标是要健康长寿。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呢?历代君王、医师、学者、修炼者和养生家一直在探讨回答这个问题。环境、遗传、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健康长寿之道,还是离不开养心,既积极乐观的心态,恬淡虚无的心境。比如,

庄子(活了83岁)的长寿秘诀是:“心地坦荡;气足神宁;知足常乐。” 而中医大师陶弘景(活了81岁)的养生格言是:“调摄情志,顺应四时;节制饮食。”用更通俗的话说,“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

丹纳尔(Danner)和同事们[10]就影响长寿的因素跟踪研究了180位天主教尼姑长达60多年。这些尼姑在22岁时进入天主教堂,写下了有关自己生活的自述(研究者可以据此判断她们的人生态度),然后过着相对平静且很相似的生活。60多年后,研究者发现:在活到85岁的尼姑群中,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四分之一有90%还活着,而人生态度消极的四分之一仅有34%还活着。到94岁时,人生态度乐观的有54%还活着,而人生态度消极的仅有11%还活着。由此可见,心态心情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变量。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

端粒(Telomeres)是人体遗传基因(DNA)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对端粒的深入研究发现, 细胞老化表现为端粒变短,反之,端粒在没有老化时,其酶活性高,端粒长。这一发现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然而,什么因素会影响或导致端粒老化呢?最近的一项EPEL等人的研究(2009)[11] 探讨了认知压力,打坐冥想和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的认知压力(有压力的感觉)会加速端粒的缩短过程,而专注,冥想,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放松的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减少或停止端粒的缩短。换句话说,打坐冥想(养心的方法之一)可以直接减缓细胞老化的过程。这一科学发现论证了中医养心对健康长寿的关键作用。

因而,养生或健康长寿应该总是??考虑到养心的方面。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健康身体的基础。当我们推广养生的方法时,不应该忽视养心和养神。不幸的是,在目前的商业文化中,养心的过程和技术还没有被具体化、项目化或产品化。因而我们接触到的养生产品,大多是与养身有关的。养心工程所面临的挑战是教人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心态,并让这些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养生作为一种理念或健康生活的文化,不应该忽略心灵和精神健康的养育。只有当我们能有效地养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健康长寿。

养心,中医称之为修为修炼;现代心理学称之为压力管理。不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心理学,虽然称谓不同,方法各异,但其理论基础都是基于对人的心态、心理、心情、心思的平衡调节。其基本方法都是通过积极的导引和培养。积极,即正向,他们包括但不限于:积极的心态、心理、心境所带来的心情体验以及行动实践:感恩、快乐、轻松、自信、充实等;自我激励、助人为乐、宽容善待别人和自己的过失与错误、开发智慧、面向未来等。

养心是一种境界,也是一门技术。境界是悟道求真的人生历程。而技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以通过学习、练习而掌握并受益的。比如,呼吸训练,打坐冥想训练等等都可以让人达到放松身心,进而平衡平和自身的身心,建立积极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最终通过积极健康的思维与行为而使其享受品味快乐健康的人生,长寿而美满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态养生法
李广第学习札记
李广第学习札记(打印稿) (16513)
长寿有何秘诀?长寿的一半在于心态
八种人长寿
一种平怀话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