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不要轻易看过《论语》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开篇的一段话,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稍稍可以注意的是,学而时习之中的字一般会解作时常,它准确的意思是适当的时候

 

  不亦说乎中的要读成,意思也同,古代是相通的,或者说的通假字。通假是讲古文时常常要用到的一个术语,它的意思是两个字本非一字,但却可以互相借用,例如早上的,可以用跳蚤的来表示。不过通假有时候是单方向的,不是双方向的,例如早起可以写作蚤起,但跳蚤却不能写作跳早,这里有个习惯问题。

 

  另外,的意思是不亦就是不也不亦乎?就是不也吗?这在古文中是一个常见的句式。在古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虚词,表示疑问,但字表达的疑问一般不强烈,不一定期望对方的回答。

 

  还有,一般都解作知道,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不完整,这里的含有了解懂得欣赏赏识的意思,所以不完全等于今天的,其实这种用法一直保留在今天还使用的若干词语中,例如知心知交相知知己知音知遇旧雨新知,这些词语中的都含有赏识的意思,不单纯只是知道而已。

 

  的意思是懊恼不快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别人不理解我,不欣赏我,我也不觉得懊恼,也没有什么不快

 

  这几句话并不深奥,但千万不要轻易看过。这里提出了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学习,二是交友,三是自处,这三件事情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快乐。

 

  先说学习

 

  什么是人一辈子自少至老都可以做,都应该做,做起来都会带给人快乐的事情呢?仔细想想,就只有一件,这就是学习。

 

  没有人不需要学习,也没有什么时候不需要学习,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千真万确。尤其是今天,一个人不学习,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要不断地学,因为新事物层出不穷,一放松学习就会“out”,就会被时代抛弃了。比如电脑、手机、网银、网购,许多老年人就不懂,因为十几二十年前这些东西还没有问世呢,如果你不学,很快你就会感到很多事情没法办,跟社会尤其是跟年轻人格格不入,你立刻就觉得自己真正老了。但如果你一直在学习,与时俱进,就会轻松得多。

 

  而且学习是一件可以终身行之、随时行之,时时有得,也就时时有新鲜感、有成就感、有满足感的事情,吃喝玩乐终有厌倦、空虚、无聊的时候,没有一件事可以像学习一样带给你终身的持续不断的快乐。

 

  许多人,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忘记了学习,或者在打拼事业的时候疏忽了学习,结果到晚年退休后就会觉得生活空虚无聊,好像在等死。所以从小养成学而时习之的习惯至为重要,如果你希望你的人生始终快乐,那就千万不要忽略这件事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再说朋友

 

  儒家讲人和人的关系,有所谓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大约也还是这五种,只是君臣关系似乎已经不存在,但今天的上下级的关系,老板跟雇员的关系,领导跟群众的关系,大体上也还是古代君臣关系的一种演化,当然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朋友是五伦之一,从某种角度看,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伦。与什么人交朋友是可以完全凭我个人的意志和好恶挑选的,而且也可以凭我个人的意志和好恶随时调整与终止这种关系。

 

  而其他几伦则非如此,例如上下级关系,碰到什么样的上司和下属,并非全由自己决定,关系不好,也不见得想摆脱就能摆脱。可恶的上司得忍受,无论是忍气吞声,或曲意逢迎,都是很窝囊的事,辞职不干又有饭碗问题。碰到讨厌的下属也不是你想赶走就能赶走,尤其是公家机关,那下属说不定还颇有来头,随便得罪不得。

 

  又如父子关系,有怎样的父亲,固然不能选择,有怎样的儿子,也绝非求仁得仁。父子关系如何,很大一部分靠运气,关系好当然是福气,可如今父子之交淡如水的也颇不罕见,尤其是儿女成家之后。

 

  夫妇关系,过去也是没有选择自由的,现在倒是可以自由挑选了,可挑走了眼的也比比皆是,结果倒成了怨偶。要想离婚可不如结婚那么容易,财产、儿女、亲戚、朋友,剪不断理还乱,叫人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兄弟姐妹关系就更不必说了,从前说同气连枝,而今天的社会再不是几代同堂,兄弟姐妹一旦成家则各奔前程,住得近的过年过节还可以来往一下,住得远的能通个电话也就算不错了。

 

  朋友则不同,跟什么人交朋友,交情深浅,往来疏密,或断或续,皆可操之在我。气味相投,则倾盖若故,常常比疏远的父子兄弟关系更为密切。而且朋友的结识往往是在为一个理想或一桩事业奋斗之中而相知相惜,因而不仅志趣相合,也常常利害相关,挫折时相勉励,困窘中相扶持,成功时则痛饮黄龙。而万一发现所交非人,可以立即断交,不必办任何手续。

 

  人生之成功常常得益于有几个或一群好友,人生之快乐也常常来自于一两个知己或一群好友。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交的朋友,古人所谓总角之交布衣之交,大家都尚未发迹,所交在意气,与利害无关,更值得珍惜。古代交通不发达,如果有好朋友从远方来,那真是人生之至乐,所以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朋友相见比古代容易得多,但有情投意合的朋友来访来谈总是值得高兴的事,陶渊明说: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境界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人人都有时时都有的。

 

  再说自处

 

  人生在世,如何安顿自己,才会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许多人一辈子总是感叹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别人不理解自己,国家不重用自己,学成文武艺,却老是卖不出去,或是卖的价格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大材小用了。又喜欢跟别人攀比,站在这山觉得那山高,干一行怨一行,别人运气都好,自己总是倒霉,于是一生郁郁以终。不能否认这里面有社会不公平的因素,有人为歧视的因素,因此需要抗争,需要社会改革。但社会改革非一朝一夕可成,河清难俟,人寿几何,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活得快乐的重要因素。

 

  以孔子那样的大才,一生风尘仆仆,奔走列国,却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受到种种责难、攻击,甚至非礼,累累若丧家之狗(见《史记·孔子世家》)。可是孔子并不沮丧,并不哀叹,还是跟他的学生们过得愉快而充实。因为他知道天命的限定,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操控的。

 

  人生正如一辆马车,这辆马车有两根缰绳,一根捏在自己的手里,另一根捏在上帝的手里,上帝手里的那根比你手里的那根更为强劲有力,我们能做的只是好好捏紧自己手里的那根缰绳,以配合上帝,不要拗着来,不要违天。如果我们尽力了,就可以心平气和心安理得了。至于人家理解不理解,社会赏识不赏识,不必多所考虑。这就叫顺天知命,这就是个君子,反之则不是。孔子在另外一个地方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三句话都以不亦……收尾,我们可以推想这应该是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论,有些弟子发了一些感慨,或者觉得衣食艰难,人生不易;或者觉得郁郁寡欢,快乐难得;或者觉得有志难申,怀才不遇;孔子便讲了这一番话,以开导弟子、宽慰弟子。言下之意是说,人生在世,难道只有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名扬四海才是快乐吗?其实那样的快乐往往是虚荣的、短暂的、不可靠的,而孔子说的这些看似平常,却是实在的、长久的、发自内心的,也是一般人都可以追求,都可以得到的。

 

  这样的对话贯穿《论语》全篇,《论语》就是一部后人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论的书。字应读lún(仑),是编纂的意思,不是讨论的论,不读lùn,把孔子和弟子的言论(也就是)编纂成书,所以叫《论语》。

 

本文为《论语新诠》开篇,唐翼明 著,岳麓书社20165月出版

 

  我们也可以把《论语》的体裁叫对话体。其实无论中西,人类早期的许多经典也都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古希腊的一些名著,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是对话体。正因为是对话体,所以《论语》显得平易近人,亲切有味,没有艰涩玄奥之感。这只要拿它跟《老子》(或称《道德经》)比一下就很清楚了。《老子》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光这一句话就可以让学者们争论两千多年,还没有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结论。

 

  《老子》跟《论语》各有各的伟大之处,不必以此非彼,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不是平易的就一定比艰涩的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分量并不比道可道,非常道轻,不懂得道可道,非常道,顶多不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懂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就连一个普通人都做不好了。这正如人参熊掌虽然珍贵,却不可以天天吃,人们赖以生存的还是五谷杂粮,不管看起来五谷杂粮如何普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开篇三句话,人生大厦三栋梁
【儒】《论语·里仁》(26)与领导不要走得太近
彦滨说《论语》第1集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那么学的是什么内容呢?
《论语》, 华夏民族文化长城——论语为什么叫论语
余映潮诗意手法例谈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