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误读千年的轩辕与黄帝神话

  将轩辕当作黄帝的名号,其实和古人把嫦娥的来头弄到《山海经》里的“常羲”身上一样,都是误读《山海经》的最显著案例。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千年不倒,自然没有人会深究其中的猫腻,反正大家都把它当神话看,何必较真?

  可是一旦有人“叫”起真来,即可发现“嫦娥奔月”的真正源头是《山海经》里“夸父逐日”的夸父,而不是所谓的《大荒西经》所载“生月十有二”之常羲。

  《大荒西经》关于常羲的故事原文只有短短几个字: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根据笔者最新解读的意思是:有一个女子正在给月亮洗头,她是帝俊的妻子常羲。因为她在月亮发生“月食”的时候,发现地球也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是个圆头,从此便开始给所有圆头之人洗脑,宣扬地球也是圆的!

  这么解读,说明嫦娥奔月的故事原本与天文科技有关而与神话无缘,但神话却彻底曲解了原意。关于这一点,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看到没?“生月十有二”暗藏了多少科技含量?“十有二”不但可以解成天干、地支,还可以“食有二”(即月食的产生是和太阳与地球这两个星体有关的)。月食的产生是因为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球体在空中排成直线时发生的。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正是通过月食现象以及观测星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学说。他在《论天》(On the Heavens)一书中写道:“我们对天上的星星进行的观察可以证明,地球不光是圆的,而且是个尺寸不太大的圆。只要将位置稍稍改变一下,朝向南边或北边,就会导致地平线发生巨大的变化。”

  亚里士多德之后,中国西汉之前(2200年前),埃及希腊裔数学家、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第一次计算出了地球赤道周长,是有史以来最准确的古代地球周长记录(最接近现在精确的地球周长数)。

  笔者之所以提到以上这些科学发现以及发生的时代,是要阐明《山海经》这样一部科学地理著作,何以在中国变成了模糊不清的神话源头的问题。

  好在今天“嫦娥奔月”已演变成“卫星上天”,《山海经》里隐藏的精确计算地球圆周与直径的“里数”最近刚被笔者发现(其统计出的地球周长数比埃拉托色尼所计算的更精确),因此科学地解读《山海经》再也不可能成为“异端学说”,而原本并非神话的故事自然就能显露其真面目。

  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夸父逐日”,不仅是太阳崇拜的一个缩影,而且是与“奔月”行为相匹配的故事原型。

  《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意思是夸父与日竞赛,结果走进太阳里面。但这个“入日”的结局却要比“奔月”更惨,夸父最后渴死在道上了。《山海经》“夸父逐日”是个完整的故事,其来头与信仰有关,并非神话!故《大荒北经》对其来头作了交待:“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原来夸父由“信”而生,“信”属金(土生金),因而夸父属水(金生水),水自然被数阳的火克死!这样一解码,“夸父逐日”所表达的是关于阴阳五行的学说。阴、阳可用月亮、太阳代表,而五行在天则用金、木、水、火、土五星代表,在地则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代表,在人就用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代表。所谓的天、地、人三合一概念因而有了具体且精确的对应元素。据此,《山海经》许多内容被解读成神话应该是中国历史最大的悲哀,它恐怕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在过去的两千年,始终没有产生伟大思想与科学的真正原因。一个既失去古老科学信仰,又陷入人神帝王崇拜的文明古国就是在似真似假之玄学的支撑下一路走到清末。

  由于神话的误导,中国古人大多误以为地球是方的,殊不知孔子在《曾子天圆》中曾经专门解释过所谓“天圆地方”的“方”并不是方的意思,而是代表阴阳的阴的概念(孔子:“圆”作“明”解、“方”作“幽”解)。而笔者发现《山海经》隐藏地球圆周之数的证据说明,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知识界也有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它应该可以成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铁证!

  除了重新认识“天圆地方”的概念(参阅“异说天圆地方”一文),当今国人最需要厘清的则是“三皇五帝”概念与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信仰体系。

  三皇五帝的名号全都出自《山海经》,而《山海经》则包含了阴阳五行、易经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等概念,其中心思想离不开天、地、人三合一信仰体系。任何人都只有在这样的宏观视角下来解读《山海经》的内容,才可能对“三皇五帝”有清醒的认识。

  从过去的研究看,很多人把黄帝当成了五帝之首,而《山海经》出现的第一帝即是黄帝,其中还说到了“五岁、五色、五味”的概念(与河图中间的数字概念有关),或许这是一些研究者将其看作五帝(象征五行)之首的缘由。同时,也有学者把黄帝归入“三皇”之一,说“三皇”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轩辕(人皇),而黄帝就是轩辕。

  轩辕究竟是什么概念?轩辕在《山海经》里是“丘、山、国”的名称,根本看不出与黄帝的瓜葛,它首次现形是在《西次三经》第12座山,名曰轩辕之丘,黄帝首次露面虽然也在此经,但却出现在密山,是《西次四经》的第四座山。轩辕之山是《北次山经》的第十九座山,而轩辕之国则是《海外西经》的第七国。根据方位,可以很容易推测轩辕在西北方向,但它们究竟是三个地点,还是一个地方?笔者认为,其名冠在人的头上,指的是一个人,此人应该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若冠在地方上,指的是三个地点,与轩辕部落的迁徙历史相关;冠在国上,则在一个地方。根据笔者在《山海经探秘》一书中对轩辕的定位:在女子国之后出现的轩辕之国处于地球的最西北方向,是北冰洋最靠西边的格陵兰岛。而黄帝所在的密山则位于中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唐古拉山格拉丹东,说明轩辕与黄帝是两个概念,而在还未明确两者的关系之前是不该混为一谈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被笔者定位在格陵兰岛的轩辕之国有什么历史。

  《海外西经》原文: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以上原文的表面意思是:轩辕之国在这个西北极之地,命不长者都能活八百年。

  大家知道,轩辕这个词本身有圆形车轱辘的意思,而处于地球西北极的格陵兰在位置上与车轱辘在双轮车的边缘位置也很相似,这等于把地球也看作一部车,而南北极的岛则可以想象成为车轮了。所谓“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明显是描绘四面环海的岛与圆形之状,而“最短的寿命八百岁”则是极昼或极夜的密码,那里不论白天或黑夜都可以变得无止尽似的,因此用长寿的概念来调侃最为形象。或者说,所谓的“八百岁”是形容格陵兰岛上定居的轩辕国人最短的历史都有800年了。

  查查史料,原来最早来到格陵兰岛的是因努伊特人。他们以加拿大极地的岛屿作跳板,自北美渡海到达格陵兰西北部。他们多次迁移,从西元前4000年一直延续到西元1000年。根据现代人种迁徙研究,因奴伊特人的祖先是古爱斯基摩人,而古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与蒙古人的形象一致。基因研究还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

  古爱斯基摩人约在14000年前从亚洲经过白令海峡(曾经为陆桥)迁徙到北美洲和北极地区,他们的祖先有可能与黄帝有关,因为黄帝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恰好在西藏,这样惊人的巧合真是不可思议。看来,将黄帝与轩辕弄在一起还是有点缘由,但黄帝显然比轩辕的概念要早,他们有先后关系,不可等同。

  以上的最新发现说明,黄帝的来头比目前所认识还要久远,但他是否就是“三皇中”的人皇呢?

  记得笔者曾在“黄帝究竟是人还是神”那篇文章里,分别对黄帝和炎帝的概念做过分析,认为黄帝与炎帝带有水与火的属性。现在,更为清晰的概念表明,他们除了都有阴阳的基因外,其身份已然水落石出:代表天、地、人的三皇,出现在《西次二经》里,西皇之山代表天(阳)、中皇之山代表地(阴)、人皇之山代表人(呼吸,钟山之神),此三者,即是屈原在《天问》中所写的“阴阳三合”(也即天地人三合一),而用以代表五行的五帝分别是:噎 鸣 (金),禹鲧(木),黄帝(水),炎帝(火),后土(土)。在《山海经》里,后土是炎帝的后代;而“后土生噎 鸣,噎 鸣生岁十有二”(原文),则说明“噎 鸣”这个“金嗓子”(土生金)还可以用来代表时间,故被称作时间之神(岁代表的是木星,而木星是用来纪年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被前人当作五帝之一的颛顼在《山海经》里乃八卦之首,是炎帝与黄帝的后代,而炎黄二帝则被用来象征两仪,故颛顼并不适合用来作五帝之一。禹、鲧相依为命,象征的是周而复始的年轮,其命最大,故用五星中最大的一颗木星来代表,自然是五帝之一。至于帝喾、尧、舜,在《山海经》里语焉不祥,更不适合做五帝的代表;伏羲在《山海经》的原型是钟山之神烛九阴,原文只有“一呼一吸”之说,而没有“伏羲”之名。所以,真正可以明确关系的是:噎 鸣 (金),禹鲧(木),黄帝(水),炎帝(火),后土(土)。他们上可与太阳系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对应,下可与《山海经.海内经》所交代清楚的五行人物符号相印证。其中太阳系行星中最亮的金星自然可以“一鸣”惊人;最大的木星自然可作“欲滚”之“母”;最靠近太阳的水星黄帝自然可为五帝之首(水为上);最引人注目但却行踪不定、时暗时明的火星炎帝常常令人着急上火;土星排行第二,可以称后,故曰后土!如此看来,《山海经》不但记载了金、木、水、火、土的最初含义,而且还描述了三皇五帝的明确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次地球文明的毁灭,被中华神话传承下来,解析上古时期大战
永远怀念周穆王,他和一个半神,结束了中华民族的神话时代
山海经神话《九》轩辕氏
古书潮读《山海经》——黄帝 · 轩辕
中国神话衍变简史叙之上古神话
中国神话中的伟大民族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