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春秋|陶行知高足李述贤 ○ 赖永景



赖永景

1930年初,春寒料峭。李述贤等几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惜别南京晓庄,南下返乡。
1927年,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崭新的教育主张。“晓庄师范”吸引聚集着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惠安县的李述贤、永春县的刘心村、晋江县的曾杰非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慕名步入“晓庄师范”,学习、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无奈,当时的国民政府惧怕“晓庄”的革命倾向,在1930年春用武力强行封闭、扼杀“晓庄师范”。武力扼杀得了一所学校,却扼杀不了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扼杀不了年轻人对真理的追求、传播和实践。
 
离开晓庄几个月了,“晓庄师范”那一幕幕火热而脚踏实地、艰苦而催人奋发的生活情景依然时时激荡在李述贤的心中,陶行知先生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发出“筹备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号召强烈地激励着他。
 
1930年秋天,李述贤与11位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跨海到金门岛,在加里头村的“古荣小学”推行陶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那时,当地经济凋敝,村民生活维艰,更难于供孩子上学。“古荣小学”在李述贤主持下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边读书学习边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减轻上学的经济负担。
 
于是,村里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学了。李述贤和学校的老师们深入村民家中访贫问苦,诉说文盲带来的难处和害处宣传学习化的重要性;自编自印教材;因陋就简地相继办起妇女读书班和青年夜校;推行“小先生制”。一时间,加里头村变了,学文化的氛围浓浓的:儿子教老子,孙子教祖母,父子同窗,母女同学……处处书声琅琅,人人争学文化。很快,“古荣小学附近各村也跟着动起来。乡亲们发自内心地称赞:李述贤是我们的文化救世主! 
 
加里头村办学成功了!李述贤没有沉湎于已有的收获;他没有忘记陶先生提出的“一百万所学校”、“一百万个乡村”的目标。虽然个人无以独担此任,但也应尽己所能。于是,仅1931年和1932年,李述贤历尽艰辛主持校政的学校就有晋江县永宁的‘陶青小学”、“梅港小学”,安海的“安海女学”,东石的“龙江小学”,泉州新们外的“高山小学”,泉州南门的“祟德小学”等。每到一校,李述贤都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导,努力把学校办成指导乡村生活的中心。在“安海女学”,他大力向社会向学生家长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和妇女解放的主张,动员群众送女孩入学,学校增设妇女工读班,让更多的女性到校学文化。
 
1939年春,金门、厦门相继沦陷,大批抗日遗孤及难童流离失所。“德化凤林慈儿院”应时而办。李述贤主持这所学校达5年之久,前后收容培育战时孤儿、难童及难侨子女二百余名。在“凤林慈儿院”,李述贤力主培养“品学兼优”、“劳心劳力结合'的新人;实行“教学做合一”制度,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提倡“活读书、读活书”;推行“小先生制”。崭新的教育思想塑造崭新的学校形象,崭新的学校造就崭新的人才。当时,“风林慈儿院”名闻省内外。
 

▲李述贤签名藏书《郭沫若文选》  惠安文献馆藏
李述贤忠实推行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教育救国”。其一是实行“民众教育”,启迪民众智慧,富民强国;其二是宣传爱国思想,凝聚民心,报效祖国,时适内忧外患,国难深重。李述贤在泉州、晋江一带主持校政时,致力实施“民众教育”、“爱国思想教育”启发学员认清国内外反动派的真实面目。他与乡亲打成一片,心连着心。李述贤的言行及其影响引起地方当局和土豪劣绅的注视与恐惧,也使自己身处逆境。
 
在加里头村,当局策划秘密逮捕李述贤。乡亲们共谋计策,冒着自身危险,掩护李先生安全离开金门岛,反动派的迫害没能吓住李述贤。他办学的足迹遍及永宁、安海、东石、泉州,影响日深,声望日高,博得社会的好评,也得到当时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在“安海女学”时,李述贤与共产党员林菊川、赵天闷(又名桂胡)以及民主党派人士谢春安等过往密切。1932年秋天,军阀李延年派遣一批特工人员,分别在安海、东石、水宁等地围捕学校“赤化分子”。李述贤在“安海女校”被捕了。李述贤被捕的消息激起各界人士及海外侨胞的愤愤不平。他们想方设法组织营救。泉州商会会长李丹臣和惠安进步人士李慕韩也出面向当局交涉。在社会压力下,李延年不得不将李述贤交由李丹臣作保释放。
 
1937年,卢沟桥事变,祖国的大片河山落入日寇的铁蹄之下。当年秋天,李述贤放弃在广东所任的中学教务主任的职务,返回福建从事救亡活动。在大田县办“民报”时,他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发表文章抨击时局政弊,披露日寇罪行,揭示汉奸面目。在“凤林慈儿院”,他订立“晚会”制度。每晚45分钟组织院生学唱演唱抗日歌曲,开展读报活动,举办演讲等,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难童、孤儿的幼小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李述贤推行“民众教育”、“爱国教育”,矢志不渝。
 
1944年11月,李述贤在德化县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各界人士相继开追悼会,发表文章、修墓立碑,赞誉和纪念这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忠实传播者和实践者历经磨难、呕心沥血、终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业绩和精神。         
来源丨《泉州教育史话》
图片丨惠安文献馆
发布丨惠安文献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静静地等待花开——听杨瑞清的报告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与晓庄师范大事记
名人联萃 | 陶行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