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流域为何不会是夏朝夏文化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作者:赵辉)说起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黄河流域。不论是中国史学界还是考古界,都把黄河流域作为夏文化华夏文明诞生的中心区域。虽经过上百年的探索,特别是近六十年在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的考古证明,人们在黄河流域对夏文化的探索成果几乎为零。不仅没能证明夏文化在黄河流域的真实存在,甚至导致世界对整个夏朝历史时期的否定,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产生了更大的质疑声。

被广泛记载在中国文献典籍中的夏朝夏文化,难道会凭空消失?是夏朝夏文化根本不存在,还是我们的史学界与考古界在研究方向上,发生了根本错误,将宝贵的国家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错误的地区?

众所周知,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古老的两河,培育灌溉农业,也让文学与数学之树开始发芽生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华夏文明被认为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属于内陆文明。华夏文明的起源真的不同于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诞生于各种自然条件比较贫瘠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如果存在这种认识错误,说明我国的史学界与考古界,在对人类发展规律知识的认识上产生了根本错误。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对夏朝夏文化的研究,也不可能产生让世界学术界认可的学术成果,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华夏文明、华夏民族的起源地问题。

在对黄河中上游为何是华夏文明发源地的原因解释是这样的:我们的古代文化则不然,那时候东亚季风吹拂着华夏大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虽然不如两河流城那样便于利用,却为我们的先民创造下多种生态因子,为先民发明创造更高更复杂的利用自然条件的技术铺下了客观基础。黄河与长江都发源自崇山峻岭,而不是两河流城那平坦的原野。从山岩喷泄而出的江流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才能利用,而广大地域的多中心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发展不致因为某个中心的衰落而全体消亡,因此,中华古老文化的不曾中断和持续发展就是客观的必然。

难道我们的华夏先民在为生存而奋斗时,已经可以高瞻远瞩,放弃平坦的原野、远离河流湖泊等人类生存的水源、舍弃丰富的渔业资源,去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黄土高原去接受大自然的各种考验,为华夏文化的长远发展承受主动性的磨难吗?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发生。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自然法则,华夏先民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否则华夏文化也不会流传到今天。

在黄河的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黄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广大的华北平原,就是在亿万年间,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层层淤积而成,至今仍在渤海入海口进行着填海造地运动。我国的黄海之所以称为黄海,正是因为携带有大量黄河泥沙而变为黄色,是黄河填海造地运动的延续。有相关研究表明,现今黄河的入海口携带的泥沙将可能在200年内将广阔的渤海填平

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黄河流域在远古时期也是一条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河水清澈,适合先民生存生活,黄河只是后来植被受到破坏而成为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这种观点认识,是一种很无知的学识,让人感到不可理喻。如果这种观点能够成立,那么,广大的华北平原从何而来?难道广大的华北平原不是黄河携带的泥沙长期地堆积而来。因此,从黄河形成的那一天起,因为巨大的河流落差,流经黄土高原的原因,黄河就是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这样的河流冲击留下来的泥沙形成的平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适合农耕生产的,更不可能诞生农耕文明。而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也不会是一条渔业资源丰富的河流,也不可能是远古时期渔猎文明的理想地区,可以为华夏先民提供取之不尽的食物资源

人类文明的形成孕育,离不开优越的自然环境,华夏先民也不可能脱离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华夏先民也会本能地去寻找具有优越自然环境、优越地理环境、具有优越渔猎文明与农耕文明发展条件的区域繁衍生息,最终了诞生华夏文明。除了我们知道的黄河与长江,难道在中华大地上就没有与世界上两河文明同样具有平坦的原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来孕育华夏文化,形成华夏文明了吗?是我们的华夏先民找不到这样的地方,还是我们聪明的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看不到这样的地方?

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在缺衣少食、抵御严寒酷热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寻找气候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环境、具有丰富的渔猎资源的地区,是华夏先民最聪明的选择。而中国南北交界的淮河流域地区,就是华夏先民的最佳选择,是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孕育诞生的地区,是拥有着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准地区——平坦的原野、河海之滨、河流交汇之地。能够集这三个条件于一身的自然环境地区,就是被中国历史典籍浓墨重彩的大禹治水“凿山导淮”“禹合诸侯于涂山”的淮河与涡河交汇的淮北平原的涂山地区。如果一定要用考古遗址来证明的话,那就是涂山南麓发掘大量各类陶器类型的4100年历史禹会考古遗址与涂山东北不远处发现的带有各种刻画符号的7300年历史的双墩文化遗址。

因此,笔者可以负完全责任地说,淮河涂山地区是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形成、诞生的唯一发祥地,是夏朝、夏文化的唯一中心区域,是华夏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来源与民族认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界对夏文化探索的乱象,在于对黄河流域环境的错误认识
大禹、夏朝、夏文化与北方黄河无关,华夏文明起源诞生存在于南方
黄河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破解夏朝历史,必须认清夏商周在地域农业方面的差别
禹迹·九州·兖州——浅说大禹九州文化
为啥长江叫江,而黄河叫河?江与河要怎么区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