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小楼∣菜蔬帖二

菜蔬帖二

牛耳菜大概是我们那地方的叫法,学名应该称牛皮菜。它是母亲的菜园里种植最多的菜蔬之一,另一种是红薯藤。母亲那时还养猪,这两种蔬菜是猪的青饲料,缺一不可。

红薯藤在地下的根状果实是红薯。母亲种红薯是需要薯藤来喂养猪,别人家种是想收获地里的红薯。目的不同,种植的方式也不同。想要收割薯藤的,菜地要平整,这样薯藤可以随意游走,蔓延四面八方。计划多收红薯的,菜地要起垄仿似梯形便于通风,土层厚方便薯藤把根扎往深处结出果实,收获时也更容易挖取。红薯藤虽说是作为猪的青饲料而种植,不过,刚长出的薯苗叶脆嫰,偶尔也有人家摘了炒着吃。母亲的做法是和酸笋一起素炒,快炒熟时还要加一小碗酸坛里舀出酸水和淀粉合成的汁水。这样做成的红薯苗有酸笋的香气和甜酸味,口感也更顺滑,吃着很是开胃。只是红薯苗有丰富的粗纤维,没见有多少个小孩子爱吃的,也没见有常常煮来吃的人家。这是在过去。现在的菜市,也有红薯苗摆卖,一小把一小把的扎得很好看。价格不便宜,买的人还不少。母亲见到时会说,时代真是不同了!想想也是,以前很多种来给猪、鸡、鸭、鹅吃蔬菜和野菜,比如西洋菜、红背菜什么的,现在成了人类的趋之若鹜的美味。还冠以原生态、野生、有机蔬菜的标签,在超市、菜市售卖。赚取城里人的大把钞票。

牛耳菜主要是用作青饲料。

母亲种牛耳菜从撒籽育苗开始。菜籽在清明节后开始撒下。等到长出的菜苗有20厘米左右高时就开始移种,一个月后就可以摘取菜叶喂猪了。每次摘牛耳菜,母亲都是一蔸菜摘上三四叶,留下四五片叶继续生长。长着长着,牛耳菜就成菜地里除开豆架上的豆角外身量最高的菜了。摘下的牛耳菜切细碎,直接加入滚开的潲水中搅拌好,等猪潲不烫时就能拿去喂猪。牛耳菜长高、长老了,整株砍下,剁碎,放到煮猪潲的锅里煮上个把小时,或是把锅在地炉墩上一夜,用地炉的小火慢慢的沤熟,等到第二天早晨也可以用来喂猪。母亲养的猪不挑食,无论母亲煮怎样的猪潲喂它们,猪们都吃得很欢。

牛耳菜,人也可以食用。做法是先把牛耳菜用滚水焯过,再切好。锅里放油加姜、辣椒、蒜米一块炒,再放入牛耳菜。这道菜需要放不少的姜。母亲说,辛辣的姜味才能镇住牛耳菜的青涩气,还能让牛耳菜颜色保持原样,不变黑。起锅前再加一点豆腐乳汁。这样一盘炒牛耳菜就做好了。炒牛耳菜的味道不错,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也不长做,所以也是很少能吃得到。

牛耳菜的另一样吃法是做成菜包,把馅料用牛耳菜包裹好,再上笼蒸后食用。这是家乡一道不轻易示人的美食。

做菜包,馅料的制作很关键。母亲的配方是猪油渣、虾仁、香菌,花生仁、八角沙姜制成的香料等等。猪肉渣最好是家养土猪肉炼的肥肉油渣,不宜用油脂炼成的。虾仁要河里或是小溪中的河虾,焙得干爽,干燥得甚至能发出脆响。香菌自然也是要野生的,泡发时就能闻得香菌的清香和山野的气息。炒香的花生仁用刀拍碎。从蒸笼里取出蒸熟的糯米饭,蒸糯米饭水不宜放太多,糯米蒸熟即可,保持饭粒颗粒分明。锅里放少许油,放入糯米饭,油渣,香菌,虾仁等翻炒,搅拌,最后放八角沙姜等香料研磨成的香粉增香。馅料拌好后,用手揉捏成一个个饭团,用牛耳菜包好。再次上锅蒸,约二十五分钟左右告成。也有些地方是放到鸡汤里煮,他们认为增添了鸡汤的鲜美,菜包更好吃。菜包的馅料并无统一要求,包裹馅料的却一定要求是牛耳菜。

关于馅料,我的一个称得上老饕的乡党说,小河虾是菜包的灵魂,缺了这一味,再好的菜包也不完美。我深以为然。前些日子,他在网上找到了卖牛耳菜,河虾的店家。立即下单买了,高兴地在家里做菜包吃。还在朋友圈里炫耀。把我们几个乡党馋得流口水。还有一个朋友,回老家过春节,年夜饭的菜单里菜包绝对不可少。即使连着吃上几天,他也不觉腻。返程的行李中亦不忘带上菜包回城。在他们看来,菜包抵得上世间任何一种美味。

虽然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我们眼中的美味,可能是别人难以下咽之物。只是菜包的好,确实得到无数人的点赞。对于我们这些离乡日久的人来说,用牛耳菜做的菜包还是“妈妈的味道”,它值得我们一再念起。

牛耳菜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种南瓜,要先挖坎。一个坎深约30厘米、宽约30厘米。坎内放猪栏里沤好的猪粪,还有鸡粪等农家肥。接着铺一层薄土,把南瓜籽撒在上面后盖上细碎肥沃的土,浇透水。南瓜就算种好了。用来下种的瓜籽是去年留下的,取自上一年收获的最大最黄的那个南瓜。从瓜瓤里取出瓜籽晒干后,母亲会要一张费报纸包好,一直放在厨房地炉上方吊着的竹篮里,让瓜籽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直到再次下种。

菜园里种南瓜的位置几乎是固定的,每年瓜坎都挖在园子里几个坟墓的周围。这样瓜苗长出,瓜藤就可以牵爬蔓延到坟包上,而不占菜园种菜的地。时间也巧,瓜籽在3月底下种,等清明墓主的后人扫墓过后,母亲撒下的瓜籽就该出芽、长苗了。一个坎里撒的瓜籽有5、6颗,出的瓜苗5、6蔸不等。母亲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小苗,每个瓜坎留下2、3蔸,此后浇水、施肥,照看着它们生长。

瓜的藤蔓先是在瓜坎周边绕圈,然后牵着坟上的野草小心翼翼地向坟包挺进,再悄悄地拉住黄荆柴的脚往坟的高处攀爬。到夏天,瓜藤就爬满了整座坟。此时瓜花开始盛放,黄灿灿的瓜花形似铜钟,嗅之有香甜气。引来众多的蜜蜂,嗡嗡地欢唱、忙碌在花朵之间。瓜花招蜜蜂,也找蚂蚁。那种大个的黑蚂蚁被甜味吸引,沿着瓜蔓爬到花冠里,贪婪地吮吸花蕊的甜露。瓜花开,瓜苗疯长,正是享用的好时候。

摘瓜花割瓜苗,最好选择在早晨。瓜花和瓜苗都还带着露水。此时割下,瓜蔓水分充足,容易剥去外皮。到下午瓜蔓收缩,剥皮的难度就增加了,瓜苗的口感也不如早晨的好。蜜蜂追花逐蜜,有的会跟随母亲摘下的瓜花一直到家里也不散去。一边剥着瓜花、瓜苗,一边听蜜蜂嗡嗡,也是蛮有意思的。鲜嫩的瓜苗只放蒜米素炒就很好吃,瓜苗、瓜花和猪肉、猪下水煮汤更是美味,瓜苗汤的甜是其他蔬菜汤比不上的。瓜花酿也是一道美食,用虾米或是瘦猪肉、香菇制成馅料,酿入南瓜花内,随后蒸熟就可以食用。再讲究些,炒锅内放入鸡油、鲜汤、精盐、姜、葱烧沸,下淀粉勾芡后,再下蒸熟的酿南瓜花烩一分钟,起锅即成。瓜花酿软嫩,成菜颜色鲜、味清淡,看上一眼,就会食指大动。这些都算得上消暑度夏的美食。至于瓜藤上结的小南瓜,母亲呼之南瓜仔。吃法就比较简单,一般是切丝炒食,快熟时加醋或是酸水,是为醋溜南瓜丝。有一种叫西葫芦的,和南瓜仔相像。西葫芦是葫芦目葫芦科南瓜族南瓜属西葫芦种家的人,是南瓜的族人。两者还是有些区别。西葫芦偏甜。我第一次做西葫芦时,误认它为南瓜仔。然后按照过去的做法加了酸水来炒。最后出来的菜品,让一众人瞠目结舌。从此对西葫芦留下深刻印象。

南瓜叶子阔大,瓜蔓密。有些南瓜仔藏在瓜叶和荒草里没见到。等到秋天收南瓜时,偶尔在草丛中发现一两个黄澄澄的大南瓜,那份惊喜还是会让人感到快乐。也有些个南瓜藏得太深,成了老鼠的口粮。找到这样的南瓜时,也会有些惋惜。被老鼠啃食过的南瓜,就只能切碎煮了做为猪食。

南瓜饼、南瓜汤、蒸南瓜是南瓜的常见吃法。我最喜欢是煮南瓜粥,用大米和削皮后的小块南瓜同煮,煮好的粥有南瓜的甜香和清气。喜欢甜食的,还可以加些糖,借此成就一道小吃甜点。今天,用南瓜制作的美食有很多,馒头、包子、蛋糕、面包、饼干……南瓜都能参与其中,塑造出独特的风味。至于切好的南瓜,码放好在碗里做成南瓜扣,也是好吃的很。做法也简单,放到微波炉里7、8分钟就可以食用。

查阅资料,知道南瓜原产地在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明代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种植。此前有“倭瓜、东瓜、高丽瓜”等不同的称谓。到了清代中后期,中国南方南瓜沿大运河向北移栽,特别是山东,成了北方南瓜种植重镇。人们开始意识到此瓜应自南来,“南瓜”之称开始流行。

最后还想说说,南瓜色泽金黄,在我的家乡一直叫它“金瓜”。

南瓜

蔬菜界里如果要找一种割不绝,割不死的菜类,韭菜定是其中之一。

过去,家里韭菜吃得少,也不常吃。常做的是韭菜鸡蛋汤,韭菜肉片汤。母亲的菜园里勉强给韭菜留了一块地,不足一平方米,三十蔸左右的韭菜苗就能种满。还是在菜园中一座坟的边上,且靠近后院的门。一出门割上几刀,煮汤的韭菜就够了。韭菜生长力旺盛,每次割完,用不了多久,一丛丛蓬蓬勃勃的就又长好在你面前,挨挨挤挤的等你下次收割。一厢韭菜在菜园里种活了好几季。有一次,母亲去温州小妹家住了一年多。那一年菜园没人打理。潜藏在土里的野草闹翻了地,原来种白菜、芥菜、豆角的菜地都长满了草。早先种下的几蔸西红柿,一季过后,在草丛里愣是长成了野生西红柿的模样,结的果又小又酸。西红柿,我们本地话叫“毛秀才”“毛姑娘”,估计最初称的就是这种个头小又比较酸的西红柿,也不知道是怎样喊出了这样奇怪的名称。韭菜呢,无人收割,长着长着和杂草长到一起了。等母亲回来时,菜园长满青草,已经分不开那是韭,那是草了。母亲没读过多少书,她一定不会想到“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古诗,但菜园的场景就是那个样子。后来,母亲清理菜地,把韭菜和杂草一块割掉,接着往韭菜地里淋了两瓢粪水。不几天,韭菜噌噌地就冒了出来。母亲说,只要根还在,韭菜就不会死。让人不得不赞叹,韭菜亦是蔬菜中“打不死的小强”。

好多年里,母亲种的韭菜就是那么小的一块地。如果碰上要用韭菜多的场合,比如家里包韭菜馅的饺子,就只能到菜市上买。不过家里人一致认为,买来的韭菜香气不如自家种的浓,味道也不如自家种的甜。这时就会把一厢地的韭菜全割了,掺到一块去拌馅料。似乎这样的韭菜馅就增加了香甜,做的饺子也更好吃。

扁菜,是韭菜的别名。这是我在吃烧烤时获得的新知识。至于它还有长生韭、壮阳草的别名也是年岁渐长后才知道的。扁菜的称谓大概是取其叶扁而细长。只是为什么不取名长菜或是细菜呢,奇怪!烤扁菜,先用竹签把洗净沥干水的菜一根根串成一排平摊开,一串约有12根左右。串好的菜放在炭火上,两面烤制约3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期间刷一次盐水,快烤熟时再刷上调料,调料无非果酱、蚝油、孜然粉等等。有些喜欢吃韭菜原味的,也只是撒点盐粉,就可大快朵颐。至于用韭菜铺垫于烧烤盘盛装烤鱼,让烤鱼在鱼皮焦香之外,复得韭菜的清香则是烤鱼人家常用之计。

未懂烹饪之前,我只懂得韭菜味香可食。习得烹饪之法后,才知与韭菜相关的韭菜苔、韭黄也是美味。韭菜苔是韭菜秋天开花的嫩茎。韭菜苔炒肉丝、炒莲藕、炒鸡蛋,都是家常小菜,也是下饭美味。让生长期的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是为韭黄。韭黄用来做菜,除与韭菜苔相类外,能够与之互搭烹饪的菜式更多。

说到韭黄,自然会想到诗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一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据人考证,北方春日极寒,日照短,韭菜新芽即是韭黄。诗中春韭,指的就是韭黄。古时韭黄难得,价钱也特别贵。如此看来,卫八先生招待诗人的可称美味佳肴了。

韭菜何时食用,味道最好?古人早已告诉我们。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南齐的周颙,清贫寡欲,常年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中那一种味道最好?他回答说:“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韭”自然就是韭菜了。初春时节的韭菜品质最佳,到了晚秋味道就差了,夏季最差。所以民间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何止是韭菜,任何菜蔬都是以应季之时食用,最是美味吧。

韭菜的别名,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其实还有一个,称懒人菜。因为只要你种过一次,就可以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如果不是后来,大哥在山上的菜园里养狗,狗刨掉了韭菜根,母亲那年种的韭菜,会不会一直生长到今天?

韭菜

阳小楼,仫佬族,70后,广西罗城人,爱烹饪、美食,喜听人闲聊。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三种越吃越多的蔬菜,农村人直言种了吃不了!
我家 “空中果菜园”瓜菜篇
沈莱║我家的小菜园
大姐的菜园
【风土记】南瓜月令
父母的菜园(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