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曾祺的文字,就是那么迷人
来源/中国山东网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作家像汪曾祺先生那样让我痴迷。
这可能是我阅读量太少的缘故。视野的局限,会导致坐井观天后的贻笑大方。但我还是觉得,就文学而言,如果井上面正好有汪老那一片天,专注地坐在井里也是够了。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最早能听懂《沙家浜》里这一段阿庆嫂的唱词的时候,我就被雷住了。好!真好!不能再好了。有文学性、有贴切人物的“江湖口”,有戏剧语言应有的浓缩概括,符合京剧严格的音韵要求:“江、方、张、量、凉、详”,点水不漏,又顺理成章,真是天衣无缝。
我觉得这一段的好,是可以放在教材里去的,是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齐肩的好东西。将来说中国的文学史,唐有诗、宋有词,现当代的韵文呢,有什么可以作代表的,我个人觉得汪老的样板戏,应该可以占一页。
我读汪老,比看《沙家浜》晚。那时应该已经是2000年后了,我去一个朋友家玩,他的妻子是文学爱好者,打她那里随手借了一本汪老的《塔上随笔》散文集,才开始接触汪老的文字,一看自序,就喜欢得一塌糊涂。以至这本书最终没有还。后来,就四处地觅,总不时有他新版本的集子伴我左右,成为枕上、厕上必读的文字之一。
为何独对汪老痴迷呢?我也说不出来。真正的好,很多是说不出来的。我引一段他的文字吧。散文《后台》中几段独立成章中的一段、100来字——
凝视
她愿意我给她化妆,愿意我凝视她的脸。
我每天给她化妆,把她的脸看得很熟了,我给她打了底彩,揉了胭脂描了眉(描眉时得屏住气,否则就会画得一边高一边低。我把她的眉梢画得稍为扬起一点),勾了眼线,涂了口红(用小指尖抹匀),在下唇下淡淡地加了一点阴影。
在我给她化妆的时候,在我长久地凝视她的脸的时候,她很乖。
下面,我斗胆用中文系学生做作品鉴赏作业的方法,试着说说这篇文章的好。
内容上,《凝视》反映的是一种超乎世俗的至爱,洋溢着懵懂少年才有的干净的、本真的、至纯至善的赤子情趣。
汪先生的随笔,极大部分是在回忆,这一篇也是。他的回忆一般不交代当时的年月,但一看就晓得他写的是什么时候。这一篇有点例外。粗一看,这一篇放在100年前可以,放在今天也可以,时序不清。后台化妆的一个场景,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看不出时代进步,揉胭脂描眉点唇之类,早年如何,现在也大体是这样的一个体例。这个妆可以是张生给莺莺化,甚至是唐明皇给玉环妹妹化的,也可以是汪峰给子怡画的。
但结合老爷子的年谱,还是能看出年代。他的一生与戏打交道有两个时代,一是在西南联大的时候,与同学发起成立“山海云剧社”,有点像汤唯在《色戒》里与王力宏他们演的舞台剧;再是文革时期参与样板戏的创作。这一段应该是前者。文革时,他大小是个剧作家,四、五十岁了,环境应该也不允许他在后台给女演员画眉。
西南联大的时候,他正是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我后来看到的一个关于他的资料,说他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是有一段没有结果的初恋的。那么文中的她应该是她的一个红颜知己,或者更大胆地猜测,可能就是老先生当年的初恋,或者说相思的对象(资料上说是单相思)。
多么美好的初恋啊,以至老爷子年已古稀了(从文章成稿的时间看应该是73岁了)还脆生生地记得。这就是文人、士大夫的范。
按理说,对西南联大这一时段的回忆,总应该有一些时政的、民族大义方面的内容,抗日救亡么,多么大的事啊! 而他的回忆,西南联大的苦,只写生活上的,很少直接写战争的阴影,写闻一多,只写学问、习气,不写他的革命志士的一面。战争与人生、人性,政见与学问、习气,选择以什么为主题,文人有文人的标准。
汪老的文章里有偷鸡吃的联大学生、有沉湎于单相思、甘愿独身的名教授、有拉皮条的妇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露水夫妻”,这些人在他看来、或者说在他的文章里,只有性格上的差异,不论品德上的良莠(当然也有他个人的淡淡的好恶之情在无形之间的流露)。
王国维说,李煜不失赤子之心,所以他的词作才是绝唱。我觉得汪老也是不失赤子之心的。73岁了,回忆起50年前的事来,还在“凝视”。情趣恰少年懵懂。
表达上,《凝视》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曲笔的手法,蕴藉的手法,像少女一样、含蓄着,又软又柔,笔触与内容相得益彰。
短短百来个字,总体是写化妆的手法,白描地写,耐心地唠叨。老爷子很得意自己在化妆方面的心得,化妆的过程用去了全文的80%以上的文字。读起来有点像说明文,你看化妆的程序,手法及手法的原因,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汪的很多散文都有大段说明文一样的文字。他是个不含糊的人,花鸟鱼虫,瓜果菜蔬,乃至为一个字,都会花很多的笔墨,但读起来并不觉得繁冗。好比相声里的包袱,包得越厚实,越能出彩。
他这样耐心地白描这一段化妆的次序,其实不是在教大家化妆,而是曲折地谈自己感情的倾注和认真。动了真心了。确实是动了真心了,屏了息画眉,屏了息表达爱,期待爱呢。
“凝视”——这个曲笔很蕴藉。那是情有独钟、心无旁骛。是“我的眼里只有你”。
开头那句“她愿意我给她化妆,愿意我凝视她的脸。”也颇值得回味。不直说“我每天给她化妆”,也不是“她要我给她化妆”,而是“她愿意”“我为她化妆”,而且把“她愿意”放在前面强调。说明:我与她之间,她是主体、主宰,所谓“爱和恨全由你(她)操纵”。“愿意”一词也妙,可能是“恳求了半天,好不容易答应的”的意思(汪是博雅之人,据说颇具“画名”,所以让他化妆,可能也是专业的考虑),别的如出双入对、卿卿我我,她不愿意。这样一说,就把“我”与“她”之间的关系很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把终于得到许可,可以为“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意中人化妆的甜蜜,表露得很柔美。
同样,最后一句:“在我给她化妆的时候,在我长久地凝视她的脸的时候,她很乖。”也令人叫绝。以她为主语,我只在状语中出现,还是以心上人为中心。在这两个时候,她很乖,言下之意,可能平时有点不乖,请她吃饭、看戏都不允,常常嗔目娇怒,只有用得着我的时候,才乖。但便是这样,我也很满意了,终于还是乖了。有比“她很乖”三个字更能表达他此时的甜蜜感情么,我看没有了。
历经了半个世纪的美好情感,像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一样,依然保持得很新鲜,柔柔软软的。
此文的美,还在于韵律。愚以为,文章的美是有层层递进的不同境界的。有真善美新的主旨内容是第一层,可以谓之外廓的美,她取决于作者的高度、气度;结构华丽,响应得体是第二层,可以谓之框架的美,体现了作者谋划、布局的能力;遣词造句得当,语言、词汇丰富是第三层,可以谓之雕砌的美,反映的是作者的阅历、底蕴和缜密;最高层是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可以谓之音乐的美,反映的是作者的雅趣和品味,这一点最有个人的特色。
我觉得《凝视》是有音乐的美的。
“在我给她化妆的时候,在我长久地凝视她的脸的时候,她很乖。”
没有一个生词,不用唬人的典故,简单的文字,巧妙地组合,就有诗一般的节奏和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有趣吧,百来字就这么有趣,汪老一生所著的200万字就是个有趣的海。有时间,就读读汪曾祺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曾祺丨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他是沈从文得意门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作品却上不了头条。
沈从文遇到汪曾祺
再回首
《生活,是很好玩的》:人生不易,与其丧下去,不如活出意义
本味汪曾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